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小時定律,真的有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記得偶然經過宜蘭火車站時,
在附近的舊書店發現了這本書。

那時意識到自己閱讀效率不彰,
看一本忘一本,對自己方法感到不滿,
更為浪費的時間感到唏噓。
當人指著書櫃,
詢問架上書本的內容時,
勉強擠出的概要只夠搪塞,
既無法抽絲剝繭的訴說精華,
更別提看書時的感動與收穫。

而這本書送我的第一個禮物即顛覆我的認知,
書中提到了一萬小時定律,
若要成為某領域的一流專家,
需要一萬個小時,二流一千小時以此類推。
然而,「一萬小時定律,並不包含純投入的時間!」
第一次看到的前提,
讓我不由自主的快速回顧起歷來的學習歷程,
發現在上課、抄筆記的時間占了回憶大多數,(慘~
聽課的內容忘了一大半,
相較之下為了備課或教人的準備則非常刻骨!

而這樣的定理也同樣適用於閱讀,
「每天看一本商業書籍」
「每年看一百本書」然後呢?
作者表明,純閱讀的投入只能當作娛樂,
若不在説與寫上下功夫,隨著記憶曲線,
半天後即會忘記一半。

第二個禮物則是微投入的概念,
書中在注重投入轉為注重產出後,提出:
[ iOIF 微投入 - 產出 - 投入 - 回饋 ]
的逐步修正工作法,相比於更為人知的
[ PDCA 計畫 - 執行 - 查核 - 行動 ],
前者認為當完美主義上身,
在執行之前的無止境的投入,會大大延後成果。
而 iOIF提出利用最小限度的投入,
逼自己馬上進行產出,
並邊做邊學習不足的知識,
強制將自己的完美主義轉為洽當主義!
我想這也跟經濟學中的(最小可行性商品),
提醒賣家別過早完美化商品的概念不謀而合吧?

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改變
莫過於開始寫讀書心得了,
有了新的方法去吸收書本,
讓我在介紹書本時多了幾句屁話。

最後送上自己很喜歡一句話:
[ 我寫作是因為我不知道我在想什麼,
直到我讀了我說的話。](啊如果讀了還是不知道?
藉由讀書心得,聽聽自己在閱讀後的想法,
發現比起成為作者,更享受成為自己的聽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探索了如何通過有效的時間管理來提升學習效率,並強調學習成功不僅僅取決於智力,更依賴於合理的資源分配。從「一萬小時法則」到小目標設定,我們了解到如何通過持續的努力達到精通,並通過科學的學習策略逐步實現進步。
學習方式的選擇可能決定了我們的成長速度和成就高度,沒錢有沒錢的學習方式,一樣可以上網找資料跟自己摸索學習,這樣學習方式沒有什麼問題,我很多技能也是這樣學習過來的,好處是免費,缺點是這個學習過程可能會很長。不見得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但是想一想,如果有個人看了一本書就將你學習3-5年的精華都學起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作者認為與其花很長時間要求自己讀完一本書,而且常常還會因為種種原因而無法讀完,不如在限定的時間內多讀幾次,反而會讓你更有收穫。這就是《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一書中推薦的讀書方法。
Thumbnail
「一萬小時」的概念來自於《異數》這本書,可能大多數人都有耳聞過,意思是說如果你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若你越早開始勤奮苦讀練習,專精那項技術的時間來到一萬小時,那麼你就能夠成功。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閱讀書籍: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書中提出四個盲點: 從頭到尾閱讀才算讀完 追求速度和數量,不注重效果 只看專業書,不看其他書 看完書沒有任何行動 這四項都是假觀念,只要書中的觀念能應用在生活中,就是有閱讀到書籍,並且,不必一定要花費大量時間一次看完,可以分多次觀看,長久的小進步大於突然的
Thumbnail
網路文章因為SEO考量,字數會控制在2000 字左右,內容過於零碎,包含的「知識點」有限,只算是片段的資訊。也許適合作為聊天、談話的主題或刺激想法的引子,但不足以構築成完整的知識。書籍的架構與篇幅加上完整的脈絡敘述與作者觀點,才能夠把片段的資訊相互連結,導出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與產生進一步的洞察。
Thumbnail
微精通(micromastery)指的是在有限的範圍做一件事,特點是可以反覆做,而且越做越好、不斷進步,讓人產生很大的滿足感,你不用每學習一項技能就要耗費一萬個小時,短短時間內就能有成果,而且成果看來還很不錯,你會越做越有成就感。 成功不是花數個小時追求事情的完美,而是練就鑽研許多小事情所累積的功夫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探索了如何通過有效的時間管理來提升學習效率,並強調學習成功不僅僅取決於智力,更依賴於合理的資源分配。從「一萬小時法則」到小目標設定,我們了解到如何通過持續的努力達到精通,並通過科學的學習策略逐步實現進步。
學習方式的選擇可能決定了我們的成長速度和成就高度,沒錢有沒錢的學習方式,一樣可以上網找資料跟自己摸索學習,這樣學習方式沒有什麼問題,我很多技能也是這樣學習過來的,好處是免費,缺點是這個學習過程可能會很長。不見得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但是想一想,如果有個人看了一本書就將你學習3-5年的精華都學起
Thumbnail
因為從大一暑假開始看課外書,大概已經滿了一年了,這幾年來閱讀有帶來些成長,想要列出幾點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這裡說的書是課外書,而且是以工具書為主,也就是知識型和方法類的書 案例和故事 在書中,方法和觀念是最重要的,而故事或案例則是用來解釋或輔助說明,那麼如果你已經對這些方法和觀念有理解透徹
Thumbnail
作者認為與其花很長時間要求自己讀完一本書,而且常常還會因為種種原因而無法讀完,不如在限定的時間內多讀幾次,反而會讓你更有收穫。這就是《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一書中推薦的讀書方法。
Thumbnail
「一萬小時」的概念來自於《異數》這本書,可能大多數人都有耳聞過,意思是說如果你想要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若你越早開始勤奮苦讀練習,專精那項技術的時間來到一萬小時,那麼你就能夠成功。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閱讀書籍: 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書中提出四個盲點: 從頭到尾閱讀才算讀完 追求速度和數量,不注重效果 只看專業書,不看其他書 看完書沒有任何行動 這四項都是假觀念,只要書中的觀念能應用在生活中,就是有閱讀到書籍,並且,不必一定要花費大量時間一次看完,可以分多次觀看,長久的小進步大於突然的
Thumbnail
網路文章因為SEO考量,字數會控制在2000 字左右,內容過於零碎,包含的「知識點」有限,只算是片段的資訊。也許適合作為聊天、談話的主題或刺激想法的引子,但不足以構築成完整的知識。書籍的架構與篇幅加上完整的脈絡敘述與作者觀點,才能夠把片段的資訊相互連結,導出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與產生進一步的洞察。
Thumbnail
微精通(micromastery)指的是在有限的範圍做一件事,特點是可以反覆做,而且越做越好、不斷進步,讓人產生很大的滿足感,你不用每學習一項技能就要耗費一萬個小時,短短時間內就能有成果,而且成果看來還很不錯,你會越做越有成就感。 成功不是花數個小時追求事情的完美,而是練就鑽研許多小事情所累積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