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台灣政壇的焦點都集中在中二選區的補選上,事實上這場補選也確實不僅關乎一席立委,更關乎整個中台灣藍綠雙方明年地方選舉氣勢的消長,原本一般預料若陳柏惟遭到罷免,顏寬恆要贏得補選有如探囊取物,但近期的情勢發展林靜儀似乎有打成五五波的實力,若顏寬恆再度落馬,也不只是顏家的面子問題,也代表上屆縣市長選舉大獲全勝的藍營中台灣地方派系在明年的選舉中可能無法維持優勢,牽動的是整個中、彰、雲、嘉的板塊變動,筆者曾在之前的分析中提到,中彰雲是本屆藍綠激戰的重點區塊,其中雲林又是民進黨最有機會拿回來的,雖然張麗善有現任優勢,但劉建國也是綠營繼蘇治芬之後在雲林實力最強的政治人物,鹿死誰手不到最後關頭也還是難以預料。

雲林縣的基本盤大致上是藍33:綠37:中間30的格局,藍綠雙方約有16,000票左右差距,藍營雖然基本盤是處在劣勢的一方,但張榮味家族在地方執政多年,根基深厚,民進黨過去能與之抗衡的也只有蘇治芬,2014因為綠營順風,接棒的李進勇能輕鬆取勝,但2018不走基層經營路線期望靠政績博取選民認同的李進勇就踢到鐵板,民進黨在總統大選中往往能在雲林取得優勢,甚至在2008最低谷的時候謝長廷在雲林依然領先馬英九,但在縣長、立委選舉中綠營與張家就互有勝負,去年的選舉蔡英文從前年九月開始就拉開與韓國瑜的差距,穩定取得領先,不過雲林海線的立委選舉蘇治芬是到最後關頭才逆轉張嘉郡,也不難看出張家的底氣和在地方的強大影響力,因此一般預料明年雲林的選情仍是充滿著變數,任一方都難言必勝。

張麗善早在2009就布局接其兄張榮味的棒子選縣長,因為馬英九和金溥聰殲滅民進黨餘孽的操作弄巧成拙,讓蘇治芬被司法打壓後反而變得很大尾,最後整整晚了九年才當上縣長,2018的勝利除了因為韓流紅利,也是因為李進勇本來就不算民進黨的上駟,加上李進勇選上縣長後也與蘇治芬漸行漸遠,蘇治芬在李進勇選連任時也曾冷言以對,如果面對蘇治芬和劉建國成功整合後的民進黨,縱使有現任優勢張麗善也難言必勝,過去三年張麗善的施政滿意度都在後段班,雖然疫情因素有利現任者,但只要明年疫情逐漸消散,民生經濟回歸常態,執政能力的強弱就會自然顯現,另外中二選區的補選雖然遠在台中,但如果最後補選的結果顏家大張旗鼓仍白忙一場,也代表民心對地方派系政治厭倦希望改變,縱使對陳柏惟投下了反對票,但依然沒有回頭選擇代表舊勢力的顏家,這對同屬藍營舊地方勢力的雲林張家來說,同樣也不是好消息,也會是明年選舉的一個警訊。

劉建國出身雲林貧寒家庭,少年時代也曾經誤入歧途,但在草根的雲林鄉村這其實不是什麼問題,論學歷張麗善也非學霸,沒有壓倒性優勢,從政經歷方面張麗善雖出身地方大家,但當縣長前也只當選過一次立委,2016的那一次還是因為國民黨布局她選縣長刻意將其排入不分區,反而劉建國方面三級民代資料完整,除了2008第一次參選立委落敗(但當選的張碩文不久就被判當選無效,劉建國也順利在補選中勝出。)從政20幾年參選也沒有輸過,論年紀、顏值自然是有台灣中村獅童之稱的劉建國佔優勢,整體來說張麗善強在張家綿密的基層經營實力和現任優勢,劉建國則有綠營基本盤優勢和個人性格魅力的加持,劉建國在山線經營十幾年,也是強大的陸軍型政治人物,因此選舉最大的變數就在於民進黨能否成功整合和明年社經情勢的演變,如果蘇治芬願全力相挺劉建國,疫情也走向平穩明年能夠回歸常態,民進黨取回雲林縣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或許因為選情激烈,雲林在2018、2020兩次選舉的投票率都超過七成,因此上表筆者是用70%投票率來估計(前面多數縣市是用68%投票率預估),只要風向不是機端不利民進黨,劉建國的個人實力應是優於張麗善的,筆者認為蔡英文實質領導民進黨已經有13年的時間,在選舉提名決策上的失敗只有出現在2016立委選舉台北市的布局,其他多數時候都能站在宏觀角度做出好的決策,高嘉瑜曾因為2016立委提名問題到黨中央大吵大鬧,總統初選也是公然站在蔡英文的對立面,民進黨依然在去年徵召她選立委,雲林是養豬大縣,劉建國為了這個議題公然與黨中央唱反調在地方選舉上也是加分大於扣分,要在明年選舉拿下最佳戰果,在有機會贏的雲林還是應該推出最有機會贏的劉建國,對蔡英文和民進黨而言才是最有利的決策。
FB:日劇人生選舉研究所
PODCAST:日劇人生選舉研究所
延伸閱讀:2022雲林縣長選舉-初探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