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閒人

富貴閒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書友發佈視頻,談《古代人的日常生活》這本書,網友討論各自喜歡的朝代等等,亦有人直言,她不能缺乏自來水和抽水馬桶。我也忍不住留言,自承俗氣,只要有錢,任何朝代都能過的很好。其實我最想當富貴閒人,少了貴倒還罷了,富和閒卻是萬萬缺不得的。富貴的好處眾所皆知,但必須同時擁有閒情逸致,才能好好享受富貴帶來的優裕。假使日後有幸發大財,我要刻個閒章「富貴閒人」。

妹妹探春派了丫頭翠墨,送給寶玉一張帖子,文辭典麗高雅,探春號召大觀園眾人成立詩社,邀請寶玉一同商議。看來三姑娘頗有領袖風範,會主動找人一起做一點什麼。寶玉大感興趣,立刻前往秋爽齋,翠墨隨後。不料剛到沁芳亭,又收到另一張帖子,這回是賈府近支子弟賈芸,送寶玉兩盆名種白海棠,內容市井直白。兩份帖子一雅一俗,對照之下讓人印象深刻。

探春的帖子提及之前她生病,寶玉派人送來荔枝和顏真卿墨跡。而寶玉不在家,丫頭們在做什麼?襲人安排送東西給賈母內姪孫女,與寶玉交情不錯的史湘雲,於是問及纏絲白瑪瑙碟子的下落,晴雯表示給三姑娘送荔枝去,還沒送回來。襲人有點不滿,抱怨家裏東西多,為何非用那個碟子,晴雯回嘴寶玉認為這個碟子配上鮮荔枝才好看,三姑娘也說好看,叫連碟子放著,就沒當場拿回來。

晴雯還說,另一對聯珠瓶也沒取回。原來之前寶玉折了桂花,插了兩個聯珠瓶,要求丫頭送給賈母、王夫人各一瓶,兩人收到很高興,連帶讓送去的秋紋受惠。幾位丫頭含酸帶諷談論一陣,後來晴雯主動回收聯珠瓶,秋紋則去探春處取碟子。後來襲人打點了紅菱、雞頭(即芡實)這兩樣大觀園生長的鮮果和桂花糖蒸新粟粉糕,以及自己做的針線,派人送給史湘雲。並要下人傳話,「在前日姑娘說這瑪瑙碟子好,姑娘就留下頑吧」,與先前斤斤計較纏絲白瑪瑙碟子,非拿回來不可大大不同。並非寶玉對待湘雲比探春更好,而是襲人為了宣示自己是怡紅院首席大丫頭的地位,不時明爭暗鬥,碟子只是藉口罷了。從一隻碟子,凸顯怡紅院幾位大丫頭的個性和各自盤算,精微細緻。只是讀者假使未能用心體會,或許就錯過這些意在言外了。

寶玉到了秋爽齋,寶釵等人已至,大家同意成立詩社,於是少不得起個號。寶釵先是建議寶玉可用「無事忙」,寶玉寡嫂李紈,提及他的舊號「絳洞花主」,寶玉不大滿意「小時候幹的營生,還提他作什麼」。寶釵又說「……天下難得的是富貴,又難得的是閒散,這兩樣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貴閒人』也罷了。」寶玉笑道「當不起」,後來用了怡紅公子。眾人亦多以居所為號。黛玉(瀟湘妃子)、寶釵(蘅蕪君)、探春(蕉下客)、李紈(稻香老農)。隔天,長住叔叔家的史湘雲,因賈母派人接來賈府玩,也參加了詩社。賈母曾說,史家有個枕霞閣,她幼時在枕霞閣旁落水,好不容易被救了起來,倒是留下鬢角一塊指頭大小的凹陷,王熙鳳湊趣說是盛福壽用的,其風趣詼諧躍然紙上。這位孫媳婦如此知情識趣,難怪賈母喜歡王熙鳳承歡膝下。於是史湘雲便以枕霞舊友為號。

怡紅院一邊有數棵芭蕉,另一邊則是一株名貴的西府海棠「女兒棠」,寶玉原題匾紅香綠玉,由於元妃(賈寶玉姐姐)不喜歡綠玉一語,改為怡紅快綠,因之命名「怡紅院」。部份古裝劇常常將青樓命為名怡紅院,未免唐突了寶二爺。

avatar-img
YI Ping Chen的沙龍
21會員
35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YI Ping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前,和先生參加在雞場街舉辦的「鄉音考古」有聲書推介禮。兩位民間藝人拿汀河水娘(福建南音)、呂秀鸞(閩南童謠)的現場表演十分精彩。如有資源,應該為兩位長輩分別錄製專輯,讓她們的演出呈現較為完整的面貌,也便於流傳推廣,同時留下紀錄,畢竟熟悉民間口傳藝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乍聽福建南音,我覺得很熟
詩詞中屢屢出現的蘋、蘋花、綠蘋、白蘋、靑蘋等等,理論上都是同一種植物。南北朝以後的文人,常將「蘋花」或「白蘋」用在詩中以寄寓情思。如南朝鮑照《送別王宣城》詩:「既逢青春獻,復值白蘋生」、唐劉長卿《負謫後登干越亭作》詩:「秦臺悲白首,楚澤怨青蘋」、唐杜審言《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詩:「淑氣催黃鳥,晴
熟悉三國故事的讀者,或許記得的盧。的盧為白額馬,從額頭到牙齒,有白毛或白斑,古人均名為的盧,《相馬經》等書多有紀錄,但想必白馬例外。可見的盧為統稱,並非個別馬匹的名字。的盧為烈性快馬,堪稱名駒,然而向有妨主(對主人不利)之名,歷代有不少相關故事。 的盧故事最有名的,首推躍馬檀溪。話說劉備初至荊
日前,和先生參加在雞場街舉辦的「鄉音考古」有聲書推介禮。兩位民間藝人拿汀河水娘(福建南音)、呂秀鸞(閩南童謠)的現場表演十分精彩。如有資源,應該為兩位長輩分別錄製專輯,讓她們的演出呈現較為完整的面貌,也便於流傳推廣,同時留下紀錄,畢竟熟悉民間口傳藝術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乍聽福建南音,我覺得很熟
詩詞中屢屢出現的蘋、蘋花、綠蘋、白蘋、靑蘋等等,理論上都是同一種植物。南北朝以後的文人,常將「蘋花」或「白蘋」用在詩中以寄寓情思。如南朝鮑照《送別王宣城》詩:「既逢青春獻,復值白蘋生」、唐劉長卿《負謫後登干越亭作》詩:「秦臺悲白首,楚澤怨青蘋」、唐杜審言《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詩:「淑氣催黃鳥,晴
熟悉三國故事的讀者,或許記得的盧。的盧為白額馬,從額頭到牙齒,有白毛或白斑,古人均名為的盧,《相馬經》等書多有紀錄,但想必白馬例外。可見的盧為統稱,並非個別馬匹的名字。的盧為烈性快馬,堪稱名駒,然而向有妨主(對主人不利)之名,歷代有不少相關故事。 的盧故事最有名的,首推躍馬檀溪。話說劉備初至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