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個年歲以後,「找自己」「做自己」這幾個字,占滿了世界各個角落,從電影到書本,從音樂到社群平台,各式各樣的傳播媒體不難看見這些討論,從我童年聽著李明依唱的那首〈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中那句:「只要是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被視為一種對權威的挑戰,到後來的現今永恆討論不完的「自己」,始終高掛在出版發行或是點擊率的前幾名。
越過了三十歲之後,先是面對了「我到底是大人還是孩子」的那彆扭,說起話來開始有一點分量,但還不到可以讓別人停下來認認真真聽你說話,即使週遭有些人願意聽你說了,但總免不了還是會有點害怕自己「究竟有沒有能力表達自己」或是「到底有沒有人要聽我講些什麼」,但最常遇到的完全不是「能不能好好表達自己」,最後才能明白「每一個人都想要被傾聽」,聽見每一個「自己」,於是常常誤以為「沒有人想要讓我做自己。」而由心長出無盡的焦慮!
只不過,絕大多數的人真的很難「成為自己」,因為連自己的樣貌是什麼樣的都不那麼清楚,總是不停地在成長的過程被要求、被塑形、被定義:你是什麼樣子的、你應該要是什麼樣子的、你就一定要成為什麼樣子的、你最好要成為什麼樣子的⋯⋯別說「成為自己」,連自己「真正的樣子」是什麼都很難從內在裡長出來。
〈所以你成為你自己〉
不是因為誰死去
所以珍惜生命
不是因為恐怖攻擊
所以相信無常無常
不是因為害怕來不及
所以說著我愛你
不是因為遺憾啊悔恨
所以生活一定要正面向上
健康有活力
不是因為因為任何原因
不是因為因為太常失去
不是因為要留住手心裡的
不是因為那些
說穿了沒有任何意義的意義
所以你成為你自己
你所以成為你自己
不需要任何原因和道理
你所以拋棄那些
都是物質的填補而已
你所以不需要任何物品
不需要太多的愛和關心
不需要擁有在手上
那些可以令人稱羨的
金錢遊戲
你所以感到心慌
感覺不到存在的意義
你所以感到孤寂
看不見下一盞燈在哪個方向亮起
你所以失去往前的動力
你所以在黑暗中
看見滿坑滿谷金錢啊、物質啊
卻不見自己
所以你拋去恐懼
恐懼跌入金錢遊戲的谷底
所以你開啟一盞燈
丟棄那堆滿存在的不存在
所以你尋找自己原來的樣貌
所以你想成為你自己
不是因為誰死去
所以珍惜生命
不是因為恐怖攻擊
才會對身邊的人說我愛你
不是因為遺憾和來不及
所以才懂得珍惜
所以你成為你自己
〈所以你成為你自己〉寫於20151116
那年剛過了三十的中線,待在不上不下也不會有任何成就,且焦慮自己三餐不濟的人生裡。不太記得當時發生什麼事,到底為什麼寫了這麼長長的一個跨頁筆記本的詩句?可能是擔心除了錢以外,自己也無能為力在生命中找到可以安置自己的所在,包括了生活的方式、未來的想像,以及可以與自己相伴而行的朋友、家人、愛人,都在心裡成了一種跨不過去的阻礙,怎麼樣都卡卡的,無法前進卻退也退不回過去,像是被關在一方小小的框框中,產生了幽閉恐懼。
關於「自己」這回事,在某個年紀就拋掉那些青少年時讀的那些關於自己的勵志暢銷書後,就沒再積極看市面上任何關於「自己」的任何書籍,但那種四肢無法伸展,總在人群裡不知道手腳怎麼擺的慌亂感,仍然時不時地從心裡蜿蜒出藤蔓布滿全身,讓人無法喘口氣,彷彿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你得面對自己」。
沒有人發現你在那個「成為自己」的過程中慌了手腳、失去了方向,在成千上萬的「做自己」和「面對自己」的那些書本、口號,以及總是有人打著「成為自己」而一躍成名的範本中,沒有人發現你的慌亂,彷彿你的慌亂就是糟透了的不知所措,而那些自我拉扯也像撕裂了整個世界(自己的世界)但仍然不願意服輸執意與自己已經有無數裂縫的世界對著幹,就是想要自我戰鬥找到自己。
後來,「自己」到底有沒有找著呢?究竟有沒有「成為」自己呢?不曉得有沒有人說過:「其實只要懂得對自己溫柔一點,在某些時候放過自己,也是可以慢慢成為自己的。」
也許,在寫這長長的〈所以你成為你自己〉的時候,我才真正開啟那扇屬於「自己」的門,走進去看到所有我想面對或不想面對的每一個自己,然後用了更慌亂、焦慮的五六七年,成為後來、現在的自己,有沒有找到所謂的「自己」不那麼重要,但總算懂得不論自己怎麼與世界格格不入、怎麼不依著多數人的定義或生活模式而活、怎麼不活在群體跟著集體呼喊共同的價值觀,都還是要相信每一次自己所做的選擇、用自己所認同的生活方式活著,那個「自己」就會鮮明的出現,無須太過用力的拉扯或是過分的證明,你會成為你自己!
圖:20151117寫完拍下來的,現在本本拿出來看字跡都淡了。(SKB的鋼筆,應該也是SKB的墨),iPhone5S,instagram的色調處理。
P.S
六年多過去了,再回頭看當時寫的東西,滿有趣的。那種心裡糾糾結結真是苦了當時的自己!這個系列湊湊都能搞一本書了,書名我都想好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