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投資不該只是為了賺更多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果問我為何要投資股票,在我剛開始投資股票的時候,我會回答「當然是為了賺更多錢啊,投資不就是為了賺錢嗎?」,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如此,就是因為想賺更多錢,想用錢賺錢,才會開始買股票。
現在再問我這個問題,我會回答「我是想要準備退休金」。或許你會有疑問,投資股票準備退休金也是要賺更多錢的意思啊,這兩句有甚麼不一樣呢?
差別在於,之前我投資賺錢○,反正我只要看到我的錢變多就好了。
不知道你是否有跟我一樣的情況/心態,我投資股票的目的只是想賺更多錢,所以我從買進股票以後,每天都會關注股價,看它是漲還是跌,我今天有沒有賺到更多錢。
所以我每天看股價的時候,都會思考,明天還會不會漲?今天該不該賣?我該不該再加碼投入?今天不賣會不會明天就跌了?
每天看盤,這些問題都會再重新思考一次,每天都在煩惱該不該賣,想利用技術指標或新聞消息來協助判斷是否高點已到該賣了,或是該停損了。
但是當我...
(訂閱閱讀段落)
想像一下
(訂閱閱讀段落)
感受到了嗎?決定你這筆投資會不會獲利的關鍵因素是「○○○○○○○」。
(訂閱閱讀段落)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雨果生活理財經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本專欄會分享生活中投資理財的相關話題,包含理財觀念、退休金準備、保險、儲蓄等理財話題探討,協助建立日常生活中清晰的理財價值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年不斷出現的話題就是美國FED要升息了,而且也已經升息了一碼(0.25%),從開始放話要升息時,美國科技股就已經開始下跌,為什麼升息會導致科技股下跌呢? 政府升息與通貨膨脹很有關係 利率=花錢的代價
之前在錢線百分百講到通膨與退休金的主題,因時間有限無法講得太詳細,今天利用一篇文章來做細部補充。 我看大多數的人在計算退休金的時候,都習慣性的用現在的金錢價值來看未來的需求,完全忽略了通貨膨脹的因素。 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20年後或40年後要退休的退休金金額,絕對不會是1400萬這個數字。
有人問我年化報酬率要怎麼算,如果還記得我以前解釋過,年化報酬率是計算初始投資金額到最最終資金總額的變動,換算總投資年份後,約當多少定存利率的複利投資結果,以下是計算年化報酬率的公式,可以放到Excel裡去計算比較方便。 年化報酬率 = (1 + 累積報酬率)^(1/年數) – 1
要講到縮表,首先需要先解釋量化寬鬆(QE:Quantitative Easing),因為美國聯準會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執行了幾波QE,才會有目前需要縮表的必要。 聯準會規劃的縮表計畫也不是不會變的,譬如2017年的縮表計畫,在2019年碰到股市大幅回檔後,就停止了原定的縮表計畫。
資產活化通常是指企業將持有多年未使用的土地、建物廠房等,透過其他方式來增加其收益,最常見的就是出租、標售地上權、或是自行規劃開發,使資產可以更有效的為企業帶來收入。 其實個人也是可以做資產的活化,而且個人的閒置資產可能還更多。 最常見的個人閒置資產有哪些? 想想看以下這些東西你有沒有:
最近的新聞很常會看到美國今年會因為通膨的關係多次升息,有新聞已經上看美國今年會升息11碼(2.75%),這表示美國定存利率很可能會超過3%,債券殖利率也會更高,快速升息會有甚麼影響呢? 這篇文章會做簡單的分析。 而升息對於一般民眾會有甚麼影響呢?
今年不斷出現的話題就是美國FED要升息了,而且也已經升息了一碼(0.25%),從開始放話要升息時,美國科技股就已經開始下跌,為什麼升息會導致科技股下跌呢? 政府升息與通貨膨脹很有關係 利率=花錢的代價
之前在錢線百分百講到通膨與退休金的主題,因時間有限無法講得太詳細,今天利用一篇文章來做細部補充。 我看大多數的人在計算退休金的時候,都習慣性的用現在的金錢價值來看未來的需求,完全忽略了通貨膨脹的因素。 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20年後或40年後要退休的退休金金額,絕對不會是1400萬這個數字。
有人問我年化報酬率要怎麼算,如果還記得我以前解釋過,年化報酬率是計算初始投資金額到最最終資金總額的變動,換算總投資年份後,約當多少定存利率的複利投資結果,以下是計算年化報酬率的公式,可以放到Excel裡去計算比較方便。 年化報酬率 = (1 + 累積報酬率)^(1/年數) – 1
要講到縮表,首先需要先解釋量化寬鬆(QE:Quantitative Easing),因為美國聯準會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執行了幾波QE,才會有目前需要縮表的必要。 聯準會規劃的縮表計畫也不是不會變的,譬如2017年的縮表計畫,在2019年碰到股市大幅回檔後,就停止了原定的縮表計畫。
資產活化通常是指企業將持有多年未使用的土地、建物廠房等,透過其他方式來增加其收益,最常見的就是出租、標售地上權、或是自行規劃開發,使資產可以更有效的為企業帶來收入。 其實個人也是可以做資產的活化,而且個人的閒置資產可能還更多。 最常見的個人閒置資產有哪些? 想想看以下這些東西你有沒有:
最近的新聞很常會看到美國今年會因為通膨的關係多次升息,有新聞已經上看美國今年會升息11碼(2.75%),這表示美國定存利率很可能會超過3%,債券殖利率也會更高,快速升息會有甚麼影響呢? 這篇文章會做簡單的分析。 而升息對於一般民眾會有甚麼影響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Thumbnail
你有仔細想過投資的目標是什麼嗎? 翻倍賺錢?其他穩定的被動收入? 用這篇文章和你分享我的體悟吧~
Thumbnail
去年其實有發一篇文章敘述到底手上該持有這麼多現金嗎?還是買債劵 因為我知道即使股市在好,我的部位都不會all in 一定會保留30%的 現金預防極端事件,例如-50%的金融海嘯,原本的70%部位也是透過 槓桿型ETF來保持高額曝險,不會有投入本金過少的問題,問題來了 最近把房子賣掉手上有多一
Thumbnail
投資獲利固然令人開心,但投資人常因未做好資金定義而隨市場起舞,做出錯誤決策。 深入分析投資者面對高獲利時的抉擇,從三個面向評估投資決策,才能有效管理資產。
Thumbnail
投資理財是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探討了ETF投資的風險和需注意的事項,並強調了投資者應保持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的重要性。同時分享了作者的投資操作經驗和一些實例故事,並強調了對投資標的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的重要性。
Thumbnail
買低賣高是大多數投資人所追求的目標,但另一種想法是利用一個系統來維持生活型態。本文探討不同的投資思維,包括設定目標和觀察金流機器的運作,以獲取持續收益。
投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賺錢,沒有之一。 在這低利低薪的時代,個人認為,投資理財是現代人必備的技能,它不會幫你一夕致富,嚴格說是不會讓你變得很有錢,錢多到花不完那種。但是它可以讓你的生活變得比較多選擇,在賺錢方面也會比較輕鬆一點,多重收入來源比單一收入來源更能分散失去單一工作的風險,在選擇主動收入
Thumbnail
為何需要投資 普通人說:「我害怕風險、害怕失去本金,我不想投資。」 其實投資並不限於購買股票,房地產、債券等都是投資,買外幣也是投資,就算持有本國貨幣、現金也是投資,不過,通脹及現金持續貶值,現金這項產品長遠只會帶來負回報,並不是說一年就貶值 10%,但人的壽命實在太長,通脹會令到現金貶值,
不管什麼時候,總是有人問我「現在還能買嗎?」尤其是股市大漲之後,很多人低點沒買,就開始著急,然後就會問我這個問題。其實我最難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
為何買金融股 一般會想要持有金融股的投資人多半是認為金融股的波動較低且長年有配發股息,長期價值投資為主,當然也不排除少數是為了賺價差,但這種的人相對少很多。   個人認為會想要買金融股的人本身就不是在追求打贏大盤報酬,因為金融股的特性屬於成熟性產業,本來就不預期會有大幅的產業成長。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Thumbnail
你有仔細想過投資的目標是什麼嗎? 翻倍賺錢?其他穩定的被動收入? 用這篇文章和你分享我的體悟吧~
Thumbnail
去年其實有發一篇文章敘述到底手上該持有這麼多現金嗎?還是買債劵 因為我知道即使股市在好,我的部位都不會all in 一定會保留30%的 現金預防極端事件,例如-50%的金融海嘯,原本的70%部位也是透過 槓桿型ETF來保持高額曝險,不會有投入本金過少的問題,問題來了 最近把房子賣掉手上有多一
Thumbnail
投資獲利固然令人開心,但投資人常因未做好資金定義而隨市場起舞,做出錯誤決策。 深入分析投資者面對高獲利時的抉擇,從三個面向評估投資決策,才能有效管理資產。
Thumbnail
投資理財是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探討了ETF投資的風險和需注意的事項,並強調了投資者應保持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的重要性。同時分享了作者的投資操作經驗和一些實例故事,並強調了對投資標的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的重要性。
Thumbnail
買低賣高是大多數投資人所追求的目標,但另一種想法是利用一個系統來維持生活型態。本文探討不同的投資思維,包括設定目標和觀察金流機器的運作,以獲取持續收益。
投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賺錢,沒有之一。 在這低利低薪的時代,個人認為,投資理財是現代人必備的技能,它不會幫你一夕致富,嚴格說是不會讓你變得很有錢,錢多到花不完那種。但是它可以讓你的生活變得比較多選擇,在賺錢方面也會比較輕鬆一點,多重收入來源比單一收入來源更能分散失去單一工作的風險,在選擇主動收入
Thumbnail
為何需要投資 普通人說:「我害怕風險、害怕失去本金,我不想投資。」 其實投資並不限於購買股票,房地產、債券等都是投資,買外幣也是投資,就算持有本國貨幣、現金也是投資,不過,通脹及現金持續貶值,現金這項產品長遠只會帶來負回報,並不是說一年就貶值 10%,但人的壽命實在太長,通脹會令到現金貶值,
不管什麼時候,總是有人問我「現在還能買嗎?」尤其是股市大漲之後,很多人低點沒買,就開始著急,然後就會問我這個問題。其實我最難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
為何買金融股 一般會想要持有金融股的投資人多半是認為金融股的波動較低且長年有配發股息,長期價值投資為主,當然也不排除少數是為了賺價差,但這種的人相對少很多。   個人認為會想要買金融股的人本身就不是在追求打贏大盤報酬,因為金融股的特性屬於成熟性產業,本來就不預期會有大幅的產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