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公開文章】YTD+13%,收穫不多卻又收穫滿滿的一年,2021成長股投資全年回顧與檢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 本站在幹嘛?歡迎參考〈追蹤股票名單、寫作方向和專欄架構〉一文
  • 所有付費訂閱讀者,都可申請加入專屬的TG群組。除了我之外,群裡面也有很多高手不時分享和討論投資想法,集思廣益。申請辦法詳見這篇
  • 一、另設有公開的Telegram群組(加入後須留意訊息並回答驗證問題),供大家隨便聊投資用;二、加入Discord群組接收科技成長股新聞資訊;三、追蹤美股投資十日談或臉書粉專獲得最新文章通知。

整體市況

下禮拜還有幾個交易日,全年回顧本來還不是時候寫。不過月底要出遊幾天,屆時也沒空寫,再延的話也不是太及時,那倒不如現在來寫,畢竟市場最近似乎也已完成了一個短線的調整周期,成長股和大盤都已暫時止跌回穩,估計下禮拜的變化不會太大,本年回報多半就落在10%到20%之間。
我今年全年的投資組合變化以及股票交易紀錄,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先來看看其他指標的本年回報。標普500指數25.8%,納斯達克指數21.4%,以投資成長股和破壞性創新著稱的ARKK本年回報負20.42%,ARK另一隻以網絡成長股為主的ARKW則為負13.8%,雲端軟體股ETF WCLD本年回報負0.86%。
我目前的投資組合高達八成都是成長股,另外還有大約一成現金和一成的大盤相關標的,全正股投資,沒有期權操作,如果跟ARKK比是大幅跑贏。然後在成長股板塊當中,我重倉的很多都是雲端軟體股,跟ARKW和WCLD比也都是跑贏。
不過最主要的比較對象還是大盤,而不是同類型的投資基金。到目前為止,雖然今年還有幾個交易日,但看起來應該是不太會跑贏大盤了,基本上同時跑輸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普500指數。我前幾天在TG群組做了一個調查,就是投資組合最少有一半都是成長股的投資者的本年表現,當中超過六成的人都說是虧損狀態,更有21%投資者說今年的虧損幅度超過20%,讓我吃了一驚。
如果用一句話來描述今年的整體市況,我覺得黃國英說得最好,就是「戴住牛角的熊市」。遠遠地看,市場好像滿牛的,指數都貼近歷史高點在交易,但靠近一看不得了,其實根本是一隻熊,離歷史高點砍掉40%以上的個股數不勝數,看看ARKK今年的慘況大概就懂。而且即使不談中小型股,只看大盤指數成份股,它們的市場廣度也好不到哪裡去。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指出這個「怪現象」,並認為大盤離調整不遠,後來果然如預期發生。簡單說,在12月初納指離歷史高點只有幾個百分點的時候,市場廣度卻在不斷惡化,10日尚能站在200天線以上交易的指數成份股只剩下30%左右。據BofA的研究報告,納指本年回報的64%是由五隻股票所帶動,分別是MSFT、AAPL、NVDA、GOOGL和TSLA。
目前追蹤納指100的ETF QQQ本年回報是26.5%,但另一隻同樣是追蹤納指100成份股,但是權重按平均分配的ETF QQQE,本年回報就只剩下12.9%。
簡單說,今年如果是持有MSFT、AAPL、NVDA、GOOGL和TSLA這五隻大型科技股的投資者,大概會覺得市場還不錯。但除此之外,今年大概就滿平淡的,如果拿QQQ其他比較重要的權重股來說,同樣是過去備受市場喜愛的主流大型科技公司,本年回報AMZN 5%、NFLX 13.5%、FB 22.7%、ADBE 13.9%、PYPL負18%、INTC 3%,表現其實也都還好。
但整體來說,如果今年單純買大盤相關ETF,像是VOO、QQQ之類,感覺應該不會太差。但如果像我這種以投資成長股為主的,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今年的市況我毫不誇張地說,只能說「腥風血雨」來形容,而且在景氣逆轉(像疫情受惠股變重災區)、高估值、高波動的市況下,稍有差池就要吃下幾十趴的跌幅,好不容易今年第三季市況稍有好轉,疫情又有變化(Omicron),在供應鏈問題糾纏不休、通膨壓力加劇情況下,迫使美聯儲加快貨幣政策收緊的步伐,同時經濟復甦又不完全明朗,決策者進退維谷,令市場避險情緒急遽升溫。大概從11月中旬開始,成長股板塊的氣氛急轉直下,輪番暴跌,許多人的本年回報由跑贏大盤不少變成跑輸大盤(包括我),受到自今年三月以來另一波沉重打撃。

今年的兩大收穫

不諱言地說,今年成長股的投資環境十分艱難,幾乎全年都在苦戰,跟2020年以前大致上「順風順水」的環境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但轉念一想,雖然今年的金錢收穫並不多,但我還是非常滿意今年的「收穫」,原因有二:
第一,很慶幸從今年年初開始,有認真經營「美股投資十日談」這個專欄,除了感謝大家支持訂閱(至今累計近800人),我覺得對自己最大收穫是有不斷嚴苛地檢視持股狀況,同時也更廣泛地跟市場整體表現、其他類股作比較,仔細「聆聽市場的聲音」,去蕪存菁、汰弱留強。
去年的整體市況是雞犬皆升,整體板塊基本上都漲得不錯,我在年初的投資組合在2020年獲得近200%的全年回報,對今年回報本來就預期不會高(年初覺得全年若有20%就滿意),但當時也萬萬沒想到今年的市場環境會是如此凶險、處處地雷,如果今年還是buy and hold都不動,沒有認真檢視持股並作相應調整,估計去年收穫會回吐很大一部分,多半連現在的13%回報都不會有。這裡舉一串我年初持倉的全年表現:
  • TDOC(8.09%),本年回報-52.45%
  • TWLO(6.39%),本年回報-21.07%
  • COUP(5.20%),本年回報-52.96%
  • OKTA(4.20%),本年回報-10.21%
  • MELI(4.12%),本年回報-24.62%
  • PINS(3.41%),本年回報-43.22%
  • ROKU(2.93%),本年回報-29.67%
  • PTON(2.78%),本年回報-74.56%
  • PLTR(2.61%),本年回報-19.62%
  • ARKK(1.28%),本年回報-20.42%
上述持股我後來陸陸續續都沽清了,避掉相當多虧損,但現在回頭來看它們的全年表現,還是讓我覺得觸目驚心、猶有餘悸。即使是平常沒有留意成長股板塊的投資者,看了這串名單,應該都不難想像今年的投資環境究竟有多惡劣。除了這些以外,其他在成長股圈子算是熱門但表現不太好的股票還有很多,像是SKLZ負57.45%、LSPD負42.04%、ZM負43.18%等等,這個「受災名單」真要列下去還有非常多,難怪《超級績效》(Trade like a Stock Market Wizard)的作者Mark Minervini最近也說,這是他長達38年交易生涯中所見過最為分化的市場,極端考驗選股者的功力。
我雖然改變了以前buy and hold的策略,今年交易較多,但是我仍然堅持長期參與市場的策略,即不會把持股賣光、然後拿著現金了事。因為必須要時刻留在市場當中,不斷聆聽、思索市場發出的聲音,改善投資組合,才有機會捕捉下一次的機遇。我覺得今年最大的收穫便是,我花了許多時間研究和整理持股的商業模式和財報數據,再因應市場變化和喜好去蕪存菁、汰弱留強。如果我的研究是錯的,我的準則不符合市場的眼光,在這樣的市況下我的投資組合早就崩潰了。
相反,在今年這個遍地地雷的成長股市場中,我堅持全程參與市場、奮鬥不懈,依照自己的準則去堅守高信念持股,縱不能全無失誤,但到現在還能有13%本年回報,最少沒有枉費花出去的時間,而在這個過程中磨練的技術與選股眼光,可能才是今年的最大收穫
今年誠然是成長股的股災年,但成長股當中並非沒有「疾風勁草」,我現在個股的最大持倉(15.25%)本年回報還是有53.5%,離歷史高點只有7%;第二大持倉(10.98%)本年回報83.22%,離歷史高點10%;第三大持倉(8.94%)本年回報61.73%,離歷史高點16%;第四大持倉(7.97%)本年回報19.91%,離歷史高點18%。如果不是11月中旬那波下殺委實出乎我意料之外,導致此前在高位加碼的部位傷亡慘重,純以重倉股的全年表現來說其實不應該跑輸大盤才對。
第二,因為今年成長股整體表現不好,最近開始聽到一些聲音,說甚麼投資成長股風險比較高,今年搞不好還跑輸大盤。即使能跑贏大盤一些好了,考慮到風險回報好像還是划不來,倒不如無腦丟大盤,更不應該全倉投資成長股。
我個人站在成長股投資者的角度是這樣看。任何投資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成長股投資也不例外,把2021年孤立起來看其實是沒有甚麼道理的,只要稍為了解過今年成長股板塊的氛圍,都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今年跟去年是處於同一個周期,更直白點說,今年有點像是在還去年的債。去年因為疫情關係,很多股的股價都有點漲歪了,像是疫情受惠股,又像是普遍估值推得很高的軟體股。今年最考驗選股的地方在於,投資者是否能夠辨析出即使在「後疫情時代」也能活得不錯、持續維持強勁增長動力的公司。如果企業能夠證明這點,股價其實還是能維持在相對高的估值進行交易;如果不能,那麼下場之慘烈,看看上面名單就不難體會。
因此,我今年的感覺是有點像是在「打防守」,最少要保有去年的獲利。如果能夠在保有獲利的前提下,再賺個20%左右,當然更好,但再多也不敢奢望(雖然今年最多時候曾有超過30%)。現在有13%的年回報,其實也不壞。如果把兩年結合起來看,更加是沒有甚麼好抱怨的。
如果把兩年結合起來計算投報率,我投資組合兩年的總回報是239%,這樣的表現就絕對不是只有僅僅打贏大盤一點點吧?
不過話說回來,我也完全同意新手絕對不應該全倉成長股。我個人一開始接觸美股時,也是由一些大家都聽過的品牌開始投資,像是FAANG、MSFT、V、MA、COST、EL、MSCI之類,如果怕個股風險,現在ETF很多,像VOO、QQQ,在正常市況下每年有個一到兩成多的回報,穩穩的不用太擔心市場,真股災時候頂多一起死;如果世界不毀滅,早晚也會回來,在投資心態上會更容易駕馭。
成長股比較是屬於高風險的投資,不能buy and hold,而需要不斷檢驗,每季整理財報、聽聽管理層說甚麼,是最基本的功課。如果經營狀況出問題,成長性受到市場懷疑,股價下行幅度可以很大。止損要砍得下手,不然只會愈陷愈深。我自己剛開始接觸成長股時,大概只配到投資組合的一到兩成比例,後來盈利有慢慢出來,賺得比較多,對很多持股也建立了「信念」(conviction),才開始愈配愈多,最終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如果沒有經過盈利的累積(承受得起三到四成的調整),以及建立對持股的「信念」,成長股最好不要超過投資組合的一半,甚至控制在三成以下比例,可能才會是比較適當的做法。

談談對持股的「信念」(conviction)

剛剛講的兩個「條件」,盈利累積很好理解,對持股的「信念」是甚麼意思?
用最簡單方式來說,就是不論市況如何,堅信持股能夠渡過難關,再創高峰的信念。但這絕對不是無腦buy and hold的意思,而是當你的成長股投資組合中,有少數最優質的公司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檢驗與汰弱留強,最終還是留了下來,而我隨著認識愈來愈深,對管理層的營運能力也有充分理解之後,基本上一般的市況波動已經不太能夠動搖看法,更不會因為跌了幾成就想沽售的「信念」。
一般來說,坊間不乏投資組合可以參考,但參考別人的投資組合簡單,自己建立起對持股的信念卻是很難的,也是一件必須要花時間才能建立的事。
建立「信念」有甚麼用呢?以最近一個多月的市況來說,當全世界都在恐慌,甚麼股都在暴跌,就最能體會自己對甚麼股是高信念,甚麼股是低信念。
如果是高信念持股,基本上跌個兩三成都不會有太多感覺,只會想,當跌到甚麼位置我還想要再多買一些。如果是低信念持股,很多疑慮卻是到大跌時候才會浮現,容易想東想西,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如果出現這樣的狀況,基本上就是反映我在低信念的股票上投放太高的比例,就會趁大跌的機會調整倉位,把低信念股的資金最少移部分到高信念持股身上。如果平常有在「聆聽市場的聲音」,知道市場整體的「信念」所在,通常這樣移動的結果都還不錯。
因此,投資組合固然可以有很多股票,可能達十多隻,但不同股票的「地位」應該是不一樣的,有些是「核心持倉」,有些則是試驗性部位。一旦市場出現大幅波動,隨風擺盪亂砍的結果通常不會太好。相反,如果組合有核心持倉,在市場大幅波動時才能「咬定青山不放鬆」,甚至趁機反撃,「任爾東西南北風」。
如果是成長股投資新手,一開始不太容易培養出這種不論市況如何也毫不動搖的高信念持股,需要持有一段時間,體驗過企業的經營表現才能慢慢建立。如果沒有這個前提就全倉成長股的話,在市況波動時,整個投資組合連續多天以每天7%的幅度輪番暴跌,不但容易慌了手腳,更可能會承受很大損失。想要爭取超卓回報之前,還是要記得,投資的最大定律和前提,永遠都是「不要賠錢」。
最後,還是想引用黃國英的一句話作結:「無痛發達並不存在,炒股票就是一個歷盡折磨,長期懷疑人生的心理遊戲」,今年真的是深有體會。

  • 美股投資十日談」是一個致力成為成長型科技股投資指南和市場溫度計的投資專欄。每月有許多文章深度剖析歷年財報和企業的經營模式,當追蹤的企業發布新財報後更會撰寫「財報分析」點評表現,並幫助追蹤關鍵的經濟指標數據明白機遇和風險所在。對新手來說,也有許多投資心法供入門參考,歡迎訂閱,每月只需125元台幣,可說是投資回報率相當超值的服務。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6K會員
758內容數
致力成為美股投資者的市場指南和行情溫度計。透過本專欄,讀者可以:一、掌握投資科技成長股的心法;二、透過「歷史縱向估值法」,追蹤選定企業的財報表現;三、追蹤軟體股估值行情,尋找投資機會;四、掃瞄美股整體市場行情,洞察不同產業的資金流向;五、提供模擬組合紀錄,長期追蹤表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美股投資十日談 的其他內容
之前寫文章歸納上周市況,覺得成長股板塊的市場廣度愈來愈差,有點不安,擔心下一步就會波及到我目前持有的這些績優成長股。結果還真的沒想到,市場很有效率地在周一就給了我如此熱烈的回應,真的是受寵若驚啊。本篇會談談到目前為止的觀察,以及相應的操作策略。
上周成長股的整體市況相當肅殺,首先是特定產業類股被集中拋售,像是前陣子比較火熱的金融科技股;其次是特定地域類股;其三是最近財報開出來表現比較不好的,更是繼續往地心探險;其四,也是最讓我感到不舒服的一點,是連一些財報本身其實沒甚麼大問題,就單純增長表現跟其他類股比起來不算最頂級的成長股,也有潰散之感。
之前寫文章歸納上周市況,覺得成長股板塊的市場廣度愈來愈差,有點不安,擔心下一步就會波及到我目前持有的這些績優成長股。結果還真的沒想到,市場很有效率地在周一就給了我如此熱烈的回應,真的是受寵若驚啊。本篇會談談到目前為止的觀察,以及相應的操作策略。
上周成長股的整體市況相當肅殺,首先是特定產業類股被集中拋售,像是前陣子比較火熱的金融科技股;其次是特定地域類股;其三是最近財報開出來表現比較不好的,更是繼續往地心探險;其四,也是最讓我感到不舒服的一點,是連一些財報本身其實沒甚麼大問題,就單純增長表現跟其他類股比起來不算最頂級的成長股,也有潰散之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Thumbnail
投資的關鍵在於人性
Thumbnail
整理一下7月過往主力分點股票 漲幅最多的不少是月初曾提過的分點 5443均豪 +44% 4909新復興+27% 弘憶股+26% 安國+23% 給過往後面加入同學導覽 去年與今年的8月都是不祥之月 近期台股受費半牽連實在跌得有點痛 加上英美中東準備撤僑 去年這時候科技股開始回檔
Thumbnail
我的預判肯定有主觀成份,否則丟硬幣就好了,心態上能接受一年9個半月189.37%漲幅,就要能承受不到1個月23.45%跌幅,計畫擬定後照表操課,錯了也不影響生活和心態。 22年捏著往下攤才有今天的輕鬆應對,投機者不要把自己的理念套用在每個人身上,每個人擁有的條件不同,因此我的投資方式絕對不適合一般
我最近幾乎沒有進行任何投資,把目前的股票放著,跟著大盤,總資產也默默地成長了。 目前台股大盤仍然趨勢向上,我沒有任何追高的興趣,但也沒或獲利了結出場,適度地參與市場還是必要的。 我不知大盤何時會修正,但我知道來臨時,得準備好子彈。 最近開了口袋證卷的戶頭,因為它可以投資美股,第一次參與美股市場
Thumbnail
買進個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譬如:看好它的營收成長、看好它資本支出可以帶來營收增加,看好它逐年EPS的穩定成長,看好短線的獲利爆發......等等。不論是甚麼,如果你買進一檔個股有一個明確的原因,那已經做對一半了,剩下的一半就是記得這個原因,然後在它消失的時候處分就這檔個股。
Thumbnail
今天美股大跌碰到我之前設定的前波高點NASDAQ正2出場最後10張 前一個月看到漲幅達30%後漲到相對滿足點大部位先出場,為了避免看錯 我保留10張部位,但是今天跌破我設定的前低,我先出場觀望。 如果真這次真的修正成功一般跌幅會在8~13%左右,尤其是科技股 波動比較大,目前我會進場有兩
Thumbnail
我們的投資組合核心持股並沒有台積電,是以這二年來我們的投資績效總是跑輸台股大盤。不過,也別灰心,路還長著呢!
Thumbnail
美股的部分因為NVDA跟MSFT、PLTR帶動,雖然有APPLE、TMF跟TSLA拖累,持股算是三好三壞,大盤是8%,目前績效小贏大盤一點到10%。 台股的部分因為大部分持有2330跟0050,這一季績效算是超級棒的一季,2330在這一季漲了30%,0050也漲了20%。
Thumbnail
2023在地緣政治動盪與美中總經情勢的起伏中畫下句點。來到了2023的第一天,一樣的檢視去年的投資績效。。。。 誠如去年初的判斷,個人在去年其實抱持著謹慎且抱保守的心態對應投資操作,也因此錯失了整個AI族群的起漲........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Thumbnail
投資的關鍵在於人性
Thumbnail
整理一下7月過往主力分點股票 漲幅最多的不少是月初曾提過的分點 5443均豪 +44% 4909新復興+27% 弘憶股+26% 安國+23% 給過往後面加入同學導覽 去年與今年的8月都是不祥之月 近期台股受費半牽連實在跌得有點痛 加上英美中東準備撤僑 去年這時候科技股開始回檔
Thumbnail
我的預判肯定有主觀成份,否則丟硬幣就好了,心態上能接受一年9個半月189.37%漲幅,就要能承受不到1個月23.45%跌幅,計畫擬定後照表操課,錯了也不影響生活和心態。 22年捏著往下攤才有今天的輕鬆應對,投機者不要把自己的理念套用在每個人身上,每個人擁有的條件不同,因此我的投資方式絕對不適合一般
我最近幾乎沒有進行任何投資,把目前的股票放著,跟著大盤,總資產也默默地成長了。 目前台股大盤仍然趨勢向上,我沒有任何追高的興趣,但也沒或獲利了結出場,適度地參與市場還是必要的。 我不知大盤何時會修正,但我知道來臨時,得準備好子彈。 最近開了口袋證卷的戶頭,因為它可以投資美股,第一次參與美股市場
Thumbnail
買進個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譬如:看好它的營收成長、看好它資本支出可以帶來營收增加,看好它逐年EPS的穩定成長,看好短線的獲利爆發......等等。不論是甚麼,如果你買進一檔個股有一個明確的原因,那已經做對一半了,剩下的一半就是記得這個原因,然後在它消失的時候處分就這檔個股。
Thumbnail
今天美股大跌碰到我之前設定的前波高點NASDAQ正2出場最後10張 前一個月看到漲幅達30%後漲到相對滿足點大部位先出場,為了避免看錯 我保留10張部位,但是今天跌破我設定的前低,我先出場觀望。 如果真這次真的修正成功一般跌幅會在8~13%左右,尤其是科技股 波動比較大,目前我會進場有兩
Thumbnail
我們的投資組合核心持股並沒有台積電,是以這二年來我們的投資績效總是跑輸台股大盤。不過,也別灰心,路還長著呢!
Thumbnail
美股的部分因為NVDA跟MSFT、PLTR帶動,雖然有APPLE、TMF跟TSLA拖累,持股算是三好三壞,大盤是8%,目前績效小贏大盤一點到10%。 台股的部分因為大部分持有2330跟0050,這一季績效算是超級棒的一季,2330在這一季漲了30%,0050也漲了20%。
Thumbnail
2023在地緣政治動盪與美中總經情勢的起伏中畫下句點。來到了2023的第一天,一樣的檢視去年的投資績效。。。。 誠如去年初的判斷,個人在去年其實抱持著謹慎且抱保守的心態對應投資操作,也因此錯失了整個AI族群的起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