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與它飼養超過180代以上的「小夥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文不適合有密集恐懼症的人
#博物館幕後

美國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Field Museum)今天分享了他們飼養超過180代的小夥伴——#噬肉甲蟲(也稱 #白腹皮蠹)!

2年前小編曾分享過這個對自然史博物館非~常重要的昆蟲夥伴,有鑒於博物館吧多了許多新的讀者,剛好有機會跟大家重新分享這個神秘的博物館幕後小幫手

飼養「噬肉甲蟲」,其實是許多歐美自然史博物館都不陌生的幕後工作一環

你可能會驚訝「原來巴不得殲滅害蟲的博物館,居然也會需要飼養蟲!?」

本篇就是要帶大家來認識有點不舒服,但非常專業和特殊的博物館工作「製作動物骨骼標本」,特別是過程中使用了「噬肉甲蟲」這種昆蟲。

小編認識的外國朋友就有提過,他們家的自然史博物館很喜歡用這種 #環保的方式 來處理動物骨骸上的碎肉

圖片來源:Field Museum

圖片來源:Field Museum

圖片來源:Field Museum

圖片來源:Field Museum

➤幫忙清理動物骨骸碎肉的噬肉甲蟲—「白腹皮蠹」

動物標本的製作方法有百百種

不過一般來說,製作動物骨骼標本時,動物的屍體需要先請動物學家或是動物標本剝製師等專業人員進行解剖,剝除毛皮和內臟器官的部分後,再去除大塊的肉和結締組織。

但是碰到小型動物(例如:哺乳類、鳥、魚等)或是骨架較複雜(例如:蛇)時,由於牠們的骨骼很小、複雜和脆弱,因此,如果要單靠使用手術刀清除所有的肉屑,那將會是非常困難、也很費時費力的工作。

這時候,就會出動大量的的噬肉甲蟲——「白腹皮蠹」(又叫白腹鰹節蟲,學名Dermestes maculatus,感謝專業網友提醒)來幫忙擔任清潔人員。

這種小蟲只吃死亡動物的肉(#不會吃人請大家放心

既能夠保留動物骨骼的完整性,又能完美解決工作人員無法仔細清潔骨骼上的肉屑問題,這也是為什麼牠會被視為是自然史博物館的好幫手~  

圖片來源:Field Museum

圖片來源:Field Museum

➤博物館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這種方法?

使用甲蟲其實是個古老的方法,大約自1920年代開始,不少自然歷史博物館就一直使用這種甲蟲來協助清潔動物標本,例如:倫敦自然史博物館、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密西根大學動物學博物館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等。

通常會將已去除大塊肉、結締組織和內臟的動物骨骼放在裝有大量噬肉甲蟲的金屬盒或是堅固的容器內,墊上濕紙巾(蟲還是需要水的),並維持通風和恆溫,甲蟲們就會開始工作。

有的博物館平均兩三天看一次,也有的是一週看一次確認狀況。當所有的肉都差不多被甲蟲吃完時,就可以將骨骼取出。

為了防止有遺漏的小隻甲蟲在骨骼上面,造成牠們脫逃成為博物館其他藏品的災難,拿出來的動物骨骼也需要再進行薰蒸法,或是其他的殺蟲方式,來確保不會為博物館帶來另類蟲害,才會再接續後面的專業步驟,以完成標本的製作。

圖片來源:Field Museum

圖片來源:Field Museum

➤一定要用甲蟲嗎?很噁心捏~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要用這些甲蟲,難道沒有其他的方法嗎?

當然有其他的方法,像是:浸製標本,泡在水中透過細菌,數個月後讓肉剝落,但是濕度和細菌決定骨頭的品質,而且動物牙齒可能會脫落、部分骨頭也可能會裂開,有的標本還會發臭,因此也需要視博物館的需求決定是否採用這個方式。

此外,也能使用刺激性的化學藥劑,如:過氧化氫、四氯化碳...等。不過,由於化學藥劑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有可能會傷害到骨骼本身,對於處理人員的健康來說也有疑慮,因此非必要時,盡量會避免使用。

所以,#不會吃人#平均每週可吃下4公斤生肉#繁殖速度快#又不會破壞到動物骨骼,還可以大概 #幾天巡視一次就好 的甲蟲便成為了博物館環保又方便的首選。

製作動物標本和使用噬肉甲蟲(白腹皮蠹)是項極富專業的工作(可是有練過的喔!)

有許多需要注意的事項,但因為篇幅關係,僅在這裡作簡單的介紹,希望透過這篇文的介紹,讓大家對不同博物館的幕後工作有更新的認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博物館吧The Museum Bar的沙龍
316會員
520內容數
2025/04/27
博物館吧podacst EP13 《博物館吧聊天室》,這一集來聊聊荷蘭博物館人的職場分享以及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的最新特展..
Thumbnail
2025/04/27
博物館吧podacst EP13 《博物館吧聊天室》,這一集來聊聊荷蘭博物館人的職場分享以及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的最新特展..
Thumbnail
2025/04/26
位於埃及開羅的大埃及博物館(The Grand Egyptian Museum)終於要正式開幕了!你以為這間博物館早就在開放參觀,就算是開幕了嗎?才沒有
Thumbnail
2025/04/26
位於埃及開羅的大埃及博物館(The Grand Egyptian Museum)終於要正式開幕了!你以為這間博物館早就在開放參觀,就算是開幕了嗎?才沒有
Thumbnail
2025/04/20
來看看那些世界名畫上常見的藝術大師們:梵谷、莫內、畢卡索、達利、孟克、雷諾瓦....等,他們曾經用過的調色盤長什麼樣子?
Thumbnail
2025/04/20
來看看那些世界名畫上常見的藝術大師們:梵谷、莫內、畢卡索、達利、孟克、雷諾瓦....等,他們曾經用過的調色盤長什麼樣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蟲蟲巴斯位在台北市松山區,是一間漂亮的昆蟲館,館內有許多昆蟲相關的書籍和商品、也有各種體驗活動和課程,平日入館參觀門票 100元/人,假日導覽活動 300元/人,聽說這裡之後也會提供昆蟲的寄養寄放服務。
Thumbnail
蟲蟲巴斯位在台北市松山區,是一間漂亮的昆蟲館,館內有許多昆蟲相關的書籍和商品、也有各種體驗活動和課程,平日入館參觀門票 100元/人,假日導覽活動 300元/人,聽說這裡之後也會提供昆蟲的寄養寄放服務。
Thumbnail
這部由英國「#西南博物館發展計畫」所推出的可愛又淺顯易懂 #5分鐘蟲害防治教育動畫「#害蟲在博物館的生活」,絕對適合所有想要瞭解博物館蟲害防治的初心者!
Thumbnail
這部由英國「#西南博物館發展計畫」所推出的可愛又淺顯易懂 #5分鐘蟲害防治教育動畫「#害蟲在博物館的生活」,絕對適合所有想要瞭解博物館蟲害防治的初心者!
Thumbnail
美國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Field Museum)今天分享了他們飼養超過180代的小夥伴——#噬肉甲蟲(也稱 #白腹皮蠹)!這個對自然史博物館非~常重要的昆蟲夥伴...
Thumbnail
美國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Field Museum)今天分享了他們飼養超過180代的小夥伴——#噬肉甲蟲(也稱 #白腹皮蠹)!這個對自然史博物館非~常重要的昆蟲夥伴...
Thumbnail
每年夏天是甲蟲出沒的季節,8月份時剛好在家裡附近撿到一隻鍬形蟲,很剛巧就收到聯經童書邀約-《神秘甲蟲》。共讀完,去甲蟲聖地桃園羊稠步道走走、找光臘樹上的甲蟲。 《神祕甲蟲》是作者與孩子的親身體驗,和孩子在花盆裡發現雞母蟲以後,開始觀察、飼養和紀錄,包含找資料、問專家等,一連串為期2個月左右,最後一步
Thumbnail
每年夏天是甲蟲出沒的季節,8月份時剛好在家裡附近撿到一隻鍬形蟲,很剛巧就收到聯經童書邀約-《神秘甲蟲》。共讀完,去甲蟲聖地桃園羊稠步道走走、找光臘樹上的甲蟲。 《神祕甲蟲》是作者與孩子的親身體驗,和孩子在花盆裡發現雞母蟲以後,開始觀察、飼養和紀錄,包含找資料、問專家等,一連串為期2個月左右,最後一步
Thumbnail
美國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The Field Museum)分享了博物館幕後的清潔畫面。是的,恐龍化石也要用牙間刷!
Thumbnail
美國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The Field Museum)分享了博物館幕後的清潔畫面。是的,恐龍化石也要用牙間刷!
Thumbnail
博物館的蟲害防治不只是保存修復人員的工作,也與館內每個職位的從業人員息息相關,一起來看看英國 #英格蘭地區 的 #西南博物館發展計畫做了些什麼有趣又有教育意義的蟲害防治呢?
Thumbnail
博物館的蟲害防治不只是保存修復人員的工作,也與館內每個職位的從業人員息息相關,一起來看看英國 #英格蘭地區 的 #西南博物館發展計畫做了些什麼有趣又有教育意義的蟲害防治呢?
Thumbnail
英國西南博物館發展計畫的資深文物保存人員Helena Jaeschke 與專業桌遊設計師(她女兒)合作研發了一款名為「拯救博物館(Save the Museum)!」的卡牌遊戲,目標要讓更多從業人員認識博物館常見的害蟲...
Thumbnail
英國西南博物館發展計畫的資深文物保存人員Helena Jaeschke 與專業桌遊設計師(她女兒)合作研發了一款名為「拯救博物館(Save the Museum)!」的卡牌遊戲,目標要讓更多從業人員認識博物館常見的害蟲...
Thumbnail
本篇要帶大家來看一個有點不舒服,但非常專業和特殊的博物館工作,那就是「製作動物骨骼標本」,特別是過程中使用了「白腹皮蠹」,又稱噬肉甲蟲的一種昆蟲。
Thumbnail
本篇要帶大家來看一個有點不舒服,但非常專業和特殊的博物館工作,那就是「製作動物骨骼標本」,特別是過程中使用了「白腹皮蠹」,又稱噬肉甲蟲的一種昆蟲。
Thumbnail
即使是單細胞生物,也有複雜多變的攝食模式。
Thumbnail
即使是單細胞生物,也有複雜多變的攝食模式。
Thumbnail
從國中開始接觸標本,先是昆蟲,再來是魚、蜥蜴、植物,除了昆蟲標本是愛森螗老闆教的以外,其他都是自己查要怎麼做,依樣畫葫蘆的結果,有時候做得有模有樣,大部分卻是四不像。就這樣熱衷了一陣子,有天我突然懷疑起我自己,覺得對生命過於輕忽,我甚至不知道留著這些標本為了什麼。
Thumbnail
從國中開始接觸標本,先是昆蟲,再來是魚、蜥蜴、植物,除了昆蟲標本是愛森螗老闆教的以外,其他都是自己查要怎麼做,依樣畫葫蘆的結果,有時候做得有模有樣,大部分卻是四不像。就這樣熱衷了一陣子,有天我突然懷疑起我自己,覺得對生命過於輕忽,我甚至不知道留著這些標本為了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