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生命中不會忘記的那些時刻
我從小就不是特別愛乾淨、整齊的人。
在《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很紅的當年,我實際嘗試後得到兩個很受用的事:
一、我終於學會摺衣服了(對,就是摺衣服); 二、我更了解自己是一個喜歡什麼的人。
摺衣服這件事,可以說是我討厭洗衣服、晾衣服、摺衣服的其中一個原因,但人生就是有這些家事瑣事(除非你今天雇用別人做或有一個無怨無悔的媽媽)我跟著麻里惠學會一個很簡單的原則「不管是什麼形狀的衣服,總之就是先想辦法摺成長條形」,然後「摺成一個有厚度的狀態,方便立著來一眼看出抽屜裡有哪些衣物」,只要了解這兩點幫助就很大了,畢竟,身為現代人,衣服是一種很容易爆炸性擁有的物品。
大學時期,沒有了制服的約束,接觸的人事物變多了,同儕、媒體的影響,這個時期也是開始學習打扮的開始。過程其實跟一般學習過程沒有太多不同:多看、多試、多買,從服裝雜誌、部落格等開始自己的服裝搭配嘗試組合。
服裝雜誌除了穿搭的搭配建議,還會有一些推薦讀者的購買或搭配建議,不知不覺中被輸入一種「購買時,如果這個款式或這個顏色沒有,就可以嘗試來一件」的觀念,沾沾自喜著自己的精打細算,我懂搭配呢(笑)。畢竟,搭配就是要各種嘗試與各種組合,當然要盡量讓衣櫃裡有著各式各樣的質地、顏色、款式。搭配服裝其實真的非常好玩,難度雖不高,出錯也是時常有的事,需要反覆練習檢視。
大學時期短暫住過宿舍,大部分時間住在家裡,擁有自己的房間,房間裡有著從小到大二十幾年累積下來的物品。
房間很小,想要整理出一個清爽的房間,於是在我嘗試麻里惠的怦然心動整理術,第一次整理完我的衣櫃後,我震驚了。
(如果不清楚怦然心動整理術是什麼:就是拿起這件物品,問問自己對這件物品有沒有覺得怦然心動。有的話就留下,沒有則好好道別捨棄。)
一開始會覺得「什麼鬼啊?」,因為不清楚自己對這件物品到底是心動還是不心動,畢竟心動是一種主觀感覺完全無法衡量或評估,你只能問自己以及給自己答案,沒有人可以幫你回答這個問題。
但是這就是一種比較值,所以多試幾件以後,你會開始有一點感覺:就是當你真正喜歡那件物品時,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對,我喜歡這個,留!」,可以很快決定要留下。
在我嘗試一輪斷捨離以後,我望向衣櫃裡被我留下來的衣服,我第一個念頭不是「好清爽啊」或是「好整齊啊」,而是震驚 —
「原來我喜歡的衣服都是這種顏色啊!?」
怎麼會有人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顏色?對,就是我。
當時的我認為「衣櫃裡就應該充斥不同的顏色、款式的衣服」因為這樣對搭配來說,最好,最合理。買衣服時,我想的原則也是這樣,想的是我有沒有這樣的衣服,如果這件衣服我已經有類似的款式、顏色,我甚至會覺得買了是浪費。(畢竟衣櫃裡如果都是類似的衣服,搭配出來都會很相似)
結果這樣的原則對我的影響是:原來我一直以來都不了解我自己喜歡穿什麼樣顏色、款式的衣服。(可以想像我當時的震驚嗎?)
原來我連自己喜歡什麼都不清楚。
原來我是一個喜歡穿灰色、藍色、米色的人。
原來我雖然喜歡紅色,也欣賞一些亮色系所呈現不同的服裝風格的衣服,但我並不喜歡平時穿著他們。
這件事情影響我很深,那次過後,我就不再執著了,買衣服的原則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從搜集各種顏色與款式變成只買自己喜歡的衣服,儘管相似的我已經有一百件了,但這些都是我真的平常想要每天穿上身的。
我感到某種解放。
這跟人生很多事情一樣,當你生命中遇到一些問題時,你可能會求助於身邊的人、專業的人或是親近的朋友,他們會給你不同的建議,有從服裝搭配角度來告訴你的(基本款衣服最好搭配)、有從價值觀來告訴你的(好的衣服雖然貴,但是可以穿一輩子)、有從環保觀念來告訴你的(快時尚的衣服不環保啦)… 你可以得到各種人生與服裝建議,但是最後做決定的還是你自己。
也就是說,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就會做出怎樣的決定。
你夠了解自己嗎?你確定你是這樣的人嗎?你知道你為什麼會下這個決定嗎?
你為什麼會選擇這麼做呢?你的價值觀是什麼?服裝對你來說是怎樣的意義?
因為每個人的信仰、想法、價值觀、需求不同,所以每個人對同一個問題的答案也都不同。而且這沒有對/錯,只有適不適合自己。
而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所以了解自己很重要。了解自己會影響你對每個行動的選擇,人生就是在不同選擇下堆疊走出來的。
現在的我依然愛看別人穿搭,依然偶爾會翻翻服裝雜誌,逛網拍,但我對於買衣服不再有心煩意亂的煩惱,因為我清楚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適不適合是從別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喜歡才是最重要的)。也不再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別人的服裝,因為這是他自己的選擇,與你一點關係都沒有(當然還是會有自己的意見,但對他來說,不重要)。
#了解自己是一輩子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