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獲利能力分析:
Coinbase在今年一上市就成為全世界加密貨幣市場關注的焦點,股價的起落也高度地與加密貨幣動態緊密地連結,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的交易所,我們來看看第二季的表現。
首先來看營收的部分,Q2賺進了20.3億美元,年成長率YOY約1040%,是一個很厲害的數字,而季成長率QOQ成長了27%,也是得利於今年4月比特幣漲到64K的關係,一時讓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熱度高漲;至於扣掉管銷研後的營業利潤的部分為8.7億,年成長為1978%,其中在行政的支出部分因為公司的上市支付了約2.4億的相關費用,另外也多招聘了459位全職員工,主要應該是持續擴編銷售人員,因為公司提到將持續擴展銷售國際市場;最後是淨利潤的部分,本季Coinbase的淨收入為8.6億,成長了2139%,而這裡還有一個會計科目”provision for incomes tax”,為公司預期本季應該繳納的稅金先提出來準備,而因為該部分實際上還沒有付出去,所以是一筆可以當作短期資金的來源,因此Coinbase多列了一列net income說明把該部分金額加回來以後的淨利潤,為16億美元。
看完了成長率後也可以發現從營收到營業利潤到淨利潤的成長都是逐漸墊高的,顯示公司的同樣比例的成本跟費用支出所帶來的回報逐年增加。當然,考慮到加密貨幣市場在去年底到今年初的爆發性成長,未來是不是仍然會有這樣的資本轉換獲利的能力仍然是個問號。
二、用戶成長
來看Coinbase的用戶成長,在這裡公司給出一個指標”MTU”,表示月的交易用戶,從去年第二季的150萬增加到本季的880萬;交易量也從去年同期的280億增加到4600億美元,公司也說這都要歸功於大環境的變化、產品的推出跟行銷的努力。另外,公司主要是靠收取用戶交易手續費抽成,但收入幾乎都是散戶為主,占了94%,收入約18億左右,相較之下,機構大概只有1億多美金的收入。
然後來看一下大家都在裡面買賣什麼虛擬貨幣,比特幣的交易在Q1佔了全部交易幣種的62%,到Q2下降約47%;而以太幣則有所成長,由Q1的14%成長到Q2的24%,這跟比特幣在Q1的時候一舉來到6萬美金大關有關係,但在Q2就開始滑落到3萬美金左右,反而是以太幣隨著去中心化金融(DeFi)、在今年竄紅的NFT(非同質化代幣,一種將某件作品上鏈後取得金鑰,則擁有該金鑰者即為該作品之實際擁有人,即使該作品可以在網路上轉傳,著名的作品如推特創辦人Jack Dorsey以291萬美金以NFT型式出售他第一則推特發文),都讓以太幣的交易量有大幅的提升。
另外公司也看好他們推出的coinbase card,提供使用者除了可以在平台購買虛擬貨幣以外,也可以透過卡片在全球七千萬的能接受虛擬貨幣交易的商店用這張與VISA合作的卡片消費購物。此外,coin還推出了coinbase prime的測試版,提供用戶可以交易、託管、融資等等的功能給使用coinbase機構端的用戶,如此可以幫助相關機構可以透過這些功能吸納更多的客戶,進而讓整個交易生態系更加完整,再進一步增加市場參與者。
公司在給股東的信件提到對於未來的展望,將會帶來更多的資產(幣種)、將產品推展到世界,並與其他軟體整合,讓coinbase用戶也能透過其他APP進行交易或買賣,最後提到的是監管問題,越來越多政府單位開始注重加密貨幣的監管問題,並表示公司將會遵守各種規範並對大眾宣揚相關的教育。
三、電話會議重點
- 前100家hedge fund有10%有加入coinbase的行列。
- 未來加密貨幣的波動仍然會很高,因此管理層並沒有辦法給出下一季的營運預估。
- Coinbase致力於成為值得信賴的加密貨幣公司,並會積極落實各國的監管規定。
- 將會把借貸加密貨幣的服務做得更完善,可以提供貸款人最高十萬美元貸款。
- 除了現有的加密貨幣買賣、借貸外,Coinbase正在構建一個商店,未來人們可以直接在裡面進行在實體銀行也可以做到的事情,如保險、投資、買賣、借貸等等。
- Coinbase想成為資產界的Amazon,分為產品及雲端AWS跟電商,Coinbase想成為像Amazon擁有很多的資產(產品),當人們要買任何加密貨幣時就會立刻想到Coinbase,在Q2,他們已經增加了22種商品提供人們購買;雲端部分,也期望打造出Coinbase cloud可以直接提供加密貨幣相關服務給機構,直接在雲端建立加密貨幣生態系。
- 目前全世界參與加密貨幣的仍是少數,因此市場仍然很有潛力,Coinbase希望能夠透過教育、宣傳、取得各國政府合法認證等等的方式讓更多人能夠了解這種新的資產,目標是讓10億人都能加入加密貨幣的行列。
四、我的看法
- Coinbase的策略很明確,就是要成為一個合乎法規監管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今年初比特幣一度衝上歷史新高,各種詐騙也層出不窮,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也開始嚴格審視加密貨幣產業,像是各國政府對於幣安的嚴格監管,甚至暫停營運。在這樣的狀況下,Coinbase作為第一個上市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也更注重符合法規這件事情,也會讓投資人更信任地使用該公司的服務,這樣的策略雖然對於公司短時間來說會有比較不利的影響,例如公司上市要分紅給投資者或受到投資人的監督,但是長遠看來願意受到政府監督還是能讓投資者對於平台更有信心,也更樂於在上面進行交易。
- Coinbase的業務裡有9成利潤都是來自散戶投資人的手續費,代表散戶的情緒高低會影響用戶在平台上交易。而對於手續費而言,其實Coinbase的手續費比其他交易所還要更貴,以幣安來說,大概是0.1%手續費,但Coinbase大約是0.25%,也顯示了大眾可能會選擇手續比較低的幣安進行交易。而未來Coinbase是否會採取降低手續費的方式競爭?我覺得也是有這個可能,但是可能會在公司的其他業務有比較顯著的成長後,或是發展出其他主要收入來源,不用把獲利都壓在散戶的使用比例上,畢竟減少一半的手續費公司的收入就會減少一半,會對公司財務造成不小的衝擊。
- 經過去年疫情肆虐後,fintech一詞已經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術語,就是finance加上technology。舉凡Paypal的Vemno或是Square的Cash App,無不整合實體貨幣與加密貨幣的交易,讓使用者不但可以用法幣交易外,也有另一種選擇。在數位錢包的趨勢下,Coinbase深諳數位金融生態系的重要,也與各金融機構如VISA的合作所推出的Coinbase CARD或Coinbase cloud也是希望形成加密貨幣生態系的飛輪,並能夠透過生態系的力量鞏固使用者的黏著度。我認為Coinbase cloud是一個可以期待的催化劑,就像微軟的專業雲事業,提供機構端一個專業的平台整合各項服務,並收取訂閱費用,未來再來看看這部分的事業體的表現是否會慢慢增加。
- 顯然Coinbase知道把公司的獲利單壓在向散戶投資者收取手續費上面是有一定風險的,因此公司採取了70-20-10的資源分配策略,70%仍放在公司的核心業務上、20%資源放在對於公司有長期發展優勢的戰略性策略上,另外10%則是放在其他創新的服務,公司著眼於成長而非以回購股票的方式回饋股東,可以從公司在8月中旬耗資5億美元購買比特幣看的出來,公司所賺的錢會再投資到購買資產上面,並為未來公司的成長準備好應對的工具,對於還在成長階段的公司而言是比較正確的策略。
- 從MicroStrategy到Paypal Square到特斯拉,再從Coinbase本季財報可以看出有更多的機構、ETF加入了加密貨幣市場,劇烈的走勢也顯示了市場對於其價值的爭論,到底加密貨幣對於人類的價值何在。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好處是可以跳過監管機構的匯率上的各種抽成,又可以比較少地被國家所操弄,但是容易成為像是今年美國最大燃油管線輸送公司Colonial Pipeline被駭客入侵勒索虛擬貨幣的犯罪事件發生,或是被質疑為耗電怪獸,也因此在共識形成的過程勢必會遭遇各種挑戰。但是以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說,根據ARK研究,自2011年自2021年拉一個包含股票、債券、黃金、石油、新興市場貨幣、房地產等等各種資產的相關係數表會發現,比特幣與相關性最高的房地產,也只有0.34的相關性(值域界於正負1,越靠近正負1表示月相關),代表比特幣不太會被其他資產價格波動所影響,也就更適合成為資產配置的一環。
- 但是就是因為目前仍在共識形成的初期,未來會怎麼樣也沒有人有水晶球可以預測,但是往往這就是超額報酬的所在,雖然已經大漲一波了,但是經統計若標普500的公司都拿1%出來投資,那比特幣將還會有4萬美金的成長潛力。如果我們選擇相信,那即使未來波動仍然會很大,所謂「幣圈一天,人間一年。」,就要能夠承受得住波動,我想這也是市場不輕易給Coinbase高本益比的原因,因為未來實在不可預測,過去也不代表未來,未來虛擬貨幣存在著如監管、洗錢疑慮等等的隱憂還是存在。
- 哈拉瑞在【人類大歷史】說到感受分成三種,主觀、客觀及互為主體性三種。舉個例,我認為在海邊撿到的貝殼代表的是當下屬於我的回憶,這只能是我才能感受到的主觀感受;客觀而言事實上這就是貝殼沒有別的意涵;但是對於古人社會來說,他們都「相信」貝殼是一個可以做為交易媒介的東西,也因為大家都相信,所以就成為了一個事實,搖身一變成為了貨幣,屬於一部分相信他是貨幣的人才能成真的想像中的現實,通常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達到共識。到了現代,加密貨幣也是一樣,形成共識需要時間,也因此信任形成的過程必定充滿曲折,所以我認為比較安全的做法就是持續觀察這個世界的運轉是否仍往這個方向前進,而Coinbase這種交易所的上市,也就象徵著這件事情越來越被大家接受,對於想像成真的路也許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