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反鳥類 雅尾鵷鶵 淺談性擇演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底部可以聽文章mp3)

雅尾鵷鶵復原圖(感謝Luxquine提供)

雅尾鵷鶵復原圖(感謝Luxquine提供)

許多鳥類鮮豔誇張的外表對於生存並沒有多大的幫助,色彩鮮艷易於遭受天敵的發現,長贅的羽毛容易成為逃生的絆腳石。然而這些特徵在現生鳥類中屢見不鮮,你可能會認為這樣的狀態為何沒有從演化歷史中淘汰卻綿延不絕。原因在於這現象並非天擇所帶來的結果,而是性擇。性擇是在異性擇偶下,選擇了吸引自己目光的對象繁衍下一代,即便對象是個天擇上的失敗者。大自然中更適合生存的個體對一個族群來說並非總是迷人的,生存上的優勢面臨擇偶上的弱勢也是枉然。那些美麗高雅的鳥類能生存至今是天擇與性擇平衡之下所帶來的演化產物。

白堊紀某些鳥類就已有強勢的性擇演化趨向,例如孔子鳥(Confuciusornis)只有雄性才有長尾羽。於2021年在中國東北部的九佛堂層(Jiufotang formation)發現一具完整的反鳥類化石(反鳥類在殞落的白堊紀禽王朝 – 反鳥類的解析這篇文章中有做介紹),該鳥類的尾羽十分長,不含尾羽體長約22公分,尾羽約30公分,命名為雅尾鵷鶵(Yuanchuavis kompsosoura),其名稱參考自一種中國神話鳥類。藉由系統發生分析,確認了雅尾鵷鶵屬於鵬鳥科,該科在熱河群反鳥類中多樣性僅次於渤海鳥科(Bohaiornithidae)。化石上觀察到上顎骨前緣有一小排牙齒、尾羽有八片,其中較短的三對在兩側形成扇形,中央一對則比身軀還要長,且羽軸寬大,羽片縱貫整個尾羽。根據尾羽上的黑色素體可推估中央尾羽為黑色,兩側的扇形尾羽為灰色。大部分反鳥類的長尾羽唯獨末端有明顯的羽片,中間則以帶著稀疏羽片的羽軸為主,而鵬鳥科則是整個尾羽軸皆有羽片。從最早出現的鵬鳥科分支始鵬鳥屬(Eopengornis)就已有此特徵的尾羽,代表這是鵬鳥科的共有衍徵。不過其他目前所發現的鵬鳥科物種中並沒有如雅尾鵷鶵般有著一對長尾羽配上扇尾羽,顯示雅尾鵷鶵的發現提供我們瞭解反鳥類尾羽形態的多樣性。

雅尾鵷鶵(感謝Joschua Knüppe提供)

雅尾鵷鶵(感謝Joschua Knüppe提供)

有著長尾羽特徵的鳥類通常被認為具有雌雄相異的外表,而華麗的尾羽多數為雄性個體。此次的化石表明雅尾鵷鶵的形態很可能是由性擇驅使。長尾羽增加了飛行時的摩擦力且阻礙了林間的自由穿梭,這便是吸引異性所帶來的代價,而在中生代時反鳥類在這方面是佼佼者,相對當時的真鳥類則少有這種形態。反鳥類與真鳥類的差異絕非是埋藏學偏差造成,因為在熱河群的相同土地範圍中所挖掘出來的兩大分支鳥類化石中,真鳥類確實多為短尾。也許早期的真鳥類是藉由歌聲、築巢技術或舞蹈等其他方式來擇偶,而這些較難從化石中觀察。從這些不同之處讓我們認知到反鳥類與真鳥類當時的性擇差異,也反映出牠們生態地位的不同所產生的天擇差異。多數反鳥類屬於樹棲鳥類,真鳥類以地上奔走或水域棲息為主,不同的棲地施加了不同的選擇壓力,造就牠們不同形態的演化方向。像熱河群如此植被茂盛的森林地帶,容易躲避天敵之下,長羽毛的趨向不受到抑制,而艷麗的色澤在葉叢中更容易尋找同伴。然而生存於缺乏遮蔽物的水域附近,過長的尾羽和鮮豔的羽色是自找麻煩,黯淡而保守的形態才能延續後代,原因可能是該環境的天擇將對於艷麗外表的喜好給壓了下來。如今反鳥類已不復存在,當初的生態位被真鳥類取代,不少現生真鳥類也由性擇走向反鳥類相似的路,可見性擇在演化中不容小覷。


作者:水也佑

 參考文獻:

 Wang, M. et al. (2021). An Early Cretaceous enantiornithine bird with a pintail. Curr Biol.




你對古生物了解多少呢?在進入這個領域之前這裡提供古生物學的基本認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初沒有預期到這期的內容會太過於解剖學,所以可能很多人都看不懂我在講什麼,大概看個概念就好。這週六會再上傳平時的科普文章。 先給個無關的恐龍繪圖刷刷眼睛~ (以下正文) 埃及法尤姆窪地發現始新世晚期大型畸齒鬣獸新物種的牙齒化石 埃及的法尤姆窪地(Fayum Depression)出土許多
迷惑龍的膝關節病變 研究人員在挖掘來自懷俄明州莫里遜層的迷惑龍股骨標本(化石編號:UWGM 7213)時注意到其外髁與外上髁有著向內侵蝕的病變痕跡,經過初步的判定認為該病變是源自於軟組織的糜爛導致的發炎反應,進一步刺激破骨細胞的活性從而對骨骼造成影響。而這種膝關節的病變模式是第一次發現在蜥腳類恐龍
當你在想像恐龍叫聲時,腦中浮現的是侏儸紀公園裡經典的恐龍叫聲嗎?鳥臀目恐龍的一項研究可能會打破你原有的概念。留存恐龍發聲器官的化石非常罕見,到目前為止我們對恐龍的叫聲以及發聲器官的演化幾乎沒有線索。現代四足動物的發聲器官除了今顎鳥類(Neognathae)是硬骨外,多以軟骨所組成,而軟骨形成化石的機
輻鰭魚與肉鰭魚是現今硬骨魚類當中最重要的兩大分支,其中輻鰭魚更是現今魚類當中最為繁盛,多樣性最高的類群,在過往的研究中推測肉鰭魚與輻鰭魚的分化時間為志留紀中晚期(早於4億1千萬9百萬年前),但輻鰭魚的化石紀錄在志留紀乃至接下來的整個泥盆紀都非常稀缺,並且僅限於當時的低緯度地區。比較過往的泥盆紀化石紀
鳥類演化曾經在白堊紀出現過兩大支系,其一為真鳥類(euornithes, ornithuromorpha),現生所有鳥類皆屬於此支系的後代;另一則為反鳥類(enantiornithes),於白堊紀結束後全數滅絕。所有真鳥類的肩胛骨是以凸面接合凹面烏喙骨,而反鳥類則肩胛骨為凹面,烏喙骨為凸面,因其相反
蜥腳類恐龍是一群體型巨大恐龍,他們通常有著很長的脖子與尾巴,而其中梁龍科的尾巴更是極度延長,這讓研究人員們對於梁龍科尾巴的功能特別感到好奇。 梁龍科的尾巴有著大約80塊的尾椎,這些尾椎的形態變化顯示出從基部開始由大變小由繁至簡的趨勢,首先是由約十塊大型且複雜的椎骨組成的基部,接下來是約40個椎骨組
當初沒有預期到這期的內容會太過於解剖學,所以可能很多人都看不懂我在講什麼,大概看個概念就好。這週六會再上傳平時的科普文章。 先給個無關的恐龍繪圖刷刷眼睛~ (以下正文) 埃及法尤姆窪地發現始新世晚期大型畸齒鬣獸新物種的牙齒化石 埃及的法尤姆窪地(Fayum Depression)出土許多
迷惑龍的膝關節病變 研究人員在挖掘來自懷俄明州莫里遜層的迷惑龍股骨標本(化石編號:UWGM 7213)時注意到其外髁與外上髁有著向內侵蝕的病變痕跡,經過初步的判定認為該病變是源自於軟組織的糜爛導致的發炎反應,進一步刺激破骨細胞的活性從而對骨骼造成影響。而這種膝關節的病變模式是第一次發現在蜥腳類恐龍
當你在想像恐龍叫聲時,腦中浮現的是侏儸紀公園裡經典的恐龍叫聲嗎?鳥臀目恐龍的一項研究可能會打破你原有的概念。留存恐龍發聲器官的化石非常罕見,到目前為止我們對恐龍的叫聲以及發聲器官的演化幾乎沒有線索。現代四足動物的發聲器官除了今顎鳥類(Neognathae)是硬骨外,多以軟骨所組成,而軟骨形成化石的機
輻鰭魚與肉鰭魚是現今硬骨魚類當中最重要的兩大分支,其中輻鰭魚更是現今魚類當中最為繁盛,多樣性最高的類群,在過往的研究中推測肉鰭魚與輻鰭魚的分化時間為志留紀中晚期(早於4億1千萬9百萬年前),但輻鰭魚的化石紀錄在志留紀乃至接下來的整個泥盆紀都非常稀缺,並且僅限於當時的低緯度地區。比較過往的泥盆紀化石紀
鳥類演化曾經在白堊紀出現過兩大支系,其一為真鳥類(euornithes, ornithuromorpha),現生所有鳥類皆屬於此支系的後代;另一則為反鳥類(enantiornithes),於白堊紀結束後全數滅絕。所有真鳥類的肩胛骨是以凸面接合凹面烏喙骨,而反鳥類則肩胛骨為凹面,烏喙骨為凸面,因其相反
蜥腳類恐龍是一群體型巨大恐龍,他們通常有著很長的脖子與尾巴,而其中梁龍科的尾巴更是極度延長,這讓研究人員們對於梁龍科尾巴的功能特別感到好奇。 梁龍科的尾巴有著大約80塊的尾椎,這些尾椎的形態變化顯示出從基部開始由大變小由繁至簡的趨勢,首先是由約十塊大型且複雜的椎骨組成的基部,接下來是約40個椎骨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比小鸊鷉大一點的黑頸鸊鷉,在成羽後有一頭濃黑的羽髮,而今次來港並非繁殖羽,部分身體白色,但仍可見到頸背中有一條黑色直間。
Thumbnail
嘴巴長年黃色色調,故此又名繁殖黃嘴白鷺,在繁殖季節時,頭部和胸前會出現長長的飾羽,看起來增添一點帥氣。
Thumbnail
鶴鷸在非繁殖期時和赤足鷸頗相似,但兩者來到繁殖季節,就變得很容易識辨,因爲鶴鷸進入換羽時,一身便會換上黑色晚裝,讓人注目,鶴立“鷸”群。
Thumbnail
暗褐色的海鳥,嘴巴短,尾巴短,但雙翼卻異常地長,讓牠們很適應在海上長期飛行。
Thumbnail
🔺關於玄鳳鸚鵡 玄鳳鸚鵡(學名:Nymphicus hollandicus),鳳頭鸚鵡科雞尾鸚鵡屬的一種鳥類,也稱作雞尾鸚鵡。 在日本此鳥臉頰橙紅斑點很像阿龜面具,因此被取名為「オカメインコ」(Okame),進口到台灣後,直接音譯為「歐卡妹」,再簡化為「卡妹」。 是澳洲特有的
Thumbnail
春天時節,萬物生氣勃勃,很多生物都進入繁殖期,包含各種的鳥類,在藍鵲現在居住與工作的地方,從大清早到天黑都有著各種的鳥熱鬧吵雜的叫著,其中有一種特別吸引我的叫聲就是台灣特有亞種-紅嘴黑鵯。
Thumbnail
古文其中一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中的燕雀原來就是這隻一雀。根據教科書說法鴻鵠即是天鵝,原文意思是像燕雀這種小鳥又怎會知道大鳥天鵝的鴻圖大志,對燕雀似乎有貶低之意。 現實中原來燕雀是一種富有色彩的小鳥,顏色相當美艷,翼上也有豐富的斑紋。
Thumbnail
頭上有一條白眉毛,女性的眉毛雖然不算白的明顯,但與黃眉鵐還是有一點分別,近乎奶白色,這一次見到的個體也是女生。其他外貌特徵和大部分的鵐一樣,有鉗一樣的小嘴,身體像麻雀一樣有條紋。 和其他鵐不同的事,牠們會見於叢林的底部,反而不太出現在魚塘農田的地方。 這一次也嘗試把牠身邊的生境畫了出來。
Thumbnail
說到猛禽,嗯!所有的猛禽在沒看鳥的人口中就都是叫做老鷹。傳統分類上屬於隼形目包含鷹科、新大陸禿鷲( Cathartidae)等。較早期的形態學分類中,隼形目包含鷹科、美洲鷲科、鶚科與蛇鷲科等肉食猛禽。當然,後來依照分子生物分類,推翻了以前所認為的類緣關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比小鸊鷉大一點的黑頸鸊鷉,在成羽後有一頭濃黑的羽髮,而今次來港並非繁殖羽,部分身體白色,但仍可見到頸背中有一條黑色直間。
Thumbnail
嘴巴長年黃色色調,故此又名繁殖黃嘴白鷺,在繁殖季節時,頭部和胸前會出現長長的飾羽,看起來增添一點帥氣。
Thumbnail
鶴鷸在非繁殖期時和赤足鷸頗相似,但兩者來到繁殖季節,就變得很容易識辨,因爲鶴鷸進入換羽時,一身便會換上黑色晚裝,讓人注目,鶴立“鷸”群。
Thumbnail
暗褐色的海鳥,嘴巴短,尾巴短,但雙翼卻異常地長,讓牠們很適應在海上長期飛行。
Thumbnail
🔺關於玄鳳鸚鵡 玄鳳鸚鵡(學名:Nymphicus hollandicus),鳳頭鸚鵡科雞尾鸚鵡屬的一種鳥類,也稱作雞尾鸚鵡。 在日本此鳥臉頰橙紅斑點很像阿龜面具,因此被取名為「オカメインコ」(Okame),進口到台灣後,直接音譯為「歐卡妹」,再簡化為「卡妹」。 是澳洲特有的
Thumbnail
春天時節,萬物生氣勃勃,很多生物都進入繁殖期,包含各種的鳥類,在藍鵲現在居住與工作的地方,從大清早到天黑都有著各種的鳥熱鬧吵雜的叫著,其中有一種特別吸引我的叫聲就是台灣特有亞種-紅嘴黑鵯。
Thumbnail
古文其中一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中的燕雀原來就是這隻一雀。根據教科書說法鴻鵠即是天鵝,原文意思是像燕雀這種小鳥又怎會知道大鳥天鵝的鴻圖大志,對燕雀似乎有貶低之意。 現實中原來燕雀是一種富有色彩的小鳥,顏色相當美艷,翼上也有豐富的斑紋。
Thumbnail
頭上有一條白眉毛,女性的眉毛雖然不算白的明顯,但與黃眉鵐還是有一點分別,近乎奶白色,這一次見到的個體也是女生。其他外貌特徵和大部分的鵐一樣,有鉗一樣的小嘴,身體像麻雀一樣有條紋。 和其他鵐不同的事,牠們會見於叢林的底部,反而不太出現在魚塘農田的地方。 這一次也嘗試把牠身邊的生境畫了出來。
Thumbnail
說到猛禽,嗯!所有的猛禽在沒看鳥的人口中就都是叫做老鷹。傳統分類上屬於隼形目包含鷹科、新大陸禿鷲( Cathartidae)等。較早期的形態學分類中,隼形目包含鷹科、美洲鷲科、鶚科與蛇鷲科等肉食猛禽。當然,後來依照分子生物分類,推翻了以前所認為的類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