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

含有「GDP」共 24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美國經濟衰退警訊頻傳,聯準會預測2025年GDP增速僅1.6%,高通膨及高債務風險,美股資金大幅外流。地緣政治緊張,中美晶片戰升溫,供應鏈重構加速,各國產業競爭激烈。AI、電動車與生技成產業創新焦點,特斯拉、鴻海、輝達、軟銀及臺積電積極佈局。俄烏戰爭及中東局勢持續緊張,全球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Thumbnail
能源進口成本與土地房價炒作等因素,使台灣本地民生物價連年調高。就一般社會認知,薪資與物價應該是齊一上升才是合理,然而長期以來,台灣卻處於物價不斷高漲,普遍薪資卻停滯不前的窘境。與此同時,許多企業主與治理階層則認為,薪資屬於市場機制,政府不應過度干預,否則會影響產業發展。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市場機制#物價#GDP
過去30年,新興經濟體的發展落後於東亞,其原因涉及政治治理、教育素質和社會文化思維三個方面。政治治理方面,東亞國家普遍擁有更強的政府治理能力和更穩定的政策環境,而許多新興國家則面臨貪腐、權貴導向等問題。教育方面,東亞國家更重視教育,培養了高素質的勞動力,而許多新興國家教育體制不完善,人才培養跟不上
Thumbnail
今早跟老友爬山, 老友問我一個問題: 台灣的經濟究竟好不好? 老友是機械業的一個小老闆,我知道他在問什麼。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當你的鄰居失業時這是經濟衰退; 當你自己失業時是經濟大蕭條』 一般人沒有經濟學概念時, 自己的感受遠大於整個大環境狀況。
警語:文章內容並非買賣邀約,這是分享觀察心得以及教學概念,並非任何投資建議,勿做下單參考。引用資料:Goodinfo、jihsun.com.tw、優分析等其他理財網站or新聞擷取,歷史走勢可以參考,但不一定一樣 類股走勢 台股過去一周反彈 313 點,周線翻紅,主要是反映投信新基金投入,推動短線
Thumbnail
付費限定
網路上很多在追川普或是馬斯克分歧的意見,除了美國稅改本身,關稅徵收政策的變動會對經濟產生了潛在的幫助或影響,這些影響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不好預估。這篇內容我想專注在已經發生的問題來警示,與大家分享 JP Morgan 執行長對此發出的重要警告。
Thumbnail
Jerry Syue-avatar-img
2025/06/08
想請問所有東西幾乎都用美元計價,若連美債美元都不可靠了,身為領台幣的打工人應該增持什麼資產呢
The Insight-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08
Jerry Syue 這邊指的是長天期的美國公債,如果投資完全只有做新台幣的配置,其實不用擔心美債走勢,除非投資個股有配置到保險類股,就可能要留意。至於貨幣的資產配置,目前日幣還不錯。 做資產配置想找領息類型的,假設選擇長天期美債,需要理解其風險。雖然有機會賺到比較多的報酬,但我個人不太喜歡這種風險,所以選波動小的短天期美債。但最終還是要評估一下自己的個性,什麼樣的波動和風險比較適合自己。
本文嘗試透過美國GDP內的民間投資項目,來推敲當年美國股市可能的發展方向。
付費限定
近期全球經濟關注美國就業市場降溫、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中美科技角力與歐亞經濟轉型等多重因素。 在美國,勞動市場持續釋出疲弱訊號。截至5月31日當週,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攀升至24.7萬人,創去年10月以來新高。5月裁員人數年增47%,企業因關稅、經濟悲觀及成本壓力減少招聘。市場預估5月
Thumbnail
在戊辰戰爭結束後,幕府的時代就像硝煙冉冉上升,直至天際,煙消雲散。討幕戰爭雖然結束,但是各藩擁兵自重的局面並未改變,為了讓政治回歸中央政府,朝野皆出現「版籍奉還」的呼聲,要求各藩主歸還土地與人民予中央。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