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羅聖山
這趟行程標題
「斯卡羅尋跡三日」,
1867年美國商船羅妹號遇難,
船長及船員即在墾丁大灣附近登陸,
位置就在我們住宿飯店靠海方向。
而進入墾丁國家公園後,
最引人注目的地標,
屹立在墾丁牧場當中的大尖石山,
就是劇中斯卡羅部落,
面向祈福的的聖山。
大尖石山海拔只有 318 公尺,
但因墾丁地形平緩,
使得大尖石山格外高聳突兀。
西至南灣東到鵝鑾鼻,
只要一抬頭,
就可望見它那尖聳的身影。
社頂自然公園裡的社頂部落,
古稱「龜子甪社」,
部落裡的排灣族人,
射殺了羅妹號登陸的人。
清廷認為事情發生於化外之地,
並不想處理。
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
與十八社頭目卓杞篤,
簽訂「南岬之盟」,
保護往後漂流到海岸,
所有歐美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羅妹號事件7年後,
發生「牡丹社事件」。
因李先得被日本政府聘為顧問,
提示清朝對台灣無統治權,
以逞凶為由逕行出兵台灣。
促使清廷後來派遣沈葆禎來台,
處理琅𤩝海防與善後事宜,
在琅僑設恆春縣,
建築恆春城設立砲台。
此次行程未到社頂公園,
中午有安排到恆春市區用餐。
墾丁牧場
吃過早餐還有一個小時空檔,
徒步往國家公園牌坊方向,
看著大尖石山如雞冠般。
過墾丁大街牌坊200公尺岔路,
看見「六福山莊」招牌左轉,
google地圖是標示公園路大溪巷。
墾丁牧場放牧牛群吃草的草原,
但放牧時間和地點並沒有固定。
雖然沒有看到牛群,
但大尖山下的大片綠色草原,
和小徑兩旁成排的杉樹,
好像一幅漂亮的風景畫,
我們無意間探訪了秘境。
龍磐公園
坐上遊覽車往龍磐大草原,
行車間天氣忽雨忽晴。
車子停在龍磐公園公廁旁,
一下車就感受到落山風的威力,
每年10月至4月左右是當地的風季,
翻越中央山脈的東北季風,
形成了強大的氣流直撲恆春半島,
風勁之強超越颱風,
在當地被稱為「落山風」。
領隊帶大家往海邊方向走,
「東山飄雨西山晴」的天色,
我們報備後往有陽光的方向,
可以看見如筆尖的大尖石山,
還有民航局恆春助航台。
往回走在佳鵝公路上,
遙望海岸邊的龍磐草原。
整個龍磐公園範圍很大,
位於鵝鑾鼻及風吹砂之間,
濱臨浩瀚的太平洋,
一大片廣闊的草生地。
這個區域是上升的石灰岩台地。
水蛙窟草原
水蛙窟草原沒有大客車停車位,
所以我們是從龍磐公園徒步前往,
沿著佳鵝公路往風吹沙方向走,
大約十多多分鐘就到達。
但是沒有明確的標示牌。
在細雨紛飛中造訪「水蛙窟」,
雖然沒有聽到蛙鳴,
但遼闊翠綠的草原和白欄杆,
和車水馬龍的市區成強烈對比,
讓人覺得自在放鬆心曠神怡。
有人稱這裡是「台版紐西蘭」,
因疫情暫緩紐西蘭之旅的我們,
在此獲得想像和滿足。
大石尖山只能看到上面三分之一,
儘管已經列入管制區不得進入,
墾丁的守護聖山一直都在。
水蛙窟大草原不知是屬於私人或公有地,
我們在往助航站時有立柱拉繩為界,
白色欄杆可能也是劃定界線之用。
水蛙窟是個純樸的小部落,
部落內僅有25戶的居民,
部落人口數不到100人。
一百多年前,
因捕撈虱目魚苗的關係,
慢慢的遷居於此。
在東北季風來臨不適合出海的時候,
在地居民就從事農作,
將周圍的林投灌叢伐除成農地。
在二十多年前又轉植牧草,
演變為目前遼闊無際的草原生態景觀。
社區現在致力推動生態旅遊,
包括尋訪梅花鹿、漁撈體驗、
水蛙探秘和牧草餅乾DIY等。
自由行的人可考慮。
聰嫂對動物有畏懼感,
在草原散步拍照就滿足了。
墾丁古城門
中午到恆春市區覓食,
遊覽車停在南門附近。
遇上了大停電,
原先設定要去的店家都沒營業。
在市場吃了越式料理,
繼續一年多前的行程,
蒐集尚未走訪的城門。
恆春古城是臺灣現存最完整的古城,
是清代治台政策轉變的指標建築,
兼具國防與理番的功能。
始建於1875年至1879年竣工。
恆春共有東、西、南、北4座城門。
除了南門以外其他三座城門,
都有路徑可以登牆行走,
是可以和遊客密切互動的城池。
通行的路面是所謂的的「馬道」,
恆春城以閩南磚丁字鋪設「馬道」。
「馬道」是戰備補給的通道,
車輛可行駛所以很寬敞。
西門在猴洞山旁,
附近寺廟林立,
商家最多、人氣最旺,
也是電影「海角七號」的場景,
所以第一次到恆春的人,
大概都會到西門。
今日停留時間有限,
從市場先到北門,
順時針方向經東門,
再回南門附近集合地點。
四個城門之中,
北門是較為寂靜的一個,
但也是殘存城牆之中最長的一個。
北門和西門至今還可以通行人車,
是非常難得的城門。
北門兩側的環城步道,
可以遠眺虎頭山,
近看附近民宅。
這裡原本有座磚窯場,|
現已廢棄不用。
東門旁有恆春「中元搶孤」的豎孤棚,
東門先是因戰火和地震而受損,
後又因開闢道路,
東門段的城垣,
在1963年及1968年先後遭拆除。
1983年重建東門城樓,
1998年因遭白蟻蛀蝕又再次傾圮。
城門上使用福杉造「城樓」,
城門下利用花崗岩和閩南磚疊門洞。
福杉、花崗岩和閩南磚從唐山運來。
恆春南門有「明都門」之稱,
當年是通往鵝鑾鼻,
和墾丁方向的交通要道。
二十多年前我們有登到城樓上,
目前是位於圓環中,
禁止登上城樓了。
南門的形式結構保存最為完整,
保有城樓和軒亭,
城樓因為木材搭建易蟻蛀,
其餘三個門城樓都不見了。
四重溪溫泉公園
下午到四重溪溫泉公園,
位於屏東縣車城鄉,
在斯卡羅劇中的「柴城」,
就是現在的車城,
柴城為琅𤩝最大的漢人聚落。
四重溪屬沉積岩分佈區,
因有天然溫泉自地下湧出,
古稱「出湯」。
超過百年歷史,
與北投溫泉、草山溫泉、
關子嶺溫泉並列台灣四大名泉。
沈葆禎提兵巡台,
四涉溪水始抵此地,
因此改稱為「四重溪」。
公園營造日本風,
大量採用木頭搭建屋子和涼亭,
利用假花呈現櫻花盛開美景,
拍照視覺效果不錯,
但在現場還是覺得FU不對。
我們先走環狀步道,
經過浴佛亭和蝴蝶步道,
走一圈大約10分鐘。
停電狀態泡腳池是常溫水,
既來之,則安之。
還是脫了鞋下水,
大約10分鐘後復電,
水溫逐漸上升。
享受足浴後再逛逛拍照。
星沙灣
星沙灣又是一處網美炒熱的景點,
位於後壁湖漁港的出口燈塔南側。
早期這裡的沙灘上有許多星砂,
不過因為太多人來這裡把星砂撿回家,
導致今日的星砂灣已經很難找到星砂了。
星砂其實是貝殼的一種,
只是體型跟沙子一樣大。
來這裡看海、聽海和踏浪,
跟著大海的起伏律動,
進行著保持警覺的玩樂。
一整天的行程看山看海,
很悠閒地在下午4點多回飯店,
得到消息是因為停電要換飯店,
從「美棧墾丁大街」,
換到同集團的「墾丁福容」。
「墾丁福容」雖然有發電機,
但空調設備還不能使用。
飯店居高臨下,
可以俯瞰船帆石海景,
和「東亞之光」鵝鑾鼻燈塔。
飯店每半小時有接駁車到墾丁大街,
但我們隨遇而安,
決定在飯店田園西餐廳用餐,
看著美景品嘗美食。
因為停電多了寧靜,
燈塔的亮光更加耀眼。
用餐完畢電力恢復,
路燈從遠而近逐一點亮,
真是一次難忘的旅遊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