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登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為什麼要登山?」

    英國著名的登山家馬諾里攀登聖母峰後,記者們問他這個問題。他回答:「因為山在那裡!」

    這句傳誦世界的名言,相信台灣大多數家長是不認同的,若是孩子以這個不像答案的答案回答父母的質疑,一定會被罵,認為這是狡辯,是藉口。

    除了反對孩子登山,我們也禁止他們接近海邊、溪邊,台灣的父母不希望孩子去冒險,政府也害怕老百姓從事冒險性的戶外活動,只要有那個地方出了意外,就封閉不讓人去玩,或者設置太多安全措施,比如蓋欄杆或圍牆,把自然景觀都破壞了。

    前些年有「比基尼登山客」之稱的山友墜谷身亡事件,一開始輿論如同往常以批判角度為多,認為這種會著比基尼泳裝在山頂拍獨照的人,一定是愛現又莽撞的人。

    不過不之後,有關她的訊息披露愈多後,評論的觀點就有所不同了。首先,她是位傑出的登山友,雖然五年前才開始登山,但是只花四年就登完了台灣百岳,其中有九十七座都在攻頂後換裝穿比基尼拍照,用比較吸睛的方式讓民眾看見高山之美,而且她一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都在山裡頭,後來她攀登的都屬於探勘型路線,不是尋常好走的步道與山徑,包括這次她罹難所走的路線是中央山脈南三段,由盆駒山沿著陡峭稜脈,下到郡大溪支流河谷再往上接到無雙吊橋,她失足處不是一條既有山路,而是一道接近九十度的峭壁,僅容一個腳掌空間的路徑,崎嶇難行,搜救人員在這短短四十公尺就走了二十五分鐘的。據說這條路徑有原住民早年祖先的歷史遺跡。

    其次,這位比基尼登山客並不是莽撞之徒,她有攜帶GPS、衛星電話,以及一切必要裝備,並且安排留守人員以及詳細的登山計畫書,若不是因為山區的大雨而失溫,這次墜谷以她萬全的準備,應該也不至於罹難。

    當然,假如她有伴同行的話,情況也會不一樣,至少可以協助骨折受傷的她搭帳棚擋雨防濕。的確,獨自一個人登山是有風險的,這也是境內有許多大山的台中市南投縣已公告施行「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規定進入特殊管制山域,除了必須申請入山許可,還要由專業領隊帶領。

    是的,比基尼登山客沒有申請,當然更沒有領隊,但是我有很多朋友,那一個不是經常背包一揹,就獨自往山裡走,一個人行走在山野間,獨自面對廣漠、壯麗又神秘的大自然,那種心靈的滿足,是不足為外人道也,因此對於像她這麼有經驗的傑出登山客,而且每年有一百多天是走在山裡面,一定要找到伴同行,的確也算是強人所難的。

    不過,她的罹難,卻也讓社會大眾知道,預防登山失溫是非常重要的事。因為她的遺體被發現時,除了已穿著禦寒衣物之外,也用衣服、鋁箔、甚至外帳覆蓋身體來保暖,但是因為受傷無法搭帳棚擋風遮雨,終究還是失溫致死。

    據統計,登山意外事故,雖然最先引起的也許是受傷或其他各種因素,但最後真正致死的原因大多是失溫。不一定要冷到下雪才會失溫,其實即使溫度還好,但是因為潮濕而迅速由皮膚蒸發水份帶走的體溫,或者颳風的風寒效應,都會在或許不是太冷的季節而失溫休克。人體的體溫只要低於攝氏28度,即使在設備最完善的醫院中,也是無法救活的,因此,野外活動的保暖應該是第一要務。

    所以在野外要保持衣物的乾燥,過夜時找個能遮風避雨之處,而且要準備能快速產生熱量的食物,如糖果、巧克力,隨時補充足夠的熱量。

    感覺寒冷時千萬不要喝酒,記得看過一些早期的電影演過,救難犬脖子上掛了一瓶白蘭地,這是非常錯誤的示範。因為喝酒造成的溫暖感覺是一種假象,酒精能夠使我們的心跳加快,皮膚的微血管擴張,雖然立刻會讓我們覺得溫暖,但其實體溫流失得更快。

    寒冷時我們覺得皮膚會冰冷,是因為我們的周邊血管收縮,這本來就是身體用來減少體熱流失掉的防衛方式,但是我們喝的酒卻會阻斷了這個身體的防衛本能,反而失溫得更快。

    另外,登山時最好選擇「防水透濕」材質的機能衣,一方面能夠阻止雨水淋濕卻同時又能將汗排出,能讓身體保持乾爽舒適之外,也能維持體溫。

    台灣四面環海卻擁有許多高山,是非常獨特的高山島,很適合從事各種自然活動,但是任何戶外活動都有一定的風險,但是只要我們具備相關的知識,了解大自然,就可以將危險降到最低。

    就像當初先民渡過黑水溝來到台灣般的開疆闢土,我們也要鼓勵孩子,鼓勵自己,勇於冒險,探索世界,開拓視野,建立自信。不過,就像我的好朋友,海洋學家蘇達貞教授常說的:「偉大的冒險家從不做冒險的事」,因為大部分的意外,除了輕忽之外,都來自於我們的知識不足。

    我們要了解大自然,而不是要害怕大自然,我們要謙卑地接近大自然,才能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千萬不要因為活動的意外而阻礙了我們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

raw-image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都市生活環境中有大量的游離陽離子,如手機、家電都會釋放,空氣汙染及各種有毒分子對人體來說都是不好的游離陽離子。     如果能夠的話,要多接近富有陰離子的環境來中和這些陽離子給人體的衝擊,比如森林、溪谷等等地方。     富含水氣的自然環境,尤其水由高處落下濺起水花,飛散的水分子與空氣摩擦會產生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又濕又冷的關係,很少見到台北車站、高鐵與捷運站三個超級人潮聚集點的交會口,完全沒有人。今天到雲林,參加荒野保護協會雲林分會的翔鷹團行動指導員基本訓練。每次到各分會的志工訓練上課時,看到伙伴們閃耀著熱情與光芒的雙眼,內心就充滿能量得以繼續前行。 總覺得荒野最核心的能力與優勢,就是
年輕時的偶像是唐吉訶德,他那「夢想著不可能實現的夢想」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甚至,偶爾寫文章需要用到化名時,以去掉貴族封號的「唐」,用吉訶德為筆名。 不過我知道,唐吉訶德是一個虛構的象徵,真實世界很難有這樣的人物,直到出現了魏德聖。 總覺得台灣有許多有錢人以及有權有勢的人,缺少的就是敢於懷抱著偉大
會搬到山上住,很大的原因跟梭羅有關。     也或許這些年不斷重新閱讀「湖濱散記」的緣故吧,我自己的真實生活,好像也愈來愈像他了。像我住在台北近郊的山上,就如同他的湖邊小屋雖然說是在森林,其實離城鎮不遠;也如同他常常讚頌獨處一般,我也需要大量獨處時間,但我家裏也像他的小木屋,常常高朋滿座。   
小時候看神怪小說,常會提到一個概念,天上神仙過一天的時間,人間已過了一年,有一首詩也提到:「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長大之後才發現這是科學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釋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共有的感受,原來時間從來不是等速流動的,它時而飛逝,時而緩慢停滯。     對時間快慢的感受是因人因情境而異的。
 最近又重新看了「虎克船長」這部電影,才了解到虎克船長為何怕鱷魚腹中傳來的滴答聲。原來「小飛俠」這部成人童話不斷反覆敘說的,是對童年的懷想與懼怕時間的流逝,虎克船長也害怕時間滴滴答答的流逝,也是歲月催逼的腳步聲。     對於歲月的腳步聲,每個人清晰聽到的時刻都不同。多年來我的生命狀態感覺一直停留
都市生活環境中有大量的游離陽離子,如手機、家電都會釋放,空氣汙染及各種有毒分子對人體來說都是不好的游離陽離子。     如果能夠的話,要多接近富有陰離子的環境來中和這些陽離子給人體的衝擊,比如森林、溪谷等等地方。     富含水氣的自然環境,尤其水由高處落下濺起水花,飛散的水分子與空氣摩擦會產生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又濕又冷的關係,很少見到台北車站、高鐵與捷運站三個超級人潮聚集點的交會口,完全沒有人。今天到雲林,參加荒野保護協會雲林分會的翔鷹團行動指導員基本訓練。每次到各分會的志工訓練上課時,看到伙伴們閃耀著熱情與光芒的雙眼,內心就充滿能量得以繼續前行。 總覺得荒野最核心的能力與優勢,就是
年輕時的偶像是唐吉訶德,他那「夢想著不可能實現的夢想」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甚至,偶爾寫文章需要用到化名時,以去掉貴族封號的「唐」,用吉訶德為筆名。 不過我知道,唐吉訶德是一個虛構的象徵,真實世界很難有這樣的人物,直到出現了魏德聖。 總覺得台灣有許多有錢人以及有權有勢的人,缺少的就是敢於懷抱著偉大
會搬到山上住,很大的原因跟梭羅有關。     也或許這些年不斷重新閱讀「湖濱散記」的緣故吧,我自己的真實生活,好像也愈來愈像他了。像我住在台北近郊的山上,就如同他的湖邊小屋雖然說是在森林,其實離城鎮不遠;也如同他常常讚頌獨處一般,我也需要大量獨處時間,但我家裏也像他的小木屋,常常高朋滿座。   
小時候看神怪小說,常會提到一個概念,天上神仙過一天的時間,人間已過了一年,有一首詩也提到:「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長大之後才發現這是科學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釋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共有的感受,原來時間從來不是等速流動的,它時而飛逝,時而緩慢停滯。     對時間快慢的感受是因人因情境而異的。
 最近又重新看了「虎克船長」這部電影,才了解到虎克船長為何怕鱷魚腹中傳來的滴答聲。原來「小飛俠」這部成人童話不斷反覆敘說的,是對童年的懷想與懼怕時間的流逝,虎克船長也害怕時間滴滴答答的流逝,也是歲月催逼的腳步聲。     對於歲月的腳步聲,每個人清晰聽到的時刻都不同。多年來我的生命狀態感覺一直停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要開書店?」 當然不是要開來讓人掙扎進不進門用的。書,做為人類文化、思想與知識的載體,對獸編來說,就是超級無敵迷人的一種存在。 不論它是以何種形式被閱讀著,石板、竹簡、紙本、電子、甚至虛擬實境;更不論取得是否付出費用或經過多少碳排放。(獸編如果去世,也是可以燒一些書給我
Thumbnail
這世界上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而對自己最好的投資就是閱讀,文字的美在於沒有刻板的畫面限制了你的想像,充滿正能量的話語在透過心中的閱讀,一點一滴的滋養者心靈,讓我們更有力量去面對充滿渾沌的現實世界,偶然從網路上讀到下列的句子,就想把它收藏並分享出來,細細的品味當中意境。
這是書中的其中一項練習(其實非常前期) 我把自己歸納好我現在的「工作觀」和「人生觀」 但也只是「我現在情況」的工作觀和人生觀
Thumbnail
從小學到大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直到離開校園後才發現,閱讀是持續學習、提升自我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本文探討了閱讀、媒體識讀以及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並以古人名言「三人成虎」、「曾參殺人」闡述流言的影響力,以及不同媒體(新聞、雜誌、書籍)的優缺點。
Thumbnail
攀登不為什麼,只為了餵養心中的那一隻老鼠。 登山者心目中的登山者近代攀登史上的無名英雄──莫.安東尼(Mo Anthoine)西方登山家傳記經典作,出版35年後中文版首度問世
07/13/2021 微登山   對山是一種敬畏, 有一種默契, 有一種順應。   5月12日下山後,沒有再登過山。 疫情進入三級,既然不要去登山,我就乖乖待在家。 雖然我去的山徑,多是荒無人煙。 無人的山徑去走走,應該也沒關係吧。 但我想就算無人煙,仍有天知,地知,山知,我知
Thumbnail
  當我們問他人為何登山時?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因為山就在那裡。」那麼,海同樣在那為什麼不是去航海、球在那為什麼不是去打球、樹在那為什麼不是去爬樹?這看似沒回答的回答,背後是什麼樣的邏輯?《心向群山》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 1976-)是位英國的自然(旅遊
09/25/2016 山上的忘了   這幾年,登山的人常上新聞。 原本己經夠多的負面山難新聞外,還衍生出數起匪夷所思的桃色新聞。   這點真讓我難以接受,尤其是在如此單純的山上。 我一直認為,登山真是一件神聖的事,過程中是可以讓自己最接近虛空的時刻。 而登山需要的知識及技術,也非其他
06/25/2016 山海中的島與峰—找不到的理由   建宏: 你想去島峰的目的主要是啥?   當歸: 最後那面山壁... 我想要去攀登那片山壁.. 然後..在上面..看聖母峰   建宏: 你是想體驗冰雪攀登?技術訓練?還是對Nepal山區別有衷情? 我說一下我的想法 體
Thumbnail
「為什麼要登山?」     英國著名的登山家馬諾里攀登聖母峰後,記者們問他這個問題。他回答:「因為山在那裡!」     這句傳誦世界的名言,相信台灣大多數家長是不認同的,若是孩子以這個不像答案的答案回答父母的質疑,一定會被罵,認為這是狡辯,是藉口。     除了反對孩子登山,我們也禁止他們接近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要開書店?」 當然不是要開來讓人掙扎進不進門用的。書,做為人類文化、思想與知識的載體,對獸編來說,就是超級無敵迷人的一種存在。 不論它是以何種形式被閱讀著,石板、竹簡、紙本、電子、甚至虛擬實境;更不論取得是否付出費用或經過多少碳排放。(獸編如果去世,也是可以燒一些書給我
Thumbnail
這世界上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而對自己最好的投資就是閱讀,文字的美在於沒有刻板的畫面限制了你的想像,充滿正能量的話語在透過心中的閱讀,一點一滴的滋養者心靈,讓我們更有力量去面對充滿渾沌的現實世界,偶然從網路上讀到下列的句子,就想把它收藏並分享出來,細細的品味當中意境。
這是書中的其中一項練習(其實非常前期) 我把自己歸納好我現在的「工作觀」和「人生觀」 但也只是「我現在情況」的工作觀和人生觀
Thumbnail
從小學到大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直到離開校園後才發現,閱讀是持續學習、提升自我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本文探討了閱讀、媒體識讀以及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並以古人名言「三人成虎」、「曾參殺人」闡述流言的影響力,以及不同媒體(新聞、雜誌、書籍)的優缺點。
Thumbnail
攀登不為什麼,只為了餵養心中的那一隻老鼠。 登山者心目中的登山者近代攀登史上的無名英雄──莫.安東尼(Mo Anthoine)西方登山家傳記經典作,出版35年後中文版首度問世
07/13/2021 微登山   對山是一種敬畏, 有一種默契, 有一種順應。   5月12日下山後,沒有再登過山。 疫情進入三級,既然不要去登山,我就乖乖待在家。 雖然我去的山徑,多是荒無人煙。 無人的山徑去走走,應該也沒關係吧。 但我想就算無人煙,仍有天知,地知,山知,我知
Thumbnail
  當我們問他人為何登山時?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因為山就在那裡。」那麼,海同樣在那為什麼不是去航海、球在那為什麼不是去打球、樹在那為什麼不是去爬樹?這看似沒回答的回答,背後是什麼樣的邏輯?《心向群山》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 1976-)是位英國的自然(旅遊
09/25/2016 山上的忘了   這幾年,登山的人常上新聞。 原本己經夠多的負面山難新聞外,還衍生出數起匪夷所思的桃色新聞。   這點真讓我難以接受,尤其是在如此單純的山上。 我一直認為,登山真是一件神聖的事,過程中是可以讓自己最接近虛空的時刻。 而登山需要的知識及技術,也非其他
06/25/2016 山海中的島與峰—找不到的理由   建宏: 你想去島峰的目的主要是啥?   當歸: 最後那面山壁... 我想要去攀登那片山壁.. 然後..在上面..看聖母峰   建宏: 你是想體驗冰雪攀登?技術訓練?還是對Nepal山區別有衷情? 我說一下我的想法 體
Thumbnail
「為什麼要登山?」     英國著名的登山家馬諾里攀登聖母峰後,記者們問他這個問題。他回答:「因為山在那裡!」     這句傳誦世界的名言,相信台灣大多數家長是不認同的,若是孩子以這個不像答案的答案回答父母的質疑,一定會被罵,認為這是狡辯,是藉口。     除了反對孩子登山,我們也禁止他們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