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加密貨幣市場的參與行為中(更廣泛點來說是web3場域),一個普遍的批評是一切都是以金錢為導向的。我們該反思的是,你喜歡的究竟是區塊鏈應用帶來的美好前景和科技革新,還是因為高增長和劇烈波動中的金錢利益? 真的應用在我們生活中你看見或參與到了多少? 如果前者,那恭喜你成為加密信徒,你將在無數的市場起伏中度過加密寒冬,守望與陪伴web 3.0的到來,看見這項科技對人們生活的改變。如果是後者,你更應該不帶任何情感的擬定交易策略,不跟任何項目談戀愛。
這也是為何我打算做更多加密教育的相關文章和分享看法,希望更多人用正確的方式面對區塊鏈的參與,而不是帶著fear of missing out的情緒跟風,卻不完全知道自己在買的是什麼。
在現有的學術文章中,或是在一些投資新聞中,常常是以價格的角度進行分析,他們主張這對參與者而言是一種金融投資。從前述的狀況來看,利益的確是驅動這個市場的主因。但金融經濟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假設市場的有效性,他們認為偏離基本面時則可能造成價格扭曲,像是今日大家懷疑所有加密貨幣價格過高的情況。
的確,我們在多數項目中,代幣的市值或許對應不到他們產生經濟活動帶來的產值。依照股票市場的邏輯來說,這偏離了基本面,應該要回調下降價格。
但是有趣的是,股票市場是因為我們能對一間公司進行鑑價,從他的營收、資產等等方面。相對而言,大多數加密貨幣都是高度去中心化的代幣,它不是一間公司,我們也無法對一個去中心化分散式的「生態系」有明確的估值。價值的決定因素是對這種貨幣的需求及其有限的供應,我們無法客觀的定義什麼才是真正的基本面。如果你都同意,那麼這是第一點最大的差異。
其二,從行為金融的角度討論從眾並沒有辦法涵蓋所有的意涵,甚至有很大的缺陷。因為比起傳統的金融,加密貨幣參與的市場行為參雜了更多「非投資的成分」。像是NFT與GameFi下的享樂型消費。
第三,當價格過高時,也代表從技術面的角度來說,有更多的使用者節點。就像早年的網際網路越來越多人使用時,網路內容越豐富,整個網絡也就越有價值。「網絡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的性質,代表當大家不論基於什麼原因買入crypto,長期來說都讓那項加密生態更加的健全。
當然,這些性質不是我為了鼓勵大家更勇敢地投入加密場域,但這個市場性質真的很特殊。割韭菜的團隊還是需要自己多加注意,希望陸續的分享都能幫助大家更加地理解這個市場。如有任何希望討論的話題也歡迎私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