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老派
五月底,這個月第四個混音作品,終於來到 Old-school hip-hop,對我而言,Old-school(舊學派)的嘻哈饒舌是我學生時期常聽的曲種之一(在此說的 Old-school 非狹義的 80 年代美國嘻哈,而是現今常用的、廣義的舊時代嘻哈音樂),所以直到現在,雖然每天還是以發掘新的、好聽的音樂為主,但放入 Old-school 元素的歌曲(例如雖然是新製作的音樂,但是以 Boom Bap* 的節奏、爵士元素等更原始的樂器聲音組成,無電子音效與電子調音),很明顯的,更容易抓住我的耳朵。
*Boom Bap 節奏:
Boom — Bap — , Boom Boom Bap —
很熟悉吧 ^_^
據說「人們覺得學生時代聽的音樂,還是最好聽」是一種普遍的現象。這不單單只是懷舊情緒,更像是因為,那時候接觸的書本、電影、音樂等等,都影響了甚至形塑了我們感受、認知這個世界的方式。
這就形成一個有趣的現象:去店裡放歌時,偶爾會聽到年輕可愛的DJ們說:「啊!好懷念,這是我小時候聽的歌。」但這首歌,不一定也是我懷念的,因為他們的小時候(學生時代)跟我相差十幾二十年,所以,DJ如果要帶動氣氛,放一首瞬間讓店裡大合唱的老歌,得先觀察在場的年齡層。
當然並非僅用年齡這麼侷限刻板的分界,很多遠比我們世代更老或更新的好音樂,我們當然也喜歡聽,總之,非學生時代聽的歌,意思上,都是新歌,是因為好聽所以聽,與緊貼著我們成長歲月的歌曲,聽來感覺還是不一樣的。
所以當我們介紹所謂最好聽的歌給別人時,可以想想這個心理效應。好音樂能快速拉近人與人的距離,但我們也能意識到,每個人有自己的音樂時代,過去他愛過的,都像養分一般,長成他專屬的耳朵。如此一來,比較不會覺得別人不懂聽,也能藉由音樂國度的另類視角,認識一個人的來歷。
那麼,這世上或許就沒有所謂最好聽的歌了,然而,但在我們心中永遠會有幾首,就像分享自己的情感那樣,想分享給別人的好音樂。
舊舊的那種好聽
這次的混音作品故意挑選能營造出陳舊卻美好感受的曲子,當中,93' Til Infinity、Bring The Pain、Rosa Parks、Ms. Jackson、Gotta Get Mine 這些曲子是 90 年代長駐音樂排行榜,或後續被拿來放入電影、音樂再製的經典,所以,無論是否熟悉嘻哈音樂,相信你都可以在這個 Set 裡面得到些許愉悅,至於我聽這個 Set 的感受,因為都挑自己喜歡的,自然覺得很享受,這大概就是讓我持續混音的動力吧。
至於 Set 名稱取作 Crazy,是因為選用了 Gnarls Barkley 的 Crazy 作為頭尾。這是一首獲得 2007 葛萊美獎的作品,在分類上屬於靈魂樂 Soul 與節奏藍調 R&B,並非嘻哈饒舌。
下方可聆聽這次的混音作品。別忘了保護您的耳朵,將音量轉低再按撥放鍵。
成熟的人
最近幾個混音作品,錄到有點廢寢忘食,不曉得是因為疫情,又或者是健康狀況,像反作用力似的迫使我向前。如果,漸漸不那麼在意外界怎麼看待、評論自己的高低好壞,是成熟的一種表現,怎麼這種自知與自信,在我的感受裡,有時與衰頹、無力、被動接受,僅一線之隔。
所以,要保持堅實、正向、沉穩的身心狀態,還得兢兢業業才行。
成熟的熟,從滋味來想,馥郁飽滿;從時間來看,即將迸裂、掉落、腐敗。
而我是個太晚熟的人。
鄭聿有一首詩,寫的是這樣的心情:

鄭聿詩作
若像我這樣,看不清何謂安穩之道,的一顆果子,已經熟了,那......
冰塊留言板
歡迎大家留言。喜歡我的混音作品或文字,也請按下小愛心給我大鼓勵,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