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飽之後2—阿栗嬤】#藝術關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原文發表於2020年8月23日
2019年的7月15日,我們第一次送餐給阿栗嬤,那一次我們穿著熱騰騰新訂製好的送餐大使制服與便當保溫袋,走進這個導航總是定位不了的家。
阿栗嬤是嘉義市 #華山基金會 前站長的轉介個案,在銀色大門還未正式將夢想運轉、投入服務以前,我們早於2019年6月,便成為一日華山志工,前往訪視。
貼於2019年7月15日,我們第一次走進阿栗嬤家的小巷子裡,第一次感受到家屋的狹促與貧困、壓力與悲傷
見到阿栗嬤,是我們第一次感到震撼。 .
自那天起,這份想要成立銀色大門的決心與信念,在心裡被扎得更深。
聊起天,她在我們的面前透露了她對生命的無助與絕望。
「每天我醒過來時,都想著我怎麼還活著,還沒往生?」
她的悲傷是如此劇烈,說著說著也忍不住掉下了眼淚。
也許我們的生活都太過安逸與幸福,在保護傘下從未感到物質逼迫下帶來的苦難與孤單;我們從沒想過,在社會的許多角落,仍有許多長輩不僅吃不飽,還要再承受帳單的追討、自己不僅過得困難,還是照顧著身邊沒有自理能力的家人。
儘管政府已經提供最多的補助、也有基金會服務,但總是存在缺口,肇因 #人力不足 #業務繁雜 使資源仍未能做到最適切的「整合」與「分配」
因此,她的苦難仍在。
爾後,我們開始為長輩送起了便當 一餐一餐,從溫飽開始,即使做得不多,但我們專注於此,我們也期許,只要有老人送餐的缺口,我們便盡力去整合。要讓各單位各司其職,至少,我們不會再讓長輩挨餓、為了三餐發愁,抑或吃著不營養的罐頭,或者用睡眠試圖掩飾飢餓。 她總擔心我們哪天就這樣不送餐,在送餐關懷的回報內容,總能一窺她的擔憂。 而送餐大使也總會給她更積極、更歡樂的回應,要她別擔心。
已經一年又一個月的時光過去了,我們成為政府與各地方社福單位的眼睛。 一扇銀色大門、又一扇銀色大門這樣堅毅恆定地陸續在各地打開。這段時光裡,我們漸漸感到,溫飽以後,許多需求與問題仍在,接下來,眼睛將要串聯另一雙手,我們共同協作。
透過與在地團隊夥伴 藍白拖姐妹 攜手合作 藝術關懷 的計畫。
嘉義在地團隊藍白拖姐妹 一旁用心引導,先讓長輩動動腦,她在旁邊假裝一起畫,降低阿嬤的心防與擔憂害怕。
而這不會是一次性的改變,而是恆常不變,我們將持續不斷的開展這個循環。
阿栗嬤說她沒有讀書,畫畫也不會,屢屢放棄甚或拒絕,看著藍白拖姐妹不斷鼓勵,引導她分享兒時的快樂回憶,阿嬤便講起了往日時光:
挖蕃薯、夯番薯那單純的歡笑,以及長大後初次嚐到 #仙桃 的喜悅,我們便邀請她畫下了她最愛吃的仙桃。
銀小編小補帖:仙桃是什麼?
仙桃又稱蛋黃果。原生在秘魯,1920年代末飄洋過海來到台灣落地生根。它果皮顏色橙黃、切開果肉綿密如蛋黃,因此也稱蛋黃果(egg fruit),味道兼具地瓜和焦糖,因為外型似桃子,因此有個相當吉利的名字:仙桃。
仙桃於全台中南部都有零星栽種,主要產地為嘉義,果實約12-1月成熟、收成,在台灣還不算是相當普遍的水果,但超市、路邊或是廟宇慶典仍會看見它的蹤跡。.. 人生第一次畫畫的她、邊畫邊笑著分享的她,與過去一年壓力與悲傷疊加的模樣不可同日而語。
我們會繼續打開長輩家中的大門,送健康、關懷與愛,繼續將長輩結合在地資源團隊,帶他們重返歡笑、重返社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230內容數
不管是長輩控、還是想了解青年創業的你,銀色大門老人送餐平台每週更新,從2019年創業至今不間斷的每週創業紀錄,給你社會企業第一線創業紀實。 從為長輩送餐開始,用「SaaS軟體及服務」的長輩送餐管理創新,科技整合長輩送餐、營養師專業評估、送餐人員管理、長輩送餐關懷紀錄等,優化長輩居家送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銀色大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為嘉義的 #有事青年節 ,有一天,由年輕的三位 #平面設計師 所組成的 藍白拖姐妹 團隊,找上了我們。 原來,她們想透過深入關懷這些由銀色大門送餐時,發現需要陪伴、互動與交流的長輩們,透過她們的專長——#藝術,與長輩們更深度地聊聊天。 當她們找上我們時,只能說是天時地利人和。
因為嘉義的 #有事青年節 ,有一天,由年輕的三位 #平面設計師 所組成的 藍白拖姐妹 團隊,找上了我們。 原來,她們想透過深入關懷這些由銀色大門送餐時,發現需要陪伴、互動與交流的長輩們,透過她們的專長——#藝術,與長輩們更深度地聊聊天。 當她們找上我們時,只能說是天時地利人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記得小時候跟著母親回外婆家,外婆家在虎尾,那時還是個安靜純樸的小鎮,不是現在有「小台北」之稱的熱鬧小城。 有次我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挨家乞討。討至阿姨家門口時,阿姨善心,捨了些忘了是食物還是銀錢給他,乞丐便在門口大聲祝頌了些感謝與祝福的話。雖然不是每戶人家都會捨,也有會驅趕的,而乞丐也不是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黃昏時分在鄉村環境中的故事,描述了家裡煮飯花盛開時,乞者來到門前乞討米飯的情景。文章以回憶方式描述了阿媽生前的做法以及乞者經常來到家裡的原因。
Thumbnail
離開台灣前,我和八十幾歲的阿嬤一起住了三年,阿嬤守寡了二十幾年,看政論節目成為阿嬤晚年的晚餐標配。 我回家的時間多半晚,阿嬤常常都已經入睡,所以我們並不常聊天。 只有那麼一兩次,我們有機會聊天。 阿嬤曾說念女中的她,為了躲避白色恐怖的迫害,從東部搬到南部生活。 我很喜歡阿嬤寫的字,細
Thumbnail
👩‍⚕今年9月丹麥養豬研究中心(SEGES)發布一篇研究,對弱小的新生仔豬(小於700g),餵食葡萄糖水以提高血糖,觀察能否提高弱仔的存活率。 🩸過去研究都發現足夠高的血糖數值,及適當的保溫是新生仔豬存活的重要關鍵。 🍼研究卻顯示對弱仔餵食葡萄糖水,即使提高血糖值,卻出乎意料沒
Thumbnail
👩‍⚕本研究中分成實驗組及對照組,都是在相同環境條件下,進行統計分析。 🩸高血糖的仔豬理論上更有活力,搶奶會更有優勢,雖然實驗中額外給予的葡萄糖水量有限,無法提供仔豬完整所需的能量,但搶奶的優勢應該能提高存活率。 🍼研究人員初步推斷,是由於出生時即進行灌食葡萄糖水,人為操作易導
Thumbnail
小蓮開始了她的社區專護探訪工作已經有好幾個月⋯⋯⋯開門的是一個不修邊幅的老者,臉容憔悴但眼睛銳利,他狐疑地打量著來訪者,小蓮友善的簡單自我介紹之後,老者沒有什麼回應,那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態度令小蓮本來的熱情冷卻一大截,但她還是本著專業精神⋯⋯⋯
#阿嬤的手路菜 每次去看阿嬤,都會帶東西給她吃,除了疫情期間。通常都是水果餅乾,或她愛吃的糕點甜湯,如果擔心糕點或餅乾太乾,通常會再買一杯飲料給她配,因為她喝飲料很快,我們常戲稱阿嬤是 #飲料殺手😂 其實失智前還沒有這個症狀,她不是太愛飲料的人,甚至有時候簡單的白飯菜餔配熱水阿嬤就可
在我們的生活中偶爾會有一些不是在計劃中德驚喜出現,而我們在倫敦的復活節假期期間就遇到了一個驚喜,一個我們腦中從沒想過的驚喜,這個驚喜就發生在我們假期第二天地旅程中。 雖然我們已經去倫敦很多次了,但我們從來沒有機會去拜訪世界著名老牌大學所在地的牛津區,所以這次去倫敦前就計劃好要前往朝聖
Thumbnail
在苗栗縣獅潭鄉,一場持續21年的愛心接力,由90歲的甘順發爺爺發起,號召村民捐出9300台斤米,讓真善美社會福利基金會旗下的弱勢憨兒能夠吃得飽。這場捐米行動,不僅是物資的轉贈,更是人心的溫暖傳遞。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記得小時候跟著母親回外婆家,外婆家在虎尾,那時還是個安靜純樸的小鎮,不是現在有「小台北」之稱的熱鬧小城。 有次我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挨家乞討。討至阿姨家門口時,阿姨善心,捨了些忘了是食物還是銀錢給他,乞丐便在門口大聲祝頌了些感謝與祝福的話。雖然不是每戶人家都會捨,也有會驅趕的,而乞丐也不是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黃昏時分在鄉村環境中的故事,描述了家裡煮飯花盛開時,乞者來到門前乞討米飯的情景。文章以回憶方式描述了阿媽生前的做法以及乞者經常來到家裡的原因。
Thumbnail
離開台灣前,我和八十幾歲的阿嬤一起住了三年,阿嬤守寡了二十幾年,看政論節目成為阿嬤晚年的晚餐標配。 我回家的時間多半晚,阿嬤常常都已經入睡,所以我們並不常聊天。 只有那麼一兩次,我們有機會聊天。 阿嬤曾說念女中的她,為了躲避白色恐怖的迫害,從東部搬到南部生活。 我很喜歡阿嬤寫的字,細
Thumbnail
👩‍⚕今年9月丹麥養豬研究中心(SEGES)發布一篇研究,對弱小的新生仔豬(小於700g),餵食葡萄糖水以提高血糖,觀察能否提高弱仔的存活率。 🩸過去研究都發現足夠高的血糖數值,及適當的保溫是新生仔豬存活的重要關鍵。 🍼研究卻顯示對弱仔餵食葡萄糖水,即使提高血糖值,卻出乎意料沒
Thumbnail
👩‍⚕本研究中分成實驗組及對照組,都是在相同環境條件下,進行統計分析。 🩸高血糖的仔豬理論上更有活力,搶奶會更有優勢,雖然實驗中額外給予的葡萄糖水量有限,無法提供仔豬完整所需的能量,但搶奶的優勢應該能提高存活率。 🍼研究人員初步推斷,是由於出生時即進行灌食葡萄糖水,人為操作易導
Thumbnail
小蓮開始了她的社區專護探訪工作已經有好幾個月⋯⋯⋯開門的是一個不修邊幅的老者,臉容憔悴但眼睛銳利,他狐疑地打量著來訪者,小蓮友善的簡單自我介紹之後,老者沒有什麼回應,那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態度令小蓮本來的熱情冷卻一大截,但她還是本著專業精神⋯⋯⋯
#阿嬤的手路菜 每次去看阿嬤,都會帶東西給她吃,除了疫情期間。通常都是水果餅乾,或她愛吃的糕點甜湯,如果擔心糕點或餅乾太乾,通常會再買一杯飲料給她配,因為她喝飲料很快,我們常戲稱阿嬤是 #飲料殺手😂 其實失智前還沒有這個症狀,她不是太愛飲料的人,甚至有時候簡單的白飯菜餔配熱水阿嬤就可
在我們的生活中偶爾會有一些不是在計劃中德驚喜出現,而我們在倫敦的復活節假期期間就遇到了一個驚喜,一個我們腦中從沒想過的驚喜,這個驚喜就發生在我們假期第二天地旅程中。 雖然我們已經去倫敦很多次了,但我們從來沒有機會去拜訪世界著名老牌大學所在地的牛津區,所以這次去倫敦前就計劃好要前往朝聖
Thumbnail
在苗栗縣獅潭鄉,一場持續21年的愛心接力,由90歲的甘順發爺爺發起,號召村民捐出9300台斤米,讓真善美社會福利基金會旗下的弱勢憨兒能夠吃得飽。這場捐米行動,不僅是物資的轉贈,更是人心的溫暖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