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
含有「榮格」共 40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星心的生命之光
2025/11/18
善良有界(二):為什麼你會被那樣的人打擊、說閒話?——一場心理地形的深度剖析
有些人,你越是善良、越是努力、越是投入真心, 他們就越可能在背後說你的不是。 乍看矛盾,其實有著清楚的心理根源。 一、你身上有他「沒有、卻渴望」的東西 在心理學中有一種現象: 投射性攻擊(Projective Attack) 當一個人看到別人具備自己沒有的特質時, 他不會承認自己的不足,
#
榮格
#
心理學
#
焦慮
1
留言
星心的生命之光
2025/11/06
原生家庭創傷療癒(六):午後的對話,成為自己的媽
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就是我們回應世界的無意識,回到事件現場,看見那個建構自我的小孩,並成為自己的媽,擁抱那個無助的小孩。 成為自己的母親 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成為我們回應世界的無意識。 那是內在的一面鏡子,映出我們對愛的渴求、對安全的懷疑、對自我價值的試探。 當我們願意回到事件的現場,看見那
#
榮格
#
心理學
#
拜拜
5
留言
陳子楹✦/愛書人的閱讀室/
2025/11/06
樂讀|活出你的本來面目:獻給現代人的榮格心靈指南,在有限的人生裡,活出此生的真正意義
鐘穎老師挑選28句榮格金句來當作每篇文章的標題,而他自己似乎忘了本身已是金句王,所以,整本書的內容變成金句 x 金句,我原先夾在另一本書的標籤貼紙整個瞬間用光,真是太超過了......
#
愛書人
#
陳子楹
#
閱讀心得
10
留言
星心的生命之光
2025/11/02
放下的智慧,是從執著到釋懷,走向通透的心靈之路
放下的智慧,不僅僅是談情愛,而是生命裡,殘酷的現實,各種的折磨,讓人領悟到世間的變化,產生積極的向善之心。 因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唯有用心經營生命的精彩,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放下,不是遺忘,而是看透 生命有時殘酷,像無情的風, 吹散我們辛苦築起的夢。 人會失望、會痛、會被現實碾碎, 但也
#
佛教
#
心理
#
心理學
4
2
普普文創
2025/11/02
2
放下就是寬心,寬心自然心平。執著永遠是對,面向初心,無愧無悔。日子要過,且行且走。同行有幸,反向亦有情,悟道,自然就放下。
2
星心(Rosemary)
發文者
2025/11/02
1
普普文創 覺悟的當下,也就放下。
1
記錄人生-留下走過人生的紀錄
2025/11/02
「致:內耗仔」走上內在探索之旅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從熱情參與成長課程,到因壓力過大而導致內耗與情緒崩潰的過程。透過書寫、聆聽 Podcast 和觀看 YouTube 頻道,作者踏上了自我覺察與療癒的旅程,學習接納脆弱,最終找回真實自我,並分享了多個推薦的線上節目,鼓勵讀者用好奇心探索內在。
#
內耗
#
成長
#
人生
1
留言
dog的沙龍
2025/10/31
《男女蹺蹺板》:我在別人眼裡是什麼樣子呢?
本作是《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導演,庵野秀明在1998年執導的作品。 內容是講述兩名在外人眼裡品學兼優的優等生,其實有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並彼此相戀的故事。 劇中的女主角:宮澤雪野,因為極度愛慕虛榮,所以從小習慣默默努力,只是為了享受別人的稱讚。 男主角:有馬總一郎,則是因為自己的出身而迫使自己必
含 AI 應用內容
#
榮格
#
人格面具
#
庵野秀明
9
留言
星心的生命之光
2025/10/31
勇敢做真實的自己
勇敢做真實的自己,那些外在的詆毀,甚至最親近家人的決裂,情感勒索及罪惡感懲罰,都不能改變自我成長的決心。 勇敢做真實的自己 有時候,成長並不是變得更完美, 而是終於願意忠於自己。 我曾以為,只要討人喜歡、照顧別人、順從期待, 就能被愛、被理解。
#
舞台劇
#
心理學
#
人生
2
留言
陳子楹✦/愛書人的閱讀室/
2025/10/30
新書資訊 ➤ 你今年榮格了嗎?《活出你的本來面目》
...顯示更多
#
愛書人
#
陳子楹
#
閱讀日常
17
留言
星心的生命之光
2025/10/30
從犧牲到自愛,誠實面對自己被控制、被認可或被愛的渴望
問: 犧牲很偉大,潛意識的控制。 答: 「犧牲」在表面上是高貴的,但若從潛意識層面探究,往往藏著被控制、被認可、或被愛的渴望。 可從兩個角度來理解這句話:「犧牲很偉大,潛意識的控制。」 一、榮格心理學角度:犧牲的陰影原型 榮格指出,當我們極端地扮演某個「理想角色」——例如「好人」、「奉獻者」、
#
控制
#
心理學
#
心理
4
留言
星心的生命之光
2025/10/28
作品除了感動人心之外,更深層的自我提升,該具備什麼內容呢?
能「感動人心」的作品,觸及的是情感層次;而能進一步「自我提升」的作品,則會在靈性與意識層次上引導讀者思考、轉化。 以下是作品要達到「更深層自我提升」時,可具備的五個核心內容面向: 一、覺察的鏡子:讓讀者看見自己 作品不只是敘事,而是一面鏡子。 要引導讀者從故事人物的掙扎、選擇與矛盾中,看見自己的影
#
感動
#
角色
#
情感
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