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文章不斷強調元宇宙等於虛擬世界,錯誤地解釋其中的關聯。常見的方式市說Facebook改名Meta代表虛擬世界時代的來臨,但是目的只是為了說服你購買他們的NFT(Non-Fungible Token)。
其實虛擬世界或遊戲早在幾十年前就一直盛行,重要的是去中心化機制的導入。這些千奇百怪的NFT,號稱賦能了一些功能。例如建設公司推NFT,說買房可以打幾折。藝人網紅也推NFT,聯名了一些創作者。店家或知名活動展覽也推NFT,說可以免費入場加贈什麼商品之類的。
多數的狀況不過是,有知名度的公司或人物運用了信任感向粉絲圈錢。
這些疑似詐騙的NFT的附加條件很像「會員卡、VIP卡」的概念,但是多數沒有具體的法律效力或合約保障。它們只是運用了NFT限量不可竄改的原理,去發行這樣的數位卡片,內容多數只是一個設計後的圖卡。在典型的幣圈邏輯中,這就是外行人伸手進幣圈騙騙錢,投過名單發行炒熱聲量,想靠社群影響力的推廣活動讓迅速變現。衍生出的問題有兩方面:
第一點,超額鑄造的問題可以上網查查,已經有許多人談過,畢竟多數購買者並無足夠的區塊鏈認識。假貨問題方面,因為廠商給的都只是一個公開的圖卡,同樣我可以在交易所裡面複製這樣一張圖,用我的發行帳號發行,有些人也因此被騙。如果你是連鎖店,號稱有這張NFT可以打七折,那我用假的去門市時,店員是否懂得什麼才是真的呢。
第二點,所有聲稱的優惠根本沒有上鏈,智能合約的世界裡,所有的規範以及條件都是需要在鏈上完成。號稱的賦能,或是說你的福利,根本沒有強制執行的機制,單純憑購買者對發行者的信任。我並不是說那些人都不可信任,而是多數會用這種方式圈錢的項目,很難奢求要它們有什麼誠信。
當然,許多支持創作者的NFT還是值得支持的。我們須要更明確地知道組織發行NFT的目的和後續維護社群活力的能力,而不是完全利益導向地被蒙蔽了雙眼。目前台灣多數NFT還是只被當成是募款或圈錢的工具。即使炒作到了有一定的需求量,多數團隊還是沒有能力經營或治理參與者的社群,形成好的正向循環。
一些典型的NFT還是有應用場景的,像是遊戲中的NFT,你可以買NFT的球鞋,在特定的虛擬遊戲場景中穿上,並可能可以加跑速。在商業上的應用方向在也有以下:
- 識別、認證和文件
- 域名所有權
- 藝術、奢侈品牌、體育、運動和其他紀念品
- 供應鏈和物流
這些場景比名人或公司拿來圈錢的圖卡NFT更有價值,或許才是未來NFT主要的歸宿方向。當然,其中也包含了衍生的討論爭議,例如:第一點的證明文件,可用於學位、學歷證書、執照和其他資格以及醫療記錄、出生和死亡證明。但這樣的問題就在於此類的NFT可否進行交易,ETH創辦人Vitalik Buterin在2022.01.26時的文章就提到這種「Soulbound」的問題,我們可以直翻靈魂綁定。試想如果你可以買賣總統的學歷證明、醫院證明是好或壞,這對總統本人是否有決定權可以決定不被公開或轉售?不可轉讓性和隱私的問題落到實際的場景都還需要更多的對策。
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初步的結論
- 沒有智能合約的NFT根本稱不上是NFT
- NFT還需要更確切的場景,而不是類似會員卡的功效
- 應用場景在安全性和便利性之間必須選擇不同的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