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是心靈平衡的調適過程|榮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一篇提到,佛洛伊德認為透過夢境可以揭露個人的願望需求和恐懼,我的夢境裡出現的恐懼用這個理論來分析還挺有道理的。

接著這一篇是關於第二位心理學家榮格對夢的解釋,大家對他的理論應該不太陌生,因為很多作家常會用他的理論來發展個人的觀點,很推薦他的理論相關書籍,有興趣的朋友可搜尋他的作品,而這篇依舊著重在「夢」這個議題。

榮格認為「夢」是心靈平衡的調適歷程

他認為人們「心中的原始人」是用夢來顯示自己,表達自已的。我們如果能理解夢,當中的智慧可以給我們極大的幫助。然而,不是所有的夢都有同等的價值的,有些夢只涉及瑣事,不大重要。

他的觀點與弗洛伊德的觀點不同,他不認為「夢」僅僅是為了滿足慾望,也不認為夢進行了什麼偽裝。他認為「夢」能恢復心理平衡,榮格稱為「夢的補償」。如果一個人的個性發展不平衡,當他過分地發展自己的一個方面,而壓抑自己的另外一些方面時,「夢」就會提醒他,需要注意到這被壓抑的一面。

壓抑的夢

榮格將夢的補償功能分為三個部分,其中一個部分指出夢可以補償自我的暫時性扭曲,讓人對自己的態度與行為舉止有更全面的理解。讓我想到我也曾做過類似的夢境,在現實中對某人感到不滿及無奈,在夢境裡卻肆無忌憚的大罵對方。

如榮格所解釋,這樣的夢境是讓做夢者了解自己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有什麼樣的情節被挑起。現在回想起來,才發現原來那一陣子好像不滿的情緒已漲到最高點,卻一直壓抑著,而靠夢境發洩這份壓抑以達平衡。記得在夢裡發洩情緒後,那滿足感實在妙不可言。

有答案的夢

有時心中有一些疑問時,睡前想半天想不通,夢裡就會有答案出現。印象最深刻的是家裡有供奉祖先牌位,但有一陣子家裡不太安寧且諸事不順,我在心裡就產生了疑問,想著祖先真的會保佑子孫嗎?如果會,為什麼家裡還這麼不安寧?

結果當天竟夢到已逝的母親回家,正要離開時我叫住她,問她:「媽,我要問妳一個問題,你們住在祖先牌位的這些祖先們,真的會保佑我們嗎? 每天拜拜有意義嗎?」接著他回答我:「祖先是祖先,你們是你們,你們要把自己該做的事做好,別期待祖先們的幫忙。」然後就離開了,真是所謂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啊。

總之撇開玄學的角度,也許是我自己想要挑戰某些傳統框架吧,或是表達自己某些價值觀,而藉由夢境來實現自我對話。為何投射於已逝的家人,因為只有家人才是最無條件包容且接受的角色了。

佛洛伊德與vs榮格

這對師徒的理論很有趣也有許多共通點,但榮格的理論補足許多老師沒提到的部分,尤其是在心靈的部分,感覺有點更甚一籌。我認同榮格表示佛洛伊德主張的夢是我們在現實中受到壓抑的願望的反映,但這些受到壓抑的願望不一定都和性有關,而是潛意識智慧的表現,所以夢不單代表做夢者過去的欲望,也是做夢者對未來憧憬的表現。

🪬你也跟我一樣會記得夢境嗎?日常的壓抑也會在夢境裡得到抒發嗎?


參考資料:《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作者:Gerald Corey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7K會員
465內容數
藉紀錄分享異國生活點滴,以覺察與整理躁動不安的靈魂,是日常隨筆也是生活碎念,期待能用不同視角看待這美麗的世界。📍NSW, Australia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會記錄夢並與夢對話嗎?(ㄧ)🪬透過夢的解析,個人的願望需求和恐懼得以被揭露。
在我們心中對東南亞國家的移工及新住民,是存在著是偏見還是歧視呢?
你會記錄夢並與夢對話嗎?(ㄧ)🪬透過夢的解析,個人的願望需求和恐懼得以被揭露。
在我們心中對東南亞國家的移工及新住民,是存在著是偏見還是歧視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代心理學界,佛洛伊德對夢的解析,因無法以科學方法驗證而受到批判,但一些新的腦神經研究指出,夢境的確和生活中的親身經歷有所關聯,在真實生活中情感體驗,有很大機率會在夢中重現。馬克·布萊格羅夫更是大膽假設,做夢有可能幫助消化真實生活中受到的負面情緒。此外,夢還能提醒潛在危險的存在。
Thumbnail
榮格心理學有一詞稱之為「退行」,有時候人在外界受到無以負荷的挑戰,會躲回自己的殼去修復。   這樣的「退行」也可能以身心疾病呈現,例如強迫症、憂鬱症、躁鬱症等等,而透過夢境,我們通常得以一窺此刻的身心狀況如何。 並透過解夢,知道自己現在身在何處、要前往哪裡。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夢境反映現實生活,糾結和在乎的感受經常在夢中呈現。曉夢見在高三時期一直無法見到輔導老師,心中充滿失望、難過和委屈。醒來後,曉心疼夢中的自己,但也意識到現在有了穩定的依靠和陪伴。然而,這個夢反覆出現,讓曉思考內心是否仍有不滿足和擔心的部分。
Thumbnail
我覺得夢就是潛意識的呈現,回顧夢境可以知道自己目前在意的是什麼。 自從在愛沙尼亞生活,跟原本熟悉的人的距離變遠,無法時時刻刻知道每個人的狀態,我的夢常會有感受到親人或朋友過世的情境。為什麼說是「感受」到這個情境呢?因為這些情境在夢裡都已經是一個既定的事實,我只能接受,夢裡沒有過程,只有我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夢境通常發生在REM(快速動眼)睡眠階段,而REM睡眠階段在整個睡眠週期中佔比例較小。夢境是由大腦中記憶、情感、感官刺激、想像力等元素交互作用而形成。有多種理論解釋夢的產生,包括信息整理、神經活動和情緒狀態反映。夢的解讀與意義也有可能與個人宗教信仰、心理狀態有關。
Thumbnail
在接觸榮格解夢四步驟前,長久以來我主是走「情緒解夢」路線,也就是細節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夢中感受到的情緒,我起床的時候是壓迫、緊縮、恐懼,還是放鬆、平靜?(情緒是一股能量流,也是很好的理解靈魂-真實自我能量狀態的方式,是麻瓜讀者最佳的「通靈」突破口),夢境給我機會重新聚焦感受情緒。
Thumbnail
您曾夢見往生的親人嗎?我們至親至愛的親人往生就等於過去式?慈悲 龍德上師曾開示:「祖先境界不佳,現世子孫事業、生活多所障礙;若祖先境界好,子孫自然福澤滿溢,遇事貴人相助,生活、工作自然平安順遂。」
Thumbnail
你曾夢見過世長輩嗎? 許多夢境都是有意義的,特別是夢到亡故的親人。當我們的先亡祖先境界不佳,想要尋求幫助時,就會找自己的子孫,以各種方式提醒,所以才會有人多惡夢、身體多病、工作不順、家中常有異聲等。如果想幫助至親至愛的人不要再受苦,可藉由佛法的功德迴向。只有讓先人離苦得樂了,現世者才能夠平安順利。
Thumbnail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很多人都說夢是假的!亂夢才叫夢,夢是虛幻不真實的,如果真實就不叫夢。世間法講這些也都對,我都不反對,但是「夢」也是我們自心投射出來的。為什麼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呢?「日有所思」是用你的心來思,所以「夜有所夢」由心投射出來的東西。我們去探究調整自己的修行,或身、語、意上...
Thumbnail
夢境分享,夢境除了反映潛意識,在夢裡你能做出與現實生活不同的選擇,能彌補過去的遺憾、為有意識的自我賦權、重新清理內在情緒、整合不同意識層面的自我,關心自己、覺察自己,Loveyourself。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現代心理學界,佛洛伊德對夢的解析,因無法以科學方法驗證而受到批判,但一些新的腦神經研究指出,夢境的確和生活中的親身經歷有所關聯,在真實生活中情感體驗,有很大機率會在夢中重現。馬克·布萊格羅夫更是大膽假設,做夢有可能幫助消化真實生活中受到的負面情緒。此外,夢還能提醒潛在危險的存在。
Thumbnail
榮格心理學有一詞稱之為「退行」,有時候人在外界受到無以負荷的挑戰,會躲回自己的殼去修復。   這樣的「退行」也可能以身心疾病呈現,例如強迫症、憂鬱症、躁鬱症等等,而透過夢境,我們通常得以一窺此刻的身心狀況如何。 並透過解夢,知道自己現在身在何處、要前往哪裡。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夢境反映現實生活,糾結和在乎的感受經常在夢中呈現。曉夢見在高三時期一直無法見到輔導老師,心中充滿失望、難過和委屈。醒來後,曉心疼夢中的自己,但也意識到現在有了穩定的依靠和陪伴。然而,這個夢反覆出現,讓曉思考內心是否仍有不滿足和擔心的部分。
Thumbnail
我覺得夢就是潛意識的呈現,回顧夢境可以知道自己目前在意的是什麼。 自從在愛沙尼亞生活,跟原本熟悉的人的距離變遠,無法時時刻刻知道每個人的狀態,我的夢常會有感受到親人或朋友過世的情境。為什麼說是「感受」到這個情境呢?因為這些情境在夢裡都已經是一個既定的事實,我只能接受,夢裡沒有過程,只有我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夢境通常發生在REM(快速動眼)睡眠階段,而REM睡眠階段在整個睡眠週期中佔比例較小。夢境是由大腦中記憶、情感、感官刺激、想像力等元素交互作用而形成。有多種理論解釋夢的產生,包括信息整理、神經活動和情緒狀態反映。夢的解讀與意義也有可能與個人宗教信仰、心理狀態有關。
Thumbnail
在接觸榮格解夢四步驟前,長久以來我主是走「情緒解夢」路線,也就是細節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夢中感受到的情緒,我起床的時候是壓迫、緊縮、恐懼,還是放鬆、平靜?(情緒是一股能量流,也是很好的理解靈魂-真實自我能量狀態的方式,是麻瓜讀者最佳的「通靈」突破口),夢境給我機會重新聚焦感受情緒。
Thumbnail
您曾夢見往生的親人嗎?我們至親至愛的親人往生就等於過去式?慈悲 龍德上師曾開示:「祖先境界不佳,現世子孫事業、生活多所障礙;若祖先境界好,子孫自然福澤滿溢,遇事貴人相助,生活、工作自然平安順遂。」
Thumbnail
你曾夢見過世長輩嗎? 許多夢境都是有意義的,特別是夢到亡故的親人。當我們的先亡祖先境界不佳,想要尋求幫助時,就會找自己的子孫,以各種方式提醒,所以才會有人多惡夢、身體多病、工作不順、家中常有異聲等。如果想幫助至親至愛的人不要再受苦,可藉由佛法的功德迴向。只有讓先人離苦得樂了,現世者才能夠平安順利。
Thumbnail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很多人都說夢是假的!亂夢才叫夢,夢是虛幻不真實的,如果真實就不叫夢。世間法講這些也都對,我都不反對,但是「夢」也是我們自心投射出來的。為什麼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呢?「日有所思」是用你的心來思,所以「夜有所夢」由心投射出來的東西。我們去探究調整自己的修行,或身、語、意上...
Thumbnail
夢境分享,夢境除了反映潛意識,在夢裡你能做出與現實生活不同的選擇,能彌補過去的遺憾、為有意識的自我賦權、重新清理內在情緒、整合不同意識層面的自我,關心自己、覺察自己,Love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