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今夜剛剛喝了一點小酒,隨意亂扯。其實,這個問題可以簡單一點思考。成本項中,不外乎料、工、費。一般「工」佔比不會太高,也直接以生産當地幣(越南盾)支付。反而是「料」的部份,佔比高。這時就要看,「料」的採購端,料的成本佔比還是絕對值相對大。有沒有採取自然避險,也就是採購方有沒有localize,降低匯率的風險。不然就得考量多方報價(美金匯率or銷售當地貨幣匯率)。簡單講,應收帳款是以何種貨幣報價;應付帳款部份廠商又是以何種貨幣報價、支付。都是會交叉影響每月的應收、應付帳款評價,端看個別公司的策略。結論就是,財會帳方面,就是分應收端(銷售)、應付端(採購),分別評價匯率的影響,財報上的匯兌損益,已是應收、應付綜合評價結果。細項就是看,個別公司的銷售(應收)、採購(應付)的策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