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馬祖・中正中小學|遙望媽祖巨神像,馬祖劍碑旁的學校

2021/12/2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中正國民中小學前身為「馬祖國民學校」,成立於民國 39 年。民國 55 年,為紀念黃花崗連江縣籍陳清疇烈士,更名為「清疇國民小學」。民國 59 年增設中正國民中學,並於民國 63 年與「清疇國小」合併為「中正國民中小學」。
中正國民中小學校門。(攝影:Amo)
因著工作,有幸待在馬祖三天,對《校園逛逛》而言,能有機會走訪離島學校,實為難得。趁著工作空擋,我騎著車沿著馬祖南竿公路到每間學校踩點。馬祖南竿鄉共有三間國小,兩間中小學(介壽國民中小學、中正國民中小學)、一間國小(仁愛國小),其中介壽中小學尚未並未對外開放,仁愛國小部分校舍有工程作業,故本篇文章以唯一入校逛逛的中正中小學為主。
知名景點「馬祖劍碑」旁,即是通往中正中小學之階梯。(攝影:Amo)
媽祖長眠之地
馬港,是所有來到馬祖南竿的人,必訪的景點之一。「馬港」為馬祖村的舊稱,也是當地居民對此地的暱稱。這裡有南竿最熱鬧的夜市街(好吃的繼光餅 aka 馬祖漢堡),也是「馬祖天后宮」(馬祖宗教文化園區)所在之地,來到這裡的人們,無非是為了瞻望一眼全世界最高的媽祖神像-媽祖巨神像。從遠處望向媽祖巨神像,就像媽祖乘著一艘船在海上航行,庇佑著當地居民。
在福澳港尚未落成之前,馬港匯集軍港、商港、漁港之功能,為南竿最重要的港口。這裡既然稱為「馬祖村」,勢必與媽祖故事有著最緊密的關聯。據悉,馬祖村因媽祖林默娘投海救父,其屍身漂至此澳口而得名,後來國軍駐守媽祖,覺得名稱較柔弱,去女字邊,才改稱「馬祖」。後人因而於此立廟紀念,相傳媽祖的肉身就葬在此廟的供桌下,且歷年修建時皆不得移動此石碑。
因為這裡是媽祖屍身發現之處,而發展出當地特有之「媽祖昇天祭」活動。不同於大部分的活動都是慶賀神明誕生,昇天祭則是選在媽祖得道升天之日(農曆九月九日),以感念媽祖捨己為人的精神。
在天后宮旁邊,同為馬港著名觀光景點之「馬祖劍碑」,一旁的樓梯往上走,便是中正中小學之後門。(該門僅寫「中正國中」,應為併校之前國中主校門。)
中正國民中小學校門。(攝影:Amo)
前瞻媽祖,後倚劍碑
中正國民中小學就落在前往天后宮前的圓環旁,對面就是馬祖書館,地理位置其實並不隱匿。校門口由馬祖常見的黃土磚砌成,上頭一隻纖白的手,拿著寫有校名的書卷,意象十分鮮明。一旁的門柱頂端站著一尊小沙彌,沿著他的視線往外望去,便能看見媽祖巨神像的側影。
我望著小沙彌,小沙彌望著媽祖,媽祖則遙望海面,三者之間的視線形成有趣的交互作用。
校門口的小沙彌遙望著媽祖巨神像。(攝影:Amo)
校園略似梯田,有高低之分,操場居處下層,從司令台前仰望校舍,「中正堂」三字顯得更為莊重,兩側階梯仍可見馬祖特有的黃土色塊,增添不少歷史感。穿越操場,走至校園的另一端,即可看見學校的後門-即通往馬祖劍碑之校門,隱約可見劍碑之尖頂。
黃土色,是馬祖的顏色。(攝影:Amo)
遠處可見「馬祖劍碑」的尖端。(攝影:Amo)
校舍本身也很可愛。磚紅色的牆柱,四條邊線竟然鑲有大型鉛筆,十分童趣。起初我以為只是特出裝飾,想不到回頭一望,一排鉛筆沿著透視線延伸至遠處中心點,「簡直鉛筆富翁!」我忍不住讚嘆。
校舍上充滿著鉛筆。(攝影:Amo)
穿越校舍有一處瀑布造景,一旁有條石子小徑通往上層,我順著這幾乎只能一人通行的路徑走,原以為會遇到校園的盡頭,想不到竟遇到一座通往對棟校舍的天橋,專科教室便座落於此。我心想著孩子穿越小徑上課的模樣,未免也太詩情畫意了。(現實是,這棟校舍下有樓梯可通往二樓,或許不是每位孩子都會走這條羊腸小道來上課。)
單從這張圖,很難想像是校園裡的一景。(攝影:Amo)
由於是假日到訪,身為外人也不便在此多留,這趟校園逛逛大抵還是走馬看花,較少對學校的深入探索。然而,在走過這麼多校園,走馬看花也早有留個底,能從全然陌生的視角親近一所小學,未嘗不是件新鮮事。畢竟,上次來訪的我,可完全不知道這裡有間學校,這次踏訪南竿,多留幾份心意在尋覓離島小學,也是另一種旅行的樂趣。
文章最末補上未能入校逛逛的小學照片數張,以完善這趟南竿校園之旅。
介壽中小學。(攝影:Amo)
位於遊客中心附近的仁愛國小。(攝影:Amo)
酒甕造型的黑板,我超愛。(攝影:Amo)

參考資料:
1. 清流月刊-馬祖離島旅遊線介紹頁面
2. 交通部觀光局馬祖國家風景區網頁
3. 中正國民中小學網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moLin
AmoLin
記性很差,但又捨不得忘掉那些感受,所以就交給文字吧! 歡迎合作交流:[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