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隨筆(2)--原子結構模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來分享一下化學家眼中的原子長什麼樣子,簡單一點的模型通常直接以一顆球(質點)來呈現,而這種職典模型的確是被應用在模擬大分子(像是蛋白質、聚合物)中為了簡化計算使用,如果需要更準確一點就必須考慮原子的內部結構。模型相信大家多少看過一些以原子為概念的設計圖大多是長這樣:質子(proton)與中子(neutron)集中在原子核(nucleus),而電子(electron)圍繞在外面沿著電子軌道繞著類似行星軌道的模型。

raw-image

  類似這樣模型其實和實際發現的原子有蠻大的差別:首先由於像電子間的庫侖作用(Coulomb interaction)是相斥的, 亦即負電跟負電相斥,所以這種模型和行星模型不同,電子盡可能地會遠離彼此所以形成會在三度空間都有分布,而不是擠在一個平面(不過如果好奇為何星系大部分是平的,可以參考Why is the Solar System Flat?),因此稱電子活動的範圍為「軌域」(orbital)而不是「軌道」(orbit)。

  電子間除了電荷帶來的斥力外,還有自旋帶來的作用以及波動的特徵(波粒二相性)。就像是地球有公轉與自轉一樣,電子除了環繞原子核的軌域,還有自轉(自旋),自旋方向有兩種(可以想像成順跟逆時鐘),其作用會讓相同自旋的電子不會在同一個軌域(庖立不相容原理,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而相反自旋的才有機會在同一個軌域,形成電子對(electron pair),因此上面提到的電子跟電子相斥,實際上比較像是電子跟電子相斥,而每一組電子對表示為同軌域內的順跟逆自旋兩種電子。

  上述都是比較以粒子的角度在描述電子,然而,電子還有波動的特性(波粒二相性),波動使得電子的軌域因為波之間的干涉而具有特定的形狀,就像是敲打鼓面時會因振動頻率而有不同形狀的分佈(Amazing Resonance Experiment! - YouTube),只是這種分布是3D的,形成能階(state)。也就是說電子的能量在某些特定的值才能穩定存在,就像階梯一樣,在其他地方就會因為其波動無法「共振」而脫離。

  波動的另外一個特性會使得電子無法像巨觀中的球一樣明確定義位置與動量。因此,在描述電子的行為通常是用其波函數來描述,而波函數的平方(probability density = |Ψ(x)|^2dτ)定義為該電子在一個單位空間(dτ)中的出現機率。因此若我們繪製電子在原子和周圍的分布機率大小,就會呈現如下圖呈現各種機率分佈。不同的能階具有不同的分布形狀。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躺躺球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萬物都是原子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與帶負電的電子組成,而每個原子核裡面都會有帶正電的質子與不帶電的中子 這世界就是這麼神奇,一顆質子與一顆電子都一樣,只是正負相反(一個是正電一個是負電),我們稱為這個電量為基本電荷。電子的英文叫做electron,所以基本電荷的單位就叫做e,而實際去測
Thumbnail
萬物都是原子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與帶負電的電子組成,而每個原子核裡面都會有帶正電的質子與不帶電的中子 這世界就是這麼神奇,一顆質子與一顆電子都一樣,只是正負相反(一個是正電一個是負電),我們稱為這個電量為基本電荷。電子的英文叫做electron,所以基本電荷的單位就叫做e,而實際去測
Thumbnail
目錄 Ch. 1 科學態度方法與緒論 =>物理學的簡介、科學態度是新教材 Ch. 2 物質的組成+交互作用 =>物質組成=>分子=>原子=>原子核+電子(基本粒子)=>質子+中子(夸克:基本粒子) =>四大交互作用=>長程力(電+重)+短程力(強+弱) Ch. 3 物體的運動 =>慣性的思辨(亞里斯
Thumbnail
目錄 Ch. 1 科學態度方法與緒論 =>物理學的簡介、科學態度是新教材 Ch. 2 物質的組成+交互作用 =>物質組成=>分子=>原子=>原子核+電子(基本粒子)=>質子+中子(夸克:基本粒子) =>四大交互作用=>長程力(電+重)+短程力(強+弱) Ch. 3 物體的運動 =>慣性的思辨(亞里斯
Thumbnail
從這年的考題,我們可以感受到早期EJU的偏好的考點,跟近幾年偏重的考點略有不同,像早期比較喜歡考週期表性質,近幾年以電子組態為主。早期的有機化學計算考得比較多,近年則以觀念、記憶題為主。 理論化學 週期表性質 (b) 相反,Na 的イオン化エネルギー比較小,所以容易丟電子,錯誤。 選【3】。
Thumbnail
從這年的考題,我們可以感受到早期EJU的偏好的考點,跟近幾年偏重的考點略有不同,像早期比較喜歡考週期表性質,近幾年以電子組態為主。早期的有機化學計算考得比較多,近年則以觀念、記憶題為主。 理論化學 週期表性質 (b) 相反,Na 的イオン化エネルギー比較小,所以容易丟電子,錯誤。 選【3】。
Thumbnail
這年為 2015年第二次的考試,題型整體難度相當平均,沒有特別偏重計算、記憶或觀念,題目的分佈也是典型的理論化學50%、無機化學25%、有機化學25%,總體來說,可以作為最經典的歷屆考題。
Thumbnail
這年為 2015年第二次的考試,題型整體難度相當平均,沒有特別偏重計算、記憶或觀念,題目的分佈也是典型的理論化學50%、無機化學25%、有機化學25%,總體來說,可以作為最經典的歷屆考題。
Thumbnail
這年的計算量比較少,整體以觀念題跟記憶題為主。
Thumbnail
這年的計算量比較少,整體以觀念題跟記憶題為主。
Thumbnail
這是 2018年(平成30年)化學題目詳解。 這年算是中規中矩的題型,常見的大方向都有亮相,其中理論化學的週期表的性質考比較多,整體除了第19題外,整體計算不會太複雜。
Thumbnail
這是 2018年(平成30年)化學題目詳解。 這年算是中規中矩的題型,常見的大方向都有亮相,其中理論化學的週期表的性質考比較多,整體除了第19題外,整體計算不會太複雜。
Thumbnail
科學與其說是關於知識,不如說是關於懷疑;在人類研究領域中,從來沒有這麽多人,對於這麽多的東西,了解得這麽少。
Thumbnail
科學與其說是關於知識,不如說是關於懷疑;在人類研究領域中,從來沒有這麽多人,對於這麽多的東西,了解得這麽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