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留學生活經歷了人生中最糟糕的兩年之後,夏目漱石終於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日本,雖然身心仍持續受到各種病痛的困擾,但他也因為這些困擾,引導著他找到了自己這輩子的天職-職業作家。自此之後的人生雖短,但他不僅創造了屬於自己生涯中的巔峰、也創造出日本人心中永遠的「國民作家」。這一次,就讓我們來看看,他究竟是如何從人人口中的「瘋子」變身成人人尊敬的「國民作家」的。同時,最後也以後記的方式,列出「關於夏目漱石,可能讓你很意外的10個Point」,讓大家瞧瞧他超級反差萌的地方。
從谷底回彈的人生轉捩點:被寫作救贖的天才作家
夏目漱石回到日本之後,為了履行留學契約(也就是公費留學生回國後的「義務」),他「必須」到學校任教,且時間至少為留學時間的兩倍;換句話說,到英國留學兩年的夏目漱石,回國後有從事四年教職工作的義務。這對一般人來說,應該是個好棒棒的事情,就像老天爺硬是把個鐵飯碗丟給你,並強迫你一定得接住一樣。然而,教學工作的乏味與不順遂,對於長期在被害妄想與憂鬱症困擾下的夏目漱石來說,這個鐵飯碗只不過是把他砸得更痛的鐵碗罷了。某天,夏目漱石在朋友的建議之下,開始嘗試以「寫作治療」的方式,寫下了他的第一篇文章,並被刊登在《杜鵑》上(1905年)。
連載於《杜鵑》第一篇我是貓(明治38年1月号)。由於一開始並沒有打算會變成連載,所以並沒有標上回數。/照片來源:日本近代文学館
這篇被刊載文章,正是後來在小說《我是貓》中的第一回,因為文中非常有創意地以貓咪為主角,並透過貓咪的視角來看人類世界的荒謬,加上風趣幽默、毫不留情地挖苦與諷刺的敘事口吻,推出後出乎意料地廣受好評。原本只是想寫寫東西來療癒自己的夏目漱石,萬萬沒有想到,這篇文章會讓他一炮而紅,因此好友便鼓勵他繼續寫下去。於是,《我是貓》就從單純的一篇文章,開始出現第二回、第三回...逐漸變成以連載小說的形式持續出刊;累積到一定程度時,還編輯成冊,變成了一本小說,同時之間連載又繼續出,慢慢又變成了第二本、第三本,於是最終《我是貓》的小說總共出了上、中、下三冊。
夏目漱石從38歲那一年下筆寫出小說《我是貓》開始,彷彿終於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靈魂一樣,根據文壇後輩芥川龍之介的敘述,夏目漱石在寫作過程中,他那專注於寫作、文思泉湧、振筆疾書的模樣,看起來非常快樂。而且他的作品產出速度驚人地快,即使是像後來出版的長篇小說《少爺》,也只需要五天至一週就能寫完,甚至不太需要修稿。
現在死掉我會很困擾啊!
《我是貓》成書出版的那一年(1907年),夏目漱石40歲,也剛好還完了他的英國留學義務債,因此正式辭去教職的工作,並以月薪200円(相當於現在的日幣200萬円)的條件正式成為朝日新聞社的專職作家。或許這樣的條件看起來很誘人,即便是現在這個人人都可以出書當「作家」的年代,這個月薪也算是非常優渥的;但若是以那個年代來思考,大家都覺得夏目漱石真的是腦袋壞掉了,畢竟「大學教授」與「作家」兩種職業的社經地位相差甚遠,怎麼會有人甘願捨棄社經地位較高的教職工作,而去當作家呢?(關於這個問題,或許我們也可以去問問侯文詠XD)
但其實,以夏目漱石當時同時在第一高等學校與東京帝國大學擔任講師的薪水來看,他的年薪分別為高校700円、大學800円,且時間必須綁死;但當作家的年薪卻可以到2400円/年。且以他的創作速度來看,他的工作時間遠遠短於當老師的工作,加上工作內容又是他熱愛的寫作,所以無論是對身體休養與精神層面來看,或是以實際收入來判斷,他會選擇以作家為職業也不無道理。
相較於別的作家,夏目漱石其實算是非常晚才出道的,因此,他從40歲的那一年正式出版了處女作《我是貓》開始,一直到49歲過世之間,他好像在跟時間賽跑一樣,拼命地想要追回過去「浪費」在教職工作上的時間。在以「作家」為本業的10年之內,還得扣除他因為生病而必須靜養的時間,真正能寫作的時間或許更短,他以驚人的速度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創作,包括15本長篇小說,以及數篇短篇小說、隨筆、文學評論...等作品,是一個創作能量非常驚人的作家。甚至在他臨終前那段日子裡,即使身心仍為多種疾病所苦(胃潰瘍、糖尿病、精神疾病...),但他仍堅持寫到最後一刻,據說他過世的時候還在書桌前埋首寫《明暗》這本小說。最後因為病痛倒地時,還對著家人大喊著:「現在死掉我會很困擾啊!」(此時的小說劇情還在腦袋裡,卻還來不及寫出來的他,一定很懊惱!)。
<後記>關於夏目漱石,可能讓你很意外的10個Point
1.誤以為父母是祖父母:
由於夏目漱石的父母年紀很大才生他,所以等到他9歲回到自己家裡後,一直都稱自己的親生父母為阿公、阿嬤,而爸媽也沒刻意糾正他,直到某次有個女僕私底下跟他說,夏目漱石才知道他一直以來以為的阿公、阿嬤,原來是他的親生父母。
2.讓正岡子規傻眼的少爺: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夏目漱石的幼年與學生時期,在塩原爸爸與夏目爸爸的照顧之下,過著還算優渥、還有僕人服侍的生活,所以不小心就長成了一個「吃過豬肉、但沒看過豬走路」的少爺。某次他跟好友正岡子規聊天時,居然脫口而出:「米不是像蘋果或是橘子一樣長在樹上的嗎?恩?不是嗎?」頓時之間,正岡子規傻眼地無言以對...。後來芥川龍之介曾經問過夏目漱石這件事情,結果夏目漱石很不好意思地應付他說:「我知道米啊、我也知道稻穀啊,但我不知道原來米是稻穀來的嘛!」(註1)
3.夏目漱石其實住在北海道?
明治時期的日本有徵兵制,除非你是學生,或是家裡的獨子、長子(有繼承家業的重責大任在身),否則只要年紀到了就得去當兵。因此,當時有許多人會把家裡的男孩過到別人家去當長子,以躲避兵役。當時心裡反對軍國主義的夏目漱石,根本不想把自己的寶貴時間浪費在當兵上。但即將要畢業的夏目漱石,好不容易在幾年前才從塩原爸爸手上脫身,改回夏目的本姓,所以自然是不能再以養子的身分免役。此時,夏目爸爸想到了另一個方法,就是把夏目漱石的戶籍暫時遷到北海道去。原來,當時的日本政府為了鼓勵民眾前往北海道開墾荒地,便實施了入籍北海道便可免役的政策,所以夏目漱石的戶籍就這樣被遷到了北海道後志國岩內郡吹上町,一直到他46歲為止,他名義上都是北海道人,但實際上他卻從來沒有去過北海道。
4.誠實永遠比美貌重要:
之前我們提到過,夏目漱石因為看見塩原媽媽虛偽待人的那一面,因而非常討厭說謊的人。而這個原則竟然也影響到他選老婆的標準,據說他當初第一眼看到鏡子的時候就說:「這女生牙齒長得不齊,可是她本人毫不在意,並不勉強隱瞞,因此對她比較中意。(註2)」。有趣的是,鏡子看上夏目漱石則是因為在相處過程中,發現他不太玩紙牌(這與她身旁很會玩紙牌的那些花花公子不同),這讓鏡子覺得夏目漱石是個正派的君子,因而願意嫁給他。雙方都是因為看見對方的缺點而互相欣賞,最後成功配對的,是不是很妙呢?
5.I love you的日文翻譯是「今晚月色真美」?
在古早時代的日本,有個很隱諱的表白方法,當你的曖昧對象跟你說「今晚月色真美」的時候,其實他就是在表示「我愛你」的意思,而這個說法正是來自於一個與夏目漱石有關的都市傳說。據說曾經有學生舉手問夏目漱石:「老師,I love you的日文該怎麼翻譯?」,結果他回答:「這種直白的說法,日本人沒有可以直接對應的詞,如果硬是要說的話,就說『今晚月色真美』就好了!」。所以,以後當有日本人跟你說這句話時,記得多看對方一眼,確認一下他是不是話中有話喔。
6.明治時期的CLUBHOUSE-木曜會:
在《我是貓》出版的隔年(1906年),許多文學作家開始常常造訪夏目漱石的宅邸,後來夏目漱石乾脆將會面時間統一訂在木曜日(星期四),並將其命名為「木曜會」。如此一來,無論是夏目漱石實際教導過的學生,或是慕名而來的新進文學家,無論是誰都能在這一天自由參加集會,互相交流。這樣的聚會形式,簡直就是明治時期的CLUBHOUSE啊。非常崇拜夏目漱石的芥川龍之介,便是經常出現在木曜會的成員之一。
7.夏目漱石其實是犬派?
以處女作《我是貓》一炮而紅的夏目漱石,家裡的確有養一隻淺虎斑紋的黑貓,而且這隻貓正是他寫《我是貓》時的靈感來源。這隻黑貓原本是他們家附近的流浪貓,常常沒事就大搖大擺地晃進夏目漱石家,剛開始被不太喜歡貓的鏡子趕走數次,但又若無其事地回來。某次,夏目漱石看到鏡子在趕貓,就說:「既然牠這麼喜歡我們家,就讓牠留下吧!」,鏡子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但也就讓貓繼續留在家裡了。有一天,鏡子請人來家裡幫她按摩,按摩的老婆婆看到貓咪後說:「唉唷~這隻貓是福貓耶,據說家裡如果出現黑貓的話(這隻貓的確很黑),會幫家裡帶來好運喔~」。那次之後,鏡子開始在貓飯裡加了柴魚片,希望可以討好福貓一下。
說也神奇,後來夏目漱石果真靠著《我是貓》開啟了他的寫作人生。有趣的是,夏目漱石在《我是貓》的開頭寫著「吾輩是貓,到現在還沒有名字...」;而現實世界中的貓,還真的沒有名字,夏目漱石要叫牠的時候,就是喊著「貓!貓咪來!」。一開始我以為他跟我家的阿嬤一樣,就只是懶得幫寵物取名字,但沒想到夏目漱石家的狗(對,他還有養狗)居然是有名字的,叫做「赫克特(Hector)」,來自於希臘神話中的特洛伊王子。有人說他只幫狗取名而不幫貓取名,是因為他是狗派,所以偏心狗狗。但其實不然,因為這隻貓死掉的時候,夏目漱石還曾發了通知給幾個好友(發訃聞?),而已經對貓有感情的鏡子也很難過,不但幫貓咪立了貓塚(後來不只是貓,他們家的狗與文鳥等寵物,只要往生後都在此供養),還硬是要夏目漱石在她準備好的墓碑上題字,此時夏目漱石只好提了「貓之墓」幾個字(自始至終牠都還是沒有名字XD)。現在如果你有機會去到新宿,建議可以去漱石山房記念館走走,也別忘了到一旁的漱石公園來看看這座貓塚(好,我承認,這是貓奴的東京景點)。
8.甜點控(甘党)
看似正經八百的夏目漱石,其實跟女高中一樣,超愛吃甜食,長期對甜食的熱愛,也是造成他動不動就胃潰瘍與糖尿病的主因之一。他對甜食的愛不分國籍,無論是日本的傳統甜點年糕紅豆湯、羊羹,或是洋鬼子吃的泡芙、果醬等都愛。雖然他不怎麼喜歡英國人,離開後還嗆聲說:「老子這一輩子都不會再回來英國了!哼!」,但英國對他在飲食方面的影響還是留了下來,例如他早餐一定要吃塗滿奶油跟砂糖的吐司、喝紅茶時也會加一堆砂糖才喝。
晚年即使因為糖尿病的關係,被醫生警告不能再吃甜食了,但只要客人帶來的伴手禮中有甜點的話,他就會像小孩子一樣,默默地把它藏起來,然後偷偷地躲起來一個人享用。有時鏡子為了不讓他吃太多甜食,會故意把甜點藏起來,此時夏目漱石還會很焦慮地到處找:「妳到底把餅乾放在哪裡?」。此外,據說他愛吃果醬的程度到了直接拿湯匙挖來吃,吃到最後還會把瓶子給舔乾淨,最誇張的時候,一個月可以嗑掉4公斤的果醬(八瓶)。
有趣的是,他還把自己這個喜好巧妙地放在《我是貓》的主角苦沙弥身上,應該說,苦沙弥這個人設根本就是他自己的翻版,諸如愛舔果醬、會抽菸、不喝酒、胃病、是個英文老師...等等。某次,小說中苦沙弥的老婆抱怨著:「不要每天舔果醬了!你賺的錢都要被你舔光了!」,於是就回她:「屁啦!我買果醬頂多一個月才5、6円而已好不好!」(對,用現在的日幣來算就是...才5、6萬日幣...)。我相信這一定是曾經出現在夏目漱石跟他老婆之間的對話XD。
9.寫不出來就拔鼻毛:
據說夏目漱石如果寫文章遇到瓶頸,思緒卡彈的時候,就會拔自己的鼻毛,然後再把鼻毛整齊地種在稿紙的格子裡...。這樣的畫面,也曾出現在《我是貓》的情節裡,看來他一點也不介意跟別人分享這個有趣的嗜好。(註1)
10.文豪的腦袋瓜:
夏目漱石跟愛因斯坦一樣,在過世之後,他的大腦跟胃都被完整地保存至今。保存大腦這件事情我還可以理解,但我不懂日本人為什麼要保存他那個常常胃潰瘍的胃...日後是要研究他這輩子到底吃了多少果醬嗎?XD
夏目漱石悄悄地把自己在不同成長階段的回憶、認識的朋友、或是各種經歷的畫面切片,用文字的方式放入他的各部作品中,有時小說中的主人翁其實就是他的替身;又或小說中某些角色互動的情節,其實正是他曾經的回憶與經歷。換句話說,如果你超強,可以把所有夏目漱石的所有著作都看完的話,或許就能從不同作品裡擷取出不同時期的他,最後再拼湊出一個完整的夏目漱石。上述這整個過程就如同拼圖一樣,充滿樂趣與挑戰,感謝在這段期間裡常常與我分享與討論的忘年之交-鄧文淵大哥,學識淵博的鄧大哥花了300多頁的篇幅完成了這幅巨大的拼圖,彙集成了一本有關夏目漱石的書。不學無術的NANA濕婦,只能在這裡簡單地抽出幾個有關夏目漱石的片段與大家分享,期盼引出大家想拼圖的動機,以及更有感覺地遊樂日本,以上內容如有疏漏,也歡迎各位不吝指正與分享。
註1:參考書籍,進士素丸《文豪どうかしてる逸話集》
註2:參考書籍,戶田一康《日本近代文豪100年:BUN-GO!透過文豪之眼閱讀日語,深入時代與文學的核心》。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