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1630年(寬永7)進入和平的時代,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削弱各藩而使諸多武士失業成為浪人,於大街小巷為生計而苦。有浪人跑去各大名宅邸前,表示貫徹尊嚴,想借地切腹,對方只好拿錢打發的敲詐。
井伊家這天來了個自稱津雲半四郎的落魄浪人,提出了切腹請求,儘管看起來心意決絕,卻又似乎別有目的。
在切腹前,半四郎向井伊家老講述自己的經歷,引來軒然大波。
原來前陣子,有個叫千千岩求女的青年浪人登門,請求借場地切腹,井伊家考慮一但拿錢打發,之後源源不絕的敲詐上門,為正門風替他準備好裝束場地,以及劍法一流的人當錯介。
沒想到千千岩求女臨時反悔,懇請寬限一兩日。然而井伊家老態度決絕,不容商量,看到他的佩刀竟然是竹刀,更加不屑篤定他是來敲詐。
在半逼著的絕境下,青年以竹刀切腹,極度痛苦慘烈。
「千千岩求女他是我的女婿,我的女兒和年幼的孫子病危,他實在不得已出此下策。」
津雲半四郎跪坐筆挺,態度凜然:「這樣行為就算不對,但他已捨棄尊嚴懇請寬限幾天,也一定會守約。井伊家老為何不願意酌情,多問一句原因?」
「他自己要求切腹,我們也就應允,不過如此罷了。」井伊家老是不可能認錯,接著驚愕的看到半次郎從懷中丟出三個綁著名字的髮髻。
「我參加大阪戰役後沒有與人動手了,要取項上人頭不容易,但切髮髻更是難上加難,他們沒有參與實戰過,武藝也不過紙上談兵!」他豪氣大笑。
那三個武士是強逼千千岩求女用竹刀切腹,井伊家臣一流劍術高手。半次郎曾是真正經歷戰場殺敵的武士,沒有取他們性命,只是割下象徵武士尊嚴的髮髻。
「武士道什麼都是表象虛名罷了!」
「我來只是想求一個致歉,如果你們當時有酌情,有更加妥當的處理方式就好。」津雲半次郎嘆息。
井伊立刻命令家臣包圍,而他早有死戰決意、殺了一路,跌撞闖入井伊家供奉祖上的紅色盔甲,半次郎直接砸爛在地。
最後在鐵炮包圍開槍前,半次郎毫不猶豫地舉刀切腹自盡。
而井伊家老到了最後,仍是記掛尊嚴虛名,要對外宣稱圍攻傷亡的八人及被殺死的四個家臣是病死,並要那三個被割髮髻羞辱的家臣立刻切腹。
到最後一刻記掛守著虛名,而無武士道真意。
真正貫徹的只有津雲半次郎一人而已。
【記】
一開始看會覺得井伊表示很無奈,別把我家中庭變切腹專門廣場啊!
但從家臣逼著千千岩求女切腹時,講述切腹已經流於形式,有的刀甚至以折扇代替,很多時候只碰到刀柄就瞬間被斬首錯介,但他一定盯緊千千岩求女用竹刀肚子上劃下十字再砍頭,結果青年無法忍受劇痛,最後咬舌自盡。
死前受盡了羞辱,津雲半次郎和女兒等到了一具屍體,後來他的女兒及孫子很快病逝。
空有武藝卻窮困潦倒,津雲半次郎也從未想過典當到手中的刀,看到女婿拿竹刀切腹的慘死而悲痛不已。
演員仲代達夫飾演的半次郎留著鬍子,眼神剛毅憂鬱,步伐態度沈穩,一站出來就讓人知道這人經歷沙場殺戮的武將,就算跪坐中庭,被數十人舉刀包圍,依然從容不迫,真正的武士氣場。
為了說服眾人聽完自己說好,面對井伊當主的質問,「只要我們聽你說完話,你就會履行切腹承諾吧?」
半次郎只是將刀拔出半寸再喀擦地回鞘,代替回答的帥氣!
最後一戰五十多人依序圍攻,從中庭打到室內、疊蓆腳步一致舉刀包圍,而半次郎就算武藝再高,也難敵人多包抄,腿傷困難拖行,刀戰拍得非常真實不浮誇,
雖然千千岩求女的遭遇內情,並不算驚天反轉,但能看出真心守著虛名,卻還是走上末路,對比井伊家自以為貫徹虛名的武士,做事不留情面的決絕。
津雲半次郎與澤潟彥九郎(丹波哲郎飾)在護持院草原,雙方刀戰是高光。
半次郎經歷關原之戰,十字格擋、沉腰低身的戰國時代武將架勢,彥九郎挺「神道無念一流」直背脊的架勢,則是江戶初期劍法,雖然沒有研究,光看演員動作也能發現完全不同。
在批判電影切腹過於殘忍的聲浪中,文學家三島由紀夫在≪關於殘酷美≫提及「切腹」電影有知性及感性,也是雙面刃,殘酷美構成作品不可缺少的要素。
失去家人的半次郎最終只是想求一句致歉罷了,卻連這點也不可得。
讓人想起忠臣藏七十二義士為主君報仇,將軍德川綱吉成全他們的事後切腹的忠義,但整件事一開始就是將軍無視「喧嘩兩成敗」草率只做單方面的懲處,也不深究內情,導致忠臣藏只能私下策劃尋仇。
原本貫徹榮光的象徵,直到征戰結束,飛鳥盡、良弓藏,反而成為礙眼的絆腳石,有如必然殞落的宿命而悲哀,寧願守著冰冷虛名的殘骸,卻不守著活生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