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理衣櫃到了解自己,麻里惠影響了我的人生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了解自己/生命中不會忘記的那些時刻
我從小就不是特別愛乾淨、整齊的人。
在《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很紅的當年,我實際嘗試後得到兩個很受用的事:
一、我終於學會摺衣服了(對,就是摺衣服); 二、我更了解自己是一個喜歡什麼的人。
摺衣服這件事,可以說是我討厭洗衣服、晾衣服、摺衣服的其中一個原因,但人生就是有這些家事瑣事(除非你今天雇用別人做或有一個無怨無悔的媽媽)我跟著麻里惠學會一個很簡單的原則「不管是什麼形狀的衣服,總之就是先想辦法摺成長條形」,然後「摺成一個有厚度的狀態,方便立著來一眼看出抽屜裡有哪些衣物」,只要了解這兩點幫助就很大了,畢竟,身為現代人,衣服是一種很容易爆炸性擁有的物品。
大學時期,沒有了制服的約束,接觸的人事物變多了,同儕、媒體的影響,這個時期也是開始學習打扮的開始。過程其實跟一般學習過程沒有太多不同:多看、多試、多買,從服裝雜誌、部落格等開始自己的服裝搭配嘗試組合。
服裝雜誌除了穿搭的搭配建議,還會有一些推薦讀者的購買或搭配建議,不知不覺中被輸入一種「購買時,如果這個款式或這個顏色沒有,就可以嘗試來一件」的觀念,沾沾自喜著自己的精打細算,我懂搭配呢(笑)。畢竟,搭配就是要各種嘗試與各種組合,當然要盡量讓衣櫃裡有著各式各樣的質地、顏色、款式。搭配服裝其實真的非常好玩,難度雖不高,出錯也是時常有的事,需要反覆練習檢視。
大學時期短暫住過宿舍,大部分時間住在家裡,擁有自己的房間,房間裡有著從小到大二十幾年累積下來的物品。
房間很小,想要整理出一個清爽的房間,於是在我嘗試麻里惠的怦然心動整理術,第一次整理完我的衣櫃後,我震驚了。
(如果不清楚怦然心動整理術是什麼:就是拿起這件物品,問問自己對這件物品有沒有覺得怦然心動。有的話就留下,沒有則好好道別捨棄。)
一開始會覺得「什麼鬼啊?」,因為不清楚自己對這件物品到底是心動還是不心動,畢竟心動是一種主觀感覺完全無法衡量或評估,你只能問自己以及給自己答案,沒有人可以幫你回答這個問題。
但是這就是一種比較值,所以多試幾件以後,你會開始有一點感覺:就是當你真正喜歡那件物品時,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對,我喜歡這個,留!」,可以很快決定要留下。
在我嘗試一輪斷捨離以後,我望向衣櫃裡被我留下來的衣服,我第一個念頭不是「好清爽啊」或是「好整齊啊」,而是震驚 —
「原來我喜歡的衣服都是這種顏色啊!?」
怎麼會有人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顏色?對,就是我。
當時的我認為「衣櫃裡就應該充斥不同的顏色、款式的衣服」因為這樣對搭配來說,最好,最合理。買衣服時,我想的原則也是這樣,想的是我有沒有這樣的衣服,如果這件衣服我已經有類似的款式、顏色,我甚至會覺得買了是浪費。(畢竟衣櫃裡如果都是類似的衣服,搭配出來都會很相似)
結果這樣的原則對我的影響是:原來我一直以來都不了解我自己喜歡穿什麼樣顏色、款式的衣服。(可以想像我當時的震驚嗎?)
原來我連自己喜歡什麼都不清楚。
原來我是一個喜歡穿灰色、藍色、米色的人。
原來我雖然喜歡紅色,也欣賞一些亮色系所呈現不同的服裝風格的衣服,但我並不喜歡平時穿著他們。
這件事情影響我很深,那次過後,我就不再執著了,買衣服的原則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從搜集各種顏色與款式變成只買自己喜歡的衣服,儘管相似的我已經有一百件了,但這些都是我真的平常想要每天穿上身的。
我感到某種解放。
這跟人生很多事情一樣,當你生命中遇到一些問題時,你可能會求助於身邊的人、專業的人或是親近的朋友,他們會給你不同的建議,有從服裝搭配角度來告訴你的(基本款衣服最好搭配)、有從價值觀來告訴你的(好的衣服雖然貴,但是可以穿一輩子)、有從環保觀念來告訴你的(快時尚的衣服不環保啦)… 你可以得到各種人生與服裝建議,但是最後做決定的還是你自己。
也就是說,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就會做出怎樣的決定。
你夠了解自己嗎?你確定你是這樣的人嗎?你知道你為什麼會下這個決定嗎?
你為什麼會選擇這麼做呢?你的價值觀是什麼?服裝對你來說是怎樣的意義?
因為每個人的信仰、想法、價值觀、需求不同,所以每個人對同一個問題的答案也都不同。而且這沒有對/錯,只有適不適合自己。
而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所以了解自己很重要。了解自己會影響你對每個行動的選擇,人生就是在不同選擇下堆疊走出來的。
現在的我依然愛看別人穿搭,依然偶爾會翻翻服裝雜誌,逛網拍,但我對於買衣服不再有心煩意亂的煩惱,因為我清楚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適不適合是從別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喜歡才是最重要的)。也不再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別人的服裝,因為這是他自己的選擇,與你一點關係都沒有(當然還是會有自己的意見,但對他來說,不重要)。
#了解自己是一輩子最重要的事情
avatar-img
7會員
10內容數
寫自己看過喜愛的作品。可能電影、戲劇(台劇/韓劇/日劇)、動漫、動畫、小說、繪本,甚至劇本。統稱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ao S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會後悔你沒買那個東西嗎? 嘗試極簡生活之後,很容易面臨的掙扎是:我到底要不要購買這個東西? 以我個人來說,我是屬於花心思比花錢感到更痛苦的人。(舉例:不喜歡花太多心思比價) 面對一個新產品,新玩意,我依然面臨誘惑。 此時必須直面的第一個問題就是: 這個東西我沒有嗎? 這個東西我真的需要嗎?
你會後悔你沒買那個東西嗎? 嘗試極簡生活之後,很容易面臨的掙扎是:我到底要不要購買這個東西? 以我個人來說,我是屬於花心思比花錢感到更痛苦的人。(舉例:不喜歡花太多心思比價) 面對一個新產品,新玩意,我依然面臨誘惑。 此時必須直面的第一個問題就是: 這個東西我沒有嗎? 這個東西我真的需要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Netflix的整理節目 Tidying Up with Marie Kondo 中,日本整理教主近藤麻理惠傳授她獨創的「怦然心動整理法」,作為取捨物品的標準。經由麻理惠的指導,每一集節目的主角都順利完成整理家裡,過程中也同時整頓了自己的心靈,兩全其美。 而節目中最吸引我的部分,則是開始整理衣櫃
你今天打開衣櫥了嗎?或是有常常仔細端詳你的衣服們? 每次打開衣櫥,我都會看見不同時期買的衣服,這些衣服有些在時間的河流裡陪著自己漂流了幾年到數十年,它們各司其職,從保暖實用、基礎打底、修飾身形、掩蓋肥肉、用各種設計製造性格或美感⋯⋯看著看著,真是每件都充滿了感情!
Thumbnail
自我對話 回看上一篇創作對自我的提問,想到文君老師曾在書中提到''物品是支持我們''而存在,曾經的自己執著於物品數量,實施短暫買一丟一,但內心有種說不出來的空虛感,整理這件事在人生中因此沉寂一段時間。 時間回朔到2022年,不知為何看著衣櫃內衣服,覺得裡面的衣服不是我的(衣服),想起曾想去體驗穿
我三十幾歲的時候,在穿搭上做了一個測試:穿的完全「不像」自己出門。至今我還清楚記得那天的感受,真的很彆扭! 什麼叫「像自己」?技術上來說就是穿上的單品都是自己熟悉喜歡的款式或顏色,而長期下來自己和旁邊的朋友同事也習慣於妳的「樣子」。 我一生喜歡褲裝多過裙裝,服裝形式喜歡簡單多過複雜,質料上較不挑
Thumbnail
「在長大的過程中,慢慢開始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衣服和關係都是。整理衣服的過程,也一面整理著人生,和自己的想法。」 哪些衣服是真正需要的?哪些衣服令我怦然心動?哪些衣服已不適合但捨不得?整理過程,我一面懺悔,一面感恩。想珍惜留在身邊的衣物,也祝福那些即將離開的。
Thumbnail
整理並且長時間維持整潔的關鍵,其實在於心態,只要心態對了,一旦收拾整齊,就不會再變亂了。很不可思議,對吧?所以作者才稱之為「整理的魔法」 — 表面上我們整理的是物品,但真正整理的其實是我們自己的人生;當物品歸位時,也是我們重新出發的時刻。
Thumbnail
衣櫃不只是收納衣服的地方,更可以展現五套衣服的魅力。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利用有限的衣服,創造出無限的自己;以套為單位收納衣服,讓生活變得更簡單和自律;並且分享瞭如何保持對世界感受的敏銳度。通過整理衣櫃、變更衣服來展示全新的自己,獲得新的連結。
這句話是在今天某報的副刊看到的標題,內文也看了,才深深的體會,這就是我的處境,我的心境,在日本流行這個詞的時候,我就把這位作者的書買了,是麻理惠小姐的著作,但是,看了看根本做不到,有的書是著重收納,有的書提倡極簡,但是一個家庭就有幾位成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喜好與收藏,一人一間的房間,有共同區域,說
以前我是個超愛買衣服的人,真的是衝動購物,直到去年突然醒過來覺得不能再這樣亂花錢,於是開始檢視自己的消費習慣,也開始整理自己的衣櫃進行斷捨離,也發現有幾類的衣服對我而言真的不適合,整理起來也很浪費時間,決定要記綠起來,以後不買了!
Thumbnail
今天的穿搭是從要回收的衣服開始的。 這真是有趣了,即使是相同的人事物,卻在不同的時空裡有了不同的解讀。我想秘訣就在於眼光與焦點,看似了解自己也容易成為自我侷限與固執,反而看不到人事物本質的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Netflix的整理節目 Tidying Up with Marie Kondo 中,日本整理教主近藤麻理惠傳授她獨創的「怦然心動整理法」,作為取捨物品的標準。經由麻理惠的指導,每一集節目的主角都順利完成整理家裡,過程中也同時整頓了自己的心靈,兩全其美。 而節目中最吸引我的部分,則是開始整理衣櫃
你今天打開衣櫥了嗎?或是有常常仔細端詳你的衣服們? 每次打開衣櫥,我都會看見不同時期買的衣服,這些衣服有些在時間的河流裡陪著自己漂流了幾年到數十年,它們各司其職,從保暖實用、基礎打底、修飾身形、掩蓋肥肉、用各種設計製造性格或美感⋯⋯看著看著,真是每件都充滿了感情!
Thumbnail
自我對話 回看上一篇創作對自我的提問,想到文君老師曾在書中提到''物品是支持我們''而存在,曾經的自己執著於物品數量,實施短暫買一丟一,但內心有種說不出來的空虛感,整理這件事在人生中因此沉寂一段時間。 時間回朔到2022年,不知為何看著衣櫃內衣服,覺得裡面的衣服不是我的(衣服),想起曾想去體驗穿
我三十幾歲的時候,在穿搭上做了一個測試:穿的完全「不像」自己出門。至今我還清楚記得那天的感受,真的很彆扭! 什麼叫「像自己」?技術上來說就是穿上的單品都是自己熟悉喜歡的款式或顏色,而長期下來自己和旁邊的朋友同事也習慣於妳的「樣子」。 我一生喜歡褲裝多過裙裝,服裝形式喜歡簡單多過複雜,質料上較不挑
Thumbnail
「在長大的過程中,慢慢開始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衣服和關係都是。整理衣服的過程,也一面整理著人生,和自己的想法。」 哪些衣服是真正需要的?哪些衣服令我怦然心動?哪些衣服已不適合但捨不得?整理過程,我一面懺悔,一面感恩。想珍惜留在身邊的衣物,也祝福那些即將離開的。
Thumbnail
整理並且長時間維持整潔的關鍵,其實在於心態,只要心態對了,一旦收拾整齊,就不會再變亂了。很不可思議,對吧?所以作者才稱之為「整理的魔法」 — 表面上我們整理的是物品,但真正整理的其實是我們自己的人生;當物品歸位時,也是我們重新出發的時刻。
Thumbnail
衣櫃不只是收納衣服的地方,更可以展現五套衣服的魅力。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利用有限的衣服,創造出無限的自己;以套為單位收納衣服,讓生活變得更簡單和自律;並且分享瞭如何保持對世界感受的敏銳度。通過整理衣櫃、變更衣服來展示全新的自己,獲得新的連結。
這句話是在今天某報的副刊看到的標題,內文也看了,才深深的體會,這就是我的處境,我的心境,在日本流行這個詞的時候,我就把這位作者的書買了,是麻理惠小姐的著作,但是,看了看根本做不到,有的書是著重收納,有的書提倡極簡,但是一個家庭就有幾位成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喜好與收藏,一人一間的房間,有共同區域,說
以前我是個超愛買衣服的人,真的是衝動購物,直到去年突然醒過來覺得不能再這樣亂花錢,於是開始檢視自己的消費習慣,也開始整理自己的衣櫃進行斷捨離,也發現有幾類的衣服對我而言真的不適合,整理起來也很浪費時間,決定要記綠起來,以後不買了!
Thumbnail
今天的穿搭是從要回收的衣服開始的。 這真是有趣了,即使是相同的人事物,卻在不同的時空裡有了不同的解讀。我想秘訣就在於眼光與焦點,看似了解自己也容易成為自我侷限與固執,反而看不到人事物本質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