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對於漫畫改編的各種英雄人物電影,我個人都不會用太高的標準來看,因為電影本身肯定擺脫不掉漫畫故事的劇情框架,差別只在於改編後的壞蛋角色強弱與背後隱藏的動機合理性,還有就是導演個人的敘事運鏡風格與影像捕捉能力,是否能在特效氾濫的好萊塢動作電影中獨樹一幟,拍出有別於其他漫畫英雄電影的氣勢與魅力,即使是用深沉的黑暗啟示來詮釋,依然能不失漫畫電影中少見的內涵,尤其對於蝙蝠俠這種不具特殊超能力的平凡英雄來說,一旦少了精神象徵意義,勢必將會淪為絢爛煙火特效下的犧牲品,那麼黑暗系列也就不會受到眾多影迷如此高度評價了。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上部作品是 2010年的《全面啟動》,該片影像風格與視覺創意都十分突出,劇情更是少見的關於人類夢境中的思想植入,電影探討的人性層面相當深奧,因此蝙蝠俠黑暗系列三部曲由他執導下,影片呈現出一種濃濃的畫面厚實感與緊迫度,人物角色的衝擊性也有不錯的發揮,只是創意上受限於漫畫改編的影響,無法盡情展現他的自由揮灑掌控能力,使得這部電影表面上看似氣勢恢宏,實際上卻存有不少的漏洞與缺陷,畢竟對於像我這種從來不是任何漫畫英雄人物迷的觀眾來說,看這類型的電影時,並不會代入所謂的偶像情結,能以單純觀眾角度來看待電影本身的優點與缺點,不至於盲目崇拜英雄或是導演個人,所以本片雖然呈現一股壯闊的張力氛圍,整體表現也不差,但與預期的最終章詩篇還是有所落差。
李安執導的《綠巨人浩克》當年也是走深沉路線,劇中對於父子間的親情衝突探討頗深,更對綠巨人變身前的內心掙扎有著細膩的描述,但作為一部商業電影來說,著力過深的情感壓力反而會對電影本身造成失真現象,畢竟沉悶不等於深度,衝突更不代表張力,所以綠巨人浩克其實並不成功。克里斯多福諾蘭電影作品雖然不多,例如:《記憶拼圖、針鋒相對、頂尖對決、全面啟動、蝙蝠俠黑暗系列》,但每一部作品都有其明顯個人特色,尤其擅長在商業電影中加入深沉元素卻又不至於變成沉悶,猶如穿了糖衣的魔鬼,外在假象只是為了讓觀眾誤以為已經瞭解,但事後回想又總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換個角度來看,導演對於電影藝術的呈現方式似乎一直都另有想法,包括影片色彩的渲染、遠近鏡頭的交互運用、人物面部表情的細微變化捕捉、動作特效的視覺角度、善與惡的人性對立等,電影所呈現出來的,不再只是過去商業娛樂燒錢大片的既定思維模式,其中更帶有大量的後現代淺藝術訊息展現,那就是始終不會用力過度來刻意塑造或追求所謂的影片藝術,而是淺嚐即止,和張藝謀的把畫面用色彩填滿思維比起來,這就是後現代的淺藝術了。
作為漫畫英雄中惟一不具超能力的漫改電影來說,蝙蝠俠依靠的始終不是酷炫的打鬥招式,而是較具真實性的貼身搏鬥技巧,所以對於越來越重口味的觀眾來說,電影中的打鬥場面宛如是蜻蜓點水般似有若無,談不上什麼勁道與暴力美學,這方面應該就是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罩門了,因為他好像也不願多花錢去請所謂的東方武打指導,而是單純的只想靠動作指導就來搞定一切,因此當然不可能有令人血脈賁張的打鬥場景,更不會有駭客任務中的那種大鵬展翅絕技,有點可惜了影武者聯盟背後所代表的武術功夫,否則若是加強了這方面的不足,蝙蝠俠的動作打鬥畫面肯定會有自己的風格出現才是。
至於貓女這個角色由安海瑟薇來飾演,感覺上似乎少了那種亦正亦邪的味道,雖然她很努力來揣摩游走在善與惡之間的灰色地帶,但重點其實不在於她的演技是否能把貓女的正邪韻味給詮釋恰當,而是在於她能入戲多少來承受善惡的殘酷抉擇,因為相較於其他眾多實力派演員的老練戲精來說,安海瑟薇的演技或許尚稱到位,但就是少了那種入戲後的貓女生命展現在電影中,尤其若是對照克里斯汀貝爾所飾演的蝙蝠俠,沒有入戲七分是很難達到那種命運一體的境界,更無法從黑暗絕望到希望再起中展現一股旺盛的生命力,這已經不是演技層次的問題,而是付出於這個角色的多少來決定電影中份量。
喬瑟夫高登李維所飾演的布萊克警探一角可謂十分關鍵,他在全面啟動中也有不錯的演技發揮,看似是個配角定位的演員,但卻往往能讓電影本身的紮實度增加不少,我想這也是導演為何樂於將全面啟動的諸多演員給帶了過來,因為合作過後自然會了解這些演員的實力與能耐,所以飾演毀滅者的班恩也是全面啟動中的Tom Hardy〈湯姆哈迪〉,只是毀滅者的角色從頭至尾都載著鼻罩,很難看出演員的真面目,但他帶有破壞力量的憤懣情緒,卻感染了整部電影的氛圍,雖然最後他被蝙蝠俠解決的有點過於容易,不過這是編導的問題,也是電影中幾個明顯的缺陷之一。
另一個全面啟動中的演員就是Marion Cotillard〈瑪莉詠柯蒂亞〉,觀眾對她的印象大都是從盧貝松的《終極殺陣》系列開始,尤其終極殺陣首集裡她大膽全裸的鏡頭令人為之驚豔,同時也為她自己敲開了好萊塢電影的大門,之後陸續參與了不少電影的演出,美麗的外表下擁有細膩的演技,在這部電影中更扮演出乎意料的角色,只是受限於劇本的深度不夠強烈,無法讓她發揮應有的水準,甚至有點淪為花瓶的感覺,編導在這方面似乎有著後繼無力的現實困境,想來正是我開頭所講的,電影本身擺脫不掉漫畫故事的劇情框架,只能在既有的結構中盡量做出合理化的解釋,因此無法完美也是注定的命運。
電影中的武器創意方面,其實大都延續幾部前作,新一代的蝙蝠戰機看似頗有份量,但其實功能不如想像中的厲害,倒是蝙蝠機車新增了中子武器,還有酷炫的輪胎急轉彎功能,機動性更強,也把人物打鬥強度不夠刺激的缺憾給扳回了一點顏面。但總體來說,誠如電影中所要表達的一個重點,載上面具後,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是蝙蝠俠,因為真正的蝙蝠俠就是來自於凡人的力量,然後再加上一種自我的使命感,所以稱之為凡人英雄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雖然是黑暗系列的最終章,但電影片尾其實已經預留後續劇情的伏筆,尤其本片推出後票房一再告捷,排隊觀影人潮再現,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個人聲勢更加看漲,無論他是否會再承接蝙蝠俠續作的導演,但蝙蝠俠電影已經因為他而樹立起新的精神標竿,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所以即使本片仍有不少的缺失,還是一部非常值得進戲院觀賞的佳作,至少不會有白花錢的感受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