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孩》相愛相殺的母女,愛與寬容是解藥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注意:內容提及《媽的多重宇宙》部分劇情
圖片存自美國女孩臉書專頁
《美國女孩》是導演從她的自身經歷發展而成的長片,故事延續其短片作品《姊姊》。
“I want you to be better.”
“Better is different!”
文化適應不良的青少女碰上罹癌心情低落的母親,在拉鋸之間,兩者同樣委屈。芳儀和芳安沒有居住地的選擇權,可他們的媽媽在疾病面前也沒有選擇餘地。芳儀理應對母親更寬容,然而她在亟需歸屬感的年紀,偏偏遭遇生活巨變——來到陌生的故鄉,得重新適應環境;從資優生變成班上墊底的學生,被同學有意無意的嘲弄。——於是不平之氣像是活火山,在醞釀過程一點一滴地定期噴濺。情緒累積到末,迎來了大爆發。然而生活還是要過,至親依然要每天面對。母女心照不宣的和解,正如本片的片尾曲歌名<盡在不言中>。
⁡白馬之於美國女孩,是自由、也是熟悉的美國;芳儀之於母親,好似一匹嚮往自由的野馬。芳儀一邊試圖套住白馬,一邊無力的哭訴著”I need you. Please.” 這匹馬依然不聽她的話——這一幕簡直再現了芳儀和媽媽長期以來的對峙。
圖片存自美國女孩臉書專頁
⁡《媽的多重宇宙》跟《美國女孩》都在講述華裔美籍母女的相愛相殺。兩位母親每每在衝突之時,都試圖用自己習慣的東方管教方式,去拉住從小即受美國教育,因而崇尚個人主義的女兒。兩個媽媽都後悔當初的決定:「早知道就不要去美國。」不過王秀蓮是慨嘆自己當初選擇愛情、追求美國夢,卻活成了最爛的版本;王莉莉則是煩惱著當初沒有料想到的現在。兩者不盡相同。
⁡王秀蓮的愛與關照是含蓄的,華人說話習慣拐個彎,拐到後來說出口的卻是傷人的話——秀蓮想叫女兒好好照顧自己,卻說她變胖了;相較之下,王莉莉也和她女兒一同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禮,開明許多,然而王莉莉有自身的疾病要面對,自顧不暇。互相傷害的母女直至最後,終於勇敢說愛。
圖片存自美國女孩臉書專頁
⁡《美國女孩》的時空背景是SARS 大流行的時候,有一段媽媽帶病重的芳安去醫院,差點被計程車司機趕下車的劇情。鏡頭特寫司機聽到芳安狂咳時,眼神所透露的戒慎與不耐。這樣的光景跟這兩三年來Covid-19所造成的恐慌,幾乎無異。貼合時局的故事背景,也讓觀眾特別有感觸。
⁡貼近生活的對白、自然的演技、化約至最簡的音效及配樂,反而引發最大的共鳴與感動。即便觀眾不一定有和主角一樣的文化休克經歷,與父母輩的摩擦依舊是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課題。
⁡這是一部溫柔的電影,簡單而深刻。
⁡-
𓃗經典台詞:
「如果你只是想逃避,到哪裡都一樣。」
「如果這已經是她的『最好』了呢?」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從《美國女孩》談先成為有愛的人而非有用的人   本片為導演阮鳳儀的自傳式電影,描述主角芳儀(方郁婷 飾)1997年隨母親(林嘉欣 飾)與妹妹(林品彤 飾)移居美國生活,2003年因母親罹患乳癌而搬回台灣,父親(莊凱勛 飾)則常出差往返大陸與台灣。回到台灣的兩位姊妹須重新習慣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體罰教育、交新朋友等),及只聽得懂中文、忙
Thumbnail
avatar
Kuan Ju Lee
2024-03-16
美國年輕女孩沉迷抖音(TikTok)、深受影響、花費與債務增加的趨勢 一、 影音為主的社群網站對美國的兒童、青少年、年輕成年人(或稱Z世代)影響深遠,而年輕女孩陷入抖音(TikTok)的程度又最為嚴重 二、 2021年時的統計,Z世代佔全世界32%人口,一年1420億美元的消費力。這些人是「影音社群網站」原生代,從懂事就習慣滑手機、看影音。
Thumbnail
avatar
陳豐偉
2024-01-26
朵烈DOLEH美妝-以父親之名、結合傳統與現代元素的美妝新品會,泰雅女孩加油啟航國際舞台 想要5分鐘快速完妝?想要有水嫩好膚質?歲末年終派對想讓整體造型更耀眼?好友劉婕蕙是揚名國際的世界級彩妝師Naomi,自創的朵烈美妝將品牌升級,亞韻子日前在順益台灣美術館舉辦了2024朵烈美妝新品發表會,把朵烈美妝融合遮瑕、提亮、唇頰蜜的彩妝精緻三件組、包含新品龍血凍齡緊緻蠶翼面膜的朵烈美妝面膜、
Thumbnail
avatar
emilyyang0906
2024-01-03
美國女孩 American Girls|無法說出口的,都是愛的證據美國女孩所呈現的是一種「狀態」。 它呈現出一個家庭中所有的角色該如何面對死亡、改變、與自身的不合時宜。 芳儀看著媽媽的病情、生活環境劇變卻無力改變的迷茫; 莉莉不知道該怎麼和芳儀相處、該如何處理對於自己的失望感, 美國女孩忠實且克制的呈現出了這種「狀態」在一個家庭裡如何影響所有成員。
Thumbnail
avatar
午夜洋芋片
2023-11-10
超越療癒之書《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一位華裔美國女孩的創傷修復旅程《我的骨頭知曉一切》是一本激動人心的書,讓讀者心情隨之迭盪,也是一本伶俐聰明的書,因為作者Stephanie Foo不憚繁瑣底爬梳腦科學論文,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 更進一步說《我的骨頭知曉一切》是一個馬來西亞華裔的美國女孩自傳書,也是一段療癒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回憶錄。
Thumbnail
avatar
許婉姿
2023-08-16
對讀《當女孩成為貨幣》與中國古典話本小說:被交易的女性如何展現能動性《當女孩成為貨幣:一位社會學家的全球超富階級社交圈臥底報告,揭開以性別、財富與階級不平等打造的派對勞動產業赤裸真相》此紀實田野紀錄與明代話本小說的情節呈現了可悲卻整齊的對照:女性在中國古代困囿於性別化的價值經濟之中,身體被以金錢交易,也被迫做著高度情緒勞動的工作,在現代的西方世界也仍舊如此。
Thumbnail
avatar
雙眼皮
2022-07-13
《不能相愛的兩個人》從穿著顏色解讀咲子的選擇與心目中的「家人」在《#不能相愛的兩個人》第五集中, 咲子面臨選擇和誰成為家人的難題。
Thumbnail
avatar
粗劣的厭世香菜
2022-05-27
🎥電影《美國情緣》: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會留下還是分開?在聖誕節前夕的布魯明黛百貨公司,命運安排架上最後一雙黑色手套成為了男主角Jonathan(John Paul Cusack飾)和女主角Sara(Kate Beckinsaleg飾)相遇的起始點...
Thumbnail
avatar
丽鹿、艸容
2022-05-14
影評 | 《美國女孩》:日常堆疊的衝突與脆弱,互相傷害、卻又互相深愛的一家人。《美國女孩》是導演阮鳳儀的自傳性作品,整部電影細膩的描述了家庭的日常,以及面對衝突之間不同家庭角色之間的情緒應對。我喜歡這部片的畫面有一種沈靜的美,沒有太多的配樂,反而更能靜下來感受角色的心境,而片中角色面對事情的態度和情緒用語,其實也呼應了多數台灣家庭的日常。
Thumbnail
avatar
桑的記事本
2022-03-06
|閱讀|獻給母親的《我離開之後:一個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 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翻開這本繪本的開頭前幾頁,只見內頁上只寫著簡單的七個字 —「獻給我們的媽媽」,引用著作者的用心,我也想將本篇文章獻給媽媽們,我的母親,妳的母親,你孩子的母親(若讀者您已身為人母,沒錯!正是妳自己本人)。
Thumbnail
avatar
Lily Chen
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