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建國之諍

2022/02/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每當我們聽到中華民國國歌時,大家腦袋裏頭想到的,通常是孫中山。但殊不知,這國歌的歌詞背後卻藏了一個人的影子,那就是汪精衛啊!
七一五分共之前的汪兆銘(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辛亥革命成功後,汪精衛不僅透過一流口才,說服袁世凱捍衛共和,促使中華民國真正意義上的誕生。讓汪精衛沒想到的是,儘管袁世凱的立場倒向同盟會,但袁世凱的共和願景仍是承襲清帝國未盡的立憲運動思維,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改變國體。這讓汪精衛認為這樣的速度只會導致在清帝國崩解後,袁世凱的新獨裁政權成立。
於是汪精衛在1911年12月前往南方,與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與其他同盟會領袖見面。大家看到汪精衛的回來無不高興,除了少數人認為汪精衛肯定拿了清廷好處,要來臨時政府內當細作的,甚至還認為汪精衛是個「革命投機主義者」,認為誰強就往誰倒。
但孫中山完全不理會這些指控,繼續讓汪精衛擔任自己的助手,甚至根據孫中山的建國理念起草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就職誓詞〉 ,誓詞寫著:「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於國,為民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兩人的關係可以說是血溶於水啊。
1912年1月1日,孫文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與總統府職員合影(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不過讓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孫中山的想法也常常被汪精衛否決過。每當孫中山衝動地想要執行自己理念時,汪精衛總是敢說其他同盟會成員不敢說的話。像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想與北方的清帝國進行「南北和談」,先「和談」,談不攏再「戰」的方針。
這讓孫中山覺得是白白把革命成果送給袁世凱,甚至直接告訴同盟會個高層:「革命就是要流血,我們要北伐,要一戰到底,徹底推翻滿清,不然君主專政的勢力隨時會復振啊。」
不過這時候汪精衛神捕刀地說:「孫先生,您必然會是中華民國的開國大總統,您這樣講豈不是要把革命成果攬在自己的手裡,還使您不捨把大總統位子交給袁世凱?」
這話讓常常鼓吹民主的孫中山整個臉紅了,於是就順著臨時政府的意思展開南北和談。倘若當時沒有汪精衛先在北京與袁世凱商討國事,也沒有汪精衛在孫中山耳邊強調「以大局為重」,中華民國在歷史上的成立,可能還只是個未知數。
歡迎來這邊看我們學術公眾化的結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6會員
107內容數
給所有人的臺灣史,我們致力於學術公眾化,將教授及學者們辛苦努力的研究成果,轉譯成為你我都能了解的知識.只要每個月一個便當的錢,就可以讓我們持續分享對公眾有益的學術知識,期待您跟我們一起攜手共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