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因為三陽的土地資產,尤其是號稱300億的大陸土地資產開發才投資三陽的,個人可以直接告訴你,早該放棄,我去年12/03的一系列文章幾篇回文其實已經幫您多省下一年的等待時間跟至少10元的價差了。三陽的大陸廠我個人認為再買地擴產的機率反而比舊廠土地開發的機率要高。
台灣的股票市場,這幾年慢慢不吃業外收益這一套了,每股幾元的業外EPS,可能股價抖個幾角就沒了,例如最近的國產,今年原先股價搭配本業的趨勢走的還不差,但公佈一元多的業外後直接開始轉弱,聲寶也是差不多的狀況。
那種一次鉅額的每股EPS影響,也只是在利多公佈那幾個月的激情反應,事後走勢看也都很明顯,例如南港,號稱1000億銷售額還賣了超過7成,每股影響超過100元的大業外,只有在消息公佈之後逐漸確定的那段時間股價出量噴高,現在越靠近入帳時間點反而失去生氣,同樣的情況還有常常大陸資產被拿來與三陽比較的建大,建大是已經實質進入開發了,股價走勢呢?
這類業外無論大小,只要股價事先異常不知名波動漲幅,事後看,9成以上的例子,確定業外利多的動作都可以直接視為出貨的手段。這是參與短中線投機或賭博的人要參考的重點,長線投資人其實不必執著於此類利多。
三陽的業外目前來看,鉅額的機會只有內湖兩棟大樓以及最近已經熄燈邁入開發的新竹安駕中心1.2萬多坪的丙種建地,小一點的案子例如越南兩個舊廠開發案,對子公司越南控每股影響很大,但對三陽本身而言,還好。與耀達合建的金矽谷NO.25也是。
終究影響長線走勢的,還是要回到本業表現以及比實際表現更重要的[本業夢想]。大多數人只看的到實際出來表面的數字,無法分析數字背後的意義,所以才會一直栽在比益比上面,然後過於執著已實現的本益比,看不到本業發展的趨勢,所以套在景氣循環的高點或者一直錯過本夢比。
你越能清楚分析已實現的財報數字,探究數字來源,你就可以用本益比的概念,殖利率的概念讓自己的投資有時間拉長後的基本保障。你越用功做研究,越關心公司本身的策略跟執行力,越把自己當成公司經營者而不是單純的小股東,就越容易比市場9成以上的人甚至公司內部一般員工還知道公司的潛力跟夢想所在以及夢想實現可能性高低。在只有市場少數人能看到,公司股價死魚的長時間裡,你可以耐的住孤獨,你不會去羨慕其它你不一定能掌握的投機投資甚至賭博節奏的標的,在股價有異常下跌時,你會敢買,所以均價比人低,在股價有異常發動可能時,你不會被錨點所誤賣在錨點上緣的噴出點,在股價暫時性人為異常攪動時,你不會貪於技術面的強勢而會果斷的出場觀望。
買好機車,就一定要不耐凡。買現階段的冷門股票,就千萬要耐的住煩。
以下回到三陽本身
一.兩輪的部份:
台灣市場賣的再好,就算拿到第一,整體內銷的頂就是在那,所以主要講外銷的部份。
首先,下面是三陽大陸廈杏近年的銷售台數:
2016年 108,459
2017年 125,423
2018年 155,968
2019年 176,266
2020年 162,941(世界疫情初起,嚴格封城)
2021年 197,980(累積數字僅到10月)
不要說吳董,假設您是想經營好公司的經營者,看到自家產品這樣的銷售趨勢,您會選擇拆廠土地開發還是撐到都市更新一定要搬時才搬?甚至買地再建廠擴廠?
越南控是因為台灣跟大陸廠都重整的差不多之後,三陽重建的最後一塊,在進行調整時,越南政府剛好也因為都市更新要求,兩個遷廠才陸續啟動跟產線產品順勢一鼓做氣整理。
越南的兩個遷廠調整讓越南的產銷台數這幾年都是明顯下滑,這是不可避的過程,加上今年7月中到10月中因為越南疫情初爆發整整停業3個月,所以儘管廈杏廠翻倍成長,但被抵銷,三陽這幾年整體的外銷數字有明顯成長,但不夠暴力。
那之後呢?廈杏廠今年的持續創高無庸置疑,越南控兩個廠區今年應該會完成搬遷跟產線產品調整,疫情後也於10月中復工,越南的銷售谷底數字就出現在今年,也就是說,廈杏持續創高,越南從最谷底翻升,明年看到的海外產能外銷數字加總的成長會很可怕。
圖表是大陸目前前十大機車廠的銷售排名,這些車廠幾乎都專注檔車的部份,從大陸外送行業興起一直到疫情爆發迄今,並沒有專門針對外送市場的商用車款推出,三陽的這款後疫情時代多功能的商用車4MICA,有機會填補這一個領域的市場空白。所以4MICA未來在大陸推出後的數字,是三陽在未來短時間內,能不能進入大陸銷售前十名品牌的關鍵。
4MICA這台車對應的不只是全球後疫情時代的外送以外多功能用途,甚至對應到台灣大陸的少子化趨勢,外送商用娛樂休閒以外,很多人買這台車接送複數小孩上下學,其實更多的是為了寵物毛小孩才買這台車的,台灣今年前9月新生兒登記11.2萬,但貓狗認養登記數是15.8萬,這有點可怕,因為寵物登記還有沒登記黑數較大的問題。
在研發能量跟有競爭力車款的持續推出方面,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專業車媒的統計,幾大廠每年的新車款推出款數統計。
二.四輪的部份: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三陽專注推廣韓國車是一個事倍功半的策略,甚至覺得三陽在四輪方面應該要多品牌,引進韓系以外的品牌。
這幾年下來,三陽每年對四輪的投入有增無減,讓人有一直在做苦工的感受,只因為成長幅度都只在1-2成上下,所以沒特別感覺。但實際上這幾年吳董對四輪設定的成長目標幾乎都有達成,主因在三陽的策略,成功先在傳統車款以外非主流戰場的商用車領域已經先站穩腳跟。
到今年第三季開始,現代汽車的銷售應該是熬到了一個轉折點,似乎有要開始走進急速成長曲線的跡象,我們可以先把日系的馬自達當成一個指標,近期內當看到南陽現代的銷售開始穩穩領先馬自達時,你可以當成是CP值口碑苦工累積幾年後的日系韓系品牌形象翻轉的開始。
三.新能源以及其他投資的部分:
三陽在新能源跟未來碳權的先期著墨一直以來沒少過,農林碳權的部份已經講到爛了其實不用多說。
各位可能較沒注意到的是gogoro用法律手段極力要扼殺在搖籃中的湛積,默默已經進入商業化的階段了。
然後亞福儲能已經在11月取得綠電執照,重點是三陽的持股比例升高到29%。
三陽目前也不是沒能力推出白牌以上的電動機車,只是現階段毛利考量,拿著中油出不來的電池當藉口,不急而已。
電動四輪則是搭配韓國現代全球的戰略,但我個人一直認為有其他的可能性,不過目前不著墨於此。
四.回到財報本身:
2018年以前,三陽的獲利損益主要來自非主要雞肋資產的整理,比較沒有討論的必要。
本文著重在本業的觀點,所以我只提一個項目,扣掉成本跟費用後的本業營業利益成長趨勢。
2018年為負0.99億。
2019年本業轉盈後的營業利益是4.5億。
2020年是19.6億。
2021年前三季是17.9億,個人保守推估,全年至少落在23億的水準。
這是啥樣的趨勢?需要多說嗎?
表面上看2021年前三季稅後每股是1.82元少於2020年前三季2.19元,但究其組成,2020年前三季的獲利有5.34億業外,本業營業利益是16.57億,少於2021年前三季17.9億。
重點是,2021年前三季的營業利益是頂著諸多逆風達到的,整年的貨櫃運價干擾外銷,下半年尤其第三季的缺晶片,第二季台灣疫情初爆發影響內銷,第三季越南疫情初爆發幾乎整季停工。
這幾個因素哪怕其中只去掉1-2樣,2021年全年的本業營業利益至少都是30億的水準。
這是什麼概念?沒錯,我個人判斷以目前三陽現階段的產品結構跟競爭力,在沒有特殊不利因素的干擾下,原本今年下半年每股每季就有接近一元的本業實力。
在各項因素壓抑下,銷售總量還未明顯爆升的狀態,單靠產品結構毛利調整跟內部各項調整,就能達到這樣的本業獲利趨勢,那請問在今年各項的不利因素陸續解除後,加上越南整理完畢也復工,全球銷售總量若如預期爆升,本業獲利會如何?
三陽這種本業實力的累積,有別於景氣循環股吃大鍋飯的情況,建立在研發,產品競爭力,口碑,專利各方面累積起來的獲利高速成長,目前只是初階段。
但現實情況,最不利的因素就是密集在5-10月份發生了,先持有的人除了乾脆退場以外,也只能摸摸鼻子等這些干擾因素消失,所以選擇三陽來等,並不是你眼光不好,不用怪自己,你只能說是運氣不好遇到天災人禍所以得多等一段時日而已,要知道除非你是個股主導的主角,否則運氣本來就是投資投機的最大變數。然後我個人跟現在那幾位大戶一樣,就是運氣不差而已,所以能在三陽目前要死不活的狀態下好整以暇慢慢接回別人不耐煩砍出的籌碼,如果沒有第二季台灣第三季越南的初發疫情,正常情況下,目前根本沒啥機會買到基本價值價位以下的三陽。
一檔本業獲利年增率跟潛在獲利條件佈局如此完整的公司,明年光靠本業保守估4-5元,就算想躺著,最終抬也會被抬上玉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