一生懸命地活,是《戚風男孩》帶給我的領悟。主角是敏感又善妒的同性戀演員,他失掉原已接手的角色,再和男友鬧不合,連去到治療會都被詢問參與的理由,而接受他的導演友人也非真心肯定他,所以只好回到老家,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
劇情乍聽下可能像治癒的心靈旅程,但若每一次的失利就等同於世界一次的天崩地裂,那你是否會感到驚奇,甚至是奇幻呢?想當然耳,本片並非超現實,可是人心的細膩和天馬行空,卻可造就各種可能。例如當主角感覺男友出軌,他會先躲在他家樓下以手機互道晚安,然後再跟蹤他並於屋內架設針孔攝影機,爾後即使準備分手,依然以錄像看見的雙人杯來質問對方,活像個恐怖情人。
不過電影卻因全片的第一視角和攝影特寫使人不共鳴也能產生同理,原來那些荒誕的、奇耙的舉動,很多時候只是種心理的反應和賭氣。所以就算主角回到相對平和的老家生活,還是會因不同的事件影響而鬧出不同的波動和心靈起落。
日本編導兼劇本醫生三宅隆太曾在著作裡以「窗邊系」敘述此類作品(主角失落→回到鄉下→自我的追尋→充滿活力地回到市區),並指出常見的問題點為角色沈默、描寫過於私人、目的不明確等,可是《戚風男孩》雖有幾場較為力不從心的長戲,卻仍以細緻的表演和挖掘呈現出足具份量的人心莫測,可說是將常同類作品犯的錯誤翻轉成亮點。
這是法國演員尼可拉斯莫瑞的自編、自導、自演處女作,我們能特別從台詞、攝影、剪輯和結尾設計看見他那顆赤裸的心,有多麼與眾不同。如同角色,又像自己,也可能是坐在電影院的你,《戚風男孩》在三者之間既是近似又是極端,而這收放自如的曖昧敏感,正是它的精彩之處。
這裡是以影視為主題的觀點分享帳號,有電影和影集的推薦,也有作品與演員介紹,藉此使人對影視文化產生進一步的興趣甚至思考。
每週將會提供不同的內容。喜歡的話請按下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