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妄自菲薄,你比想像的還更有影響力!淺談大學生如何實踐永續。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STI及TYCIA獎學金之命題文章〈我將如何在大學中實踐永續〉

文章開頭我想先跟你分享,我知道看到「永續」兩個字的你,或許想著該不會又要講大道理或是喊口號了吧。不過,我不會花長篇大論告訴你永續是什麼,也不會告訴你答案,不過我可以透過自己的故事跟你分享,永續的核心理念其實就是解決問題,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而我們都比想像中的還更有影響力。
raw-image

相信各位夥伴或多或少都會感到些許迷茫,想找尋人生的意義跟價值,在大學的我也是,覺得科系不符合自己的興趣,想轉系不知道要轉去哪裡、也沒有休學的勇氣、雙主修輔系還要受成績限制。

於是,對於未來茫然的我,剛好看到學校活動正在招募部員,就誤打誤撞開始了跑活動的奇妙旅程,也慢慢地從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嘿,你拿幸運做什麼?

raw-image

大一的我參與籌辦專門給新鮮人的成長營隊—「成功登大人」,我們有幸邀請到教育組織Teach for Taiwan的創辦人—劉安婷演講,那時候他說的話,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你拿幸運做什麼?」

能夠坐在台下聽演講的我們,有沒有想過,或許同一時間跟我們同年齡的孩子在田裡幫忙種田、在工廠做工、在超商當店員呢?並不是說那些職業不好,而是有些人因為家庭環境或是外在因素的影響,像是高風險家庭、偏鄉地區…等等。他們可能連讀書、上大學的權利跟選擇都沒有,或是在這之中落隊了。而此時此刻的我們,能夠坐在台下的每一個人,都是有某些比例的幸運成全才得以坐在這裡。

raw-image

「你拿幸運做什麼?」這一句話,在我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於是,我希望能夠多付出點什麼,便續接了成功登大人的學術部長,不僅學習到專案管理以及跨部門溝通的能力,也抱著改善南部因地域影響,導致講座、資源相對較少的問題,邀請逾30名校園講者、17個組織、以及台大教授葉丙成教授前來分享,以協助大一新生拓展眼界及想像更多大學的可能性,並克服疫情困難,首次成功將實體活動轉全面線上化的形式舉辦。

除此之外,也報名擔任南部大型科系博覽會—「成大單車節」的行銷部員,致力於改善資訊面的傳遞,於是透過社群行銷及專欄撰寫的能力,期望透過網路媒體的力量,弭平南部學生之教育資訊落差。其中,線上貼文最高觸及率近十萬人,現場實體活動吸引逾兩萬人參加。

驚,原來我們都一樣!

raw-image

在單車節以及登大人與後輩的接觸以及對話中,發現原來不只有自己覺得迷茫,大家普遍都因這個困擾而感到痛苦不已,我那時候對於教育體制感到很困惑,也覺得很生氣,「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我不禁疑惑。甚至在那年,也就是2020年冬季時分,短短的九天內,就有六起大學生輕生自殺的憾事發生,到現在也會想著,「肯定是很痛苦才會選擇走上這條路吧。」我感到心疼不已。

我開始想找尋問題的源頭,想了解到臺灣教育制度發生了什麼事情?於是,在YT上找到超級歪一篇討論台灣教育的影片【歪歪看世界EP1:當代教育出了哪些問題?】,而有很大的啟發。因此自己也以此為出發點,開始翻找閱讀逾二十篇論文,統整歸納重點。最後,以「探討臺灣國中生之競爭壓力緣由」為題目,撰寫短篇論文,探討及關心台灣中等教育以及心理狀況之影響。

嘆,教改的困難及無奈

raw-image

透過深入研究後,發現到教育改變的困難度及複雜度,表面上看似是一個議題,其實背後交織穿插著政治、經濟、歷史因素,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當下面對於體制的龐大,會覺得無力跟無奈,覺得做什麼事情好像都是徒勞無功的感覺,也會懷疑自己真的能改變什麼嗎?

有過一段時間,也曾經覺得太困難,放棄想讓教育變得更好的願望;然而在家教的過程中,一直看到學生因為不知道為什麼讀書而感到痛苦,加上2022年在Dcard爆發出【台大殺了我】學生因課業壓力輕生的事件,而又再次感到感慨。

剛好那時,開始有了更多關於社會安全網以及諮商資源的討論。於是,我便與同學協力合作,透過社群媒體的調查,及深入訪談數名學生及諮商師,撰寫一篇平衡報導《我今天差一點就可以快樂 ——大專院校諮商資源真的供不應求嗎?》,希望可以透過第三方的角度,促成不同群體對話及了解各自的現況、困難及需求,協助兩方對焦各自的期待及責任。

永續,協力讓社會共好

raw-image

不過,我還是遠遠覺得不夠,因而開始往校外走,想了解不同的組織如何透過不同的方式,改善臺灣教育。因而有幸加入協助改善青年迷茫及協助培力的NPO—「臺灣職涯創新協會TYCIA」,以及推動體驗教育的教育組織—「城市浪人 City Wandering」,過程中不僅讓我覺得很開心,因為看到這裡有一群人也在為教育努力,讓我不覺得孤單;同時,也讓我大開眼界,對於教育相關的議題更加了解,像是了解到業界「學用落差」的問題、不同職業的「美麗與哀愁」、以及「可移轉能力」的重要性……等等,但如果要說一件最有收穫的事情,便是了解到「永續」的核心理念。

聽過臺灣職涯創新協會秘書長何則文老師的分享後,我了解到永續不只是節能減碳,只要讓人類變得更美好就是永續。無論做的事情小或大,像是:關心狗狗貓貓>生態 [15];改善青年迷茫>教育 [4];宣傳性別平等>性別 [5];協助無家者>貧窮 [1] [2]。(補充,括號裡的數字是SDGs的指標_SDGs懶人包

我才發現,原來我一直在關心或實踐的事情,其實也跟永續有很大的關聯—教育 [4]!於是,我發現永續或許是個很好改善迷茫的解方,試想為什麼人會感到迷茫?多半是找不到自己的價值跟定位,然而,當我們看到世界上還存在著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看到了自己的責任及使命感時,某種層面上,就能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跟意義。就以我的故事來說,我在迷茫的過程中,透過持續不斷的行動以及好奇,也慢慢地走出自己的方向及價值。

你,比想像中的有價值

raw-image

所以,我想跟你分享,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影響跟改變的能力,千萬不要妄自菲薄,就算只是在路上扶奶奶過馬路、聽同學說心事、給教授回饋更好的上課模式,也都是永續;換句話說,只要你能夠協助「解決問題」,讓人類變得更「幸福」,就是永續的態度!

如果現在的你,感到迷茫沒有方向,千萬不要覺得灰心!我們可以靜下心思考,想繼續待在原地還是試著改變看看呢?請記住,我們都是有選擇權的,不過任何的選擇跟答案沒有對跟錯,上面的分享也只是我個人的心路歷程及主觀看法,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喜好跟天賦,有些人關心流浪犬加入動保協會、有人關心無家者加入人生百味、有些人關心海洋生態加入淨灘。換句話說,永續不再只是傳統的節能減碳、做好回收,而是只要是你在乎的事情,且用心付出,你就已經發揮影響力跟永續價值了!

最後,我想以劉安婷的一段話當結尾,「嘿,你拿幸運做什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柯盈如的沙龍
7會員
7內容數
記錄一些熱情的、有趣的、懷抱理想的、眼神充滿閃閃發亮的人類。
柯盈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5
最近覺得成長最重要的四件事情:技巧、心態、行動、勇氣​。
Thumbnail
2022/10/15
最近覺得成長最重要的四件事情:技巧、心態、行動、勇氣​。
Thumbnail
2022/10/11
企業高喊求才若渴、求職者則感嘆工作難找,問題何在而解決方針為何?在「大南方創新人才永續論壇」中,四位講者紛紛提到以人為本的核心觀念—把員工以及求職者視為一個「人」看待。
Thumbnail
2022/10/11
企業高喊求才若渴、求職者則感嘆工作難找,問題何在而解決方針為何?在「大南方創新人才永續論壇」中,四位講者紛紛提到以人為本的核心觀念—把員工以及求職者視為一個「人」看待。
Thumbnail
2022/10/11
他是許匡毅,教育創新團隊「啟夢教育」的創辦人,致力於協助國高中生探索科系,由淺入深提供系統化的探索方法,協助每一位莘莘學子找到心之所向。
Thumbnail
2022/10/11
他是許匡毅,教育創新團隊「啟夢教育」的創辦人,致力於協助國高中生探索科系,由淺入深提供系統化的探索方法,協助每一位莘莘學子找到心之所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豐富生活的提案!擔任台灣代表和校園親善大使,還要感情、打工、校內外活動所有學分全拿!
Thumbnail
豐富生活的提案!擔任台灣代表和校園親善大使,還要感情、打工、校內外活動所有學分全拿!
Thumbnail
文章開頭我想先跟你分享,我知道看到「永續」兩個字的你,或許想著該不會又要講大道理或是喊口號了吧。不過,我不會花長篇大論告訴你永續是什麼,也不會告訴你答案,不過我可以透過自己的故事跟你分享,永續的核心理念其實就是解決問題,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而我們都比想像中的還更有影響力
Thumbnail
文章開頭我想先跟你分享,我知道看到「永續」兩個字的你,或許想著該不會又要講大道理或是喊口號了吧。不過,我不會花長篇大論告訴你永續是什麼,也不會告訴你答案,不過我可以透過自己的故事跟你分享,永續的核心理念其實就是解決問題,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而我們都比想像中的還更有影響力
Thumbnail
當雪崩發生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Thumbnail
當雪崩發生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Thumbnail
「我明明嘗試了很多,卻好像還是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那天深夜,與我一同參與創業計畫的夥伴這麼說著。 不只因為開會導致身體疲憊,我彷彿看見她的眼中透漏出心裡的疲倦。那樣的無力來自於,明明已經那麼努力的參與各種社團、實習、培訓,但每到了送出履歷的那一刻,我卻還在猶豫...
Thumbnail
「我明明嘗試了很多,卻好像還是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那天深夜,與我一同參與創業計畫的夥伴這麼說著。 不只因為開會導致身體疲憊,我彷彿看見她的眼中透漏出心裡的疲倦。那樣的無力來自於,明明已經那麼努力的參與各種社團、實習、培訓,但每到了送出履歷的那一刻,我卻還在猶豫...
Thumbnail
伴隨著共備的激盪,還摻雜總裁的提醒, 光哥對孩子溫情叮嚀的座右銘: 做更好的自己,更溫暖的他人。 總會在每一段跟孩子的回憶中, 喚起那些跟你們一起走過的日子,說的話: 希望你們成為一個更溫暖的人, 希望我們努力遇見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伴隨著共備的激盪,還摻雜總裁的提醒, 光哥對孩子溫情叮嚀的座右銘: 做更好的自己,更溫暖的他人。 總會在每一段跟孩子的回憶中, 喚起那些跟你們一起走過的日子,說的話: 希望你們成為一個更溫暖的人, 希望我們努力遇見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我知道,這個世界充斥著很多的負能量... 我知道,我們身邊總是充滿批評和指責... 我知道,你我周遭總是充滿擔心與拉扯... 但我也知道,永遠不要失去希望, 我相信,只要努力就有機會能成功, 就算不成功,我還是願意繼續努力, 我雖然不喜歡失敗的感覺, 但我更討厭我本可以的遺憾...
Thumbnail
我知道,這個世界充斥著很多的負能量... 我知道,我們身邊總是充滿批評和指責... 我知道,你我周遭總是充滿擔心與拉扯... 但我也知道,永遠不要失去希望, 我相信,只要努力就有機會能成功, 就算不成功,我還是願意繼續努力, 我雖然不喜歡失敗的感覺, 但我更討厭我本可以的遺憾...
Thumbnail
而他們的共通點是:「明白自己想做的事情。」此指的並非職業,也不是汲汲營營在社會上尋找自己的定位,而是一個目標。 沒想過有一天,也會從東部青變成北漂族。 高中畢業那年,隻身前往東部,佇足於課輔班的同時,收到了「臺灣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註1」的資訊,有別於傳統的師培型態,除了強調自主學習、打破現有教育
Thumbnail
而他們的共通點是:「明白自己想做的事情。」此指的並非職業,也不是汲汲營營在社會上尋找自己的定位,而是一個目標。 沒想過有一天,也會從東部青變成北漂族。 高中畢業那年,隻身前往東部,佇足於課輔班的同時,收到了「臺灣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註1」的資訊,有別於傳統的師培型態,除了強調自主學習、打破現有教育
Thumbnail
隨手翻閱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們在學校學到最重要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學校學不到的』。」,這短短一句話好如醍醐灌頂,流露了當代臺灣年輕人面臨的困境,渺小如我也不例外,但我是敲鐘者,我不想被時代的洪流淹沒,我有能力也有責任去警醒沉睡之人。
Thumbnail
隨手翻閱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們在學校學到最重要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學校學不到的』。」,這短短一句話好如醍醐灌頂,流露了當代臺灣年輕人面臨的困境,渺小如我也不例外,但我是敲鐘者,我不想被時代的洪流淹沒,我有能力也有責任去警醒沉睡之人。
Thumbnail
國中,是人生中最迷惘的階段,面對第一個人生選擇的轉捩點,該選擇念高中還是高職?未來下一步該何去何從?雖然自己的分數有到,但是這是我真正想做的事嗎?在一個茫然時期做選擇,當中的無助、害怕、猶疑,每個人都有過。See More教育知道,這是對青少年格外艱困的階段。
Thumbnail
國中,是人生中最迷惘的階段,面對第一個人生選擇的轉捩點,該選擇念高中還是高職?未來下一步該何去何從?雖然自己的分數有到,但是這是我真正想做的事嗎?在一個茫然時期做選擇,當中的無助、害怕、猶疑,每個人都有過。See More教育知道,這是對青少年格外艱困的階段。
Thumbnail
看到享實做樂,有人說第一眼就看到「享樂」,不過這個享樂是建立在實做的基礎上,希望讓人「享受實做所帶來的快樂」。來參加雜學校展覽,除了能夠讓更多人了解這種實作的方法之外,也可以藉助雜學校的多元平台,尋找到更多合作的資源,讓享實做樂開出更多的花。
Thumbnail
看到享實做樂,有人說第一眼就看到「享樂」,不過這個享樂是建立在實做的基礎上,希望讓人「享受實做所帶來的快樂」。來參加雜學校展覽,除了能夠讓更多人了解這種實作的方法之外,也可以藉助雜學校的多元平台,尋找到更多合作的資源,讓享實做樂開出更多的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