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硬碟即將不支援Win1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看到一個尚未經證實的消息,就是Win11在2023年以後,系統開機碟將不支援傳統的機械式硬碟機(Hard Disk Drive:簡稱HDD),僅支援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簡稱SSD)。

確實,更換成固態硬碟,真的可以明顯的提升系統運行速度,對使用者的使用體驗來說,真的很不錯。不過對於OEM廠商來說,即將要面對的則是組件系統的成本提升。有人卻覺得,現在SSD不是跟垃圾一樣便宜?怎麼會有成本的提升?

這個要從消費者心態來看

對消費者來說,1TB的容量,會是個心裡門檻。電腦速度快跟慢,在銷售當下無法呈現,業務人員也只能透過大容量1TB的這個字眼,來包裝產品,增加成交機會。你看!我們電腦現在都配置1TB的容量硬碟,別牌的還在配置250G小容量的…等等的八拉八拉一串

對於願意認真做功課的消費者來說,這個一來一往可能是150MB/s跟3000MB/s的差異,換算一下可能是20倍的速度差異。再者還有三年整機保固,跟五年保固不同,這個我們就不在今天這裡討論。

回到OEM廠這邊,若要滿足消費者觀點,1TB的SSD成本,可能就是傳統HDD的好幾倍,在這樣的成本考量之下,這篇文章所提的影響,是否會真的發生,我還真的有所懷疑。

畢竟要將整個大市場全面汰換轉為Win11,一般入門市場的市佔率得想辦法提升上來,而低階入門的機種又往往是大宗,接下來就得看微軟與系統場要怎麼角力,難道說這又是一場SSD崩盤前的預兆?

商人畢竟還是將本求利,機器生產出來了,還是要銷售啊?所以出現了雙碟版本,既然SSD便宜,那我可以搭配小容量的SSD做系統碟,再配置一顆傳統1TB大硬碟,這樣銷售利基點又出來了。

不過在遊戲大作的硬碟空間肆虐之下,一百出頭出G的小硬碟,空間瞬間被吃滿,最後連系統運作都動彈不得。曾經有處理過完全滿出來的的C槽,連外接隨身碟剪下貼出來都動不了,最後只能以外接的方式把資料複製出來。

======

維修進度報告(等料中的三台筆電,依舊癡癡的在等)

老師傅不幸確診,這禮拜乖乖關在家裡,我笑說:「你看老天爺要你休息一兩個禮拜,乖乖好好養病,所以送你兩條線。」

老師傅回我:「請替我跟大家暫時告假一兩週。」

我笑回:「我知道,生命自有出路,我會叫他們去買新筆電的。」

我按下傳送鍵,感覺到手機旁的老師傅咳的更凶了…

顯卡維修持續超英趕美加速處理中,我這邊還是先請計畫送修的朋友,建議發訊息跟我討論一下,目前570、580仍遇到很多,但由於殘值過低,還有幾乎最後都是核心掛點,畢竟這張卡的年歲也不輕了,雖然這張卡的挖礦CP值很高,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摧殘,能活的也沒太多。

還有,溫馨提醒,購買二手顯卡、礦卡都是有極大風險的,所以下單前請再三思

我們下週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芭樂賴的沙龍
21會員
122內容數
天橋底下有說書的,電腦裡面當然也有一位說書人,這裡除了聊聊電腦知識之外,也會談談一些原廠八卦的五四三...
芭樂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這篇文章記錄了臺灣過去一段黑暗歷史,以及作者與朋友分享家族成員在那個時代遭遇的經歷,突顯了當時政治環境的險峻和人民生活的艱辛。文章呼籲人們記取歷史教訓,勿忘過去,珍視現今的自由與和平。
Thumbnail
2025/04/30
這篇文章記錄了臺灣過去一段黑暗歷史,以及作者與朋友分享家族成員在那個時代遭遇的經歷,突顯了當時政治環境的險峻和人民生活的艱辛。文章呼籲人們記取歷史教訓,勿忘過去,珍視現今的自由與和平。
Thumbnail
2025/04/28
第一次看到這家法國三明治,其實位置市在德行東路的中後段,靠近芝玉路那邊,當時老闆負責製作麵包,老闆娘負責備料跟製作三明治,整個製作過程十分漫長,所以要吃就要有耐心等候。每回從點單、製作、到拿到,快則10分鐘,慢則30分鐘,但是人還是絡繹不絕的進來....
Thumbnail
2025/04/28
第一次看到這家法國三明治,其實位置市在德行東路的中後段,靠近芝玉路那邊,當時老闆負責製作麵包,老闆娘負責備料跟製作三明治,整個製作過程十分漫長,所以要吃就要有耐心等候。每回從點單、製作、到拿到,快則10分鐘,慢則30分鐘,但是人還是絡繹不絕的進來....
Thumbnail
2025/04/25
前些日子,去客戶公司進行例行性的服務,臨走前主管拿了幾張拉麵招待券給我, 因為從我家搭公車,一般車可以直接坐到店門口吃麵,索性這兩天又跟太座來場公車小旅行....
Thumbnail
2025/04/25
前些日子,去客戶公司進行例行性的服務,臨走前主管拿了幾張拉麵招待券給我, 因為從我家搭公車,一般車可以直接坐到店門口吃麵,索性這兩天又跟太座來場公車小旅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Windows 11vs.Windows 10】全面評估 大家好,我是Elysia,今天,要跟大家分享Windows 11和Windows 10之間的比較,尤其它們的流暢性、遊戲性能和介面設計。此外,我還會分享一個解決方案,以應對在Windows升級時可能出現的資料遺失問題喔。 Window
Thumbnail
【Windows 11vs.Windows 10】全面評估 大家好,我是Elysia,今天,要跟大家分享Windows 11和Windows 10之間的比較,尤其它們的流暢性、遊戲性能和介面設計。此外,我還會分享一個解決方案,以應對在Windows升級時可能出現的資料遺失問題喔。 Window
Thumbnail
Win11 正式版於 2021 年 10 月發行,根據 Windows 官方說法,Win11 有四大優勢:易用性、生產力、安全性、遊戲擬真性;而就細項來看,Win11 和 Win10 有 11 大差異,本篇內容就來一一探討。
Thumbnail
Win11 正式版於 2021 年 10 月發行,根據 Windows 官方說法,Win11 有四大優勢:易用性、生產力、安全性、遊戲擬真性;而就細項來看,Win11 和 Win10 有 11 大差異,本篇內容就來一一探討。
Thumbnail
今年度最熱門的話題,不外乎是虛擬貨幣GPU運算的時代結束,新一代的顯示卡4090登場。很多人說,4090頂規的卡一張要六萬,一張卡等於一台電腦,好扯好誇張喔~ 甚至還有人排隊去搶第一版的,據說現在已經缺貨買不到了。 不過一般遊戲卡怎麼可能這麼貴,在顯卡炒作高點時的價格,據說有一張喊到快八、九萬還買不
Thumbnail
今年度最熱門的話題,不外乎是虛擬貨幣GPU運算的時代結束,新一代的顯示卡4090登場。很多人說,4090頂規的卡一張要六萬,一張卡等於一台電腦,好扯好誇張喔~ 甚至還有人排隊去搶第一版的,據說現在已經缺貨買不到了。 不過一般遊戲卡怎麼可能這麼貴,在顯卡炒作高點時的價格,據說有一張喊到快八、九萬還買不
Thumbnail
將所有東西整合在一個小盒子裡面,這是未來電腦的趨勢,打從積體電路的出現,電腦一直在往微型化的方向前進。從當年的重型超大鋼鐵機殼電腦,到後來的4mm薄機殼主機,電腦變小變薄是廠商一直在發展的方向。 印象中早年有家S廠商,開始了微型電腦的規劃,販售時只需要再加購處理器、記憶體、硬碟機,灌上系統之後就可以
Thumbnail
將所有東西整合在一個小盒子裡面,這是未來電腦的趨勢,打從積體電路的出現,電腦一直在往微型化的方向前進。從當年的重型超大鋼鐵機殼電腦,到後來的4mm薄機殼主機,電腦變小變薄是廠商一直在發展的方向。 印象中早年有家S廠商,開始了微型電腦的規劃,販售時只需要再加購處理器、記憶體、硬碟機,灌上系統之後就可以
Thumbnail
中央處理器、記憶體、顯示卡、固態硬碟,電腦四大標準配備名稱,讓你在選購筆電時,內心慌亂了嗎?CPU、RAM、GPU、SSD,其承載的任務是什麼?三種不同使用者場景,輕文書/追劇類、2D繪圖/數據分析/Podcast類、3D繪圖/剪輯/遊戲玩家類,對配備的要求並不同。附全息圖、動畫、單張懶人包。
Thumbnail
中央處理器、記憶體、顯示卡、固態硬碟,電腦四大標準配備名稱,讓你在選購筆電時,內心慌亂了嗎?CPU、RAM、GPU、SSD,其承載的任務是什麼?三種不同使用者場景,輕文書/追劇類、2D繪圖/數據分析/Podcast類、3D繪圖/剪輯/遊戲玩家類,對配備的要求並不同。附全息圖、動畫、單張懶人包。
Thumbnail
Windows 11現況摘要、如何快速輸入中文括弧符號、windows內建Emoji符號表熱鍵。 我該升級Windows 11嗎?升級會有什麼缺點嗎?
Thumbnail
Windows 11現況摘要、如何快速輸入中文括弧符號、windows內建Emoji符號表熱鍵。 我該升級Windows 11嗎?升級會有什麼缺點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