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能碰杯的,都是朋友。」
數年前,左先生還在讀工商管理碩士,認識了一班同樣喜愛紅酒的同學。
同學們對於酒有不同程度的認識,當然也各有偏好。有些重視傳統與經典,鐘情與我們口中所說「舊世界」年復年出產,質量已經穩定得無可挑剔的如法國、西班牙的紅酒區。也有人喜歡「新世界」,即是近數百年來才開始出產紅酒的如美國、澳洲和南美等地。
姑勿論你是那一類愛好者,很多時候都希望能將自己喝過覺得好喝、有記憶的介紹給其他人。
左先生也喜歡介紹自己覺得好喝的,也喜歡在找到好喝的酒款時,會立刻去多買一兩支,以便若干年後能重溫。有些聚會,尤其節日,我們都會各自帶一支紅白酒到場,互相分享。
有時候參與聚會的同學太多,我們會分好幾圍坐,席間大伙兒都會巡場一次,和不同的同學碰杯。
有人說:「能碰杯的,都是朋友。」至少,在這一刻,我們是朋友。
說說笑笑的,算是在我記憶裡,一段與酒有關又美好的時光。
好景不常,這狀況在一位同學加入後開始變了調。
他是一位很強勢的同學,高大健碩、說話嗓門很大,聽說在某大機構任職高位,所以氣焰毫無疑問是有的(我也懷疑他對同學的態勢根本就是將我們視作他的下屬!),在聚會開始後,總是拿人家的酒去乾杯。
他乾杯的方法,我真的不敢恭維,是那種抑頭一飲而盡,還要將紅酒杯倒過來揚一揚,以示沒剩半滴之意。那時候聽說,內地一些商務飯局也是喜歡這一套,以覺得是豪邁的表現。
這當然與我對飲酒所持的觀念相違背,但這也不是其他同學們對他反感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當他帶來的紅酒的時候,他卻不斷提點別人要慢點喝,與他牛飲別人帶來的酒不同!
可能是這些壓力吧,與同學們只希望開心舒壓的聚會有了分歧,於是大家再辦聚會的次數開始減少,有些聚會也開始不高調舉行,以避開邀請他和與他較熟絡的某幾位同學(左先生也曾有被某同學詢問為何某次飯局沒邀請他們)。
喜歡酒的人,總會覺得能碰杯的都是朋友。但我也不否認,不是每個舉起酒杯的,都是談得來的朋友。每個人對於酒、對於朋友、以至對於其他觀念都有不同的態度。我們可以選擇互相包容、互相尊重,
但當某一方太強勢,或是令別人感到不自在,那就不是酒杯上的朋友應該出現的了。
時至今日,左先生仍很喜歡和別人碰杯,覺得那是愛酒人仕一種很特別的打招呼方式。尤其是佳節,到不同的聚會總會認識一些新朋友,碰杯往往能讓陌生感瞬間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