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雪是誰的?》故事發生在「世界三大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廣義)及基督教的美麗神秘城市~耶路撒冷,透過繪者筆下的世界,帶著我們遊走於聖城之中,彷彿真實感受這異國的街道上,看見不同宗教的建築及服飾,更有多種樣貌的市井小民穿梭在城中。圖像裡出現手持武器的女兵、麵包店出現的阿拉伯文字及人物裝扮,暗示不同的文化的聚集就是生活的日常。
一切的起因在於耶路撒冷下雪了,連駱駝都很驚訝,書中三個小孩在地上畫清界限,文字書寫在兩扇門上,展開了三個小孩的爭奪戰,爭的正是這寶貴的雪,其中跨頁將三人爭吵時,那目中無人的惡言以箭頭方式似地刺向對方。就在三個孩子們爭執不休時,他們捧著難得落下的雪,分別去向伊瑪目(伊斯蘭教地位崇高的導師學者或教長領袖)、神父(基督教)、拉比(猶太教主持儀式並嫻熟教義的智者)請教所謂的真理時,雪竟已靜悄悄地融化了,「只剩下一灘一灘的水,流淌在石頭間。」沒有人來得及享受難得的雪。
當然這是一本展現的愛與寬容的繪本書,不分宗教、種族、文化、疆界,只要有一點善意寬容懂得分享,世界必然美好。不禁讓我想到「楚人失弓」的故事,儒家、道家、佛家也都有評價。
楚王是一國之君,考慮問題是從國家的角度切入的,意思是只要是我楚國的人得到了弓,就沒啥損失。但孔子心懷天下,楚國人、齊國人在孔子眼裡沒什麼分別。老子聽到孔子的說法後,他提出更寬廣的說法,那就是把「人」這個界限消除掉,應該說:「失弓,得弓」。在老子的心目中,人與天地萬物也是一樣的,都是造化和自然的平等產物。佛教蓮池大師對楚王的「滄海之胸襟」和孔子的「乾坤之度量」都很嘉許,但他意猶未盡。雖然孔子的境界高於楚王,卻還「不能忘情於弓」。楚王失弓或得弓,他本身猶如故往,無所謂失得。這還不夠,因為還「不能忘情於我」,連求所謂「我」都不可得,又如何求「弓、人、楚」呢?這番理論是佛家四大皆空境界的寫照。蓮池大師雖未提及老子的言辭及境界,看來其佛的境界最多是與道並駕齊驅而已。
孔子體現天下人人平等思想,老子體現天下人與萬物平等思想。在體悟這些哲學思想時,最重要是落實在自己的價值觀中所展現出的生命態度,當你計較一切以為抓住某樣東西時,是否想過有可能也正失去某樣東西呢?
如果你(妳)也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送愛心更歡迎追蹤我,有任何想要交流的意見與想法也都歡迎哦!謝謝你(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