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生功課分享:不忍耐的練習

近期人生功課分享:不忍耐的練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在過年的時候跟老爸吵架,這周又跟羽儀吵架,我在這兩次吵架中發現了我的功課,就是我在感受到我覺得不舒服的時候,經常會習慣性的使用忍耐作為我的策略,因為我不想要讓別人覺得不舒服,對自己愈在意的人,忍耐的程度愈大。

但有趣的事,在這兩次爆炸以前,我其實都沒有發現自己在忍耐,因為我理性的部份常常幫我可以先不要感受到我的不舒服,我的理性會跟我說「啊,大過年的,不要吵架嘛,忍一下就好了」、「你們只是很累了,先忍一下,睡個覺洗個澡就好了」

以前覺得這樣蠻好的,就是很多事都可以平平靜靜的過去,當這兩次生氣的時候,我一開始有點擔心,我擔心是不是我愈修愈退步,這種小事生氣,像是我跟老爸吵的是他在指導我停車,跟羽儀吵的是她請我幫她按腳,我有一個部份的自己跟我說,這什麼屁點大的事吵屁吵,但有一部份就感覺到一股氣堵在胸口,好想要把生氣表達出來,最後我選擇表達出來了,我老爸跟羽儀都覺得很難過QQ,在表達後,我好幾次都覺得很後悔,有一個部份感覺到內疚一直跟自己說「早知道就不要講了,弄得大家都不開心」。

當我走過了那個罪惡,我意外的發現,我表達到,我變得更輕鬆了,我更願意去愛他們,以前在想買父親節禮物就會覺得老爸感覺什麼都有,我也沒這麼多錢,就會不想買禮物,現在卻覺得我想買一些我覺得好的東西給他,他不需要不用也沒關係,以前羽儀請我幫她一些忙,要是太累的話心中都有些不情願,幫完忙就想碎念兩句「又忘記!又沒帶!」,但現在那個不情願好像消失了。

原來當我可以真誠的表達我自己時,我可以把自己忍耐的力氣省下來去愛他們,我開始明白,我為了能更去愛他們,我需要先愛我自己,即便這可能會讓他們覺得不舒服,雖然真的是非常非常的不容易。

avatar-img
阿德的沙龍
23會員
40內容數
記錄我靈性探索中比較重大的事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神明的存在 接觸神的位置 神人關係的意義 --最後,關於神通與法術與現代社會再現-- 有一天我在騎車,我突然有一個想法,為何「為何神通好像曾經式微,卻又在現代社會再現呢?」 這個心中想法如下:
你有沒有那種非常早起的經驗,早起做完事情又睡了個回籠覺,今天就彷佛有2天? 那我跟你說,內觀中心在我的感覺中,1天就像有4天一樣 清晨的時候,覺得自己真的是無堅不催,多無聊我都吃的下! 上午的時候,我覺得我就是個普通會偷懶的學生 然後那天晚上我就失眠了 我平常是幾乎不要失眠的人 ----
我開悟了 我參加前就想說,我出來後第一句一定要講這句話 沒開悟也要開開玩笑 那最後有沒有開,我"感覺有" 但不是種大徹大悟,大概是開了個小悟 為什麼會想去內觀呢 好,那具體來說要怎麼練呢 ---- --- (發現有點多,先寫觀察跟學習,晚點再補提早走的原因跟體會) 📷 📷 📷 56則留言 讚
在許多的身心靈相關的書中,都有提到這個概念,一聽到覺得很有道理,確實覺得為自己的感受負責比為別人的感受負責更容易達成。 最近比較體會出怎麼做到,我的體會是相較於「負責」,我更喜歡「照顧」這個概念,更有溫度,所以置換一下,我體會到的是「如何照顧自己的感受」。 那要怎麼做了 舉例來說,例如說:
肥葛是我好幾年前跟拼圖喵領養的貓,是一隻很胖很兇不太好親近的貓咪,兩年後因為他喝水喝得太少,在一次檢查中發現他有腎衰竭的症狀,那時的我覺得很內疚,我覺得是我沒有注意到。 我感受到三個畫面 一個是他嘴巴在動的畫面 一個是他坐在我身邊看著夕陽 (我詮譯那個感覺是,他快走了,希望可以陪陪我們)
我有一次詢問師傅跟師兄 「當媽祖告訴你們關於未來的事情,是告訴你們一種可能,還是告訴你們所有的可能?」 師傅說:媽祖會讓我看到一個畫面,其實說畫面也不對,其實是一種感覺,你可以用畫面去說明那種感覺,也可以是用文字,但其實是一種感覺,回答你的問題,是「一種可能」。 --我自己的體會--
神明的存在 接觸神的位置 神人關係的意義 --最後,關於神通與法術與現代社會再現-- 有一天我在騎車,我突然有一個想法,為何「為何神通好像曾經式微,卻又在現代社會再現呢?」 這個心中想法如下:
你有沒有那種非常早起的經驗,早起做完事情又睡了個回籠覺,今天就彷佛有2天? 那我跟你說,內觀中心在我的感覺中,1天就像有4天一樣 清晨的時候,覺得自己真的是無堅不催,多無聊我都吃的下! 上午的時候,我覺得我就是個普通會偷懶的學生 然後那天晚上我就失眠了 我平常是幾乎不要失眠的人 ----
我開悟了 我參加前就想說,我出來後第一句一定要講這句話 沒開悟也要開開玩笑 那最後有沒有開,我"感覺有" 但不是種大徹大悟,大概是開了個小悟 為什麼會想去內觀呢 好,那具體來說要怎麼練呢 ---- --- (發現有點多,先寫觀察跟學習,晚點再補提早走的原因跟體會) 📷 📷 📷 56則留言 讚
在許多的身心靈相關的書中,都有提到這個概念,一聽到覺得很有道理,確實覺得為自己的感受負責比為別人的感受負責更容易達成。 最近比較體會出怎麼做到,我的體會是相較於「負責」,我更喜歡「照顧」這個概念,更有溫度,所以置換一下,我體會到的是「如何照顧自己的感受」。 那要怎麼做了 舉例來說,例如說:
肥葛是我好幾年前跟拼圖喵領養的貓,是一隻很胖很兇不太好親近的貓咪,兩年後因為他喝水喝得太少,在一次檢查中發現他有腎衰竭的症狀,那時的我覺得很內疚,我覺得是我沒有注意到。 我感受到三個畫面 一個是他嘴巴在動的畫面 一個是他坐在我身邊看著夕陽 (我詮譯那個感覺是,他快走了,希望可以陪陪我們)
我有一次詢問師傅跟師兄 「當媽祖告訴你們關於未來的事情,是告訴你們一種可能,還是告訴你們所有的可能?」 師傅說:媽祖會讓我看到一個畫面,其實說畫面也不對,其實是一種感覺,你可以用畫面去說明那種感覺,也可以是用文字,但其實是一種感覺,回答你的問題,是「一種可能」。 --我自己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