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是基本面的領先指標,理論上股市修正一段時間之後,應該會看到負面的經濟數據,例如五月份公佈的外銷訂單年減5.5%,這使股市的修正看起來是符合基本面的變化,股市能否止跌或轉為上漲,還是得看後續基本面的變化,不過投資人無法預知未來的經濟數據,一般投資人能做的是,選擇相對低風險股票,在相對低價時投資,降低持股成本,等待市場恢復正常就可以看到獲利成果,學習投資的關鍵就是要知道什麼是低風險的股票,什麼情況是相對低價。
有許多不同角度可以定義什麼是相對低風險的股票,例如外資大戶持續加碼的股票就會是相對低風險,或是營運持續成長、優異的基本面也是相對低風險,股價較便宜、報酬率較高也是相對低風險,或是也可以從技術面均線、指標、乖離等角度來看,而什麼是相對低價則可以從本益比、股息殖利率還有企業的成長性等基本面數據來看,而不同角度可以相互呼應,以獲得更好的判斷結果。
以台積電為例,如果是以中短期股價波動的角度,相對比較重視外資動作及技術面的現象,目前外資持續減碼、月、季線向下,還有一定程度的風險,但如果是以中長期投資的角度,營運持續成長,本益比降低,股價的修正與基本面背離,基本面角度已是相對低風險,投資人無法預測還會不會繼續修正,不知道會震盪多久,若不是期待立刻上漲,以中長期角度嘗試投資,保持耐心可能就會有收穫。
為什麼不等技術面情勢好轉,外資回頭買進時再投資?理論上這樣是相對安全的作法,實際很難做到,原因之一是股價波動不會符合投資人的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