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兵前夕的長文:普京的逆襲與盤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俄羅斯有句諺語:「送紅雞蛋要趕在復活節前」(Дорого яичко к христову дню),意指凡事做得及時、方能收效,這般邏輯也體現在克里姆林宮的近日舉措上。

6月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上,發表了署名長文《第二次世界大戰75周年的實際教訓》,內容除力陳蘇聯在二戰的浴血奮戰,也重批波蘭引火自焚、招致納粹鐵蹄踐踏,文末更呼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同時也是核武五強的中美英法俄,儘快召開「五大國」峰會,以共商疫後的國際安全與經濟治理。

此文一出不僅招致波蘭反擊,也引發世界討論,一來普京極少公開投書西方媒體,二來俄國將於6月24日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的75周年閲兵式,文章內容恰與現實互為呼應。而就俄國的內外政治發展觀之,普京選在這時行動,自是有其動機與目的。

raw-image

對「歷史修正主義」的回擊

文中,普京用了極長篇幅與證據,講述蘇聯衛國戰爭(二戰裏的蘇德戰場)的慘烈與犧牲:

「我列舉一份文件,是德國國際賠償委員會於1945年起草的報吿。報吿寫道:德國在蘇聯前線的士兵/日數量,比在其他同盟國的前線數至少高出10倍,蘇聯前線共牽制了德國4/5的坦克與大約2/3的飛機。」

「總的來說,蘇聯承擔了反希特拉(Adolf Hitler)聯盟75%的軍事努力。戰爭期間,紅軍粉碎了軸心國的626個師,其中有508個屬於德軍。」

「約有2,700萬蘇聯公民在前線、在德國戰俘營、以及因飢餓、轟炸、在猶太人居住區和納粹死亡營中罹難。蘇聯失去了1/7公民,英國是1/127,美國則是1/320。」

而普京之所以如此強調蘇軍貢獻,則與歐美近半年的政治動向有關。2019年9月19日,歐洲議會以535票贊成、66票反對,通過了《關於戰爭爆發與團結對歐洲未來重要性的決議》一案,議案中不僅載有對蘇聯領導層的尖鋭批評,更涉及對二戰起因的重新定調,將這場奪走上千萬性命的人為浩劫,歸咎於德蘇兩個「現代歷史中最殘忍的獨裁政權」,更直指1939年的《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為二戰爆發鋪平了道路」。

raw-image

雖說蘇聯已崩解近30年,俄人對其評價也是譭譽參半,但歐洲議會此舉顯然踩到了俄羅斯底線,畢竟衛國戰爭不僅是動員愛國情緒的重要元素,也是俄國社會不容質疑的政治正確。故於決議通過3個月後,普京便在12月19日召開大型記者會,宣布將親自撰寫探析二戰起因的文章。

然而,不久後新冠疫情爆發,全球迅速淪陷。俄國即便死亡率不高,仍一度深陷醫療系統崩潰窘境,舉國防疫之餘,自是無暇他務,普京只能暫延撰文反駁一事。但如今疫況已然和緩,加上近期美國的某一舉措再次點燃俄國怒火,又讓普京有了出擊空間。

5月8日,白宮發推紀念二戰勝利,推文寫道:「1945年5月8日,美國與英國戰勝了納粹,美國精神永遠戰無不勝!」,俄國群眾看到後自是憤怒不已,紛紛留言質問:「納粹是美國和英國戰勝的?」,俄羅斯外交部更強硬回擊:「當年為了全人類,紅軍與蘇聯人民付出慘烈代價,但對此美國官員毫無勇氣與意願提及,哪怕是半句話。」

而上述現象,與此次普京抨擊針對蘇聯的「歷史修正主義」(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ревизионизм),皆可視作後革命時代的國際政治產物。冷戰結束,國際左翼勢力日漸逸散,蘇聯的革命遺產被時代暗流所吞噬,其歷史論述權也漸為他國侵奪。如今的俄羅斯雖仍擁有令人畏懼的核彈頭數,影響力卻已不似過往風光,故而才有近年修改二戰起源的話語爭奪戰。歐美各國到頭來,求的還是對過往屈辱的自我精神治療,以及形塑下一代歷史記憶的主導權。

自人類有寫史習慣以來,歷史論述的遞移,便往往伴隨暴戾與乖張。而在這般痛苦鬥爭中,決定勝負的,大抵是權力與發聲平台的多寡。面對歐美如今的話語侵奪,俄國雖不是蘇聯,卻也不至舉手投降。

raw-image

爭取連任的政治需要

而普京此次出擊,除有反擊歐洲議會、敲打長年親北約的波蘭等外部目的,自也包含對內的政治需要。

早在疫情爆發前,全俄最關注的話題便是下任總統人選。根據俄國憲法規定,普京的連任之路當止於2024年;然而就在今年1月15日,這位掌權20年的當代沙皇劍走偏鋒,選了條舉世震驚的意外之路:推動修憲。

就修憲的初始條文觀之,普京意在改變俄國「強總統、弱總理、弱議會」的傳統,使三者權力更加平衡。然而就在眾議院對修憲草案進行二讀時,蘇聯第一位女航天員、時任議員的捷列什科娃(Valentina Tereshkova)忽然提議在憲法修正案中加入新項:廢除總統連任限制,並讓普京的總統任期數全部「歸零」。此言一出,隨即引發朝野議論,畢竟此前各界對普京推動修憲的看法尚無定論,捷列什科娃的提議,形同捅破了這層模糊的窗紙。

經過討論後,眾議院決定保留連任限制,但為普京特別破例一次,將任期「歸零」,使其得以競選2024年的總統大選。換句話說,普京的掌權終點最晚可到2036年,屆時將打破斯大林(Joseph Stalin)執政30年的驚人紀錄。此案最終在3月11日以383票贊成、0票反對三讀通過,並原定在4月22日交付全民公投,但正是在此階段,出現了令人不安的變量:民意。

raw-image

根據俄羅斯獨立大型民調機構列瓦達中心(Levada Centre)3月數據顯示,支持修憲的民意約有25%,不認同的比例則高達56%;而在選民中,約有44%希望普京於2024年準時離任,支持連任的比例則有45%。倘若4月22日真舉行公投,則普京的去留恐難盡如人意。

在俄國國營電視台21日播出的專訪中,普京表示,倘若選民同意修憲草案,他「不排除」再度競選總統。雖說修憲公投最後因疫情延至7月1日舉行,但考慮到疫前的民意分布,以及疫後的社經衝擊,情況似乎不樂觀。但眼下正好有一催票契機,那便是閲兵前後奔湧全境的愛國情緒。

俄羅斯如今有兩類定期舉行的大型閲兵活動,一是5月9日的勝利日閲兵,一是紀念蘇聯1941年11月7日紅場閲兵的閲兵式,也在11月7日舉行。今年的勝利日閲兵雖因疫情而延宕,但普京倒為此選了個特殊日子:6月24日。

raw-image

1945年,蘇聯在此日舉行閲兵大典,宣吿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當時共有200多面納粹德國的軍旗被拋到列寧墓前,象徵血戰之後家國得衛;時隔75年,普京再擇此日,頗有鼓舞疫戰民心之意,更有力促一週後的選情搭上愛國順風車的盼望。而6月18日的署名長文,則巧妙扮演了閲兵前夕的世界級文宣品,既標舉蘇聯在二戰的貢獻,也以俄語版在國內媒體傳發,既烘托愛國氛圍,也塑造自己的領導形象。

如今的普京,處境恰似俄國:後者實力不如以往,但仍力爭後革命時代的歷史話語權;前者民心基礎不復早年,但盼能扭轉後強人時代的失勢詛咒。這篇文章,既是普京為俄國發出的歷史怒吼,也是期盼個人政治史能有所改寫的寄望。歷史書寫的鬥爭太長,但普京個人的政治命運,7月1日便能見真章。

本文發表於:

2020年6月24日《香港01》:

閲兵前夕的長文:普京的逆襲與盤算
俄羅斯有句諺語:「送紅雞蛋要趕在復活節前」(Дорого яичко к христову дню),意指凡事做得及時、方能收效,這般邏輯也體現在克里姆林宮的近日舉措上。 6月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www.hk01.com

2020年6月23日《多維新聞》:

阅兵前夕的长文:普京的逆袭与盘算
俄罗斯有句谚语:"送红鸡蛋要赶在复活节前"(Дорого яичко к христову дню),意指凡事做得及时、方能收效,这般逻辑也体现在克里姆林宫的近日举措上。 6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www.dwnews.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燕婷的沙龍
77會員
408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劉燕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1
上任以來,特朗普(Donald Trump)已對俄烏局勢進行不少驚人操作。
Thumbnail
2025/03/21
上任以來,特朗普(Donald Trump)已對俄烏局勢進行不少驚人操作。
Thumbnail
2024/12/09
經歷11天閃電攻勢,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在12月8日攻佔大馬士革,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正式垮台。
Thumbnail
2024/12/09
經歷11天閃電攻勢,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在12月8日攻佔大馬士革,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正式垮台。
Thumbnail
2024/11/25
特朗普(Donald Trump)勝選後,外界原本預期俄烏戰場很快能停火,卻沒想到會在近日陡然升級。
Thumbnail
2024/11/25
特朗普(Donald Trump)勝選後,外界原本預期俄烏戰場很快能停火,卻沒想到會在近日陡然升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大败德军,那么其中,究竟是东线的苏联军队功劳大还是西线的盟军功劳大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军队在东线与纳粹德国的殊死搏斗首当其冲。苏联红军给德国军队造成了绝对的重大损失,特别是在斯大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大败德军,那么其中,究竟是东线的苏联军队功劳大还是西线的盟军功劳大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军队在东线与纳粹德国的殊死搏斗首当其冲。苏联红军给德国军队造成了绝对的重大损失,特别是在斯大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入侵苏联以后,在苏联的被占领区都做出过哪些暴力行动?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德军对苏联发动入侵的次年,1942年1月6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谴责德国人在苏联被占领区的暴行,仅在乌克兰基辅就有52000人被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入侵苏联以后,在苏联的被占领区都做出过哪些暴力行动?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德军对苏联发动入侵的次年,1942年1月6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谴责德国人在苏联被占领区的暴行,仅在乌克兰基辅就有52000人被
Thumbnail
從二戰到今天,仍然能看到讓感到不可思議的外交詭辯 二戰前希特勒曾說:"只有人種上優越的強者才能支配世界,我們必須要承擔這一任務,完成我們的世界歷史使命"。接著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Thumbnail
從二戰到今天,仍然能看到讓感到不可思議的外交詭辯 二戰前希特勒曾說:"只有人種上優越的強者才能支配世界,我們必須要承擔這一任務,完成我們的世界歷史使命"。接著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Thumbnail
2023年5月9日,俄羅斯舉行衛國戰爭勝利78周年閲兵式。此次背景與2022年極度類似:俄烏衝突仍未結束,戰爭氛圍瀰漫閱兵現場,各界既觀察俄羅斯的軍備展示,也留意普京對俄烏戰爭的相關發言。
Thumbnail
2023年5月9日,俄羅斯舉行衛國戰爭勝利78周年閲兵式。此次背景與2022年極度類似:俄烏衝突仍未結束,戰爭氛圍瀰漫閱兵現場,各界既觀察俄羅斯的軍備展示,也留意普京對俄烏戰爭的相關發言。
Thumbnail
9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作普丁、蒲亭或蒲廷)發表面向全國的公開電視講話,宣佈即日起在俄羅斯聯邦境內進行部分動員。據路透社表示,這是俄羅斯在二戰後的首次動員,阿富汗戰爭、車臣戰爭時都未曾有過。
Thumbnail
9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作普丁、蒲亭或蒲廷)發表面向全國的公開電視講話,宣佈即日起在俄羅斯聯邦境內進行部分動員。據路透社表示,這是俄羅斯在二戰後的首次動員,阿富汗戰爭、車臣戰爭時都未曾有過。
Thumbnail
從前線逃離的大批難民帶來了德軍大規模槍殺與折磨戰俘的消息,如果曾經有蘇聯人覺得「只要能夠和平,誰統治都無所謂」,現在也開始堅定了「要復仇,要抵抗」的決心,人們體認到德軍是在打一場滅絕戰爭,沒有人能夠倖免。
Thumbnail
從前線逃離的大批難民帶來了德軍大規模槍殺與折磨戰俘的消息,如果曾經有蘇聯人覺得「只要能夠和平,誰統治都無所謂」,現在也開始堅定了「要復仇,要抵抗」的決心,人們體認到德軍是在打一場滅絕戰爭,沒有人能夠倖免。
Thumbnail
伊凡是俄國很常見的名字,也被作者用來當作蘇聯普通士兵的代稱。大部份的人只知道蘇聯打贏了第二次世界,當時襲捲整個歐洲,戰無不勝的德國就是在進攻蘇聯的時候初嚐敗績,從此以後戰情扭轉,但蘇聯在這場大戰所獲得的勝其實非常慘烈,幾乎可以說是用人命堆積起來的。
Thumbnail
伊凡是俄國很常見的名字,也被作者用來當作蘇聯普通士兵的代稱。大部份的人只知道蘇聯打贏了第二次世界,當時襲捲整個歐洲,戰無不勝的德國就是在進攻蘇聯的時候初嚐敗績,從此以後戰情扭轉,但蘇聯在這場大戰所獲得的勝其實非常慘烈,幾乎可以說是用人命堆積起來的。
Thumbnail
今天焦點─第2欠世界大戰歐洲戰事結束 1945年 納粹德國陸軍上將約德爾(Alfred Jodl,1890~1946),代表無條件投降的納粹德國最高統帥部,於凌晨在德國柏林郊區同盟國聯軍總部,向包括歐洲10國在內的同盟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由率軍攻克納粹德國首都柏林的共產黨蘇聯元帥朱可夫(Georgy
Thumbnail
今天焦點─第2欠世界大戰歐洲戰事結束 1945年 納粹德國陸軍上將約德爾(Alfred Jodl,1890~1946),代表無條件投降的納粹德國最高統帥部,於凌晨在德國柏林郊區同盟國聯軍總部,向包括歐洲10國在內的同盟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由率軍攻克納粹德國首都柏林的共產黨蘇聯元帥朱可夫(Georgy
Thumbnail
俄羅斯有句諺語:「送紅雞蛋要趕在復活節前」(Дорого яичко к христову дню),意指凡事做得及時、方能收效,這般邏輯也體現在克里姆林宮的近日舉措上。
Thumbnail
俄羅斯有句諺語:「送紅雞蛋要趕在復活節前」(Дорого яичко к христову дню),意指凡事做得及時、方能收效,這般邏輯也體現在克里姆林宮的近日舉措上。
Thumbnail
在現今一般人認識的歷史當中,蘇聯是第二大戰中其中一個重要的戰勝國,特別是在一些共產國家,蘇聯會被歌頌為打到納粹德國的重要力量。如果純粹在犧牲人數及軍隊數量來說,蘇聯的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貢獻」最大。可是,蘇聯是否真的值得歌頌,配得上為戰勝國?還是蘇聯與納粹德國是兩個侵略者,分贓不勻才打起仗來?
Thumbnail
在現今一般人認識的歷史當中,蘇聯是第二大戰中其中一個重要的戰勝國,特別是在一些共產國家,蘇聯會被歌頌為打到納粹德國的重要力量。如果純粹在犧牲人數及軍隊數量來說,蘇聯的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貢獻」最大。可是,蘇聯是否真的值得歌頌,配得上為戰勝國?還是蘇聯與納粹德國是兩個侵略者,分贓不勻才打起仗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