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我的、大家的

你的、我的、大家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繪本《雪是誰的?》故事發生在「世界三大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廣義)及基督教的美麗神秘城市~耶路撒冷,透過繪者筆下的世界,帶著我們遊走於聖城之中,彷彿真實感受這異國的街道上,看見不同宗教的建築及服飾,更有多種樣貌的市井小民穿梭在城中。圖像裡出現手持武器的女兵、麵包店出現的阿拉伯文字及人物裝扮,暗示不同的文化的聚集就是生活的日常。

一切的起因在於耶路撒冷下雪了,連駱駝都很驚訝,書中三個小孩在地上畫清界限,文字書寫在兩扇門上,展開了三個小孩的爭奪戰,爭的正是這寶貴的雪,其中跨頁將三人爭吵時,那目中無人的惡言以箭頭方式似地刺向對方。就在三個孩子們爭執不休時,他們捧著難得落下的雪,分別去向伊瑪目(伊斯蘭教地位崇高的導師學者或教長領袖)、神父(基督教)、拉比(猶太教主持儀式並嫻熟教義的智者)請教所謂的真理時,雪竟已靜悄悄地融化了,「只剩下一灘一灘的水,流淌在石頭間。」沒有人來得及享受難得的雪。

當然這是一本展現的愛與寬容的繪本書,不分宗教、種族、文化、疆界,只要有一點善意寬容懂得分享,世界必然美好。不禁讓我想到「楚人失弓」的故事,儒家、道家、佛家也都有評價。

楚王是一國之君,考慮問題是從國家的角度切入的,意思是只要是我楚國的人得到了弓,就沒啥損失。但孔子心懷天下,楚國人、齊國人在孔子眼裡沒什麼分別。老子聽到孔子的說法後,他提出更寬廣的說法,那就是把「人」這個界限消除掉,應該說:「失弓,得弓」。在老子的心目中,人與天地萬物也是一樣的,都是造化和自然的平等產物。佛教蓮池大師對楚王的「滄海之胸襟」和孔子的「乾坤之度量」都很嘉許,但他意猶未盡。雖然孔子的境界高於楚王,卻還「不能忘情於弓」。楚王失弓或得弓,他本身猶如故往,無所謂失得。這還不夠,因為還「不能忘情於我」,連求所謂「我」都不可得,又如何求「弓、人、楚」呢?這番理論是佛家四大皆空境界的寫照。蓮池大師雖未提及老子的言辭及境界,看來其佛的境界最多是與道並駕齊驅而已。

孔子體現天下人人平等思想,老子體現天下人與萬物平等思想。在體悟這些哲學思想時,最重要是落實在自己的價值觀中所展現出的生命態度,當你計較一切以為抓住某樣東西時,是否想過有可能也正失去某樣東西呢?

如果你(妳)也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送愛心更歡迎追蹤我,有任何想要交流的意見與想法也都歡迎哦!謝謝你(妳)❤️

avatar-img
文亭硯的沙龍
86會員
200內容數
在繪本中尋找生命省思,決定50+後的人生悠遊於繪本中漫步呼吸,遇見更多美麗的人事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文亭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50+的人生不要害怕改變,跌倒了就爬起來,撞到牆就轉彎,告訴自己沒什麼大不了的,要有勇氣接納所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事,因為都有它的道理的。
只要是做「喜歡的事」就沒有什麼退不退休的問題,可以跟著自己喜歡的事一起變老,可以遇見一群志同道好的朋友,這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只要認真活著,做著喜歡的事,無愧我心,最後就能沒有遺憾地說再見。
只要能夠把時刻向外追求的心真正收回來,用心去感受自己內心深處的那份平靜的喜悅,反而變得更輕鬆,有時候簡單才是真快樂。
現實世界中不准做的事情,在幻想世界裡隨意愛怎樣都行。我似乎開始羨慕莎莉了……
當繪本翻至最後一頁「閉上眼睛」。想著也許來自花園的「大大」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我,而在房裡誕生的「小小」則是超我。兩種狀態因經歷成長過程的適當對待磨合,最終合而為一呈現出這樣的自我。
活著的每一刻都在學習,擁有廣闊的視野、開懷的心胸,才能接納更多的事物,只有在捨棄高牆的屏障後,才能看見海闊天空。
50+的人生不要害怕改變,跌倒了就爬起來,撞到牆就轉彎,告訴自己沒什麼大不了的,要有勇氣接納所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事,因為都有它的道理的。
只要是做「喜歡的事」就沒有什麼退不退休的問題,可以跟著自己喜歡的事一起變老,可以遇見一群志同道好的朋友,這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只要認真活著,做著喜歡的事,無愧我心,最後就能沒有遺憾地說再見。
只要能夠把時刻向外追求的心真正收回來,用心去感受自己內心深處的那份平靜的喜悅,反而變得更輕鬆,有時候簡單才是真快樂。
現實世界中不准做的事情,在幻想世界裡隨意愛怎樣都行。我似乎開始羨慕莎莉了……
當繪本翻至最後一頁「閉上眼睛」。想著也許來自花園的「大大」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我,而在房裡誕生的「小小」則是超我。兩種狀態因經歷成長過程的適當對待磨合,最終合而為一呈現出這樣的自我。
活著的每一刻都在學習,擁有廣闊的視野、開懷的心胸,才能接納更多的事物,只有在捨棄高牆的屏障後,才能看見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