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幣競貶是個開端
資金勢必大量換回美元 !
其中包含日本、中國、韓國、台灣皆屬貿易出口導向
正因為亞洲區同質性出口商品替代性高
容易造成惡性循環,亞洲等國幣值更偏向越貶越兇的形勢
因企業陷入出口競爭壓力,而使央行被迫讓幣值相對弱勢,以保有企業商品的出口價格競爭力
如果某亞洲國強勢升值會導致出口競爭力轉弱,是很悲催的宿命
但台幣貶到32的話,基本會受到央行的金融操作用以控制,來保護國內的進口事業
台灣進口事業綁定民生必需,如食品、農糧、能源等...,假使貶破32將帶來較大的民生進口壓力,從年初至今,一路以來,政府實施進口補貼及稅務減免,就不難發現其貶值必定需要有個限度。
9/15 行政院今天宣布為避免物價波動,將部分商品的營業稅、貨物稅和關稅減免期間延長3個月至12月底,財政部官員指出,降稅措施延期,初步估計稅收損失約96.7億元。
此外,牛肉、奶粉、奶油及
小麥等22項關稅方面,牛肉由每公斤10元調降為5元、烘焙用奶粉由10%調降至5%、奶油由5%調降至2.5%、無水奶油由8%調降至4%,降幅均為50%,小麥則由6.5%調降至免稅、降幅100%;3個月稅收損失估4.23億元。
至於進口黃豆、小麥、玉米免徵營業稅,官員表示,目前單月稅損初估逾5.5億元,免徵3個月的稅損約16.5億元。
2022-09-15 16:59 聯合報/ 記者
賴昭穎/台北即時報導
個人淺見
美國藉由這次升息縮表收割資金
- 一來使美元強勢,導致美國進口產品時能相對便宜,可壓抑在美進口貨物通膨
- 二來當資產因資金撤離變得便宜以後,又可以反向以美金大量買進,在退場時既可用強勢的外幣換回大量的美元,等到美元強勢又可以換回亞洲區優質又便宜的資產
結果各國因競貶使進口物資變貴,相對美國卻變成進口商品便宜了
在全球財務狀況不同的情況下,控制通貨膨脹反而因本國貨幣貶值,會變得更加棘手,因國際間大宗商品是由強勢美元計價,所以才得出一句 : (It’s our currency, but it’s your problem)
至於會不會導致某些落後國家,或財政債台高築的經濟體崩潰,這是後續投資人必須留意的現象
目前歐洲能源危機及通膨尚未緩解,是否導致本就不團結的歐盟發生分裂,及在歐盟的成員國本就債台高築的國家,會不會發生主權危機還不出債,此等風險不容小覷。
可以見得,因美元升值相對歐元貶值的情況下,歐洲購買石油及天然氣與糧食,進口成本就提高許多,加上天然氣進口為液化天然氣的情況下,天然氣的運輸及加工成本將成為歐洲頭痛的問題。
台幣目前貶破31,預計今年2022年,美國FED不會停止對抗通膨的鷹派手段,也就是說,會持續升息縮表,個人判斷直至明年2023第一季,都不會有所停止,全球景氣陷入低迷大概率會發生,且美國投資基金趁勢做空歐洲,將使歐洲成為這次最大受害者,而台灣央行因擁有五千多億的美元外匯存底,所以應該會在此波收縮中,相對歐洲安全,不至於陷入金融收割的重災區。
內容僅供參考,不具投資建議,投資前應審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