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公開文章】YTD+13%,收穫不多卻又收穫滿滿的一年,2021成長股投資全年回顧與檢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整體市況

下禮拜還有幾個交易日,全年回顧本來還不是時候寫。不過月底要出遊幾天,屆時也沒空寫,再延的話也不是太及時,那倒不如現在來寫,畢竟市場最近似乎也已完成了一個短線的調整周期,成長股和大盤都已暫時止跌回穩,估計下禮拜的變化不會太大,本年回報多半就落在10%到20%之間。

我今年全年的投資組合變化以及股票交易紀錄,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先來看看其他指標的本年回報。標普500指數25.8%,納斯達克指數21.4%,以投資成長股和破壞性創新著稱的ARKK本年回報負20.42%,ARK另一隻以網絡成長股為主的ARKW則為負13.8%,雲端軟體股ETF WCLD本年回報負0.86%。

我目前的投資組合高達八成都是成長股,另外還有大約一成現金和一成的大盤相關標的,全正股投資,沒有期權操作,如果跟ARKK比是大幅跑贏。然後在成長股板塊當中,我重倉的很多都是雲端軟體股,跟ARKW和WCLD比也都是跑贏。

不過最主要的比較對象還是大盤,而不是同類型的投資基金。到目前為止,雖然今年還有幾個交易日,但看起來應該是不太會跑贏大盤了,基本上同時跑輸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普500指數。我前幾天在TG群組做了一個調查,就是投資組合最少有一半都是成長股的投資者的本年表現,當中超過六成的人都說是虧損狀態,更有21%投資者說今年的虧損幅度超過20%,讓我吃了一驚。

如果用一句話來描述今年的整體市況,我覺得黃國英說得最好,就是「戴住牛角的熊市」。遠遠地看,市場好像滿牛的,指數都貼近歷史高點在交易,但靠近一看不得了,其實根本是一隻熊,離歷史高點砍掉40%以上的個股數不勝數,看看ARKK今年的慘況大概就懂。而且即使不談中小型股,只看大盤指數成份股,它們的市場廣度也好不到哪裡去。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指出這個「怪現象」,並認為大盤離調整不遠,後來果然如預期發生。簡單說,在12月初納指離歷史高點只有幾個百分點的時候,市場廣度卻在不斷惡化,10日尚能站在200天線以上交易的指數成份股只剩下30%左右。據BofA的研究報告,納指本年回報的64%是由五隻股票所帶動,分別是MSFT、AAPL、NVDA、GOOGL和TSLA。

目前追蹤納指100的ETF QQQ本年回報是26.5%,但另一隻同樣是追蹤納指100成份股,但是權重按平均分配的ETF QQQE,本年回報就只剩下12.9%。

簡單說,今年如果是持有MSFT、AAPL、NVDA、GOOGL和TSLA這五隻大型科技股的投資者,大概會覺得市場還不錯。但除此之外,今年大概就滿平淡的,如果拿QQQ其他比較重要的權重股來說,同樣是過去備受市場喜愛的主流大型科技公司,本年回報AMZN 5%、NFLX 13.5%、FB 22.7%、ADBE 13.9%、PYPL負18%、INTC 3%,表現其實也都還好。

但整體來說,如果今年單純買大盤相關ETF,像是VOO、QQQ之類,感覺應該不會太差。但如果像我這種以投資成長股為主的,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今年的市況我毫不誇張地說,只能說「腥風血雨」來形容,而且在景氣逆轉(像疫情受惠股變重災區)、高估值、高波動的市況下,稍有差池就要吃下幾十趴的跌幅,好不容易今年第三季市況稍有好轉,疫情又有變化(Omicron),在供應鏈問題糾纏不休、通膨壓力加劇情況下,迫使美聯儲加快貨幣政策收緊的步伐,同時經濟復甦又不完全明朗,決策者進退維谷,令市場避險情緒急遽升溫。大概從11月中旬開始,成長股板塊的氣氛急轉直下,輪番暴跌,許多人的本年回報由跑贏大盤不少變成跑輸大盤(包括我),受到自今年三月以來另一波沉重打撃。

今年的兩大收穫

不諱言地說,今年成長股的投資環境十分艱難,幾乎全年都在苦戰,跟2020年以前大致上「順風順水」的環境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但轉念一想,雖然今年的金錢收穫並不多,但我還是非常滿意今年的「收穫」,原因有二:

第一,很慶幸從今年年初開始,有認真經營「美股投資十日談」這個專欄,除了感謝大家支持訂閱(至今累計近800人),我覺得對自己最大收穫是有不斷嚴苛地檢視持股狀況,同時也更廣泛地跟市場整體表現、其他類股作比較,仔細「聆聽市場的聲音」,去蕪存菁、汰弱留強。

去年的整體市況是雞犬皆升,整體板塊基本上都漲得不錯,我在年初的投資組合在2020年獲得近200%的全年回報,對今年回報本來就預期不會高(年初覺得全年若有20%就滿意),但當時也萬萬沒想到今年的市場環境會是如此凶險、處處地雷,如果今年還是buy and hold都不動,沒有認真檢視持股並作相應調整,估計去年收穫會回吐很大一部分,多半連現在的13%回報都不會有。這裡舉一串我年初持倉的全年表現:

  • TDOC(8.09%),本年回報-52.45%
  • TWLO(6.39%),本年回報-21.07%
  • COUP(5.20%),本年回報-52.96%
  • OKTA(4.20%),本年回報-10.21%
  • MELI(4.12%),本年回報-24.62%
  • PINS(3.41%),本年回報-43.22%
  • ROKU(2.93%),本年回報-29.67%
  • PTON(2.78%),本年回報-74.56%
  • PLTR(2.61%),本年回報-19.62%
  • ARKK(1.28%),本年回報-20.42%

上述持股我後來陸陸續續都沽清了,避掉相當多虧損,但現在回頭來看它們的全年表現,還是讓我覺得觸目驚心、猶有餘悸。即使是平常沒有留意成長股板塊的投資者,看了這串名單,應該都不難想像今年的投資環境究竟有多惡劣。除了這些以外,其他在成長股圈子算是熱門但表現不太好的股票還有很多,像是SKLZ負57.45%、LSPD負42.04%、ZM負43.18%等等,這個「受災名單」真要列下去還有非常多,難怪《超級績效》(Trade like a Stock Market Wizard)的作者Mark Minervini最近也說,這是他長達38年交易生涯中所見過最為分化的市場,極端考驗選股者的功力。

我雖然改變了以前buy and hold的策略,今年交易較多,但是我仍然堅持長期參與市場的策略,即不會把持股賣光、然後拿著現金了事。因為必須要時刻留在市場當中,不斷聆聽、思索市場發出的聲音,改善投資組合,才有機會捕捉下一次的機遇。我覺得今年最大的收穫便是,我花了許多時間研究和整理持股的商業模式和財報數據,再因應市場變化和喜好去蕪存菁、汰弱留強。如果我的研究是錯的,我的準則不符合市場的眼光,在這樣的市況下我的投資組合早就崩潰了。

相反,在今年這個遍地地雷的成長股市場中,我堅持全程參與市場、奮鬥不懈,依照自己的準則去堅守高信念持股,縱不能全無失誤,但到現在還能有13%本年回報,最少沒有枉費花出去的時間,而在這個過程中磨練的技術與選股眼光,可能才是今年的最大收穫

今年誠然是成長股的股災年,但成長股當中並非沒有「疾風勁草」,我現在個股的最大持倉(15.25%)本年回報還是有53.5%,離歷史高點只有7%;第二大持倉(10.98%)本年回報83.22%,離歷史高點10%;第三大持倉(8.94%)本年回報61.73%,離歷史高點16%;第四大持倉(7.97%)本年回報19.91%,離歷史高點18%。如果不是11月中旬那波下殺委實出乎我意料之外,導致此前在高位加碼的部位傷亡慘重,純以重倉股的全年表現來說其實不應該跑輸大盤才對。

第二,因為今年成長股整體表現不好,最近開始聽到一些聲音,說甚麼投資成長股風險比較高,今年搞不好還跑輸大盤。即使能跑贏大盤一些好了,考慮到風險回報好像還是划不來,倒不如無腦丟大盤,更不應該全倉投資成長股。

我個人站在成長股投資者的角度是這樣看。任何投資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成長股投資也不例外,把2021年孤立起來看其實是沒有甚麼道理的,只要稍為了解過今年成長股板塊的氛圍,都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今年跟去年是處於同一個周期,更直白點說,今年有點像是在還去年的債。去年因為疫情關係,很多股的股價都有點漲歪了,像是疫情受惠股,又像是普遍估值推得很高的軟體股。今年最考驗選股的地方在於,投資者是否能夠辨析出即使在「後疫情時代」也能活得不錯、持續維持強勁增長動力的公司。如果企業能夠證明這點,股價其實還是能維持在相對高的估值進行交易;如果不能,那麼下場之慘烈,看看上面名單就不難體會。

因此,我今年的感覺是有點像是在「打防守」,最少要保有去年的獲利。如果能夠在保有獲利的前提下,再賺個20%左右,當然更好,但再多也不敢奢望(雖然今年最多時候曾有超過30%)。現在有13%的年回報,其實也不壞。如果把兩年結合起來看,更加是沒有甚麼好抱怨的。

如果把兩年結合起來計算投報率,我投資組合兩年的總回報是239%,這樣的表現就絕對不是只有僅僅打贏大盤一點點吧?

不過話說回來,我也完全同意新手絕對不應該全倉成長股。我個人一開始接觸美股時,也是由一些大家都聽過的品牌開始投資,像是FAANG、MSFT、V、MA、COST、EL、MSCI之類,如果怕個股風險,現在ETF很多,像VOO、QQQ,在正常市況下每年有個一到兩成多的回報,穩穩的不用太擔心市場,真股災時候頂多一起死;如果世界不毀滅,早晚也會回來,在投資心態上會更容易駕馭。

成長股比較是屬於高風險的投資,不能buy and hold,而需要不斷檢驗,每季整理財報、聽聽管理層說甚麼,是最基本的功課。如果經營狀況出問題,成長性受到市場懷疑,股價下行幅度可以很大。止損要砍得下手,不然只會愈陷愈深。我自己剛開始接觸成長股時,大概只配到投資組合的一到兩成比例,後來盈利有慢慢出來,賺得比較多,對很多持股也建立了「信念」(conviction),才開始愈配愈多,最終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如果沒有經過盈利的累積(承受得起三到四成的調整),以及建立對持股的「信念」,成長股最好不要超過投資組合的一半,甚至控制在三成以下比例,可能才會是比較適當的做法。

談談對持股的「信念」(conviction)

剛剛講的兩個「條件」,盈利累積很好理解,對持股的「信念」是甚麼意思?

用最簡單方式來說,就是不論市況如何,堅信持股能夠渡過難關,再創高峰的信念。但這絕對不是無腦buy and hold的意思,而是當你的成長股投資組合中,有少數最優質的公司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檢驗與汰弱留強,最終還是留了下來,而我隨著認識愈來愈深,對管理層的營運能力也有充分理解之後,基本上一般的市況波動已經不太能夠動搖看法,更不會因為跌了幾成就想沽售的「信念」。

一般來說,坊間不乏投資組合可以參考,但參考別人的投資組合簡單,自己建立起對持股的信念卻是很難的,也是一件必須要花時間才能建立的事。

建立「信念」有甚麼用呢?以最近一個多月的市況來說,當全世界都在恐慌,甚麼股都在暴跌,就最能體會自己對甚麼股是高信念,甚麼股是低信念。

如果是高信念持股,基本上跌個兩三成都不會有太多感覺,只會想,當跌到甚麼位置我還想要再多買一些。如果是低信念持股,很多疑慮卻是到大跌時候才會浮現,容易想東想西,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如果出現這樣的狀況,基本上就是反映我在低信念的股票上投放太高的比例,就會趁大跌的機會調整倉位,把低信念股的資金最少移部分到高信念持股身上。如果平常有在「聆聽市場的聲音」,知道市場整體的「信念」所在,通常這樣移動的結果都還不錯。

因此,投資組合固然可以有很多股票,可能達十多隻,但不同股票的「地位」應該是不一樣的,有些是「核心持倉」,有些則是試驗性部位。一旦市場出現大幅波動,隨風擺盪亂砍的結果通常不會太好。相反,如果組合有核心持倉,在市場大幅波動時才能「咬定青山不放鬆」,甚至趁機反撃,「任爾東西南北風」。

如果是成長股投資新手,一開始不太容易培養出這種不論市況如何也毫不動搖的高信念持股,需要持有一段時間,體驗過企業的經營表現才能慢慢建立。如果沒有這個前提就全倉成長股的話,在市況波動時,整個投資組合連續多天以每天7%的幅度輪番暴跌,不但容易慌了手腳,更可能會承受很大損失。想要爭取超卓回報之前,還是要記得,投資的最大定律和前提,永遠都是「不要賠錢」。

最後,還是想引用黃國英的一句話作結:「無痛發達並不存在,炒股票就是一個歷盡折磨,長期懷疑人生的心理遊戲」,今年真的是深有體會。


  • 美股投資十日談」是一個致力成為成長型科技股投資指南和市場溫度計的投資專欄。每月有許多文章深度剖析歷年財報和企業的經營模式,當追蹤的企業發布新財報後更會撰寫「財報分析」點評表現,並幫助追蹤關鍵的經濟指標數據明白機遇和風險所在。對新手來說,也有許多投資心法供入門參考,歡迎訂閱,每月只需125元台幣,可說是投資回報率相當超值的服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美股投資十日談
29.8K會員
838內容數
致力成為美股投資者的市場指南和行情溫度計。透過本專欄,讀者可以:一、掌握投資科技成長股的心法;二、透過「歷史縱向估值法」,追蹤選定企業的財報表現;三、追蹤軟體股估值行情,尋找投資機會;四、掃瞄美股整體市場行情,洞察不同產業的資金流向;五、提供模擬組合紀錄,長期追蹤表現。
美股投資十日談的其他內容
2025/04/09
加入免費👉Discord群組/TG Channel接收市場要聞、產業動態和更新通知。
Thumbnail
2025/04/09
加入免費👉Discord群組/TG Channel接收市場要聞、產業動態和更新通知。
Thumbnail
2025/04/05
加入免費👉Discord群組/TG Channel接收市場要聞、產業動態和更新通知。
Thumbnail
2025/04/05
加入免費👉Discord群組/TG Channel接收市場要聞、產業動態和更新通知。
Thumbnail
2024/10/16
加入免費👉Discord群組/TG Channel接收市場要聞、產業動態和更新通知。
Thumbnail
2024/10/16
加入免費👉Discord群組/TG Channel接收市場要聞、產業動態和更新通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利率的調升、聯準會的縮表計畫,意味著多頭行情的結束,美股也迎來 2020 年新冠疫情崩盤後,再一次的衰退。美股三大指數也從去年底的高點到現在有近 20% 的跌幅,ETF 這種指數型商品的價格當然也是套房住好住滿,讓被動投資再次受到考驗。現在我們到底該怎麼做?
Thumbnail
利率的調升、聯準會的縮表計畫,意味著多頭行情的結束,美股也迎來 2020 年新冠疫情崩盤後,再一次的衰退。美股三大指數也從去年底的高點到現在有近 20% 的跌幅,ETF 這種指數型商品的價格當然也是套房住好住滿,讓被動投資再次受到考驗。現在我們到底該怎麼做?
Thumbnail
最近我們在TG付費群組就日後如何可以更好地讓投資組合更具抗風險性,有過一些討論。我自己最近也在檢討這個。在去年3月那波之後,我自己改變了以往都100%成長股的做法,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汰弱留強持股的時候,慢慢挪出了一定的現金比例......
Thumbnail
最近我們在TG付費群組就日後如何可以更好地讓投資組合更具抗風險性,有過一些討論。我自己最近也在檢討這個。在去年3月那波之後,我自己改變了以往都100%成長股的做法,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汰弱留強持股的時候,慢慢挪出了一定的現金比例......
Thumbnail
當S&P500創新高,那斯達克只比新高低那麼一些時,這些成長股的持有者看著幾個月前的天花板肯定是沮喪的。但這就是投資的困難之處。大部分的人在這段期間會改變信念,或者開始思考要怎麼扭轉,而導致過度的操作卻沒看到什麼成效。這種時候,我會降低我對市場的關心,但是還是持有我有信心的公司。
Thumbnail
當S&P500創新高,那斯達克只比新高低那麼一些時,這些成長股的持有者看著幾個月前的天花板肯定是沮喪的。但這就是投資的困難之處。大部分的人在這段期間會改變信念,或者開始思考要怎麼扭轉,而導致過度的操作卻沒看到什麼成效。這種時候,我會降低我對市場的關心,但是還是持有我有信心的公司。
Thumbnail
是的,我們都喜歡獲利的股票,但贏家的定義取決於你看到的時間範圍。比如如果你是在不久前投入市場,你看到的盡是輸家。但如果你是在去年這個同一時間投入,以一年來看,即使你不是剛好抓到市場的最低點,依然可以看到幾個贏家。這個問題跟大家對收益、損失和錯失機會的想法有關。
Thumbnail
是的,我們都喜歡獲利的股票,但贏家的定義取決於你看到的時間範圍。比如如果你是在不久前投入市場,你看到的盡是輸家。但如果你是在去年這個同一時間投入,以一年來看,即使你不是剛好抓到市場的最低點,依然可以看到幾個贏家。這個問題跟大家對收益、損失和錯失機會的想法有關。
Thumbnail
回顧與檢討2021全年成長股投資的表現與市況歸納,分享一下自己在今年的兩大收穫,以及在波動市況下,談談對培養持股信念(conviction)的重要性。
Thumbnail
回顧與檢討2021全年成長股投資的表現與市況歸納,分享一下自己在今年的兩大收穫,以及在波動市況下,談談對培養持股信念(conviction)的重要性。
Thumbnail
上周成長股的整體市況相當肅殺,首先是特定產業類股被集中拋售,像是前陣子比較火熱的金融科技股;其次是特定地域類股;其三是最近財報開出來表現比較不好的,更是繼續往地心探險;其四,也是最讓我感到不舒服的一點,是連一些財報本身其實沒甚麼大問題,就單純增長表現跟其他類股比起來不算最頂級的成長股,也有潰散之感。
Thumbnail
上周成長股的整體市況相當肅殺,首先是特定產業類股被集中拋售,像是前陣子比較火熱的金融科技股;其次是特定地域類股;其三是最近財報開出來表現比較不好的,更是繼續往地心探險;其四,也是最讓我感到不舒服的一點,是連一些財報本身其實沒甚麼大問題,就單純增長表現跟其他類股比起來不算最頂級的成長股,也有潰散之感。
Thumbnail
在六月,部分成長股突破了壓力,幾乎大部分的成長股投資者都回到了YTD正的回報!
Thumbnail
在六月,部分成長股突破了壓力,幾乎大部分的成長股投資者都回到了YTD正的回報!
Thumbnail
近一星期,股市腥風血雨,科技成長股抱團下跌,就單單講我的持倉吧,利潤已經從最高點回落了將近30%,資產總值正式返回年初水平。
Thumbnail
近一星期,股市腥風血雨,科技成長股抱團下跌,就單單講我的持倉吧,利潤已經從最高點回落了將近30%,資產總值正式返回年初水平。
Thumbnail
二月最讓我心痛的,並不是回調。當我看我的現股持有時,我覺得我並沒有犯什麼太大的錯,這是一個高波動性正常的拉回。然而這個月原本我可以做的更好,卻在期權變得太短視近利,忽視了估值,也就是即使是超好的公司,買得越貴,那麼風險就越大...
Thumbnail
二月最讓我心痛的,並不是回調。當我看我的現股持有時,我覺得我並沒有犯什麼太大的錯,這是一個高波動性正常的拉回。然而這個月原本我可以做的更好,卻在期權變得太短視近利,忽視了估值,也就是即使是超好的公司,買得越貴,那麼風險就越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