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壽險金控以及潤泰全 三月變數與預告。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這篇文章的用字遣詞,個人會用的較精確,請細讀後,再決定您自己的思考方式。

關於潤泰雙雄,個人一向建議直接參考同學會板面幾位專家高手的看法即可,我說過,整個同學會唯一有參考價值,高手專家跟小主力最密集的板面就在潤泰雙雄板。

但是今年三月之後個人的看法或許會跟他們表現於外在該板面上的建議開始明顯不同。

raw-image
raw-image

請先再複習一次這篇文章:

金融股簡單評價方式 以壽險為例

然後個人部位檢討

主要為今年1月中那次網紅效應多出來的國泰金中短線對決完後,於農曆年前幾個交易日趁低開始回補的國泰金與潤泰全。

農曆年後的漲勢皆未停利,目前國泰金已回到成本均價以下小套牢,潤泰全未實現報酬率還不錯。

以下說明三月原先個人在壽險的規劃以及目前因應變數的調整,相關邏輯:

首先,用最簡略的幾點說明升息對整體壽險股的影響:

1.債券價格的變動,讓淨值明顯波動。

raw-image

2.台灣與美國升息不會同步,導致的匯率變化。匯率一有單向明顯變化,海外資產的評價相對來說會較為有利,也可能會直接對每月的自結損益造成影響,出現匯兌收益。

新台幣月線連二貶

3.升息前後股債的震盪,會讓壽險公司的操作難度升高,厲害的團隊可能賺更多,差一點的就吃損。

4.台灣升息與否先不論,壽險金控銀行的海外子行因各國的升息會有利差擴大。

5.光以上簡單幾點有利不利的交叉影響,升息對每一家壽險業綜合出來的總結影響,非內部人根本上是無法去精算的。

6.所以不只讀者,連我都一樣,要仔細去估算升息對各別業者的整體實際影響是很難的。

7.那怎辦?單純一點,不用將思考複雜化,那就是相信而已了,相信李長庚,相信韓蔚廷的說法,升息對一線業者有極大的利基。然後回到去年三月個人開始以長線角度看待壽險時就提到的重點,不只國泰金富邦金,包括南山人壽,他們就是有頂天的資金部位,頂尖的操作團隊,能確保在升息過程中這幾家業者該有的表現。


今年三月跟去年三月,整體壽險業的股價加計去年除權息的影響,基期已截然不同。

到2026年長多的時間已過去1年

去年三月開始跟今年三月開始,整體金融業立即可見的烏雲不只一片,雖然目前還不用改變長多看法,但更為謹慎的動作,持盈保泰才是上策。該獲利了結就不要捨不得賣,該忍住套牢不亂砍就捏著等。

一直強調,萬一金融市場有大狀況,整體金融股不可能是避險標的,而是首當其衝的第一排產業。


然後回到評價文的重點詳解:

1.壽險雙雄跟潤泰雙雄的股價節奏不同步,但是正相關。

一般人的股票觀念都是汰弱留強,所以去年以來在壽險雙雄強漲,潤泰雙雄死魚的時候,就會有讀者問,要不要賣掉較弱的潤泰轉為國泰富邦?我保守只能給的答覆通常是股價正相關,只是節奏不同,就別亂動去增加交易成本。反之狀況相反時,讀者提問,回答亦然。

去年三月以來,個人在積極一點操作時,甚至以這個節奏差在用長多角度進行壽險業內的持股轉換,達到最大效益。

也就是說,個人一向是在一線壽險業之間賣強轉弱。這樣做的效益有多大?各位把去年三月以來,壽險雙雄跟潤泰雙雄的線圖節奏復盤一下,應可立即明白。

2.農曆年後這波,為何潤泰雙雄先動?很簡單啊,還是前幾篇文章提醒的三月主軸,去年獲利的餘威,今年配權息的期待。

潤泰雙雄通常在三月底前就會決定除權息狀況,壽險雙雄則是四月底,時間差了一個月。

3.看到這,靈敏一點的讀者應該就能判斷個人原本的三月規劃了吧:

先等待三月初各家壽險公司公告完二月的自結獲利狀況,若確認還是長多角度不變,在月底潤泰雙雄公告除權息狀況的前後,將壽險部位潤泰全獲利暫時了結轉為相對弱勢的國泰金,繼續等四月初公告三月自結,以及四月底最重要的壽險雙雄除權息公告,再來決定今年下半年對壽險業的態度。

但是目前出現了變數,俄烏戰爭對整體金融業的影響有在擴大,除了直接的曝險金額以外,可能陸續還會有其他效應出現。例如:

俄信評降級 撼動壽險債券投資

還會不會有其他連鎖效應出現?目前未知。

因應變數,個人原本三月底規劃的動作會因此提前開始分批執行,原則只在一個,持盈保泰,提前動作若導致潤泰全少賺沒差,但讓自己餘裕一點是重要的。

個人判斷,潤泰雙雄既已先動,下週開始不論大盤如何震盪,基本上就算沒持續創高,在除權息公告之前,都還能維持在高檔整理。

但是面臨國外利空的疑慮,新聞直面的壽險雙雄,弱勢的狀況會持續一段時間,持股信心不足的人容易出場。

所以原先轉換的規劃提前分批執行,可以停利,同時拉低個人國泰金的平均持股成本,達到持盈保泰保有餘裕的效果。

當然啦,過一段時間事後來看,或許在壽險業這樣的轉換操作可能不是正確的,但我能肯定的是,在3-4月底這段期間,因為這樣的策略,在壽險業方面,我是不會有啥心理壓力的。


以上,寫於2022年2月28日中午12:30,在俄羅斯丟不丟毀滅武器逼談判的前夕。

題外話,到了丟不丟核武器的威脅時,做空的人也不用去開心,萬一真丟了,就不可能只有俄羅斯丟,不論做空做多,不論有無買賣股票,不論你持有股票、台幣、美金都沒有意義了,也不只俄烏,不論貧窮富有,大家都輸啦!

真開始丟了,你能做的,就是趕快去撿瓶蓋.....


備註:*瓶蓋梗與蘋概無關,請Google[核戰瓶蓋]即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本面?不,是G思面!
27.5K會員
769內容數
格式不限 內容不限的隨意文章 純粹個人心得抒發以及自我紀錄檢討 瞬息萬變 不代表任何推薦 請以質疑的心態看待任何內容 注意風險
2025/04/09
前文參考: 降息?升息?個人美債相關極短線投機的定錨。(參數微調) 2024/11/30 年關、難關、美債相關,近期的一些想法。2024/12/29 今天太多人問美債,所以還是提一下。 順便聊一下目前的台股狀況。
Thumbnail
2025/04/09
前文參考: 降息?升息?個人美債相關極短線投機的定錨。(參數微調) 2024/11/30 年關、難關、美債相關,近期的一些想法。2024/12/29 今天太多人問美債,所以還是提一下。 順便聊一下目前的台股狀況。
Thumbnail
2025/04/06
姑且不論4月9日對瞪關稅實施之前川普轉不轉彎?嚴正交涉有沒有結果?臺灣的經濟變局早已開始。
Thumbnail
2025/04/06
姑且不論4月9日對瞪關稅實施之前川普轉不轉彎?嚴正交涉有沒有結果?臺灣的經濟變局早已開始。
Thumbnail
2025/04/03
以下的隨便聊,基於臺灣32%的對等關稅還未確定、政府嚴正交涉後應對措施未知的前提,畢竟目前美國對各國的稅率都是逼談判為主,4月9日正式實施前還有幾日,會不會再度反反覆覆?屬未知:
Thumbnail
2025/04/03
以下的隨便聊,基於臺灣32%的對等關稅還未確定、政府嚴正交涉後應對措施未知的前提,畢竟目前美國對各國的稅率都是逼談判為主,4月9日正式實施前還有幾日,會不會再度反反覆覆?屬未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今年處於升息階段,許多銀行受惠於利差因素提昇業績,但壽險公司卻因為美國升息債券下跌而陷入淨值危機,加上臺灣疫情政策的開放,防疫險亦為壽險公司帶來不小的損失。因此2022可以說是不利壽險的一年啊!
Thumbnail
今年處於升息階段,許多銀行受惠於利差因素提昇業績,但壽險公司卻因為美國升息債券下跌而陷入淨值危機,加上臺灣疫情政策的開放,防疫險亦為壽險公司帶來不小的損失。因此2022可以說是不利壽險的一年啊!
Thumbnail
前文參考: 國泰金現金增資訂價35元。 11月28日 整體壽險金控在11月虧成這樣,市場早都有預期,個人並且事先提醒,主要原因在台幣急升值。
Thumbnail
前文參考: 國泰金現金增資訂價35元。 11月28日 整體壽險金控在11月虧成這樣,市場早都有預期,個人並且事先提醒,主要原因在台幣急升值。
Thumbnail
簡單的籌碼網站,簡單的資訊,其實就可以看出很多斧鑿的痕跡。 暫時輸,也要知道自己怎麼輸的。 下面這五張截圖,您看出了什麼? 重點事項: 1.升息債券的淨值變化,造成壽險業帳上未實現、還會擴大,但不會在升息循環裡實現的未實現虧損。 過程簡述:(注意時間點) 外資群操作簡述: 後續:
Thumbnail
簡單的籌碼網站,簡單的資訊,其實就可以看出很多斧鑿的痕跡。 暫時輸,也要知道自己怎麼輸的。 下面這五張截圖,您看出了什麼? 重點事項: 1.升息債券的淨值變化,造成壽險業帳上未實現、還會擴大,但不會在升息循環裡實現的未實現虧損。 過程簡述:(注意時間點) 外資群操作簡述: 後續:
Thumbnail
知名分析師的影片 影片內容個人完全同意,但他講了這麼多有道理的話,為何最近兩天股價幾乎完全不鳥? 因為下面附圖內容跟備註才是該有的基本基本基本Sense: 擔心三井壽、西瓜壽、大熊壽這些能公司不能應對好,還有一點Sense,擔心一線壽險?
Thumbnail
知名分析師的影片 影片內容個人完全同意,但他講了這麼多有道理的話,為何最近兩天股價幾乎完全不鳥? 因為下面附圖內容跟備註才是該有的基本基本基本Sense: 擔心三井壽、西瓜壽、大熊壽這些能公司不能應對好,還有一點Sense,擔心一線壽險?
Thumbnail
前文參考: 壽險金控以及潤泰全 三月變數與預告。 以前文為基底,並新增觀點,在俄債認列疑慮已知風險前,您更該注意的是以下這些思考面向:
Thumbnail
前文參考: 壽險金控以及潤泰全 三月變數與預告。 以前文為基底,並新增觀點,在俄債認列疑慮已知風險前,您更該注意的是以下這些思考面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