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言之,《量產型璃子》是部小品療癒劇,一部很容易一口氣吃完的輕食。最近看劇很少有一口氣看完的動力,常常看到一半就停下來,換看其他部,可能要等過個幾個月,突然想到才有動力繼續再看下去。很多劇最後就是完全棄追,更常的是劇集太長了,看到不耐煩直接跳看最後一集。
雖然本劇有十集,但每集只有二十幾分,週日半天就可以全看完。而且劇情不燒腦,沒有啥令人尷尬,讓人情緒起伏很大,或是談情說愛很久,情節不斷輪迴重複撞牆,讓人想暫停下來喘口氣的段落。所以就像喝杯溫和的茶一樣,帶點甘甜回味,沒有強烈猛烈的刺激感,然後就不痛不癢,不知不覺把他食完了。
本劇的宣傳照是最近桃園市長選舉文宣抄襲爭議的來源文本,看完後,是能接受設計師的說法,畢竟候選人本身就是一位知名的鋼彈模型愛好者,用眾所皆知的模型框架來裝飾候選人的形象,是很能理解的。就像十字架、蓮花一樣,要用某些宗教元素來表達某個人的虔誠信仰形象其實也很常見,模型框架就是模型阿宅教最常見的元素之一。
對!其實我想說的就是,本劇是一部萬代模型宣教(推坑)文宣,模型宅就是教徒。本劇的主軸就是描述一些無知小白兔如何落入模型崇拜的坑中,因為個人遭遇到的種種問題,一個拉一個最後都信教了。我願意教主可以幫信徒解決的問題,模型也都可以辦到。
因為沒有看過任何資訊就直接點進去看第一集,剛看到女主時就覺得好面熟,看完第一集後查了一下演員名單,才知道女主是乃木坂三期生與田祐希,難怪覺得好熟悉,不過平常看到影片或照片時,他都是跟一堆團員在一起,而且焦點也不是他。名字跟人臉不太能對起來,畢竟我有在追粉絲頁的只有七瀨,飛鳥、白石等一期生。
找乃木坂團員來演這部模型阿宅是有商業算計根據,依據博報堂2020年粉絲經濟調查,在日本,乃木坂的粉絲在20、40、50與60歲男性年齡層的比例最高,而鋼彈粉絲比例以40、50歲男性年齡層最高。基本上30、40歲年齡層是粉絲消費金額最高。很令人意外,乃木坂的粉絲消費主力竟然是40歲以上的老頭子。40、50歲這兩個男性年齡層以上,同時是乃木坂與鋼彈粉絲比例最高的。
乃木坂的粉絲在20、40、50、60歲世代佔第一名,40歲年齡層是比例最高
剛彈粉絲在40、50歲年齡層比例最高。20歲次之,30歲為第三高
依據粉絲的平均消費金額(不包含非粉絲消費),鋼彈在動漫、特攝角色粉絲年度消費金額是全部角色中最高,高達197億日圓,不意外,應該是以鋼彈模型等周邊為主,這也是萬代打下江山的起家產品。而乃木坂是偶像角色經濟第二大,僅次於阿拉西,高達281億元。
鋼彈加乃木坂,根本是強強聯手,原本只是覺得奇怪,這麼療癒的節目怎會擺在深夜劇,這明明是所有上班族都可以看的療癒劇。
但就粉絲經濟來看,本劇的目標族群很特定,主要是40歲以上老頭,20歲年齡層次之,20歲年男性齡層中,乃木坂是偶像藝人領域粉絲比例也是最高,鋼彈則是動漫特效領域角色粉絲第二高。這些可能就是日本深夜劇的主要收視族群之一(我猜的)。
離題了,回到本劇,相較於他的前輩西海七瀨,與田在本劇的演技,看起來自然許多,可能是本劇沒有啥氣場超強的演員,七瀨之前在言靈莊、輪到你了、女警的反擊等劇,氣場都有點弱的,跟那些氣場強的演員對戲時,七瀨的演技有時都讓人看得有點出神,感到微尬,有種不諧和感。
與田之所以讓人感覺演技比七瀨好,可能因為本劇中與田演的是所謂的沒野心,不求上進的寬鬆世代,加上劇情是沒有太大張力的小品文,裡面的角色比較符合原本偶像的設定,共演的演員都很恰如其份的扮演好他們的角色,沒有太搶戲。恩!可能除了田中要次吧。
大概是因為Hero中什麼鬼東西都有歐,都拿得出的萬事屋酒吧老闆形象太鮮明。看到本劇中田中扮演的模型商店萬事屋老闆角色,就很興奮地想繼續看下去,片尾的模型屋片花更是從頭看到尾,其他片我大多是直接跳過。
田中就像模型教的宣教戰士,熱血神父甚至邪教教主,不斷地宣揚模型的好處,模型是自由的,模型是OOXX的。他能根據女主及其他被女主拉進來信教同事的問題,找出適當的模型,透過組裝模型的過程讓迷途的羔羊們直面內心深處的恐懼不安,找出問題的根源,並提出解決方案。
透過模型解決問題的過程,本劇宣揚了一個很重要的啟示,作模型不是阿宅無用的興趣,模型是一個可以幫助人們解決工作,甚至人生問題的好工具,做模型是一個可以訓練人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專注力,排除壓力,思考人生意義的有價值活動,所以不要再對模型宅有偏見。
其實看本片時我想到以前看過的一篇報導,就是樂高積木遊戲被引入企業當成一種做決策與團隊協力溝通的工具。模型在本劇中也扮演了相同的角色,讓人們想出好的企劃,促成團隊溝通,凝聚團隊向心力。
看完本劇,害我也想去組模型。
雖然本劇是產自令和時代,描述寬鬆世代上班族隨波逐流,對未來前途茫然心境的療癒小品,跟泡沫經濟時代那種熱血逆天的勵志劇不一樣,所以最終部門解散,女主單戀失敗,都是可以預期。但裡面的很多情境,對於我這個出生於昭和時代的人也很感,對於劇中描述工作上遭遇的問題,以及最後處理方式與心境轉變都很有共鳴。
如果劇情變成101次求婚,我可能要翻桌寫負評了。
不過本劇有個不合理的地方,就是組個模型怎麼可能只要晚上一兩個小時在模型店就可以組起來,並完成上色。我看到那些模型組件的數量與上漆所需要花的工序,都覺得花個一個禮拜晚上去組裝都很合理。
但本劇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女主怎可能是量產型卡薩,告白還被前輩拒絕,女主明明長得那麼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