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透過鏡子看見自己

我只能透過鏡子看見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Photo by Михаил Секацкий on Unsplash

我早已過了自戀的年紀。

雖然說,我從來沒有長得漂亮過,理應沒甚麼條件自戀,但誰說不夠漂亮就不可以自戀?

每個人都應該好好愛自己,所以我奉行到底。愛自己不需要任何掩飾,於是曾幾何時,每次見到鏡子都會盯著鏡中的自己看,當然,我並非抱著欣賞藝術品的心情望向鏡中影像,只是純粹因為我只能透過鏡子看到自己,不想放過每一個可以看見自己的機會。

我從鏡中看到的影像,就是別人看到我的模樣嗎?會不會每個人看到的我也有點不一樣?有時看到鏡中的自己有那麼多瑕疵,便速速移開視線,彷彿只要我看不見自己,別人便不會發現我的瑕疵。我當然知道這是自欺欺人,只是實在不想面對歲月留下的痕跡。

現在當我在街上遇見鏡子,再也不會刻意往鏡裏看,一來我真的過了自戀的年紀,二來我不再在意自己的外貌。

我可以躲開鏡子,卻躲不過自己。

愛自己就應該接受自己的一切,包括身體和臉上的瑕疵,其實也輪不到我不接受,萬一真的無法接受,就積極面對啊,皮膚乾便多敷面膜,滿臉雀斑便去做袪斑療情,受不了腰間贅肉就多做運動,如果甚麼也不願意做,所有抱怨都是虛妄。

我沒有任何抱怨,即使從鏡子中看到自己的瑕疵越來越多也能一笑置之,因為我早已接受了年華老去的事實,能夠老去其實多幸運。我帶著感恩的心情望向鏡中的自己,每晚檢視一下鼻上的黑頭要不要清一下,早上看看臉上的皺紋有沒有加深,鏡中那個皺紋深了、眼圈黑了、雀斑多了的人,就是我現在的模樣。

我不漂亮,有許多瑕疵,年紀也越來越大,這就是我,陪我活過這些年的我。

一直到過了自戀的年紀,才發現一個人的自信並非來自外表,而是發自內心。

avatar-img
梁淑淇的沙龍
107會員
804內容數
每次看到好書、精彩電影和劇集都想向別人推介,實在不能只有我看到啊,如果我的文字能讓你對某本書、某齣電影或劇集感興趣,繼而找來看,真是功德無量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梁淑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時候,閱讀小說的樂趣在於,你猜不到小說的下一句會是甚麼。 這樣的小說不容易遇到,許多小說都太公式,換句話說太好猜了。 然而,這本伊坂幸太郎的《蚱蜢》卻真的有許多出人意表的地方,尤其是開頭的情節,簡直像看一齣充滿黑色幽默的電影,驚喜不斷。 書名:《蚱蜢》 作者:伊坂幸太郎 譯者:王華懋
育兒路上,家長最常用的句式必然是條件句。 “你要是再搗蛋,就叫警察來捉你。” “吃不完這碗飯的話,罰你一個月不准看電視。” “如果你幫忙做家務,就給你二十元。” “假如你測驗一百分,就送你一件新玩具。”
當警鐘響起來 清晨七時三十分,警鐘響起來。 雖然還想待在夢中,但我還是立即起來查看。 打開門確認是大廈的警鐘沒錯。 雖然警鐘長鳴,但一個鄰居也沒有走出來。 我也沒有立即離家的意圖,畢竟剛起床,一頭蓬鬆,牙也還沒刷,這樣離家感覺有點不堪。 但如果真的有甚麼意外,再不堪也是活命比較重要吧。
因為由伊坂幸太郎小說《瓢蟲》改編的電影《殺手列車》/《子彈列車》(Bullet Train)正在上映中,於是又引發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對於改編自小說的電視/電影,如果兩者也沒有看過,應該先看電影還是先看小說? 雖然是同一個故事,但電影和小說畢竟是不同的載體,所以觀賞的感覺會大不相同。
最近上映的電影《子彈列車》/《殺手列車》(Bullet Train)改編自伊坂幸太郎的小說《瓢蟲》,今天就先跟大家介紹這本小說吧。 《瓢蟲》實在太精彩了,雖然這本書近 500 頁,但一開始讀就停不下來,所以我極速看完這本伊坂幸太郎的作品。 四組人馬分別有: 決心為無故被拋下樓的兒子報仇的前殺手
日常是甚麼?日常就是日日如常。 有一天過一天,懷抱著眼前一切隨時會變得面目前非的覺悟,且行且珍惜地過好日常,對超出日常的事物不排斥,順應事情發展而行,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局限自己於固定的日常之中。
有時候,閱讀小說的樂趣在於,你猜不到小說的下一句會是甚麼。 這樣的小說不容易遇到,許多小說都太公式,換句話說太好猜了。 然而,這本伊坂幸太郎的《蚱蜢》卻真的有許多出人意表的地方,尤其是開頭的情節,簡直像看一齣充滿黑色幽默的電影,驚喜不斷。 書名:《蚱蜢》 作者:伊坂幸太郎 譯者:王華懋
育兒路上,家長最常用的句式必然是條件句。 “你要是再搗蛋,就叫警察來捉你。” “吃不完這碗飯的話,罰你一個月不准看電視。” “如果你幫忙做家務,就給你二十元。” “假如你測驗一百分,就送你一件新玩具。”
當警鐘響起來 清晨七時三十分,警鐘響起來。 雖然還想待在夢中,但我還是立即起來查看。 打開門確認是大廈的警鐘沒錯。 雖然警鐘長鳴,但一個鄰居也沒有走出來。 我也沒有立即離家的意圖,畢竟剛起床,一頭蓬鬆,牙也還沒刷,這樣離家感覺有點不堪。 但如果真的有甚麼意外,再不堪也是活命比較重要吧。
因為由伊坂幸太郎小說《瓢蟲》改編的電影《殺手列車》/《子彈列車》(Bullet Train)正在上映中,於是又引發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對於改編自小說的電視/電影,如果兩者也沒有看過,應該先看電影還是先看小說? 雖然是同一個故事,但電影和小說畢竟是不同的載體,所以觀賞的感覺會大不相同。
最近上映的電影《子彈列車》/《殺手列車》(Bullet Train)改編自伊坂幸太郎的小說《瓢蟲》,今天就先跟大家介紹這本小說吧。 《瓢蟲》實在太精彩了,雖然這本書近 500 頁,但一開始讀就停不下來,所以我極速看完這本伊坂幸太郎的作品。 四組人馬分別有: 決心為無故被拋下樓的兒子報仇的前殺手
日常是甚麼?日常就是日日如常。 有一天過一天,懷抱著眼前一切隨時會變得面目前非的覺悟,且行且珍惜地過好日常,對超出日常的事物不排斥,順應事情發展而行,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局限自己於固定的日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