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這個不正常的人》:讓人讀完想趕快記錄些什麼的作品

2022/09/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讓人讀完想趕快記錄些什麼的作品」,有這樣的衝動,可以說這本書會讓人「很燃」吧!雖然聽起來好像不是很吸引人,但這種想趕快把握住待會就會煙消雲散的事物的心情,總覺得自己好像是洞見了某個世界運轉的秘密,於是一切便獨特(有趣)了起來。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書封
來源:自由副刊

作品簡介:博客來台灣文學獎

相關介紹:故事自由副刊OKAPI

一、如何閱讀

仔細思考為什麼會「燃」,「燃」起了什麼之後,更覺得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真誠和動人的作品。雖然這樣的評價可能跟寫作主題有很大的關係,但一位作者選擇這樣一個主題書寫,就其立意而言,就是一件很真誠的事了吧。廖瞇書寫「繭居族」的弟弟「滌」以及圍繞著的家庭生活,一開始從客觀的描述出發,刻劃滌的反應與不正常、滌爸、滌媽的態度,當然還有自己的難處。身為讀者,最出步入時像是探索,探索這個充滿謎的滌,到底為什麼無法工作、無法融入社會,為什麼常常眼睛向上飄(我有時也會)。
雖然這麼說可能不是很好,但書以此開頭是吸引我繼續「窺探」下去的,我清楚知道我作為讀者,是抱著某種複雜的悖德情感來閱讀的,「想窺探別人家務事」與「想解開謎團」的心情交錯,促使我一頁又一頁閱讀下去。加上廖瞇易讀又深刻的文字,感覺自己就在一個以文字魅力構築起的解謎遊戲裡,玩得很開心。然而「拿別人不如意的私事尋開心,是不對的」,這樣的自我批判總時不時出現一下,刺痛我這個自私的讀者。到底如何閱讀《滌》、更好的閱讀《滌》,經常困擾著我,有時候會想,滌姊理解滌的過程,是不是也是碰到一樣的困難呢?

二、如何理解

總而言之還是讀完了,且最初的「解謎心態」隨著「滌姊」成為了「我」,並以主觀態度敘述各式各樣的事之後漸漸淡去(甚至是敘述現在手上這本書到底該不該出版這樣的事),或許是因為讀者這時才比較好看出來作者及其書寫的意義。反之書裡「客觀的滌姊」在某種程度上是隱蔽的,就好像是能輕易與現實產生距離的故事角色。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任何交集。
雖然在故事後半部分,宋出現了,內容亦隨作者生活和心境上的轉變,出現心理諮商式的思考和引言,這點讓我覺得突如其來,像是心靈雞湯那樣不是很喜歡。但是當「滌姊」變成了「我」,當「我」的敘述不知不覺變成由一組組對話、溝通、理解所構成,讀者漸漸參與其中,在作者咀嚼與吐納的文字之間,同步成為了一個我或滌媽、滌爸或者是滌。到這裡,理解變得可能和清晰。

三、結語

這本書讓人能很放心地接受引導,能放心地接近,去理解別人,而這正是作者希望這本書出版所能帶來的「用處」。廖瞇的文字簡樸真誠,感覺得到作者的生命,書中對一些俗濫的名詞,如「溝通」、「理解」和「接納」賦予更為深刻的意義,讓人能通過閱讀,重拾那些快要忘卻的身而為人的重要東西。讀完,讓人想趕快寫一封信給久未聯繫的友人,或者再試一次去與那位重要卻總是不知道怎麼面對的人溝通,想做點什麼,讓我們更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會員
42內容數
文學作品分析、童化故事創作及個人生活雜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