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制」的知識焦慮
隨著訂閱的服務愈來愈多,今日特別檢視和整理自己目前為止的訂閱服務有哪些,以及每月所花的金額。
訂閱制整理:
1、Netflix:100/月(合租)
2、Spotify:150/月(合租、3人)
3、愛奇藝:84/月(年費999)
4、Disney +:60/月(合租)
5、王伯達財經觀點:250/月
6、YouTube Premium :45/月(合租540)
7、Office365家庭方案:42/月(合租年費500)
8、科技巨頭解碼:125/月(年費1500)
原本以為在購入科技巨頭解碼後,金額會過多時,但目前檢視下來,分攤到每月的金額是維持在870元,我自己在心中的界線就是,每個月不可以在訂閱的服務上花超過1000元。
這樣整理起來,倒也還好,但年費算起來就是將近一萬,仔細的評估也是一筆金額。
但看似我擁有無限的娛樂選擇,但近期的我發現,其實時間是有限的。
Netflix,的影集已經足夠我看,但買Disney +最大用意就是看漫威的影集跟動畫,愛奇藝則淪為給老媽和老婆中追劇使用,我頂多就是看動漫居多。
在影音的使用上,其實仍是YT佔大宗,隨著我已經養成聽Podcast的習慣。
固定必聽的「M觀點」、「股癌」、「百靈果」、「大人學」、「怪獸講堂」等。
更不用說我自己習慣去圖書館借書,接觸電子書後,我的藏書也邁入了一百五十本餘,實際完獨的大約三分之一。
選擇愈來愈多,但焦慮只愈來愈深,很難「專心」地去選擇到底要去做什麼。
看電影?影集?讀書?聽Podcast?
不,時間是極其有限的,但選擇過多卻成了我的困擾,就像以前到DVD出租店,看著架上琳琅滿目的DVD,卻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示好,猶豫了半天,最後只能盲目的選擇。
我應該要思考跟設定策略來執行才可以,不要為了填補無止盡的空洞,而囫圇吞棗各種資訊,最終卻只有消化不良。
方法一:
1、建立順序:
看完一本書,追一部劇,一部電影,並儘可能要紀錄約500字的心得,不要看過、忘過,什麼都沒有。
2、選擇已變多,選擇有「興趣」,評價高的,減少踩雷的機會。
3、是否取消王伯達的訂閱?目前消息管道已趨近於多元,自己目前訂閱也多是心安為主,而且可每月消費降低至500元以下。
4、建立清單,不要每次都隨機選擇,有計劃的去分配順序來看,避免陷入焦慮。
寫到最後,看到這段文字的你,又訂閱了哪些服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