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河岸上橫跨著美麗的外白渡橋,遠方高樓林立是陸家嘴金融中心
距離離開上海的日子開始倒數計中,從第一次踏進上海這個城市算起,我已經在這個城市生活了整整八年。這八年之間,我像隻候鳥,只要時間一到就會再次回到這個城市,上海兩個機場對我而言就像家裡的廚房那樣熟悉,這裡瀰漫著“金錢”的味道。
科學上有一說,人體內的細胞會每三個月新陳代謝一次,將一身的細胞全部汰換掉需要七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我的血液中早已融入了這座城市。每當全身細胞汰換過一次,那就是我嶄新的一輩子。回過頭來看,這一輩子盡如此地快,過去的隨月已是追不回的沉沒成本,趕緊動筆記下我對上海的印象更顯珍貴。
2022上海封城
做投資都知道要警覺黑天鵝事件,以免黑天鵝驚動市場,讓你粉身碎骨。生活中也有黑天鵝,但我們的警覺性對生活裡的黑天鵝遠遠不夠。
如同今年三月底,我篤信上海發布不斷重複說的那句話:“上海絕對不會封城”那樣樂觀。封城前一兩天,樂觀情緒急轉直下,上海各角落的FOMO情緒(Fear of missing opportunity) 飆到最高點,我跟著進入備戰狀態,羊群效應的結果就是大家急忙著把超市貨架上物品搬空,商家卻不慌不忙地哄抬菜價,聰明的人都知道如果這時候還不趕快搶物資就是等著餓死。
封城的順序分別是先封浦東、再封浦西,各四天,然後開始默默地延長…。大約一週後,各地開始出現斷糧的消息,一些民眾被拉去環境欠佳的方艙,沒被公佈的Omicron的症狀和死亡率,為當時緊繃的氣氛添加許多恐懼。
在家隔離的前14天是最令人難受的,每天只能從窗臺望著樓下的綠樹放風。
封城期間在小區內做核酸的日常,筆者不小心被鄰居拍了進去。”做核酸“這三個字,是每天的起床號
走過風雨飄搖的第一個月封城後,心態開始轉為崩潰,開始反省自己人生到底是做錯什麼?當初來上海不就是為了多賺一點錢,與家人歡聚的時光和自由卻失去了。我的人生鼓勵師安慰著我們,把關注焦點從疫情上移開,重新聚焦在自己的成長,還推薦我們讀 鄭念 所著的《
上海生死劫》,焦慮不安的心情才逐漸緩解下來。
封城的第二個月,我居然逐漸習慣足不出戶,每週固定領取政府發放的物資過著數饅頭的日子。小區團長在微信群聊裡面吆喝著大家,買!買!買!我們的平淡的伙食開始加菜,下午茶日漸豐盛,樓裡陌生的鄰居也熟絡起來,對於”解封“多了些盼頭,60天的封城日子終於結束。
兩個月過得真快!
海派文化&小資生活
上海是上個世紀中國的對外通商口岸之一,也是世界各國的租界領地,在城區的一些街道上還留有不少歐美各國早期的舊建築。這裡特有的海派文化,融合了江南文化的典雅和國際大都市的時尚,“開放”是上海的特大招牌。
新華路又名為“上海第一花園馬路”,走在梧桐樹下很是愜意和舒適
這座城市的“咖啡館數量”和“消費物價“也屬世界第一,空氣中除了飄散著”咖啡香“外,就是“金錢”的味道。每次在街道上行走都會聽到路人操著一口上海話說著“鈔票、鈔票”,在經濟大好,“鈔票”這個詞會頻繁出現在我耳邊,聽到都會令人想吐。
上海是中國會喝下午茶的地方,充滿小資情調的咖啡館是這個城市獨特的風景線,也是我在假日打發時間的好去處。
而這裡的物價高,使大家都將心力放在如何賺錢以換取更優質的生活。住在同一棟樓裡多年的鄰居都互不相識,靠著百年一遇的封城才慢慢熟悉。可惜這個難得的鄰里關係維持的真不久,疫情過去以後,那種陌生感馬上又重新回來。
旅居上海多年的我,雖然喜歡這裡的小資精緻生活,濃厚的歷史讓我每次出行彷彿都在拍一部民國大片,而在這個大城市兜兜轉轉後,我發現自己還是難忘台灣人的溫暖和親切啊~
但我知道,我的血液中已經融入部分的妳。
在我離開這座城市之後,我會很想妳。
原創不易,喜歡本文歡迎 拍拍手👏五次、按♥️、轉發,別忘追蹤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