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了自己的感受負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許多的身心靈相關的書中,都有提到這個概念,一聽到覺得很有道理,確實覺得為自己的感受負責比為別人的感受負責更容易達成。

最近比較體會出怎麼做到,我的體會是相較於「負責」,我更喜歡「照顧」這個概念,更有溫度,所以置換一下,我體會到的是「如何照顧自己的感受」。

那要怎麼做了

舉例來說,例如說:

我走在路上,突然被一個男生攔下來問說要不要捐款,我不想捐並且覺得不耐煩,但又不好意思打斷眼前的人的介紹,所以我就忍了5分鐘聽他說完。

從我的經驗來說,這個忍5分鐘的行為,大概可以說是一個「比較沒有照顧到自己感受」的行為

但是我就有一個兩難,就是難道我一定要說「聽你在介紹,我覺得很不耐煩,可以請你停止嗎」這樣才是照顧到自己的感受嗎?這樣感覺對方會嚇到或是受傷耶,好啦,我知道我又在照顧對方感受了,但是難道我一定要這麼真誠直接才能照顧到自己的感覺

但當我更細微的去體察我的感受,我發現我還有另一個感覺需要照顧,就是那個對方受傷會讓我覺得愧疚的感覺,所以我發現哦,原來我原本的隱忍也不是沒有照顧自己,只是照顧自己的另一部份的感覺,漏掉了另一部份。

所以呢,那可以怎麼做,我發現不論是真誠表達跟隱忍,都可以照顧自己的感覺,做法就是跟這兩個部份一起開會討論,一起決定我們要真誠表達還是隱忍。

但是前提是,我們要能發現他的們的存在,就像我一開始也只發現了一個,如果不是覺得很兩難,可能就不會發現另外一個。

所以我認為「為了自己的感受負責」就是「有覺知的行動」,是在覺察這些感受的存在,在考慮他們的前提下決定行動,就會自然的照顧到自己的這些感受

有意思的是,你可能完全沒有改變你的行為,光是有意識到(覺察)這件事就為自己帶來照顧(負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德的沙龍
23會員
40內容數
記錄我靈性探索中比較重大的事件
阿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9/19
最近因為工作的回顧,打開了這段在3年前的文字 不到三年,我生命的改變真的是天翻地覆 ------- 我一向期待自己有能力整理自己的失敗與失序,因為我一直相信直面與說出自己的晦暗,正是力量的來源。 我希望看這篇的朋友,不要將我的失序,當作是你的責任,將這篇文字當作看一個故事,可以難過,但不要責怪自己或
2022/09/19
最近因為工作的回顧,打開了這段在3年前的文字 不到三年,我生命的改變真的是天翻地覆 ------- 我一向期待自己有能力整理自己的失敗與失序,因為我一直相信直面與說出自己的晦暗,正是力量的來源。 我希望看這篇的朋友,不要將我的失序,當作是你的責任,將這篇文字當作看一個故事,可以難過,但不要責怪自己或
2022/09/04
今天聽到某個市議員候選人談論艋舺公園街友議題,仍然想採用淨空公園的排除性的作法 「人權很重要,但是一個公園不應該讓大人不敢帶小朋友去玩吧」 「日本有很好的作法,就是想軍隊一樣,早上起來街友都會把棉被疊的整整齊齊」 我第一個感覺不是生氣,是覺得有趣,有人想談我喜聞樂見,但我想分享一個我的觀察
2022/09/04
今天聽到某個市議員候選人談論艋舺公園街友議題,仍然想採用淨空公園的排除性的作法 「人權很重要,但是一個公園不應該讓大人不敢帶小朋友去玩吧」 「日本有很好的作法,就是想軍隊一樣,早上起來街友都會把棉被疊的整整齊齊」 我第一個感覺不是生氣,是覺得有趣,有人想談我喜聞樂見,但我想分享一個我的觀察
2022/09/04
在念研究所的時候,老師介紹了「第五項修煉」這本書,說這本書很猛,你們一定要看,但不一定看的懂 這本書讓我認識了系統思考與學習型組織,裡面提到學習型組織有幾個很讚的特點,雖然那時沒有看很懂,我現在好像有找到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關鍵所在。 我認為關鍵在於「組織整體的自我覺知總量」 覺知的要點在於
2022/09/04
在念研究所的時候,老師介紹了「第五項修煉」這本書,說這本書很猛,你們一定要看,但不一定看的懂 這本書讓我認識了系統思考與學習型組織,裡面提到學習型組織有幾個很讚的特點,雖然那時沒有看很懂,我現在好像有找到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關鍵所在。 我認為關鍵在於「組織整體的自我覺知總量」 覺知的要點在於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愛是感受到被滋養、被溫暖,愛是被給予鼓舞,愛是你的感受能夠被看見,愛能讓生命變得更美好。 可是如果一個人,真的是一心為別人付出而犧牲自己、忽略了自己,那麽,就意味著這個人看不到自己的感受,忽略自己的感受,不尊重自己的感受。
Thumbnail
愛是感受到被滋養、被溫暖,愛是被給予鼓舞,愛是你的感受能夠被看見,愛能讓生命變得更美好。 可是如果一個人,真的是一心為別人付出而犧牲自己、忽略了自己,那麽,就意味著這個人看不到自己的感受,忽略自己的感受,不尊重自己的感受。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意味著你不需要證明自己而取得他人認同,而是你問心無愧 清晰坦誠對自己負責,能對自己感受負責,堅定自己的原則底線。哪怕拒絕對方、對方會惱羞成怒,反咬你一口、情緒勒索、道德綁架。 在與人互動中,我們容易陷入交情、身分等部分,而模糊界線、妥協於他人、積累自己的感受情緒。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意味著你不需要證明自己而取得他人認同,而是你問心無愧 清晰坦誠對自己負責,能對自己感受負責,堅定自己的原則底線。哪怕拒絕對方、對方會惱羞成怒,反咬你一口、情緒勒索、道德綁架。 在與人互動中,我們容易陷入交情、身分等部分,而模糊界線、妥協於他人、積累自己的感受情緒。
Thumbnail
你覺得,什麼是自我照顧呢? 做指甲?按摩?追劇?放空什麼都不要管? 自我照顧有一個很核心的概念: 「承認和接納我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因為,我們是人。」 自我照顧不是自私,而是能夠清楚自己的感受, 知道自己的底線,在意的是什麼?什麼時候該喊暫停,什麼時候又可以繼續? 從留意、辨認、接納自己的
Thumbnail
你覺得,什麼是自我照顧呢? 做指甲?按摩?追劇?放空什麼都不要管? 自我照顧有一個很核心的概念: 「承認和接納我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因為,我們是人。」 自我照顧不是自私,而是能夠清楚自己的感受, 知道自己的底線,在意的是什麼?什麼時候該喊暫停,什麼時候又可以繼續? 從留意、辨認、接納自己的
Thumbnail
非暴力溝通的目標是讓人們能夠建立一種彼此坦誠而且相互同理的關係。本書作者盧森堡博士提及,不論他身處何種衝突,他不會偏袒任何一方,也不會把焦點放在各方的說法,因為這時候不管是什麼說法都會造成衝突,這時候的重點是讓雙方得以彼此連結。
Thumbnail
非暴力溝通的目標是讓人們能夠建立一種彼此坦誠而且相互同理的關係。本書作者盧森堡博士提及,不論他身處何種衝突,他不會偏袒任何一方,也不會把焦點放在各方的說法,因為這時候不管是什麼說法都會造成衝突,這時候的重點是讓雙方得以彼此連結。
Thumbnail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 在一場討論助人者自我照顧的研習裡,講者的一句:「自我照顧,是專業的一部份」觸動了我。會後,我自問:我有照顧自己,有善待自己嗎? 於是,我開始在生活中留意,那些我沒善待自己的片刻。它出現在我不太想唸書,卻又逼自己往下唸的時候,出現在身體受過敏之苦,還勉強自己工作的時候,它出現
Thumbnail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 在一場討論助人者自我照顧的研習裡,講者的一句:「自我照顧,是專業的一部份」觸動了我。會後,我自問:我有照顧自己,有善待自己嗎? 於是,我開始在生活中留意,那些我沒善待自己的片刻。它出現在我不太想唸書,卻又逼自己往下唸的時候,出現在身體受過敏之苦,還勉強自己工作的時候,它出現
Thumbnail
什麼是真正會照顧自己的情緒?如何取用情緒真正的力量? 我們其實無法「壓抑」情緒,因為它是會越積越多。我們只能好好理解自己的情緒,然後嘗試找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委屈,甚至大家都歡喜的方式。 而那個起點是,我們把自己的情緒當作一回事,並開啟溝通與討論,一塊找方法解決。
Thumbnail
什麼是真正會照顧自己的情緒?如何取用情緒真正的力量? 我們其實無法「壓抑」情緒,因為它是會越積越多。我們只能好好理解自己的情緒,然後嘗試找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委屈,甚至大家都歡喜的方式。 而那個起點是,我們把自己的情緒當作一回事,並開啟溝通與討論,一塊找方法解決。
Thumbnail
日期:8/1(日)19:30-21:30 主題:自我覺察與壓力調適 講師:吳柏昆 諮商心理師 筆記內的摘要: 照顧別人的你,更要好好照顧自己。 老師分為兩個部份來分享: 1. 自我覺察:看見自己的狀態和需要 2. 增加韌力  老師帶我們進入一段身體掃描的部分,這時間好像有超過20分鐘吧!我總覺得
Thumbnail
日期:8/1(日)19:30-21:30 主題:自我覺察與壓力調適 講師:吳柏昆 諮商心理師 筆記內的摘要: 照顧別人的你,更要好好照顧自己。 老師分為兩個部份來分享: 1. 自我覺察:看見自己的狀態和需要 2. 增加韌力  老師帶我們進入一段身體掃描的部分,這時間好像有超過20分鐘吧!我總覺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