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搭建個人知識體系,整理碎片化知識時,深刻感受到學習資料來源的重要性。
也剛好看到有人寫道,離職轉換到新崗位,正尋求高效學習法,想要快速入門某些領域,查找了很多方法,比如,上Google搜尋高效學習法、找專家詢問、做主題閱讀等等。
與其討論下,會發現執行上述方法,有時會有效,有時會無效,有或者幾個人採取相同的方法,結果兩者可見的成效有差異。讓我不禁思考,會不會不是方法的問題,而是選擇資料的問題。
因為,是否能取得有效的資料,會影響方法的成效。
當學習者是帶著學習目標,或有相對應的問題要解決時,會變得:不是學習什麽都可以,而是要學習能够「解决問題」的知識。
解決問題的知識,也許各行各業有自己的定義,以下我將以自學軟體為例,說明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知識,並期待經由整理後,能應用到後續自學軟體上。
---
我最後一份工作是——ERP軟體導入顧問。
這個職稱與我過去的職涯內容幾乎沒有關係,記得,當時我到該家公司是應徵海外地産業務。第二次面試時,老闆與我討論後,最終聘書上是軟體導入顧問,那時我對具體工作內容沒有很明白,大概知道跟軟體相關。
在入職快滿第3個月,我正在學習做數據遷移(Data Migration),將用戶的商業活動資料,從舊的ERP系統遷移到新的微軟雲端ERP中。
入職滿3個月左右,我開始與資深顧問一同作用戶需求訪談,這家企業的的數據遷移(Data Migration),以及後續的採購、進貨、會計、報表、電子發票等等的軟體操作手册,是由我完成。
同時,我也獨自去跟對方的PM或會計開會,甚至獨立解决採購流程的問題,那時候大概是入職7-8個月左右,然而,我是完全沒有ERP軟體導入服務經驗的。
你也許會想,這有什麽,肯定有很好的學習資源與資深導師帶著。
實際情况是,公司採取自學制,讓你自己去看微軟官網的ERP介紹文檔、或國外導入顧問的網站,然後給一個ERP環境,讓你可以實際動手操作。
因爲客戶導入過程蠻順利的,我認爲大家都是這麽學習的。
直到有天公司結束居家上班,我跟前輩對話,發現原來自學ERP是有可能會失敗的。
當我結束ERP導入案,進入下個CRM案子時,開始有資深導入顧問前輩教我CRM。
前輩教我CRM的時候,會說:「有時間教我ERP。」
我會回答:「好啊,那很簡單,ERP功能模組是相對固定的,不像CRM功能模組設計的這麽靈活,拜托,你這麽厲害,肯定馬上就會學會。」
聽完我的回答,前輩的表情總是很微妙。
上述的對話發生過幾次,有天他對我說:「我曾經自學過ERP系統,但是失敗了。」
也是句話,引發我開始回想,我是怎麽學習的——
我稍稍跟他解釋,我有使用過MRP(與ERP有相似性),製作BOM表、報價、采購、進化等,我有修過會計將近1-2年多,所以對於一些進銷存流程很清楚,擁有先備知識。
這就好像,你想學習製作蛋糕,在製作蛋糕以前,有看過一些蛋糕視頻或吃過戚風蛋糕(先備知識),當甜點師講,低筋麵粉口感鬆軟,適合用在戚風蛋糕時,你的理解會相較于其他學習者更多、且更能回憶。
那麼,接著說說,到底是怎麼學習的,我將當時的學習過程,分為3階段:
第一階段:獲得各模組基礎概念
行為:
1. 觀看第一手資料:微軟官網上的導入頁面,章節選自考ERP認證的頁面。
2. 觀看第二手資料:微軟國外夥伴的導入影片介紹網站,關於各模組的操作影片。
3. 進系統實際操作:將上述資料,實際運用到系統、確認資料是否確實。
感想:
我是先看資料大約3個禮拜,才拿到系統,建議更早拿到(也要看個學習者時間安排),資料看1-2個禮拜後,對系統會有整體性的基礎理解(知道采購、進貨、庫存、人事、會計系統),接著進系統實際操作,看看每個系統的差異,以及確認網路資料是否與系統實際情况相符,因爲,系統每年更新2次,更新後上述網站未必能即時更新。
第二階段:操作碰到問題,如何找答案
實際操作後,會碰到相對客製化(有具體應用場景)的問題:
行為:
1. 開始問國外微軟客戶,會跟你討論如何處理,但不一定有答案。
2. 接著查找國外微軟論壇,可以看到許多相同問題+不同答案(因為場景不同),答案比較碎片化。
3. 後來用英文關鍵字,用問題搜尋解答,會出現很多資料,但不一定正確。
感想:最後我用第三個方法,找到一位日本的軟體導入顧問的部落格,選擇原因如下:
(1) 他獲得微軟最有價值顧問(MVP),意思技術能力被認可+樂於分享。
(2) 技術背景出生,能够直接看code去做test,且願意公布測試結果。
(3) 微軟每年的2次更新,都會列出更新項目,並進系統做測試與公布測試結果。
(4) 部落格中的問題解決方法,一步步截圖並解說為什麼要這麼做,能清楚知道操作與成果的相關條件。
幾乎是找到這個部落格後,我對ERP的認識飛躍的成長,除了他把每個動作拆得很細,他也會說明每個步驟後面的操作邏輯,讓觀看者可以理解到,在那些條件下,能夠重新複製這個動作。
而系統的操作邏輯是有一致性的,我完全理解某一個模組時,是可以把整個操作概念遷移到下塊模組。
第三階段:可教授,並可回答異議
在第二階段,面對客戶實際體出的問題,需要進系統一步步操作確認是否真的能解决問題,讓我對系統有更深入的理解,幷且能够掌握問題出現的場景,也就是說,我可以去預測用戶會遇到什麽問題,有可能是缺乏那些知識導致。
在這階段,獨立去開會或者獨立講授如何操作某模組,的講課內容都相對好準備,因爲用戶、場景、需求都很明確了。
將過去的學習歷程盤點後,將重點摘要如下:
0. 如果有先備知識是最好的。
1. 設定學習目標,將學習畫個範圍,可持續修正。
2. 找到該領域經典書籍或第一手資料,對該領域知識有基礎概念。
3. 可以實際動手看看,看有沒有碰到問題。
4. 碰到問題,可找該領域被第一手資料授權者:領域專家,且該專家會持續更新資料、會實際操作、會公布實驗結果、會清楚說明應用條件與相關要素。
5. 學習者實際將碰到的問題,用上述 4 資料解決,將知識轉為實務經驗/智慧。
好啦,接下來,我想用上面方法,遷移到學習Notion,到時候再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