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約從三年前開始接觸八零年代西洋搖滾樂,從此深陷不拔
像是Bon Jovi、Guns N’ Roses、Mötley Crüe、Skid Row…等都是常聽名單
隨著時代演變,搖滾逐漸喪失主流地位,在歷史的洪流中消沉
當我以為再也沒有現代樂團能重拾當年的狂野與嘶吼時,Halestorm出現了
這篇主要會講述Halestorm的沿革與一些瑣事
可能大多集中在主唱Lzzy Hale身上(沒辦法她太有魅力😝
他們很多專輯我也想介紹,但怕佔掉太多版面
以後有機會再額外開版分享~
那就 正文開始!
1997年,一對來自美國賓夕凡尼亞州的姐弟黨
十三歲的Lzzy Hale與十歲的Arejay Hale,在自家創辦了Halestorm樂團
老爸Roger Hale擔任貝斯手,媽媽Beth Hale則負責樂團一切經紀事宜
一家常開著車至各地演出,期間也出了三張EP
期間團員略有更迭,直到2003及2004年
吉他手Joe Hottinger與貝斯手Josh Smith加入樂團後才不再變動
成為目前的四人陣容
其實Youtube上可以找到1999年Halestorm演出的片段
聽聽當年Lzzy的唱腔,跟現在完全不同呢😆
Arejay的鼓奏甚至還會360°旋轉,頗有Mötley Crüe鼓手Solo的感覺XDD
「Time Man」Live 1999 👉🏻 https://reurl.cc/q5v5pq
2005年,Halestorm與Atlantic Records簽下合約
後者接手過的搖滾樂團包括全盛時期的Skid Row、Mr. Big...等
Halestorm能與之合作真的十分幸運
許多新成立的樂團因苦於找不到唱片公司願意出版
或是跟一些狀況不穩定的小公司簽約
導致有好的音樂卻無法發揚光大,最終面臨解散的困境😢
隔年Halestorm推出下一張現場EP——One and Done
當中包括將在三年後同名專輯出現的「It’s Not You」
這時Lzzy的聲音有了大幅度的改變
像是「Takes My Life」的嘶吼就嚇得我寒毛直豎💦
不過有些音域與之後的招牌唱腔相比還是偏虛一些
以It’s Not You當例子好了,One and Done與2010年的Live in Philly 2010
開頭都有一段類似的Intro,這時便可明顯感受到兩者力道的差距
「Takes My Life」 👉🏻 https://reurl.cc/n1vrZ6
「It's Not You」from Live in Philly 2010 👉🏻 https://reurl.cc/DylyO6
2009年,首張錄音室專輯Halestorm正式推出
這時距離剛成團已經...十二年了
偶爾都會很納悶到底要把他們歸類成九零年代還是00後的樂團😂
從同名專輯後,Halestorm在這十三年間又陸續推出了
四張錄音室專輯、八張EP、一張演唱會全集
Halestorm的歷史就先簡單介紹到這邊,終於可以來講講主唱Lzzy了(期待🤩
回到國中畢業的那年暑假
我在Youtube推薦內容裡滑到一首名為「I Miss the Misery」的歌
(演算法直接帶我回到八年前😳)
一點進去不得了,主唱居然是女的!
想想腦海中有幾位玩搖滾的女歌手...
Joan Jett、Lita Ford、Heart的Ann Wilson
嗯...沒了
雖然近幾年也陸續知道Evanescence的Amy Lee
The Pretty Reckless的Taylor Momsen,或是Vixen的Janet Gardner
但比起認識的男歌手數量還是差之千里
所以看到Lzzy便彷彿看到寶藏般讓我驚喜連連
MV裡頻繁出現Lzzy的身影,不得不說她的外型實在很吸引人
留著一頭長髮、173公分的傲人身材,手裡還彈著一把電吉他🎸
不自覺流露出一種壞女孩的感覺XD
但我才不是純外貌協會(呸
Lzzy真正驚豔我的乃是她暴力的搖滾唱功,開場與結束的嘶吼震得我五臟欲裂
搭配整首曲子強而有力的旋律,確實讓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於是乎,我的搖滾歌單中出現了第一首Halestorm的歌曲
「I Miss the Misery」MV 👉🏻 https://reurl.cc/DylyeE
但是小弟當時對搖滾界還涉略未深,會聽的只限於那些所謂的「Ballad」
像是Still Loving You、Sweet Child o’ Mine…等
I Miss the Misery對我而言已經是搖滾的極限了
而且那時找歌的來源大多是別人建立的「八零年代搖滾熱門歌曲」清單
Halestorm因此逐漸淡出我的視野
隨著對搖滾的信仰持續加深,口味愈聽愈重
找歌範圍也從Youtube單曲播放清單,擴張到以整張專輯為單位的搜索
轉眼間來到今年1月20日
我終於想起地球上還有還有一個正值生涯巔峰的Halestorm樂團
於是先從I Miss the Misery所屬的專輯The Strange Case Of…開始聽起
開頭沒幾首聽到「Freak Like Me」,三觀又再次被刷新
各位可以去看看2:15-2:40的片段
從低音陡上到A5高音,重點是聲音超穩!
(而且據說還不是Lzzy的極限...)
此曲也成為我入坑Halestorm的關鍵🔑
Lzzy類似可怕的高音出現在不少作品中
Takes My Life、Slave to the Grind、Hunger Strike…
當時還以為她是靠蠻力吼上去的(果然是外行人😅
想說這樣開演唱會應該很快就會燒聲了吧...
「Freak Like Me」MV 👉🏻 https://reurl.cc/p1vrbb
呃,Lzzy的聲音確實出過問題
並曾在部落格Tumblr分享了她聲音改變的過程
2015年Into the Wild Life專輯推出後,Halestorm照慣例進行巡演
Lzzy卻發現她的聲音逐漸使不上力,以往能輕鬆唱出的高音開始變得困難
至年底更嚴重到必須取消多場演出
像是那年他們參加Rock in Rio,有些歌便直接把Key降了一個八度
就能知道當時Lzzy受到多大的打擊
「I Miss the Misery」Live at Rock in Rio 👉🏻 https://reurl.cc/LmlK7y
後來,Lzzy遇到一位貴人——Ron Anderson
Ron是許多知名歌手的聲樂教練
Guns N’ Roses的Axl Rose、Cinderella的Tom Keifer
或是近代一點的Avril Lavigne、Adele都出自他的指導
簡單來說,女性的聲音至30歲左右會自然發生改變
這時便需要學習新的發聲技巧去應對
在Ron的幫助下,Lzzy的聲音成功回復到以往水準
甚至高音又擴增了一個八度!她自己則稱之為「Lzzy 2.0」
Lzzy的日記「1st Entry “Lzzy 2.0”」👉🏻 https://reurl.cc/3o6DjO
若要說1.0跟2.0有什麼不一樣...大概就是聲音變得更渾厚了
譬如「Killing Ourselves to Live」的副歌、「Back from the Dead」的開場
都能感受到濃濃的Power
而相對來說「清純」的元素就少了一些
像是2012年與2022年的「Break In」現場版
在高音部分聽起來就有些許不同🤏🏻
但大體來講Lzzy的音域依然繼續輾壓歌壇
二十年來破千場的演出(而且人家已經39歲了😳)
絕對是搖滾界中聲音保持最完美的歌手之一!
「Break In」Live 2012 👉🏻 https://reurl.cc/OA5bW3
「Break In」Live 2022 👉🏻 https://reurl.cc/0p4z39
最後最後,分享一下上週訂的無框畫
第一次把樂團的照片掛在房間,就足以知道我對Halestorm的熱愛~
(雖然最初是想放Lzzy的獨照就好,但看久會有點害羞哈哈哈)
以上是小弟入坑Halestorm四個月來的粗淺心得
很多的見解可能不見得正確,再麻煩大家多多指教
希望有生之年能親臨Halestorm的現場演出❤️
(應該要飛去美國...他們東亞地區只到過日本)
如果你跟我一樣喜歡搖滾,Halestorm的音樂絕對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