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荷鄭終局之戰的古戰場

2022/04/0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假如你參觀完安平古堡,不妨再花三分鐘步行到附近的安平公墓,爬到頂端。三百六十年前的1月25日,你腳下的這塊丘陵正因為猛烈密集的砲擊而震動,上面的碉堡被轟得支離破碎--這是鄭軍與荷軍終局之戰的古戰場。然而,以事後諸葛的立場來推測:「熱蘭遮城旁的這座丘陵及碉堡的有無,會不會是台灣歷史的重要轉捩點呢?」
鄭荷武器介紹(攝於安平古堡文物陳列館)
幾天前一個日正當中的正午,我一個人在安平公墓的墳塋之間快速穿梭,目標是丘陵的最高點。我一路上小心翼翼,盡量避免踏進墓埕內打擾先人;然而,一個個蓋得參差不齊的墳墓不但緊貼在一起,傾圮的磚牆也一再阻擋去路,我逼不得已,只好滿懷歉意地跨越先人的家。
遠遠望見我無禮行徑的路人,一定會以為我是來掃墓的--但我不是,我是來探尋一座堙滅了三百多年的古戰場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於福爾摩沙西岸的一塊名為大員(今安平)的沙洲上,興建了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並設置軍隊駐守。不過,這一座要塞城堡的地理環境顯然不是非常理想,因為不到兩百公尺處,有一座較高的沙丘,敵人可居高臨下,將砲彈射進城內。荷蘭人為了彌補這個缺陷,又在上面建造了一座石造要塞來協防熱蘭遮城,即烏特勒支碉堡(Rondunit Utrecht)。
熱蘭遮城與烏特勒支碉堡的相對位置(翻攝自《被遺誤的台灣:荷鄭台江決戰始末記》頁23。)
這座沙丘,正是後來安平公墓的所在地,從安平古堡走路過來只要三分鐘。前一天下午,我參觀完安平古堡後,本來想順道來公墓探訪,但一來天色已晚,二來天空正下著細雨,只好打消念頭。隔天天氣晴朗,雖然這是我們台南之旅的最後一天,馬上要趕回北部,卻還是抽出時間繞道過來,我把老婆留在車上等,自己朝丘陵頂點艱困爬行。
位於安平古堡西南側的安平公墓,又稱湯匙山,據說此處的「湯匙穴」乃風水寶地,自清代以來便作為公墓使用,直到1990年才正式禁葬。我在古墓間遊走時,不經意看到許多立於清朝和日治時期的墓碑,可見其歷史之悠久。
登上丘陵的最高點望向安平古堡,只見到古堡內的瞭望台。但這座瞭望台是日治時期才蓋的,也就是說,除了瞭望台以外,其實根本看不到古堡,感覺不到地形的優勢。
話又說回來,眼前數十株高聳茂密的榕樹和房舍、廟宇……等建築,在三百年皆不存在,這裡是一望無際的沙洲,站上最高點,應該可以看進城內。看來,真的有必要在這裡蓋一座碉堡加強防禦。
久經沙場的鄭成功自然知道烏特勒支碉堡的戰略地位,在他圍攻熱蘭遮城的後期,曾一度將砲火集中於此。不過,就在荷蘭人連夜在碉堡下加蓋了新的防禦工事後,鄭軍的砲火也發揮不了作用,不熟悉歐式城牆的鄭成功一時束手無策。
不久,轉機出現。一位叛降鄭軍的日耳曼中士羅狄斯(Hans Radis)為鄭成功擔任戰術和工程顧問,指導鄭軍在沙丘附近興建了一座半月形的歐式堡壘,作為攻下烏特勒支碉堡的攻城工事,其距離恰好位在熱蘭遮城堡的射程範圍外,又可集中砲火轟擊碉堡。
終於,1662年1月25日這天,鄭軍集中所有火砲瞄準烏特勒支碉堡,一天之內,輪番進行三次砲擊,共發射了兩千五百餘發的砲彈,把碉堡轟得幾乎要崩垮。於是,荷蘭人只好棄守碉堡,並在離開前,引爆火藥地窖內的火藥,自行摧毀碉堡。
鄭軍一佔領沙丘,隨即在上面布滿大砲對準熱蘭遮城。荷蘭長官的祕書見狀,知道大勢已去,事後寫道:「他們(指鄭軍)可以看見我們的腳底,可以對整座城堡一覽無遺,因此城堡內的人員根本無從掩蔽。」沒過多久,荷蘭人投降,結束在福爾摩沙的三十八年統治。
我腳下的丘陵,在三百六十年前的1月25日,正因為猛烈密集的砲擊而震動--這是鄭軍與荷軍終局之戰的古戰場。然而,以事後諸葛的立場來推測:
熱蘭遮城旁的這座丘陵及碉堡的有無,會不會是台灣歷史的重要轉捩點呢?
東印度公司派駐台灣的最後一任長官揆一(Frederic Coyett, 1615-1687)在回憶錄《被遺誤的台灣:荷鄭台江決戰始末記》中埋怨公司,當初與其斥資蓋烏特勒支碉堡,何不如直接把這座對熱蘭遮城造成威脅的沙丘剷平?--那麼,如果沒有這座沙丘的話,荷軍少了一個的地理缺陷,是不是更有勝算呢?
再來,戰事進入末期,揆一其實已經和清軍取得聯繫,可望合作,由前後包夾鄭軍,解除熱蘭遮城的危機。如果羅狄斯中士沒有叛降鄭成功,協助他拿下左右戰局的烏特勒支碉堡--那麼,兩軍對峙的局面必定還會僵持一陣子,荷軍是不是有可能撐到清軍前來救援呢?
最後,揆一原先以為棄守烏特勒支碉堡以後,鄭成功會親自前來視察,這時引爆炸藥炸死他,鄭軍群龍無守,自然會撤退。沒想到,鄭成功在羅狄斯的勸阻下沒有前來,躲過一劫,只炸死了幾名鄭軍--那麼,如果揆一的計謀如願的話,鄭氏政權是不是就立刻土崩瓦解了呢?
以上三種可能一旦成真,都會直接改寫台灣的歷史。光是想像我現在踩踏的丘陵,有另外幾個平行時空正為我演示台灣邁向不同發展脈胳的未來,便令我興奮不已!
但,平行時空畢竟是空想,歷史大轉輪輾壓過後所留下的無數死傷者,才是最真實、最慘痛的!無論是鄭軍還是荷軍,都是離鄉背井到異域打仗,不幸戰死的人,比起安平公墓上有人祭拜的魂魄,這些孤魂不是更悽愴而寂寞嗎?可悲的是,他們遠在大海另一頭的家人可能一輩子不聞其死訊、不知其死地,更別說立碑緬懷了……
參考資料:
  1. 揆一,被遺誤的台灣:荷鄭台江決戰始末記
  2. 歐陽泰,《決戰熱蘭遮:中國首次擊敗西方的關鍵戰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鴻雁從事寫作教學多年下來,研發出許多教材,幫助學生組織與思考。 這些教材不是最好的,還有許多改善空間,所以我將逐一放進典藏室中,供同好瀏覽與指教。 希望此舉可以拋磚引玉,大家一同為讀寫教育激盪出更多創意的火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