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傷痕說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擁抱,被善待(尤美女)。
精神科醫生,開起同志門診,
日日承接每個裂解的生命,
傷痕昭告了受難,處方溫暖了游離的心靈。
這是一本,教人放下成見,摘下有色眼鏡,
看見七彩世界的書。
正常抑或不正常,
從來只是個人觀感,
可惜的是,
這個人觀感,
因權力,權威,親權……
與我不一樣的一方,
霎時變成不正常了。
同性之愛不能見容於社會,
沒有法律保護,
甚至被家人放逐。
徐志雲醫師,
奮力拼湊,企圖完整,
盡力療癒出櫃的傷心人。
我懂了,
希望越來越多人也都能懂。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153內容數
山裡靜寺的寮房里,沒有多餘的擺設,通舖整潔,有個大大的窗,對著美麗的舍利塔。來到這裡,請放下煩心俗事,看看書,逛逛我的小心思櫥窗,歡迎來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瑩籽心底寮 的其他內容
當容顏老去,雞皮鶴髮之際, 當疾病纏身,生命將滅之時, 我會怎麼面對?
古典小說的神性與人性 張曼娟以其柔軟靈巧的文字 導讀山海經,六朝志怪,古鏡記, 呼叫聶隱娘,虯髯客, 讓聊齋裡的畫皮,促織於字裡行間, 跳躍,翻騰,諷喻人事。
抗HMDA受體腦炎 沒能被治癒的, 可能終其一生被禁錮療養院, 也可能因為重度憂鬱折磨自殘了結餘生。 。。。。。。。。
漫長的人生裡,有甚麼是非常重要的事呢? 成績,升學,第一志願,工作,頭銜,財富…… 仔細想想,還真是辛苦的人生.....
快思慢想 Thinking fast and slow 對於股票操盤投資者而言, 獲利,是最終目的。 但,如何成為股市常勝軍....
滿滿的正能量, 在雜沓混亂的日子, 仍可以堅定步履往前....
當容顏老去,雞皮鶴髮之際, 當疾病纏身,生命將滅之時, 我會怎麼面對?
古典小說的神性與人性 張曼娟以其柔軟靈巧的文字 導讀山海經,六朝志怪,古鏡記, 呼叫聶隱娘,虯髯客, 讓聊齋裡的畫皮,促織於字裡行間, 跳躍,翻騰,諷喻人事。
抗HMDA受體腦炎 沒能被治癒的, 可能終其一生被禁錮療養院, 也可能因為重度憂鬱折磨自殘了結餘生。 。。。。。。。。
漫長的人生裡,有甚麼是非常重要的事呢? 成績,升學,第一志願,工作,頭銜,財富…… 仔細想想,還真是辛苦的人生.....
快思慢想 Thinking fast and slow 對於股票操盤投資者而言, 獲利,是最終目的。 但,如何成為股市常勝軍....
滿滿的正能量, 在雜沓混亂的日子, 仍可以堅定步履往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 修復人們對其自我理想的認知 只可惜,純粹理解痛苦和給予愛的支持,並不能帶來療效,只有一再的安慰──許多治療師誤解或小看了Kohut這位「自體心理學始祖」,正在於把他的學說簡化做「給同理心」的操作──因為我們不是去理解意識的痛,而是那個潛意識的痛,這個痛,是由擘開於自我與「理想的情人-理想的自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精神病並不等同於無能或不值得尊重。 他生病了,但他也是別人的孩子,或者也可能是誰的父母親,或者是誰的家人,或者也是正在為社會貢獻的小螺絲釘。 我認識的他們,雖然生病了,他們還是期待自己能夠靠自己養活自己,能夠抬起頭,他們是一個跟我們一樣都活在這世界上,並想要有小確幸的人,他是社會的一份子。
Thumbnail
去年在閱讀《羞辱創傷》與《過度努力》後,對自己剖析了一番,放下了一些執迷,也接納了更多自己的黑暗面。 在初步的療傷以後,我決定用新的樣貌來認識新朋友,常聽的那句話「打開你的心,讓更多人事物進來」,直到那時,我才真的願意把包廂打開一點點。 有些概念,不到特定的階段或事件觸發,是無法理解的。
Thumbnail
「我會好嗎?」這是經歷外遇後常在我腦中的自我對話。 《從外遇洞察人心》這是一本寫給外遇受傷者、外遇者、第三者、想了解外遇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自我療癒的書。 翻開需要勇氣,像揭開自己的傷口,看看傷口的復原狀況。 男女對外遇的見解不同,這本書可以增加對彼此的理解與尊重
Thumbnail
母親,是讓創傷越演越烈的加害者? 只是,這一次碰觸到的創傷部位,和過去有非常大的不同;而這也讓我的眉頭因為揮之不去的鼻酸緊緊地皺了起來⋯⋯而我遲遲不敢隨著創傷指出去的方向看,因為那個人影不再是我過去一直認定的加害者:父親,反倒是那個一直依附、依賴和仰望的母親! 掀開讓黑影朦朧的布幕,我的胸口就像⋯⋯
Thumbnail
「精神疾病」一詞,我想並不陌生 陌生的是 : 病友是作者 沒錯,《除了病,我一無所有》是一本心理疾病病友的自白 透過此書,可淺淺地接觸病友的世界。 對了,你知道什麼是「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嗎 ? 獨樹一格的觀點,與社會風氣對立的我,字斟句酌地寫下每一句 只為了向讀者們傳達,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醫病關係緊繃的台灣社會,重溫上個世紀末的電影《心靈點滴》,除了滿滿的觀影觸動,更覺得若能「以病患為中心」來思考後續的醫療行為,即便根本問題仍在,藥到未必能病除,但透過對話交談讓心靈先被撫慰,這一切才會有良好醫病關係的可能。我知道站着説話不腰疼的矛盾,但一路上幸運遇見的好醫生,讓我堅信這是真實的存在。
Thumbnail
於是乎醫者可以做的,我覺得就是辨別眼前人是A、B還是C,是A就陪同理解自身受傷狀況,使其有清楚認知;是B就持續給予資源,拓展他的認知,使其心志越來越強大,做出對現況更好的選擇;是C就相對單純了,想盡辦法減少他負重前行的阻礙,互相學習,也一起見證生命經驗帶來的智慧與榮耀。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 修復人們對其自我理想的認知 只可惜,純粹理解痛苦和給予愛的支持,並不能帶來療效,只有一再的安慰──許多治療師誤解或小看了Kohut這位「自體心理學始祖」,正在於把他的學說簡化做「給同理心」的操作──因為我們不是去理解意識的痛,而是那個潛意識的痛,這個痛,是由擘開於自我與「理想的情人-理想的自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精神病並不等同於無能或不值得尊重。 他生病了,但他也是別人的孩子,或者也可能是誰的父母親,或者是誰的家人,或者也是正在為社會貢獻的小螺絲釘。 我認識的他們,雖然生病了,他們還是期待自己能夠靠自己養活自己,能夠抬起頭,他們是一個跟我們一樣都活在這世界上,並想要有小確幸的人,他是社會的一份子。
Thumbnail
去年在閱讀《羞辱創傷》與《過度努力》後,對自己剖析了一番,放下了一些執迷,也接納了更多自己的黑暗面。 在初步的療傷以後,我決定用新的樣貌來認識新朋友,常聽的那句話「打開你的心,讓更多人事物進來」,直到那時,我才真的願意把包廂打開一點點。 有些概念,不到特定的階段或事件觸發,是無法理解的。
Thumbnail
「我會好嗎?」這是經歷外遇後常在我腦中的自我對話。 《從外遇洞察人心》這是一本寫給外遇受傷者、外遇者、第三者、想了解外遇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自我療癒的書。 翻開需要勇氣,像揭開自己的傷口,看看傷口的復原狀況。 男女對外遇的見解不同,這本書可以增加對彼此的理解與尊重
Thumbnail
母親,是讓創傷越演越烈的加害者? 只是,這一次碰觸到的創傷部位,和過去有非常大的不同;而這也讓我的眉頭因為揮之不去的鼻酸緊緊地皺了起來⋯⋯而我遲遲不敢隨著創傷指出去的方向看,因為那個人影不再是我過去一直認定的加害者:父親,反倒是那個一直依附、依賴和仰望的母親! 掀開讓黑影朦朧的布幕,我的胸口就像⋯⋯
Thumbnail
「精神疾病」一詞,我想並不陌生 陌生的是 : 病友是作者 沒錯,《除了病,我一無所有》是一本心理疾病病友的自白 透過此書,可淺淺地接觸病友的世界。 對了,你知道什麼是「精神疾病去汙名化」嗎 ? 獨樹一格的觀點,與社會風氣對立的我,字斟句酌地寫下每一句 只為了向讀者們傳達,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醫病關係緊繃的台灣社會,重溫上個世紀末的電影《心靈點滴》,除了滿滿的觀影觸動,更覺得若能「以病患為中心」來思考後續的醫療行為,即便根本問題仍在,藥到未必能病除,但透過對話交談讓心靈先被撫慰,這一切才會有良好醫病關係的可能。我知道站着説話不腰疼的矛盾,但一路上幸運遇見的好醫生,讓我堅信這是真實的存在。
Thumbnail
於是乎醫者可以做的,我覺得就是辨別眼前人是A、B還是C,是A就陪同理解自身受傷狀況,使其有清楚認知;是B就持續給予資源,拓展他的認知,使其心志越來越強大,做出對現況更好的選擇;是C就相對單純了,想盡辦法減少他負重前行的阻礙,互相學習,也一起見證生命經驗帶來的智慧與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