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尋找神話之鳥》--- 愛牠就為牠留一方淨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按讚,謝謝。)


人為財「損」,鳥為食「遷」, 弱肉強食,物競天擇!

1937年消失一甲子後再現蹤跡,2000年起為了尋找神話之鳥,

飛越千里跨越多國,尋一方淨土,圓罕鳥繁殖保育之志!

繫放之間,成就一段跨越20年的人鳥奇緣!


昨天前往光點華山戲院觀看,曾創下千萬紀錄片票房《老鷹想飛》導演梁皆得執導的新作《尋找神話之鳥》(Enigma:The Chinese Crested Tern),這部耗時20年、耗資千萬,橫跨六國拍攝的新作《尋找神話之鳥》,預定2021年12月17日於台灣隆重獻映,故事是關於從1937年蹤跡不在,曾一度被認為已經絕種的極危鳥類「黑嘴端鳳頭燕鷗」,在消失一甲子之後,在1999年(至少一隻混雜於鳳頭燕鷗群中)與2000年(在一群大鳳頭燕鷗群集之中,發現四隻黑嘴端鳳頭燕鷗成鳥和四隻雛鳥)馬祖列島的中島上,2000年在馬祖北竿芹壁村鐵尖島,正是由本片導演梁皆得,在一段影片中發現,這消失60多年,被譽為「神話之鳥」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可惜之後因為封島絕緣多年,直到2016年梁導又得到機緣前往馬祖,才再次牽繫這段跨越千里的人鳥奇緣。


《尋找神話之鳥》(Enigma:The Chinese Crested Tern)片中從2000年乍見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開始至今,導演梁皆得為了瞭解這種學名Thalasseus bernsteini的燕鷗科海鳥,又名「中華鳳頭燕鷗」(The Chinese Crested Tern)的神話之鳥,如何為了繁殖與度冬,不惜飛越千里候鳥南遷的奧秘,與中國、美國、韓國、英國各地生態學家,以及台澎馬祖各地野鳥協會成員聯手合作,開啟了一段長達20年,跨越了中、台、韓、菲、馬、印六國的尋找神話之鳥之旅,紀錄片完整地拍出了這些愛鳥的人士,不管是學有專精的生態學家,還是一般的志願者,如何北從中國青島;浙江、福建與韓國,中到馬祖高登島、鐵尖島與中島等無人島、澎湖列嶼與台灣,南至菲律賓、馬來西亞。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2021年12月17日在台上映的紀錄片電影《尋找神話之鳥》( Enigma:The Chinese Crested Tern)片中除了用心紀錄梁導與拍攝團隊成員,為了尋找黑嘴端鳳頭燕鷗的足跡,解開這極度頻危罕鳥繁殖與度冬遷徙的奧秘,多年來與台灣中研院退休研究員、野鳥協會會長、專攻鳳頭燕鷗生態博士研究生,還有包括中國、韓國、美國、馬來西亞等各國生態學家、志願者等個人與機構合作,從早期最原始的人指點數,到隨著科技進步,逐漸透過包括追蹤器、空拍機各種儀器工具,持續去尋訪追蹤探索「黑嘴端鳳頭燕鷗」的繁殖與度冬飛行足跡,更探討了大自然與人為破壞壓縮鳥類生存空間的現況與困境,天災颱風來襲、天敵遊隼空中衝下捕獵、人類為求財,不惜大幅開發破壞鳥類棲地如濕地,亂丟海洋塑膠廢棄物污染,造成鳥類誤食損及性命,以及人類為求財,過度大量捕撈野生海魚,造成海鳥食物來源缺乏危及生存等狀況,導演與一些受訪的專家,都表達出這些因素影響鳥類生存繁衍後代的憂心。

另外片中也旁及了梁導與1994年出生的女兒親子之間的真摯情感,展現了兩代之間關於鳥類生態保育的傳承,從身兼一位鳥類生態學家與父親的梁導,在片中對於同樣珍視在心的「黑嘴端鳳頭燕鷗」與女兒未來前途的憂心,也感受到梁導多年來對於鳥類生態保育的努力,與面對人類為了賺錢,不惜破壞大自然生物平衡與鳥類生存環境的無奈與挫折感,從片中看到了漁民、一般人與愛鳥人士多重力量的拉扯與阻抗,漁民捕魚只求大量快速地捕撈,完全不留足夠的魚量,讓仰賴食魚維生的海鳥賴以生存,而一般人無意識地製造塑膠垃圾,最終流入大海,鳥類因飢餓過度誤食了這些塑膠品,有的甚至成了羈絆在鳥類身上無法擺脫的糾纏,都損及了海鳥的生存權,候鳥為了避寒與食物來源,不惜飛越千里進行長途遷徙,但在飛行途中既要面對颱風暴風雨的攻擊,也要面對原本的棲息地遭到破壞,無法停留與捕食,種種因素也就造成了鳥類繁殖的困境,對於原本就瀕危的罕鳥「黑嘴端鳳頭燕鷗」來說,更是充滿艱辛挑戰,這或許也能解釋為什麼牠的數量,在經過長達20年的追蹤紀錄,至今也只從2000年的8隻,到2020年紀錄到的約一百隻,讓人不免聯想起宋朝知名詞家李清照的作品「聲聲慢」中提及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鳥類生態保育是多麼重要又艱辛的挑戰!


《尋找神話之鳥》( Enigma:The Chinese Crested Tern)中文預告,影片引用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BWWmh1ceDA


根據維基百科簡介,「黑嘴端鳳頭燕鷗」是一種海鳥,種名來自德國動物學家 Heinrich Agathon,體長約 38 公分,羽色為淺灰色,具醒目的黑色鳳頭,繁殖期頭頂亦為黑色,牠的喙部黃色,先端三分之一部份為黑色,最尖端部分為白色,也是「黑嘴端鳳頭燕鷗」名稱的由來。

牠的尾羽開叉而似燕尾,與鳳頭燕鷗、 白嘴端鳳頭燕鷗(T. sandvicensis) 和小鳳頭燕鷗(T. bengalensis)有密切關係。鳳頭燕鷗身形比黑嘴端鳳頭燕鷗更大,背與翅膀顏色較深,喙全部黃色。牠們通常與成群大鳳頭燕鷗一起繁殖,大約5月中旬會陸續來到保護區,推測應是1巢只生1枚,孵化期約25至30天。

根據相關紀錄,馬祖可能是黑嘴端鳳頭燕鷗、鳳頭燕鷗過境的停棲站及繁殖時節的活動熱區,提供讓燕鷗足夠的海洋棲息與覓食環境,農委會曾經委託學術研究團隊做生態調查,利用衛星發報器追蹤鳳頭燕鷗的結果顯示,臺灣嘉義八掌溪口是南遷北返的過境點,夏季繁殖結束後,一般會兵分兩路南下,先抵達菲律賓,再一路循大陸東南沿海飛往中南半島的越南、泰國、柬埔寨,最遠至緬甸。

片中訪問了包括台灣中央研究院退休研究員劉小如,與各領域專家洪崇航 、袁孝維、 澎湖鳥會鄭謙遜校長,以及中國青島、浙江鐵敦島自然博物院、美國專家團隊、韓國等地生態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終於了解「黑嘴端鳳頭燕鷗」的繁殖區,卻不了解他們的度冬區,於是紀錄片後半段梁導為了解開「黑嘴端鳳頭燕鷗」度冬區的飛行軌跡之謎,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前,一路從台灣南下,前進菲律賓民答那峨島博納多,以及西馬、 東馬沙勞越與沙巴,透過英國鳥類學家Peter Simpson的協助,終於再次看見神話之鳥黑嘴端風頭燕鷗的蹤跡 ,那種興奮之情真的難以言述。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紀錄片電影《尋找神話之鳥》( Enigma:The Chinese Crested Tern)片中也提到了各國因為緯度不同,生態招引與繫放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馬祖鐵尖島地形非常適合「黑嘴端鳳頭燕鷗」繁衍,因此成為「神話之鳥」目前的主要招引地點,而澎湖列嶼則是「黑嘴端鳳頭燕鷗」最南端的繁殖地,在馬祖北竿的鳥類繫放作業,都選在半夜進行,以避開白天艷陽高照,人鳥都難以承受的狀況,


導演梁皆得表示生態攝影,耗時耗力又耗費,片中想坐船靠近馬祖鐵尖島進行生態攝影,不僅船費高昂,還要面對海相變幻莫測,以及停船攀岩可能割傷或甚至滑入海中的風險,如果再加上來往各國的機票、住宿、機器耗損等費用,光是拍攝「神話之鳥」的珍貴畫面,就已經累積超過一千萬元,影片拍攝真的十分不容易與珍貴,希望透過有心人辛勤拍攝的紀錄片,能夠喚起普羅大眾對於鳥類生態保育、海洋汙染、野生魚類過度捕撈,土地過度開發,鳥類棲息濕地受到嚴重破壞影響等議題的關注,人類要學會與大自然萬物和平相處,而不是為了人類一己的私心,特別是濫用政治的惡劣操弄手法,破壞大自然與其他生物的生存權,因為一旦瀕危罕鳥與其他生物徹底消失在地球,人類必然會自食惡果,回看人類自己,不管是在台灣還是其他國家,人類為賺取財富,多年來過度開發破壞大自然,造成土石流、臭氧層、海洋汙染,危及人民生存環境的情況比比皆是,如何為人類自己與鳥類尋一方淨土,為大自然生態保育盡一份心,讓我們從2021年12月17日進戲院觀看紀錄片電影《尋找神話之鳥》( Enigma:The Chinese Crested Tern)開始做起,透過導演梁皆得的鏡頭,細細感受「愛牠就為牠留一方淨土。」的背後意涵。



<電影本事>

等待一甲子,傳說般的神話之鳥現身

頂著黑色羽冠、前端像沾到黑色墨水的橘色嘴喙、一身淺灰白色羽毛,這種在1861年被人類命名以來,就鮮少見到其蹤影的燕鷗,究竟只是個神話,還是真實存在世界上?

2000年,一次底片調光機的故障,讓生態攝影師梁皆得,在馬祖意外發現60幾年前被認為絕種的黑嘴端鳳頭燕鷗。

自此,對這傳說中「神話之鳥」懷有夢想的人們,穿梭在亞洲各國沿海,以及無數個無人小島之間,有時遭遇大雨風浪,有時冒著跌入大海的危險,只為了能發現牠們的蹤跡。

尋找神話之鳥二十年,牠們的數量從八隻,到現在約一百隻,仰賴遷徙路徑上,各國的保育行動。然而,每年夏天颱風對繁殖地的侵襲,撿鳥蛋、海洋垃圾、魚類資源減少等自然與人為破壞,仍然對黑嘴端鳳頭燕鷗的生存造成龐大威脅。

梁皆得跟隨各國學者專家,紀錄著黑嘴端鳳頭燕鷗、當地熱愛這些鳥類的人們,以及自然環境三者所相互交織的故事。

raw-image
raw-image


尋找神話之鳥 Enigma:The Chinese Crested Tern

國 家:中華民國

電影類型:紀錄片

級 數:普遍級

上映日期:2021-12-17

片  長:01時31分

發行公司:采昌國際多媒體

導 演:《老鷹想飛》梁皆得

音 樂:林強

官 網: 采昌國際多媒體

FB粉絲頁: 采昌國際多媒體


(註)

一、本文中介紹的電影海報與劇照係取自采昌國際多媒體FB粉絲專頁相簿(https://www.facebook.com/ccii.com.tw/photos/?ref=page_internal),圖片僅作為推薦好電影之目的,無任何商業利益之考量,版權歸屬采昌國際多媒體所有,請勿任意轉載,或另移作商業使用。

二、本文介紹的電影相關影片,無任何商業利益考量,是引用自YouYube影音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BWWmh1ceDA),版權歸屬采昌國際多媒體所有。

三、本文觀影心得文字,版權歸屬SJKen個人所有,未經本人書面同意,請勿任意引用、分享、轉載與下載,盜文必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輕煙跟你聊聊
170會員
657內容數
透過跟你聊聊的方式,聊電影、聊戲劇、聊音樂、聊教育、聊網路觀察、聊小說、圖文與音樂劇場創作、聊藝術、聊愛情,藉由分享觀看不同領域不同世代的藝術創作者的作品,持續保持對各國民族、歷史、文化、語言、宗教、信仰、音樂、舞蹈與戲劇創作的開闊視野與敏銳度,並與世界各地讀者交流,豐富深刻彼此的生命意涵。
輕煙跟你聊聊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一部將年少青春暗戀與相愛勇氣描繪到最深刻,同時旁及友情與親情的夏日浪漫電影,片中男女主角青春三人行,書店前帽子被吹走、公車上偷拍車外、腳踏車雙載、共同的攝影興趣、淋雨下撐傘、鐵道深情呼喊, 將浪漫無限飛揚發揮到淋漓盡致的浪漫,電影採倒敘的手法,開始也是結束的一幕
Thumbnail
2025/04/25
一部將年少青春暗戀與相愛勇氣描繪到最深刻,同時旁及友情與親情的夏日浪漫電影,片中男女主角青春三人行,書店前帽子被吹走、公車上偷拍車外、腳踏車雙載、共同的攝影興趣、淋雨下撐傘、鐵道深情呼喊, 將浪漫無限飛揚發揮到淋漓盡致的浪漫,電影採倒敘的手法,開始也是結束的一幕
Thumbnail
2025/04/24
本片除了有傳統恐怖片必看得到的虐殺尖叫追逐情節外,最吸睛的地方,在於導演與編劇玩出恐怖電影的新趣味,電影前半段充滿懸疑靈異,光怪陸離的死法,緊緊抓住觀眾的眼球與好奇新,電影後半段一反必死無疑的終極結局,闖入詭屋者展開絕地大反攻,充滿創意的反擊,緊迫盯人分秒必爭節奏感,讓全片從頭到尾緊扣心弦淋漓爽快!
Thumbnail
2025/04/24
本片除了有傳統恐怖片必看得到的虐殺尖叫追逐情節外,最吸睛的地方,在於導演與編劇玩出恐怖電影的新趣味,電影前半段充滿懸疑靈異,光怪陸離的死法,緊緊抓住觀眾的眼球與好奇新,電影後半段一反必死無疑的終極結局,闖入詭屋者展開絕地大反攻,充滿創意的反擊,緊迫盯人分秒必爭節奏感,讓全片從頭到尾緊扣心弦淋漓爽快!
Thumbnail
2025/04/24
李景白導演擁有超過 30 年以上的潛水經驗,其作品多次入圍金鐘獎並三度奪獎,他與他的團隊長期關注台灣海洋的生態變遷,這次透過拍攝在台澎金馬海域8艘沈船的影片,引領觀眾了解我們所面臨的海洋浩劫,因為很少人知道四面環海的台灣,沉睡在水底下多年的巨人,也就是這些沉船,早已被時間與人們所遺忘。
Thumbnail
2025/04/24
李景白導演擁有超過 30 年以上的潛水經驗,其作品多次入圍金鐘獎並三度奪獎,他與他的團隊長期關注台灣海洋的生態變遷,這次透過拍攝在台澎金馬海域8艘沈船的影片,引領觀眾了解我們所面臨的海洋浩劫,因為很少人知道四面環海的台灣,沉睡在水底下多年的巨人,也就是這些沉船,早已被時間與人們所遺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共命鳥:人面鳥身,一身兩頭名:耆婆耆婆迦,擅樂器、歌唱、舞蹈。一共命鳥頭嫉妒另一頭擁“天籟”歌喉,暗生惡念給另一腦袋下毒,劇毒傳遍共有身體,害人害己。 山海經有比翼鳥,只得一眼一扇翅膀,必兩隻並肩方可飛行。 共命鳥交惡、和解適合用來警世;比翼鳥有缺陷、有合作正是人間智慧……2021/12月 讀者
Thumbnail
共命鳥:人面鳥身,一身兩頭名:耆婆耆婆迦,擅樂器、歌唱、舞蹈。一共命鳥頭嫉妒另一頭擁“天籟”歌喉,暗生惡念給另一腦袋下毒,劇毒傳遍共有身體,害人害己。 山海經有比翼鳥,只得一眼一扇翅膀,必兩隻並肩方可飛行。 共命鳥交惡、和解適合用來警世;比翼鳥有缺陷、有合作正是人間智慧……2021/12月 讀者
Thumbnail
許多鳥類鮮豔誇張的外表對於生存並沒有多大的幫助,色彩鮮艷易於遭受天敵的發現,長贅的羽毛容易成為逃生的絆腳石。然而這些特徵在現生鳥類中屢見不鮮,你可能會認為這樣的狀態為何沒有從演化歷史中淘汰卻綿延不絕。原因在於這現象並非天擇所帶來的結果,而是性擇。性擇是在異性擇偶下,選擇了吸引自己目光的對象繁衍下一代
Thumbnail
許多鳥類鮮豔誇張的外表對於生存並沒有多大的幫助,色彩鮮艷易於遭受天敵的發現,長贅的羽毛容易成為逃生的絆腳石。然而這些特徵在現生鳥類中屢見不鮮,你可能會認為這樣的狀態為何沒有從演化歷史中淘汰卻綿延不絕。原因在於這現象並非天擇所帶來的結果,而是性擇。性擇是在異性擇偶下,選擇了吸引自己目光的對象繁衍下一代
Thumbnail
科學家證實雲豹久已絕跡山林 最傷懷是視牠為聖靈的原住民 邇來島内盛傳那獸已復育成功 仍在暗中滋長壯大還見不得人
Thumbnail
科學家證實雲豹久已絕跡山林 最傷懷是視牠為聖靈的原住民 邇來島内盛傳那獸已復育成功 仍在暗中滋長壯大還見不得人
Thumbnail
英國的政治變革历經474年,在如此漫長的時間中,君王都沒有能夠給予共治致命的一擊 — — 貴族共治,偶然的星光閃燿,終成燦爛的輝煌旭日,猶如浩瀚宇宙中的爬行動物最終站起來為人一樣,鑄造了共和。使得我們不得不感嘆這幾乎不可能的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跡。
Thumbnail
英國的政治變革历經474年,在如此漫長的時間中,君王都沒有能夠給予共治致命的一擊 — — 貴族共治,偶然的星光閃燿,終成燦爛的輝煌旭日,猶如浩瀚宇宙中的爬行動物最終站起來為人一樣,鑄造了共和。使得我們不得不感嘆這幾乎不可能的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跡。
Thumbnail
龍鳳本來就是黑白配,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並沒有教育人們龍鳳生龍鳳概念;更何況,龍生九子,那九條小龍只讓你覺得是龍子產生突變種,如何也跟鳳凰鳥扯不上血緣關係。
Thumbnail
龍鳳本來就是黑白配,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並沒有教育人們龍鳳生龍鳳概念;更何況,龍生九子,那九條小龍只讓你覺得是龍子產生突變種,如何也跟鳳凰鳥扯不上血緣關係。
Thumbnail
人為財「損」,鳥為食「遷」, 弱肉強食,物競天擇!  1937年消失一甲子後再現蹤跡,2000年起為了尋找神話之鳥, 飛越千里跨越多國,尋一方淨土,圓罕鳥繁殖保育之志! 
Thumbnail
人為財「損」,鳥為食「遷」, 弱肉強食,物競天擇!  1937年消失一甲子後再現蹤跡,2000年起為了尋找神話之鳥, 飛越千里跨越多國,尋一方淨土,圓罕鳥繁殖保育之志! 
Thumbnail
你有沒有聽過「恐龍是鳥類的祖先」這個說法?遙想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還是小時候看電影《侏儸紀公園》才意外得知的呢 😂 「恐龍是鳥類的祖先」這個假說起初在1868年被提出的時候,其實是備受質疑的
Thumbnail
你有沒有聽過「恐龍是鳥類的祖先」這個說法?遙想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還是小時候看電影《侏儸紀公園》才意外得知的呢 😂 「恐龍是鳥類的祖先」這個假說起初在1868年被提出的時候,其實是備受質疑的
Thumbnail
古文化說的「氣數」,其實是量子力學,積微成著,量變轉化質變,由少數人開始創新,直到廣大群眾跟隨,漸漸開展出一片新氣象。這裡,就是「少數人」的事蹟。 想要成為帶領潮流的先知先覺,幾乎都能在此找到解答
Thumbnail
古文化說的「氣數」,其實是量子力學,積微成著,量變轉化質變,由少數人開始創新,直到廣大群眾跟隨,漸漸開展出一片新氣象。這裡,就是「少數人」的事蹟。 想要成為帶領潮流的先知先覺,幾乎都能在此找到解答
Thumbnail
《雲之獸:來自遠古的守護者》是一本描述以台灣滅絕動物「雲豹」的主題漫畫作品,故事以好幾代的雲豹家族為開端,從過去無人的台灣山林,一路到台灣原住民、蘭學貿易、日治等時代變遷最終在滅絕後,回顧一段曾經的台灣山林間動物之王代代至終的傳說故事。
Thumbnail
《雲之獸:來自遠古的守護者》是一本描述以台灣滅絕動物「雲豹」的主題漫畫作品,故事以好幾代的雲豹家族為開端,從過去無人的台灣山林,一路到台灣原住民、蘭學貿易、日治等時代變遷最終在滅絕後,回顧一段曾經的台灣山林間動物之王代代至終的傳說故事。
Thumbnail
索馬利象鼩(Somali Sengi/ Somali Elephant-shrew)曾在1970年被認定為已消失的物種,也被全球野生動物保育協會(Global Wildlife Conservation) 列為消失物種中最被通緝的前25種名單中(25 most wanted lost species
Thumbnail
索馬利象鼩(Somali Sengi/ Somali Elephant-shrew)曾在1970年被認定為已消失的物種,也被全球野生動物保育協會(Global Wildlife Conservation) 列為消失物種中最被通緝的前25種名單中(25 most wanted lost species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