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之火_最終章_沒有悲憫之心的神_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最終章 沒有悲憫之心的神
紐約,1985年

『你憑什麼認為他能進來這裡?難不成他是神?』
「不,他不是神。神有悲憫之心,但是他沒有。」

- 電影『第一滴血第三集』


聽完齊亞克敘述之後,王萬里微微點頭。

「接下來想去哪裡?」齊亞克問。

「『小故宮』應該還沒打烊,對吧?」他說:「士圖跟我有一陣子沒吃中國菜了,我們約了個朋友在那裡見面。」

「在他還沒把『小故宮』冰箱裡的東西清空之前。」我說。

「你們在愛爾蘭有發現什麼嗎?」凱普問。

「沒什麼,」我打了個哈欠:「我們晚了一步,『夜行軍』和SAS的人手腳顯然比我們要快。」

「是嗎?」


萬里和我走進『小故宮』時,裡面沒幾個客人,堂倌甚至開始收拾空著的餐檯,把廚具收到洗碗區,整理櫃檯的帳目,做打烊前的準備。

康尼留斯.拉姆齊佔據了一張十人大圓桌,桌上放著好幾個空盤子。

「天啊,」我拉開他身旁的椅子一屁股坐下,「你是要準備冬眠三個月嗎?」

「尤金要我到尼泊爾跟拍安德魯.馬洛。接下來至少一兩個月都要吃乾糧了。」

「到基地營為止,應該吃得都還不錯吧?」

「說到基地營。」他抬起頭,放下筷子,「萬里,謝謝你提醒我。」

「哦?」我的夥伴坐了下來。

「安德魯.馬洛五年前攀登K2的過程很正常。不過呢,只是表面上。」他說:「我打電話問了幾個熟人,才發現問題在哪裡。」

「你說說看。」

「你們知道攀登K2的行程嗎?」康尼留斯伸出比正常人粗上一倍的胳臂,把盤子、碗筷掃到一旁,轉身從腳旁的紅色大背包抽出一張地圖,在圓桌上攤開,「一般從要攀登K2的登山客,會先坐飛機到巴基斯坦的伊斯蘭馬巴德。然後坐三天車到一個海拔三千公尺,叫阿斯科里(Askole)的村落。這裡也是攀登喀喇崑崙山脈其他山峰的起點。

「接著從阿斯科里出發,到海拔五千一百公尺的基地營,這一段路徒步大概一個禮拜。

「最後從基地營出發,攀登八千六百六十一公尺的K2山頂,大概要三到四天。」

「所以一般大概半個月左右,是嗎?」萬里點點頭。

「是的,」康尼留斯說:「五年前馬洛在紐約參加贊助商的活動時,要求其他隊員跟當地嚮導、挑夫帶著裝備先到基地營。他們剛到基地營沒多久,馬洛就跟他們會合。所以其他隊員都認為,他其實跟在後面沒多遠。」

「但是事實上,馬洛在紐約待了至少一個禮拜。所以 - 」萬里說。

「我問了伊斯蘭馬巴德跟阿斯科里的幾個朋友,他們說馬洛一到伊斯蘭馬巴德,就直接搭直升機到阿斯科里,然後只帶了一般健行者的裝備,一路趕到基地營,大概只花了,呃,三四天吧。」

「三四天?」我愣了一下,「這不可能啊。」

「不,這是可能的。」我的夥伴說:「這也是贊助商會付那麼多錢給『綠色森林』的真正原因。我的推斷是這樣的 - 」

他花了幾分鐘,講解他的推論。

「如果像你講的,那就有可能了。」康尼留斯說:「不過要怎麼證明?」

「可以問他本人嗎?」我問。

「恐怕很難,」他說:「馬洛明天早上會在飯店發表簡單的演講,然後就坐直升機到機場。我們媒體可以拍攝,但不能發問。」

「明天萬里和我方便跟你一起過去嗎?」我瞄了眼康尼留斯吃飯時,擱在桌上的報紙,「或許他會見我們。」

「等等,你說他會見你們?不會吧?」康尼留斯說:「他為什麼會想見你們?」

「就當碰碰運氣吧,」我又朝報紙一瞥,「不過我相信,他絕對會的。」

報紙上鉛字打出來的標題橫過頂端:

『安德魯.馬洛:攀登聖母峰是為了追尋前人消失的足跡。』


飯店凡爾賽風格裝飾的交誼廳裡擠滿了腦袋和胳膊,每條胳膊上都拿著麥克風、攝影機和相機。只留下前方舖著白巾的長桌隔出的一塊狹長空間。

「我的老天爺,」我站在入口門邊朝長桌眺望,「不是像人家講的:『攀登聖母峰已經像上班那麼無聊』嗎?」

康尼留斯擠到我們身旁,飯店的空調顯然比不上海拔八千公尺終年呼嘯,冷到可以撕裂靈魂的寒風,穿著帆布夾克的他已經開始冒汗,「我把你給我的信封交給我朋友了,他會轉交給馬洛。」

「謝謝。」

「說真的,上面寫了什麼?」

「是『那個東西』嗎?」王萬里嘴角微微上揚。「『前人消失的足跡』?」

「是啊,」我笑了出來,「不過如果馬洛想要的不是那個,我們就糗大了。」

幾個身穿黑西裝,戴著墨鏡,身形魁梧的大漢簇擁著一個身形瘦小,像高中生的男子,從長桌旁的入口走進交誼廳。他們把高中生送到長桌中央坐下後,就在他身後一字站開,讓人想到宮殿牆上柱邊的眾神雕像。

高中生抬起細瘦的臉,一雙錚亮的大眼緩緩掃過面前的每一張臉。

「各位媒體朋友。謝謝大家今天能夠撥空前來。」他的語調緩慢,似乎每個字都要思考過才會開口。「相信現在很多記者朋友都在懷疑,已經登上聖母峰山頂多次的我,為什麼還要再次攀登聖母峰?

「就像牛頓說的:『我們都是侏儒,只不過站在巨人的肩上而已。』

「沒錯,我登上過聖母峰山頂很多次,

「但是每登上一次,就越覺得心虛。

「因為我們這些有幸能夠登上山頂的人,其實都是靠踩著許多已經登頂,或未能登頂的前輩,甚至是朋友的肩膀,才能站在上面的。

「所以我這次攀登,並不以登頂為目標,而是在尋找這些前輩和朋友留給登山界的遺產。

「因為行程的緣故,我現在只能講到這裡,至於更詳細的內容,等我回到這裡後,再向各位報告。」

他起身在黑西裝大漢的保護下沿著長桌離開,將記者們『請留步,馬洛先生』的呼喊聲拋在身後。

「請問是王萬里先生、霍士圖先生和康尼留斯.拉姆齊先生嗎?」

我們三個人回過頭,一個身材纖細,一襲黑色套裝的女子站在身後。

「我們是。」王萬里說。

「我是安德魯.馬洛的經紀人,」她微微頷首,「馬洛先生在後面的休息室想見三位,請跟我來。」


休息室的門一打開,只見坐在沙發上的安德魯.馬洛一躍而起,上前跟我們三個人握手。

「謝謝你們過來,」他一面握手,一面打量我們,「請問那張紙條是誰寫的?」

「是我。」我說。

「很高興認識您,」手上傳來和對方身形不符的巨大力道,從對方的每節指尖紮紮實實傳來傳來,就像被重量級拳擊手一記直拳打中臉頰般,「您以前應該也是登山家吧?」

「以前有一陣子在工作上需要。」

「是嗎?」他笑了出來,「不好意思,我忘了招呼客人,請跟我來。」

他招呼我們坐在他對面。

「關於那張紙條 - 」他說。

「三年前我跟朋友在八千一百公尺左右發現的。」我說。

「是嗎?」安德魯.馬洛點點頭,「不過三位來這裡,應該不只是要送給我這麼有價值的情報吧?我能幫你們什麼?」

「一些您五年前攀登K2時的事,」王萬里說:「當年您為了宣傳活動,在『綠色森林』住了一個禮拜。是嗎?」

「沒錯。」

「當時的贊助商是不是私下改裝了您那間套房的空調系統,能夠把室內的空氣抽出去,形成空氣稀薄的低氧狀態?」

「您怎麼會這樣認為?」

「當年您攀登K2時,只花了三四天就抵達基地營。」我的夥伴說:「一般在三千公尺以上,就有可能引發高山症,所以在三千公尺到直接攀登時,很多人都會放慢腳步,讓身體逐漸適應,也為了萬一高山症發作時,可以快點退到高度較低,氧氣較濃的地方。

「但是那次您只花了差不多一半的時間,就到達五千公尺的基地營。」他停了一下,「我想或許是因為您在紐約進行宣傳時,就開始在適應高海拔的低氧環境了。」

馬洛直視我的夥伴片刻,隨即爆出一聲大笑。

「您應該不是登山家吧?」他一面笑一面拍手。

「不是。」

「說得沒錯,」他收起了笑容,「五年前贊助商要求我延遲出發去巴基斯坦,先留在紐約幫他們做宣傳。問題是高度適應攸關生命安全,是不能討價還價的。我以前參加國際登山隊時,他們用減壓艙檢驗成員在高海拔環境下的適應和體能狀況。於是我跟贊助商講,如果他們能在紐約弄個像那樣的環境,讓我不工作時在裡面做高度適應,我就留在紐約幫他們做宣傳。

「我原本只是想找個難題讓他們放手,沒想到他們只花了一個禮拜,就瞞著飯店改裝了套房的空調,於是我按照協議留在紐約,不做宣傳時就留在套房,適應高海拔的環境。」

「那為什麼您退房時,贊助商會付好幾倍的租金給『綠色森林』?」康尼留斯問。

「是因為租賃契約吧?」王萬里說。

「租賃契約?」

「飯店的租賃契約規定,租客在未經許可下,是無權更動套房裡的設備的。」

「雖然他們這樣做其實是升級了套房的空調,但是天曉得八卦媒體會怎麼寫。那筆錢除了是違約金,或許也是堵口費。」馬洛攤開手,「還有其他問題嗎?」

「非常感謝您。」我的夥伴朝我點頭。

我拿起面前茶几上的便條紙和筆,寫了三行數字和一個名字。

「『那個』的經緯度和海拔高度,」我將便條紙交給馬洛,「雖然過了三年,但應該還在那裡。」

「這個嚮導在南崎吧?」馬洛仔細打量紙條上的字。

全名南崎巴札(Namche Bazaar)的南崎(Namche)是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的一個小鎮,也是雪巴人的聚居地。很多登山隊在前進基地營之前,會在這裡僱用嚮導和挑夫。

「我當時只僱了一個嚮導、一個挑夫跟一頭犛牛。我們一到基地營,就要挑夫把犛牛帶下去,所以只有嚮導跟我知道地點在哪裡,」我說:「您把紙條交給他,說是我要您去的,他就會帶您過去。」

「三年來,我在喜馬拉雅山也僱過這個嚮導很多次,」馬洛說:「他為什麼沒告訴過我這件事?」

「或許是因為我沒有申請攀登許可,」我笑了笑,「而且當時我去那裡,也不是為了攀登聖母峰。」

「哦?」

「喜馬拉雅不只是山,也是很多國家的國境線。」我說:「會去那裡的人,不一定只是為了登山和健行。或許也因為這樣,當時我沒有把『那個』帶下山來。」

「是嗎?我懂了。」

「希望您平安把『前人消失的足跡』帶回來。」

「謝謝。」

我們起身告辭,正要離開時。馬洛突然說:「康尼留斯先生?」

「是。」康尼留斯回過頭。

「聽經紀人高小姐說,您這次要跟我們一起出發,」他說:「現在這個時間,從曼哈頓開車到甘迺迪機場不太方便,不介意的話,願意跟我一起搭直升機到機場嗎?」

「可以嗎?」

「就當是我對各位的一點謝意。」

我搥了康尼留斯的肩膀一下,朝馬洛點頭告別後,跟萬里一起走出休息室。

腰帶上的無線電話機響了起來,是齊亞克的聲音:『士圖在嗎?』

我拿起話機,按下發話鈕:「我是士圖。」

『有空到法拉盛來,我有東西要給你們看。』

(待續)


工商服務時間:

王萬里和霍士圖的短篇探案集「前鋒新聞報導:王萬里和霍士圖探案」正在各大書局上市,請多指教。

raw-image


相關連結:https://store.showwe.tw/books.aspx?b=1356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雲章的沙龍
7會員
102內容數
『殺很大暴力警察』跟『美麗東方女奴』的組合, 橫跨非洲和香港的異國犯罪冒險故事。
高雲章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7/17
「訕攀先生,把面具撕下來吧,」王萬里回過頭,「我自己也戴過,那個蓋在臉上太久不會很舒服的。」 「謝謝。」他身後的瘦小男子雙手連忙抓住自己的頭髮和下巴猛撕,露出干哈.訕攀的頭髮和臉...
Thumbnail
2022/07/17
「訕攀先生,把面具撕下來吧,」王萬里回過頭,「我自己也戴過,那個蓋在臉上太久不會很舒服的。」 「謝謝。」他身後的瘦小男子雙手連忙抓住自己的頭髮和下巴猛撕,露出干哈.訕攀的頭髮和臉...
Thumbnail
2022/07/15
王萬里選擇的地點,在看守所的室內球場。 下午的陽光穿過兩側氣窗,沿著階梯式看台一路向下,投射在球場中央一張放著棋盤的長桌上...
Thumbnail
2022/07/15
王萬里選擇的地點,在看守所的室內球場。 下午的陽光穿過兩側氣窗,沿著階梯式看台一路向下,投射在球場中央一張放著棋盤的長桌上...
Thumbnail
2022/07/13
「他在那裡做什麼?」FWS的工作人員說。 之前我們見過他跟他的同事,是在附近一間倉庫的門口。他身旁還有輛載了兩隻大鱷魚的舊貨卡。 不過跟現在的情況相比,之前的情況只是小兒科...
Thumbnail
2022/07/13
「他在那裡做什麼?」FWS的工作人員說。 之前我們見過他跟他的同事,是在附近一間倉庫的門口。他身旁還有輛載了兩隻大鱷魚的舊貨卡。 不過跟現在的情況相比,之前的情況只是小兒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兩人簡單準備了一些乾糧和必需品,背上行囊,踏上了前往奧德斯的旅途。 師徒二人走出了月影村,踏上了前往奧德斯的旅途。行走在林間小道上,索爾看了看莫蘭迪,心中思索著下一步的計劃。經過一段沉默後,他決定告訴莫蘭迪他們的第一站。 「莫蘭迪,在我們去奧德斯之前,我們需要先去一趟亞斯路格王都。」索爾
Thumbnail
兩人簡單準備了一些乾糧和必需品,背上行囊,踏上了前往奧德斯的旅途。 師徒二人走出了月影村,踏上了前往奧德斯的旅途。行走在林間小道上,索爾看了看莫蘭迪,心中思索著下一步的計劃。經過一段沉默後,他決定告訴莫蘭迪他們的第一站。 「莫蘭迪,在我們去奧德斯之前,我們需要先去一趟亞斯路格王都。」索爾
Thumbnail
我與祂的故事
Thumbnail
我與祂的故事
Thumbnail
上禮拜是阿果第四次道拉吉里的衝頂行動,一邊拼命寫完我們去年在那兒的故事,一邊關心著阿果的一舉一動。然而,今年山神還是跟他開了一個玩笑,不只把他吹了回來,連同今年春季攀登竟然沒有任何一人成功登頂,甚至幾乎沒有人到過第三營。這是何等惡劣的天氣?但想到那風、那雪、那困獸般的日子,我似乎又不怎麼意外。
Thumbnail
上禮拜是阿果第四次道拉吉里的衝頂行動,一邊拼命寫完我們去年在那兒的故事,一邊關心著阿果的一舉一動。然而,今年山神還是跟他開了一個玩笑,不只把他吹了回來,連同今年春季攀登竟然沒有任何一人成功登頂,甚至幾乎沒有人到過第三營。這是何等惡劣的天氣?但想到那風、那雪、那困獸般的日子,我似乎又不怎麼意外。
Thumbnail
瘋人院挑戰的最後一篇 維圖斯的探險部分 從這次開始維圖斯的開山刀開始給我去一次探險丟至少一隻(微笑 甚至還穿這樣光明正大的偷窺神廟守護者,他真的有病...天神覺得他就不要從病
Thumbnail
瘋人院挑戰的最後一篇 維圖斯的探險部分 從這次開始維圖斯的開山刀開始給我去一次探險丟至少一隻(微笑 甚至還穿這樣光明正大的偷窺神廟守護者,他真的有病...天神覺得他就不要從病
Thumbnail
今天下午兩點,阿果帶著元植和我未竟的夢,再次啟程前往道拉吉里了。 第四次的攀登,不僅是台灣第一次有人爬同一座八千這麼多次,更期待他能突破這一條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的界線,終將無氧十四座八千米的大夢,收入囊中。 這真是一個令人再熟悉不過的地方了呀!
Thumbnail
今天下午兩點,阿果帶著元植和我未竟的夢,再次啟程前往道拉吉里了。 第四次的攀登,不僅是台灣第一次有人爬同一座八千這麼多次,更期待他能突破這一條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的界線,終將無氧十四座八千米的大夢,收入囊中。 這真是一個令人再熟悉不過的地方了呀!
Thumbnail
「為什麼要登山?」     英國著名的登山家馬諾里攀登聖母峰後,記者們問他這個問題。他回答:「因為山在那裡!」     這句傳誦世界的名言,相信台灣大多數家長是不認同的,若是孩子以這個不像答案的答案回答父母的質疑,一定會被罵,認為這是狡辯,是藉口。     除了反對孩子登山,我們也禁止他們接近
Thumbnail
「為什麼要登山?」     英國著名的登山家馬諾里攀登聖母峰後,記者們問他這個問題。他回答:「因為山在那裡!」     這句傳誦世界的名言,相信台灣大多數家長是不認同的,若是孩子以這個不像答案的答案回答父母的質疑,一定會被罵,認為這是狡辯,是藉口。     除了反對孩子登山,我們也禁止他們接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