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孩》相愛相殺的母女,愛與寬容是解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注意:內容提及《媽的多重宇宙》部分劇情
raw-image

《美國女孩》是導演從她的自身經歷發展而成的長片,故事延續其短片作品《姊姊》。

“I want you to be better.”

“Better is different!”

文化適應不良的青少女碰上罹癌心情低落的母親,在拉鋸之間,兩者同樣委屈。芳儀和芳安沒有居住地的選擇權,可他們的媽媽在疾病面前也沒有選擇餘地。芳儀理應對母親更寬容,然而她在亟需歸屬感的年紀,偏偏遭遇生活巨變——來到陌生的故鄉,得重新適應環境;從資優生變成班上墊底的學生,被同學有意無意的嘲弄。——於是不平之氣像是活火山,在醞釀過程一點一滴地定期噴濺。情緒累積到末,迎來了大爆發。然而生活還是要過,至親依然要每天面對。母女心照不宣的和解,正如本片的片尾曲歌名<盡在不言中>。

⁡白馬之於美國女孩,是自由、也是熟悉的美國;芳儀之於母親,好似一匹嚮往自由的野馬。芳儀一邊試圖套住白馬,一邊無力的哭訴著”I need you. Please.” 這匹馬依然不聽她的話——這一幕簡直再現了芳儀和媽媽長期以來的對峙。

raw-image

⁡《媽的多重宇宙》跟《美國女孩》都在講述華裔美籍母女的相愛相殺。兩位母親每每在衝突之時,都試圖用自己習慣的東方管教方式,去拉住從小即受美國教育,因而崇尚個人主義的女兒。兩個媽媽都後悔當初的決定:「早知道就不要去美國。」不過王秀蓮是慨嘆自己當初選擇愛情、追求美國夢,卻活成了最爛的版本;王莉莉則是煩惱著當初沒有料想到的現在。兩者不盡相同。

⁡王秀蓮的愛與關照是含蓄的,華人說話習慣拐個彎,拐到後來說出口的卻是傷人的話——秀蓮想叫女兒好好照顧自己,卻說她變胖了;相較之下,王莉莉也和她女兒一同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禮,開明許多,然而王莉莉有自身的疾病要面對,自顧不暇。互相傷害的母女直至最後,終於勇敢說愛。

raw-image

⁡《美國女孩》的時空背景是SARS 大流行的時候,有一段媽媽帶病重的芳安去醫院,差點被計程車司機趕下車的劇情。鏡頭特寫司機聽到芳安狂咳時,眼神所透露的戒慎與不耐。這樣的光景跟這兩三年來Covid-19所造成的恐慌,幾乎無異。貼合時局的故事背景,也讓觀眾特別有感觸。

⁡貼近生活的對白、自然的演技、化約至最簡的音效及配樂,反而引發最大的共鳴與感動。即便觀眾不一定有和主角一樣的文化休克經歷,與父母輩的摩擦依舊是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課題。

⁡這是一部溫柔的電影,簡單而深刻。

⁡-

𓃗經典台詞:

「如果你只是想逃避,到哪裡都一樣。」

「如果這已經是她的『最好』了呢?」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平方觀影空間的沙龍
12會員
41內容數
2024/11/12
續集《小丑:雙重瘋狂》以音樂劇電影的形式,延續首集劇情。瓦昆菲尼克斯跟Lady Gaga的演技和歌喉自然是可圈可點的,可惜既無助於推進劇情,也拍得不夠精彩。在劇本的概念上是有創意的、技術面也都合格。然而所有要素合在一起的成品卻顯得平庸。
Thumbnail
2024/11/12
續集《小丑:雙重瘋狂》以音樂劇電影的形式,延續首集劇情。瓦昆菲尼克斯跟Lady Gaga的演技和歌喉自然是可圈可點的,可惜既無助於推進劇情,也拍得不夠精彩。在劇本的概念上是有創意的、技術面也都合格。然而所有要素合在一起的成品卻顯得平庸。
Thumbnail
2024/11/10
男女主角彷彿即興演出般的自然表現,瑣碎卻充滿哲思的幽默對白,每個話輪之間不一定有關聯,卻流暢地進行。對生活的感悟、對童年的回望、對世界的想像,兩人言談交流時激盪的漣漪,流淌在盈盈笑語間。萍水相逢,發生在一天以內,然而光是那一天,就美好到,抵過之前和往後遇到的所有人,足以讓彼此都渴盼著下一次的相見。
Thumbnail
2024/11/10
男女主角彷彿即興演出般的自然表現,瑣碎卻充滿哲思的幽默對白,每個話輪之間不一定有關聯,卻流暢地進行。對生活的感悟、對童年的回望、對世界的想像,兩人言談交流時激盪的漣漪,流淌在盈盈笑語間。萍水相逢,發生在一天以內,然而光是那一天,就美好到,抵過之前和往後遇到的所有人,足以讓彼此都渴盼著下一次的相見。
Thumbnail
2024/11/10
機器人與狗,簡單中性的意象,讓觀眾能夠代入自己心中的遺憾,關係可以是愛情或友情,當時陪伴在身旁的他可能是任何性別。<September>這首歌貫徹整部片。一場場機器人的夢境,反映的是對失去的恐懼。然而那些放不下的,終究會隨著時間沖淡。知道對方過得很好,就算不回頭,好像也沒關係了。
Thumbnail
2024/11/10
機器人與狗,簡單中性的意象,讓觀眾能夠代入自己心中的遺憾,關係可以是愛情或友情,當時陪伴在身旁的他可能是任何性別。<September>這首歌貫徹整部片。一場場機器人的夢境,反映的是對失去的恐懼。然而那些放不下的,終究會隨著時間沖淡。知道對方過得很好,就算不回頭,好像也沒關係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Kill Boksoon我是跟The Mother一起看的,兩部上映時間差不多,我很驚訝美韓兩國竟然能不約而同產出核心內容這麼相似的電影,是編劇約好了還是2023年女權電影真的崛起了?
Thumbnail
Kill Boksoon我是跟The Mother一起看的,兩部上映時間差不多,我很驚訝美韓兩國竟然能不約而同產出核心內容這麼相似的電影,是編劇約好了還是2023年女權電影真的崛起了?
Thumbnail
電癮食堂到底要整理出什麼樣的母親節片單呢?我考慮以話題性沒那麼高,但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幾位母親電影作為依據,希望這些我偏愛的作品可以得到更多的迴響與注意力,而我選了六位讓我看到母親特質的電影,藉由這個機會,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電癮食堂到底要整理出什麼樣的母親節片單呢?我考慮以話題性沒那麼高,但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幾位母親電影作為依據,希望這些我偏愛的作品可以得到更多的迴響與注意力,而我選了六位讓我看到母親特質的電影,藉由這個機會,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媽媽是我們生活裡無法忽略的存在,談起家裡那個媽媽,我們總是又愛又恨,愛永遠陪著自己的她,也恨擺脫不了的她。本文盤點了近年來「媽的」電影,上篇挑選五位國外電影中特別的母親,下篇則聚焦在台灣電影裡的母親,看看地方媽媽所承受的辛勞與壓力。趁著母親節這天,跟媽媽和解,一起好好看一部電影。
Thumbnail
媽媽是我們生活裡無法忽略的存在,談起家裡那個媽媽,我們總是又愛又恨,愛永遠陪著自己的她,也恨擺脫不了的她。本文盤點了近年來「媽的」電影,上篇挑選五位國外電影中特別的母親,下篇則聚焦在台灣電影裡的母親,看看地方媽媽所承受的辛勞與壓力。趁著母親節這天,跟媽媽和解,一起好好看一部電影。
Thumbnail
【美國女孩】最精彩、最動人,且感情曲線最完整、最有張力的,其實是電影中「馬」的象徵意涵。
Thumbnail
【美國女孩】最精彩、最動人,且感情曲線最完整、最有張力的,其實是電影中「馬」的象徵意涵。
Thumbnail
沒有全知視野,我們不用上帝視角,而是親身浸入角色,體驗高張力拉扯。
Thumbnail
沒有全知視野,我們不用上帝視角,而是親身浸入角色,體驗高張力拉扯。
Thumbnail
甚麼是悲傷,是種情緒、想法還是更多的規劃讓結局更加不慌不忙。
Thumbnail
甚麼是悲傷,是種情緒、想法還是更多的規劃讓結局更加不慌不忙。
Thumbnail
這突顯出人類始終把肉體和靈魂活成兩種世界,而這也是我們始終掙扎和挫敗的原因,既看不破表象又無止盡地渴望。女主角莉的怪異正在此與眾不同,她看得穿那些一概而論的幸福得花多少力氣偽裝,這個世界販賣的美好都令她不知所措,一再刺痛她不知如何自我安放,便磨尖芭蕾女伶模型的腿用來自殘,混亂著自己是否必須如同...
Thumbnail
這突顯出人類始終把肉體和靈魂活成兩種世界,而這也是我們始終掙扎和挫敗的原因,既看不破表象又無止盡地渴望。女主角莉的怪異正在此與眾不同,她看得穿那些一概而論的幸福得花多少力氣偽裝,這個世界販賣的美好都令她不知所措,一再刺痛她不知如何自我安放,便磨尖芭蕾女伶模型的腿用來自殘,混亂著自己是否必須如同...
Thumbnail
當愛成為了一種暴力,你選擇默默承受或是選擇起身逃亡?
Thumbnail
當愛成為了一種暴力,你選擇默默承受或是選擇起身逃亡?
Thumbnail
坎城影展影評人周開幕片 堪稱《孤味》續篇 電影源自 導演法蘭柯洛利 真實經歷 邊拍戲邊落淚
Thumbnail
坎城影展影評人周開幕片 堪稱《孤味》續篇 電影源自 導演法蘭柯洛利 真實經歷 邊拍戲邊落淚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有點不同,近乎八成的文字,皆是於觀完影的當下所抒發出,相較評論,可能更像筆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有點不同,近乎八成的文字,皆是於觀完影的當下所抒發出,相較評論,可能更像筆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